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化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922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山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佛山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佛山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佛山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佛山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佛山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化学.docx

《佛山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山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化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佛山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化学.docx

佛山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化学

2008届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二)

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答题卡试卷类型(A)涂黑,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Mg24Al27Si28  S32Cl35.5Cr52Cu64K39I127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3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

1.近期《美国化学会志》报道,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为碳源,金属钠为还原剂,在470℃、80MPa下合成出金刚石,具有深远意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二氧化碳合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B.金刚石是碳的一种同位素

C.钠在空气中最终生成碳酸钠D.金刚石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2.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会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

现将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

A.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加入碘水不变蓝

C.具有丁达尔效应D.加入碘水变蓝色

3.下列各选项中合理的是

A.配制50mL1mol·L-1NaCl溶液时,选用100mL的容量瓶

B.氯气液化后贮存于钢瓶中

C.干燥气体时,可选用干燥器或U型管

D.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的酸性KMnO4溶液

4.元素周期表的第7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若将来发现的元素把第7周期全排满,则下列推论错误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A.该周期有32种元素

B.该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最大为118

C.该周期的ⅦA族元素是金属元素

D.该周期的ⅢA族元素的氢氧化物具有两性

5.世界著名的科技史专家、英国剑桥大学的李约瑟博士考证说:

“中国至少在距今3000年以前,就已经使用玻璃了。

”下列有关玻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普通玻璃的原料主要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

B.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C.普通玻璃有固定的熔点

D.盛放烧碱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是为了防止烧碱跟二氧化硅生成硅酸钠而使瓶塞与瓶口粘在一起

6.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

如右下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其它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

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增加B.溶液质量不变

C.溶剂质量减少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7.在H2S的水溶液中存在平衡:

H2S

H++HS-,HS-

H++S2-,向H2S的水溶液中加少量NaOH固体,则c(S2-)变化正确的是

A.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B.减小C.增大D.不变

8.盖斯定律认为:

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为数步完成,这个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已知:

H2O(g)=H2O(l)△H1=-Q1kJ·mol-1(Q1>0)

C2H5OH(g)=C2H5OH(l)△H2=-Q2kJ·mol-1(Q2>0)

C2H5OH(g)+3O2(g)=2CO2(g)+3H2O(g)△H3=-Q3kJ·mol-1(Q3>0)

若使23g液态乙醇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kJ)A.Q1+Q2+Q3B.0.5(Q1+Q2+Q3)

C.0.5Q1-1.5Q2+0.5Q3D.1.5Q1-0.5Q2+0.5Q3

9.已知NH3难溶于CCl4,如下图所示,下列装置中,不宜用于氨气吸收的是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6g臭氧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NA

B.1L1mol·L-1FeCl3完全水解生成NA个胶体粒子

C.常温下,280g聚乙烯中含有的分子数为10NA

D.1L1mol·L-1的盐酸中,所含氯化氢分子数为NA

11.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

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平衡体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A(g)+B(g)

C(g)

B.(t1+10)min时,保持容器总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T1>T2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

1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

Ba2++2OH-+2H++SO42-=BaSO4↓+2H2O

B.Ca(HCO3)2与过量Ca(OH)2溶液反应:

Ca2++HCO3-+2OH-=CaCO3↓+CO32-+2H2O

C.Na2CO3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CO32-+CO2+H2O=2HCO3-

D.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

H++OH-=H2O

13.下图是一水溶液在pH从0至14的范围内,H2CO3、HCO3-、CO32-三种成分平衡时的组成百分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图可完全根据1.0mol·L-1HCl溶液滴定1.0mol·L-1碳酸钠溶液的实验数据绘出

B.H2CO3和CO3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C.等体积的1.0mol·L-1HCl溶液和1.0mol·L-1碳酸钠溶液混合时呈中性

D.在pH为6.37时,溶液中:

c(H2CO3)=c(HCO3-),在pH为10.25时,溶液中:

c(CO32-)=c(HCO3-)

14.下图

为直流电源,

为浸透饱和氯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的滤纸,

为电镀槽。

按下图接通电路后发现

上的c点显红色。

为实现铁上镀锌,接通

后,使c、d两点短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为直流电源的负极

B.接通

前,c极有H2放出

C.f电极为锌板

D.e极发生氧化反应

15.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

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消耗n molA2同时消耗2nmol AB       

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 

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    

D.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

16.右下图所示,小试管内盛有约3mL饱和CuSO4溶液,与锥形瓶连通的U型管内有少量水(为便于观察,预先染成红色)。

沿试管内壁小心地慢慢倒入约3mL浓硫酸,静置片刻。

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A.小试管内液体分两层,上层蓝色,下层无色

B.U型管内左边液面下降,右边液面升高

C.有少量白色固体析出

D.有少量蓝色固体析出

17.实验室用乙酸、乙醇、浓硫酸制取乙酸乙酯,加热蒸馏后,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上面得到无色油状液体,振荡混合液,有气泡产生,原因是

A.产品中有被蒸馏出的硫酸B.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醇被蒸馏出来

C.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酸被蒸馏出来D.有部分乙醇跟浓硫酸反应

18.某溶液中只含有Na+、H+、OH-、A-四种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溶液中c(A-)==c(Na+),则溶液一定呈中性

B.溶液中不可能存在:

c(Na+)>c(A-)>c(OH-)>c(H+)

C.若c(OH-)>c(H+),溶液中不可能存在:

c(Na+)>c(OH-)>c(A-)>c(H+)

D.若溶质为NaA、HA,则一定存在:

c(A-)>c(Na+)>c(H+)>c(OH-)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87分)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33分)

19.(10分)实验室常用铜片、稀硫酸和浓硝酸来制备五水硫酸铜:

Cu+2HNO3+H2SO4=CuSO4+2NO2↑+2H2O

分以下几个步骤:

①将盛有4.5g铜屑的蒸发皿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表面呈现黑色,冷却;

②加16mL3mol·L-1硫酸,再缓慢、分批加入7mL12mol·L-1硝酸(在通风橱进行);

③待反应缓和后,盖上表面皿,用水浴加热至铜屑全溶;

④倾析法趁热将溶液转移到另一蒸发皿中,并在水浴上浓缩到溶液出现晶膜,冷却,过滤;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铜屑灼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表面的黑色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硝酸时,必须缓慢、分批加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控制硝酸总量尽可能小除了环保和节约原料外,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硫酸铜和硝酸铜的溶解度表(单位:

g),请根据表回答: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CuSO4·5H2O

23.1

32.0

44.6

61.8

83.8

114.0

Cu(NO3)2·xH2O

83.5

125.0

163.0

182.0

208.0

247.0

①步骤④溶液冷却时析出的晶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五水硫酸铜粗产品提纯,要采取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取用蒸发皿的仪器是_________,使用蒸发皿时的注意事项是_____________。

(只需写出一项)

(6)如不用水浴加热蒸发,五水硫酸铜晶体可能会因温度高转变为白色的硫酸铜,此过程属于_________变化。

(填“物理”或“化学”)

20.(10分)绿矾(FeSO4·7H2O)是重要的化学化工试剂,工业上常利用机械加工行业产生的废铁屑为原料制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于制备绿矾的装置,其中集气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烧杯中盛放的试剂是CuSO4溶液,发生反应:

□CuSO4+□PH3+□_______=□H3PO4+□H2SO4+□Cu↓,请配平。

(2)右图锥形瓶中的反应物是铁屑和28%的硫酸,反应前常用98%的硫酸配制500g28%的硫酸,要算出所需98%的硫酸的体积,还要知道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制备硫酸亚铁的过程中,理论上控制铁过量或酸过量均有利于防止Fe2+被氧化。

计两个实验:

实验一,控制酸过量;实验二,控制铁过量;其余步骤同,制得硫酸亚铁,

并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如下:

序号

反应物用量

产品质量

1

n(H2SO4):

n(Fe)>1:

1

介于Ⅰ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