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生物学案 第一章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8566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30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生物学案 第一章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高考复习生物学案 第一章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高考复习生物学案 第一章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高考复习生物学案 第一章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高考复习生物学案 第一章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生物学案 第一章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

《高考复习生物学案 第一章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生物学案 第一章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复习生物学案 第一章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

高考复习生物学案第一章微生物培养技术

2019-2020年高考复习生物学案第一章微生物培养技术

【课标要求】

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知识梳理】

背景知识

原核类:

包括、、、

一、微生物的类群真核类:

包括、

非细胞类:

包括

二、微生物的培养

概念:

根据微生物和的需要,将各种混合在

1、培养基一起,配制成适合微生物生存的营养基质。

培养基的种类:

固体培养基(加):

用于微生物的、

按物理性质分为、、等。

液体培养基:

用于。

2、接种:

在平板培养基上接种的方法有、、。

3、纯培养:

通过一定的方法,将从中分离出来,获得,这个过程称为纯培养。

4、培养:

:

大多数微生物适宜生长的温度在之间,实验室中常用

微生物的培养培养微生物。

需要适宜的:

一般细菌适合于环境生长,放线菌适合于环境,而酵母菌和霉菌适合于环境。

5、无菌技术:

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

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手进行。

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

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的整个过程应在进行。

灭菌:

是指用杀死内外所有的,包括芽孢和孢子。

消毒:

是指用方法杀死上的和

的。

实践案例:

大肠杆菌的分离和纯培养

配制培养基:

此实验中所用培养基为。

接种:

此实验中的接种方法是。

划线的方法包括和。

培养:

接种完毕,将培养皿,放入培养24小时。

观察记录

纯化培养:

挑取单个大肠杆菌菌落接种,培养,可获得大肠杆菌的纯培养。

如有杂菌,进一步划线挑菌,直至纯化。

探究活动:

1、从豆科植物根瘤中分离和培养根瘤菌

选用比较完整,大而的新鲜作为材料。

2、从酒曲中分离和培养酵母菌:

酒曲中含有、、等大量微生物。

宜选用培养基培养,再用法在培养基上分离培养。

【复习指要】

1、学法指导:

本节课应初步学会用平板划线法分离微生物并得到某种微生物的纯培养。

学会微生物培养的具体操作,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离相应的微生物。

本节课的微生物分离的方法和无菌技术的知识应引起重视,在高考选择题和实验题中都有可能体现。

2、疑难解析:

灭菌和消毒:

灭菌是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环境或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消毒一般是用相对温和的理化方法杀死环境或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的营养细胞(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常灼烧灭菌:

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用火焰上灼烧。

(1)灭干热灭菌:

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等放入

菌干热灭菌箱内在160—170℃加热1—2小时。

方高压蒸汽灭菌:

将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内,在压力98~100Kpa,温法度121℃条件下,维持15—30min。

(2)常用的消毒方法有:

煮沸消毒法、射线消毒法和化学药剂消毒法。

纯培养:

既可以把通过一定的方法,将所需要的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获得纯种微生物的过程称为纯培养。

也可以把由一个单细胞繁殖得到的后代称为纯培养。

【典题解析】

1.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汽、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A.接种环、手、培养基B.高压锅、手、接种环

C.培养基、手、接种环D.接种环、手、高压锅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无菌技术的掌握。

高压蒸汽灭菌锅是灭菌的一个设备,通常用于培养基的灭菌。

用酒精擦拭双手是消毒的一种方法。

火焰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适用于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

[答案]C

2.不同物理形态的培养基其作用不一样,用于菌种分离、鉴定时可选用()

A.液体培养基B.固体培养基C.半固体培养基D.以上都可以

[解析]固体培养基是不流动的,接种后的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可以形成菌落,用于微生物的鉴定、纯化,在选种、育种、微生物计数上应用很广。

液体培养基用于大规模培养和工业生产。

半固体培养基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对微生物进行趋化性研究等。

[答案]B

【聚焦高考】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A.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B.接种纯种细菌

C.适宜条件下培养

D.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2.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恒温箱的目的是()

A.对比观察培养基有没有被微生物利用

B.对比分析培养基上是否生有杂菌

C.没必要放入未接种的培养基

D.为了下次接种时再使用

3.有关平板划线操作正确的是()

A.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

B.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要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需要马上塞上棉塞

C.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即可

D.最后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箱中培养

4.高温灭菌的原理是()

A.每种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是一定的

B.微生物对高温环境不适应

C.高温破坏了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影响其生命活动

D.高温降低了环境中氧的浓度

5.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灭菌应用()

A.灼烧灭菌B.高压蒸汽灭菌C.干热灭菌D.煮沸灭菌

6.下列属于菌落特征的是()

①菌落的形状②菌落的大小③菌落的多少④隆起程度⑤颜色⑥有无荚膜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

7.灭菌的标准是()

A.杀死所有的病原微生物B.杀死所有的微生物

C.杀死所有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D.是病原菌不生长

8.对不同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正确的是()

A.细菌培养时将PH调至酸性

B.霉菌培养时将PH调至中性或微酸性

C.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环境条件

D.培养乳酸杆菌时在培养基中不需要添加维生素

9.平板划线操作中错误的是()

A.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直到接种环烧红

B.将烧红的接种环在火焰旁边冷却

C.接种环在平板上划线位置是随机的

D.在挑取菌种谦和接种完毕后均要将试管口通过火焰

10.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其原因是()

A.接种时再拿起来方便B.在皿底上标记日期等方便

C.正者放置容易破碎D.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

11.微生物分离和培养正确方法步骤是()

A.灭菌、培养基的配制、搁置斜面、接种、培养

B.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搁置斜面、接种、培养

C.接种、灭菌、培养基的配制、搁置斜面、培养

D.培养基的配制、接种、灭菌、搁置斜面、培养

12.实验测定链霉素对3种细菌的抗生素效应,用3种细菌在事先准备好的琼脂平板上划3条等长的平行线(3条线均与图中链霉素带接触),将平板置于37℃条件下恒温培养3天,结果如图所示。

从实验结果看,以下关于链霉素的哪一叙述是不正确的()

A.它能阻止结核菌生长

B.它对结核菌比对霍乱菌更有效

C.它对结核菌比对伤寒菌更有效

D.它可以用于治疗伤寒病人

二、非选择题

13.无菌技术主要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

实验室中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消

毒法和消毒法。

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灭菌、灭菌和灭菌。

14.平板培养基上的接种方法有、、。

通过平板划线,聚集的多种微生物被到培养基的表面。

在数次划线后,可以分离得到。

【拓展提高】

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混合在一起。

请你完成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的设计实验。

1.主要步骤:

(1)。

(2)采用法进行。

(3)。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

(4)分别挑取两种不同的菌落,重复步骤

(2)(3)。

2.回答问题:

在步骤

(1)

(2)中,为保证无杂菌感染,实验中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第(4)个步骤的目的是。

第二节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课标要求]

1.简述纤维素的种类及作用

2.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讨论这类微生物的应用价值。

[知识梳理]

背景知识:

一、选择培养基

1.定义:

能让微生物生长,抑制生长,从而将从

中出来的培养基。

根据或微生物的要求,某些物质或某些

(例如碳源、氮源等),抑制的生长,从而有利于

2.配制或生长。

原理根据某些微生物对一些、因素的,在培养基中添加某种

,以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繁殖,造成有利于微生物种类优先生长的条件。

3.应用:

对微生物进行和。

例如:

有些微生物可以分解纤维素作为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可以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作为唯一碳源,从而分离的微生物。

实践案例:

用唯一碳源培养基分离微生物

配制培养基:

此培养基为培养基(注:

该培养基不含有微生物生长所需的)

倒平板

接种:

采用进行接种(接种结束后用无菌镊子取覆盖于培养基上,目的是提供微生物生长的。

(注意2、3步操作时均需要注意操作)

培养

探究活动

1.分离苏云金芽孢杆菌未使用农药的田间,染病死亡的棉铃虫等幼虫大多是因为感染了

中毒所致。

可以利用棉铃虫、玉米螟、菜青虫为材料,配置,采用可分离的培养基,分离培养。

2.分离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实践案例只是分离到能分解纤维素的。

可在此基础上选用相关的培养基,进一步的分离能分解纤维素的。

[复习指要]

1.学法指导:

本节课复习要掌握选择培养基及其配制方法,应用选择培养基分离微生物。

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微生物培养和无菌技术的具体操作,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总结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方法,根据条件需要选用相应的分离方法。

2.疑难解析:

从混合样品中获得某种微生物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第一种是可利用该分离对象对某一营养物质有一“嗜好”的原理,专门在培养基中加入该营养物质,从而使它成为一种加富培养基。

第二种办法可利用该分离对象对某种抑菌物质的抗性,在混合培养物中加入该抑制物,经培养后,原来占优势的微生物生长受抑制,而分离对象却可乘机大大增殖,使之在数量上占优势。

[典题解析]

1.关于选择培养正确的叙述是()

A.可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B.可以减少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C.所用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D.所用培养基是平板培养基

[解析]选择培养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所用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以便于下一步的稀释涂布操作。

因此选A。

[答案]A

2.纤维素酶可以将那些物质分解()

A.牛肉片B.鱼片C.滤纸片D.塑料条

[解析]纤维素酶只能使纤维素分解,本题中只有C项滤纸条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所以选C。

[答案]C

[聚焦高考]

1.(2005年北京理综题20分)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

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

实验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______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______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

(3)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_________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______________。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