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416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0.docx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0.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0.docx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0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会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共设计了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主题所涉及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来自社会的爱)。

这四个单元教育主题是:

第一单元主要是在爱的阳光下;第二单元主要是我们共欢乐;第三单元主要是生活不能没有他们;第四单元主要是寻路和行路。

三、教学目标

总要求: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家人爱的关怀下,懂得爸爸、妈妈的艰辛,以达到关爱社会。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理解感谢他人。

4、初步了解个人外出要注意些什么,初步学看平面图,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懂得安全的重要性。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懂得爱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

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

4、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5、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五、进度计划表

周次

授  课  内  容

课时

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

①家乡的爱

2

②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2

③来自社会的爱

2

③浓浓的乡土情

2

第二单元我们共欢乐

①不一样的你我他

2

六-七

②换个角度想一想

4

③分享的快乐

2

第三单元生活不能没有他们

①我们的生活需要谁

2

期中测试

十一

“五·一”放假

十二

②阿姨叔叔辛苦了

2

十三

③说声“谢谢”

2

十四

④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

2

十五

第四单元寻路和行路

①学看平面图2

2

十六

②校外探路

2

十七

③出行的学问

2

十八

④马路不是游戏场

3

十九

  期末复习、考试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

第一课家人的爱

一、教学目标:

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仁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二、教学重点:

强调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事,并作为观察记录,学生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四、课时:

二课时。

一课时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课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同学互相传看,并和现在比比,看看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体会出我们在一年年长大,并且让学生知道是家人的爱才使我们一天天成长。

(板书课题;家人的爱)

二、活动组织(是爱让我长大)

活动一:

1、引导学生年页几幅表现家人的爱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家人在这种背后的种种付出。

2、参照6页的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回忆和讲述自己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家人的爱。

活动二:

1、结合课前的观察记录,与组内同学交流一天中家人为自己做的事情,请记录,做的最详细或最有特点的同学再向全班同学介绍,让大家共同分享家人对孩子的爱。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天中家人就为自己做那么多的事,月月年年,在成长岁月里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家人要为自己付出多少汗水和辛苦!

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应该对家长说些什么?

做些什么?

活动三:

引导学生读一首小诗结束全课。

我们一天天长大,辛苦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懂得家长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

引导学生看8页、9页的几幅图。

活动二

这也是爱1、分组讨论:

结合课本第8、9页图,引导学生讨论:

这些家长为什么做?

妈妈不给孩子买新车,是为了什么?

爸爸不帮孩子系鞋带,又是为了什么?

奶奶让孩子自己做手工,是想让孩子怎样?

爷爷为什么让孩子向爸爸认错?

2、经验交流:

向同学介绍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当时家长是怎样说的,自己是怎样想的,现在又是怎样体会的。

3、分组讨论:

怎样才能体谅家长的良苦用心。

4、教师小结:

让学生懂得爱不仅是对自己的迁就,还包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同时也提示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情动脑,勇于克服困难,犯错误要勇于承认,这也是对家长爱心的回报。

 

第二课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父母辛劳,懂得做子女的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在家做个好孩子。

2、行为目标:

做到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并能帮父母干家务活,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以实际行动给父母带来快乐。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落实行为目标,激发爱父母情感。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进行讨论

1、介绍问题背景: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探讨一件事,这件事想必曾经遇见过,这件事是这样的:

一个四年级的大哥哥,在吃完晚饭后,爸爸妈妈因为还要到店里去干活,让他洗一下碗,他说:

没空,我还要做家庭作业。

要么给二元钱。

2、讨论:

3、你觉得这位大哥哥该不该讨这两元钱?

为什么?

4、指名回答。

5、教师小结:

家里的事,仅仅是爸爸妈妈的吗?

确实,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

二、了解父母辛劳

(一)父母赚钱不容易

1、为了家庭,为了我们有一个舒适的环境,爸爸妈妈努力工作。

你知道你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吗?

他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回家?

回家后还要干什么吗?

(1)指名回答,同桌互说。

(2)他们这样辛劳又为的谁?

2、小结:

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呀,一元一角都来得不容易呀。

(课件出示图片:

钱是这样赚来得)

(二)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父母亲为了我们,他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的爱。

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她妈妈对自己的爱。

1、(课件出示)配乐诗朗诵:

妈妈的爱

2、爸爸妈妈的点点滴滴都倾注着对儿女的爱。

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3、同桌互说,指名说。

(生病时,但更要注意一天中的小事,从身边小事引导父母亲对孩子的爱。

4、教师随机评价

5、歌曲:

《世上只有妈妈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三、分担父母辛劳,关心父母

(一)我们可以怎样做

1、爸爸妈妈为我们倾注了无限的爱。

现在我们长大了,成为了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了,那么我们该怎样报答爸爸妈妈呢?

揭题关心父母

2、关心父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使他们高兴?

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

4、归纳并板书:

(1)不让父母操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2)不让父母劳累,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3)不让父母生气,听从父母的教导这就是我们送给爸爸妈妈的爱心,画爱心(半个,会说并不表示会做)。

(二)我们是怎样做的

1、母亲节,你为妈妈做了什么事

2、学生回答,随机补画爱心。

3、节假日我们应该想到爸爸妈妈,但更多的是平平常常的日子。

平时你又曾经做了哪些事,使爸爸妈妈很开心。

回答一个补画一段,直到爱心画完。

4、因为我们的年幼无知,因为我们的淘气不懂事,我们曾经做了些傻事,使爸爸妈妈很伤心呢?

你曾经做了什么?

5、教师评价:

你很有诚意,老师相信你,你不再让爸爸妈妈伤心了。

(三)我们又可以怎样做的更好

1、为了爸爸妈妈的微笑,为了我们的长大,我们可以做的更好,下列行为现在你做的怎么样?

请同学如实对下列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2、反馈学生自我评价

3、表彰激励夸夸我们班孝敬父母的好队员。

1)讲述孝敬父母的事迹。

2)发“孝敬”章。

四、总结谈话,课后延伸同学们,关心父母,就要时时处处体谅,了解父母的需要和要求,不惹父母生气,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尽量分担父母的辛劳,给父母带来快乐。

老师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为父母献上一份真挚的爱。

 

第三课来自社会的爱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为了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心血,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爱,并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2.通过观察了解,让学生知道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3.让学生了解国家所制定的一些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从中体会到这也是国家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对自己的爱,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三、课前准备1.教师搜集社会上常见的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

2.教师搜集一些保护少年儿童合法权利的法律条文。

3.制作一段录音,内容为“一名普通教师的心声”4.让学生课前搞一个调查采访活动,看看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在我们周围充满着爱,有来自爸爸妈妈的爱,有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三课。

我们每天大部分生活在学校里。

为了保证我们的健康、愉快地成长,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呢?

2.板书:

来自社会的爱

(二)学文明理

1.学校中的爱

(1)看图片,说说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

(2)学校里还有很多部门,自由讨论:

这里工作的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为了保证我们的学习和安全,提供了哪些服务?

(3)展示调查结果:

说说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

(4)让学生说说自己调查后的看法和感受。

(5)听老师诉心声,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内心世界,感受老师的苦与乐。

2.社会的爱

(6)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的爱,也得到了来自大家庭的爱。

出示图片,说说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

(7)根据日常生活的体验,说说自己从哪里感受到社会的爱。

(8)看图提问:

为了给我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

(9)出示教师搜集的的社会常见的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让学生感受自己所受到的关心和保护。

第二课时

(三)课后拓展。

1.呈现学生的观察记录。

2.提示学生参考书上的范例,自己到生活中去观察。

(一方面是通过观察,让学生更了解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社会事物的敏感性。

(四)课外知识

1.出示我们国家有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和意识到我们的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