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实录《朝花夕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朝花夕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课堂实录《朝花夕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朝花夕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课例名称
《朝花夕拾》读中交流课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课时
1课时
提供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朝花夕拾》是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名著阅读丛书之一,本节课是该名著的一节读中交流课,需1课时完成。
《朝花夕拾》是对鲁迅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和思想经历的回忆,书中篇章多是写童年往事的,阅读时不妨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体味其中的思想感情;几篇记人的文章尤其值得反复阅读,要引领学生领会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和笔法的精妙。
在解读鲁迅形象的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方法的指导和德育培养,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我确立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品味语言,熟悉作品的精彩片断,学会欣赏和运用细节描写人物;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领会作者情怀,感受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极大关注和热情。
三、学生特征分析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有着深厚的文化思想内涵,可以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非常好的教材。
但对于生活阅历相对简单、生活环境相对狭窄、阅读体验相对贫乏的初二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课前阅读着重从两方面做好读书笔记:
1、概括每篇内容的大致情节2、找出你感兴趣的人物,摘抄相关细节进行简单分析。
课上则针对学生的交流、朗读、评价、讨论、与人物对话等方式来进一步感知文章内容及人物形象,感知鲁迅情怀,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交流中完成德育渗透。
同时对学生的读书方法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名著阅读方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为了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为支持教师的教,我将Flash动画与PowerPoint相结合,增强直观性,趣味性;为支持学生的学,则选择了录播室的学习环境,并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增强自主性、实效性。
六、评价方案
(一)评价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多方面潜能的开发,尤其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二)评价内容A、从读书笔记整理情况评价1、内容是否丰富、全面,有个性;2、书写是否认真、工整、整洁、大方、美观
B、从课堂表现情况看: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有思想,富有条理3、对书中内容和人物理解是否富有个性;4、在质疑和小组讨论环节参与是否积极5、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积极、准确、到位
(三)评价方法:
1、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放录音,大屏幕展示鲁迅的颁奖词及有关鲁迅名言
2、说说他是谁,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3、投影鲁迅画像
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去感受鲁迅,了解鲁迅
准备鲁迅的颁奖词及背景音乐,搜集有关鲁迅的名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对鲁迅有整体的了解
(二)、明确学习目标
展示目标
了解目标
学生听课有针对性
(三)、走进《朝花夕拾》
1、补充对题目的理解、主题的把握
2、出示图片
3、激趣引导学生
1、说《朝花夕拾》
2、猜图片
3、齐读十篇文章,并说出自己所学过的文章
准备丰子恺为《朝花夕拾》所配图片,激发兴趣
(四)、三言两语说内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孝道,了解鲁迅弃医从文的爱国情怀,对《朝花夕拾》内容进行分类总结
1、交流文章内容
2、概括《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并谈看法
3、概括匿名信事件和时事影片事件
检查学生阅读情况,锻炼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五)、七嘴八舌话人物
倾听学生的个性解读,适时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的情感及写法,同时对阅读名著的方法进行指导
学生结合细节谈出自己独到的观点即可
穿插《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视频及主要人物图片,必要时出示精彩细节的幻灯片,引导学生体会鲁迅为人子、为人徒、为人友等的情怀
(六)、小组讨论学写法
设置问题,精读赏析《五猖会》重点片段,总结艺术特色
1、结合文中语句说一说作者背《鉴略》前后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2、从结尾的一段话你能读出作者鲁迅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
3、《五猖会》为什么用将近一半的篇幅谈迎神赛会?
在《朝花夕拾》其他篇幅中有没有类似的写作手法?
体会这种写法的作用。
小组讨论明确
1、之前:
高兴
之后:
担心----痛苦、无奈----着急----索然寡味
2、情感:
写出我对父亲在我看五猖会前逼我背书的不解与不满。
3、渲染赛会的盛大、热闹,突出我对赛会的极度渴望,与后文我看赛会时的索然寡味形成对比,突出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的摧残。
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利用《五猖会》图片激发兴趣,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文本,更好体会其写作手法
(七)、各显其能抒真情
用简洁真诚的话语对书中的人物说一段话
学生先写后交流
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文本,理解文中的情感,同时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八)、阅读指导
1、教师播放有关鲁迅小说的视频
2、在名著阅读中,同学们应注意使用哪些阅读方法
学生看视频
学生先谈后整理
1、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2、略读和精读相结合
3、圈点勾画写批注
4、写写读书笔记
5、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以加深理解,拓宽视野
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并
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加强德育教育
加强名著阅读的方法指导
(九)、作业
1、“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
”请你采撷《朝花夕拾》中一片最动人的花瓣,用心去品味,写一篇属于自己的阅读体会。
(A)
2、阅读鲁迅的小说。
(B)
(十)、板书设计
朝花夕拾
鲁迅
鲁迅解读——童真、感恩、爱国
艺术特色——对比、以小见大、反讽
教学流程图
开始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明确学习目标
走进《朝花夕拾》
三言两语说内容
七嘴八舌话人物
小组讨论学写法
各显其能抒真情
阅读指导
结束
八、教学评价设计
课程基本结束时,指导学生进行教学评价。
明确评价的具体内容,以学生自评为主,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为辅。
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问题所在,以及改进建议等。
《朝花夕拾》学情分析
《朝花夕拾》共十篇,包括:
《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三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了回忆散文的一般写法,并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学习经验,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但初二学生在应用浏览与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上还有所欠缺,思想深度与生活阅历有所欠缺,对鲁迅的认识也非常模糊。
因此在教学时要多结合学生已掌握的资料,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丰富自身情感。
同时要温故知新,并拓展知识面,加深学生的理解,要将阅读与思考交流、写作活动等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发展学生多维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初二的学生名著积累不多,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朝花夕拾》十篇文章的初读应放在课后,教堂教学应注重跳读和品读。
以长妈妈 、藤野先生、父亲为代表分析人物,以《五猖会》为例引领学生探究《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层层推进授课内容。
同时提倡学生写读书笔记,培养他们写的能力。
初二学生阅读名著仍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而且他们更喜欢读一些读校园小说,"穿越"故事,言情小说,动漫读物,却很少有人去阅读经典名著。
他们对名著表现出"畏难"情绪。
加之鲁迅的《朝花夕拾》在内容上距离学生的生活太过遥远,对历史背景的不了解限制了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当学生难以对作品产生共鸣时,他们的阅读往往流于形式,这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名著的阅读中,如果学生很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去阅读,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调动学生对《朝花夕拾》的阅读兴趣,在课堂授课中我穿插了图片和视频的引导。
学生当堂学习效果测评结果及分析
烟台福山区崇文中学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的,调查对象为本节课上课学生,此次调研活动累计听课50人次,主要从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效果评价等两个方面展开调查,并就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二、调查结果
调查
项目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优
良
中
差
学生课堂表现
课堂学习氛围活跃,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形成师生良好互动。
100%
0%
0%
0%
能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完成课堂练习
75%
15%
10%
0%
语言表达口齿清楚,思维流畅,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75%
15%
10%
0%
学习效果评价
积累了语言,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
90%
10%
0%
0%
掌握名著阅读的学习方法,获得了审美享受,受到了思想启迪等。
100%
0%
0%
0%
能有效参与接受性学习活动,能有效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95%
5%
0%
0%
能将学习活动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广泛搜集信息的意识,有一定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90%
10%
0%
0%
二、调查分析
1、进一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兴趣教学和能力培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2、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多教研,多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力求启发指点到位。
3、对待后进生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
采取多鼓励的方式,激发其学习的自信心。
4、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注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
《朝花夕拾》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着重实现两个教学目标:
一是让学生解读鲁迅,一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朝花夕拾》的艺术魅力。
鲁迅是一个让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作家。
为什么这样说呢?
熟悉是因为学生从小学就学过他的文章,对他的一些简介已是非常了解,但是鲁迅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尤其生活中的鲁迅是怎样的,在课前了解中我感觉同学们是非常模糊的。
而《朝花夕拾》恰是对鲁迅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和思想经历的回忆,基于此,我把解读鲁迅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我在倾听学生交流《朝花夕拾》的同时,进行适当的引导,如学生交流到《二十四孝图》时,设置“说一说两个有关孝的故事”、“谈一谈你的看法”、“结合你的实际情况说说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孝”等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孝,从而理解鲁迅对这一陋习的揭露和批判的情感。
再如学生交流到父亲这一人物形象时,我引导学生去理解父亲的这一做法,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你生活中有类似的情况吗”、“你怎样看待这样的做法”、“你恨你的父母吗?
”、“鲁迅是如何对待父亲的这一做法的”等问题,既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做法,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鲁迅对父亲爱的情感,为人子的孝心。
还有鲁迅弃医从文思想的把握等等,这样,通过对内容的梳理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这两个环节,让学生完成对鲁迅形象的解读,然后顺势推出一个问题“你觉得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就比较好理解了,对鲁迅的印象就会逐渐清晰起来。
当然,这个环节需要教师适时的引领,以帮助学生完成由读到悟的飞跃。
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去阅读鲁迅的小说,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一个方向,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完善对鲁迅的认识和解读。
鲁迅作为影响中国一个时代的历史人物,让初二学生去了解他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觉得,鲁教版语文课本把《朝花夕拾》安排于此,就是这样的意图。
鲁迅的文章乍一读,的确有些难懂,难以读下去,然而真正读下去,读进去,你会不得不佩服鲁迅作为语言大师的文学功力。
他的语言风格、他的涉猎内容之广泛,绝不是学生读一遍两遍所能消化得了的,这就需要老师适时的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及时的为学生搭建阅读的桥梁。
我在授课中穿插了两段视频,一些图片,目的就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点燃学生阅读的星星之火,从而让学生去了解鲁迅,去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
《朝花夕拾》教材分析
《朝花夕拾》是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名著导读,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原名《旧事重提》,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其中“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夕拾”喻指中年以后回忆往事,写成文章。
《朝花夕拾》共十篇,包括:
《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第一篇作品《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
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朝花夕拾》以青少年时代生活经历为线索,其艺术特色鲜明——爱憎分明;叙述与议论、回忆与感想、抒情与讽刺有机结合;流畅自然,亲切平易。
具体生动地凸显了清末民初的风习和社会情状,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对现在的青年学生有极大的教育意义。
《朝花夕拾》评测练习
在这节《朝花夕拾》的阅读交流课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方面练习:
1、请你谈谈你所了解的《朝花夕拾》。
2、说说《朝花夕拾》包括哪十篇文章。
3、猜一猜丰子恺的三幅图片是为哪些文章配的。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朝花夕拾》十篇文章的内容。
5、针对《二十四孝图》设计问题:
说说两个“孝”的故事;谈谈你的看法;结合你的实际情况说说什么是真正的“孝”等。
6、结合文章具体的内容或细节描写来解读一下你所感受到的人物形象。
7、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
这一思想的转变是鲁迅什么思想的体现。
8、从内容梳理和人物分析中,你触摸到鲁迅什么样的情怀和思想。
9、精读6—20段,结合文中语句说一说作者背《鉴略》前后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10、从结尾的一段话你能读出作者鲁迅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
11、《五猖会》为什么用将近一半的篇幅谈迎神赛会?
在《朝花夕拾》其他篇幅中有没有类似的写作手法?
体会这种写法的作用。
12、请以“----,我想对你说”写一段话。
13、说说你在这节课中学会的阅读名著的方法。
《朝花夕拾》课标分析
新课标认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让学生走近名著,让名著走近学生,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初二上半年的名著以《朝花夕拾》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重点。
《朝花夕拾》全书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是鲁迅惟一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记叙文,是回忆性散文。
学生已经学习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鲁迅散文有所了解。
在此基础之上,可以引导学生继续阅读剩余的文章。
书中篇章多是写童年往事的,阅读时不妨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体味其中的思想感情;几篇记人的文章尤其值得反复阅读,要引领学生领会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和笔法的精妙。
在解读鲁迅形象的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方法的指导和德育培养,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新课标认为: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在授课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主动参与精神,特别要注重探索和参与过程,根据以上要求,我们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
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感悟理解,互相合作。
在帮助学生了解名著的大概的同时,兼顾课程标准“增加文化积淀,提升语文素养”的要求,特意在“作者和时代背景”、“内容提要”、“分析人物与评价”、“重要篇章品读”几个栏目进行科学安排,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培养文学兴趣。
本书如同导游一般,让学生走近鲁迅,了解他伟大的精神,引领同学们在文学的海洋徜徉,必要时教师应及时给一点讲述、点拨,这样可以让学生少走一些弯路,更方便地领略美景,但是,任何高明的导游也不能替代学生的观光,一定要重视学生多方面的阅读,让学生真正获得阅读的愉悦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