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类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808965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考类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医考类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医考类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医考类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医考类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考类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1.docx

《医考类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考类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考类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1.docx

医考类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1

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1

A1型题

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在现代,心理学被定义为

A.对心理活动的研究

B.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学

C.关于行为的科学研究

D.对生物与外部世界接触中的行为的科学研究

E.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答案:

E

对心理学是怎样一门科学,在心理学的不同发展阶段,随着心理学家对心理学认识的深入,有着不同的理解。

选项A是早期的定义;选项B是美国近代机能主义创始人詹姆斯的观点;选项C是20世纪初行为主义的鼻祖华生的观点;选项D是20世纪初格式塔心理学家卡夫卡的观点;因此,只有选项E是现代关于心理学定义的代表性观点,正确答案是E。

2.人的自然生物钟节律周期是

A.22小时

B.23小时

C.24小时

D.25小时

E.26小时

答案:

D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是

A.实验心理学

B.生理心理学

C.神经生物学

D.临床心理学

E.认知神经科学

答案:

C

4.人的心理行为是

A.遗传作用的结果B.环境作用的结果

C.遗传和环境平行作用的结果

D.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E.先遗传作用、后环境作用的结果

答案:

D

5.心理学的研究角度不包括

A.神经生物学的研究

B.社会学的研究

C.行为的研究

D.认知的研究

E.心理分析的研究

答案:

B

6.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可分为的三个层面是

A.个体层面,群体层面,社会层面

B.个体层面,民族层面,社会层面

C.群体层面,社会层面,民族层面

D.个体层面,群体层面,种族层面

E.群体层面,种族层面,社会层面

答案:

A

7.1.5~4英尺,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指的是

A.公众距离

B.社交距离

C.个人距离

D.亲密距离

E.亲人距离

答案:

C

8.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标志是

A.1798年

B.1789年

C.1897年

D.1879年

E.1914年

答案:

D

9.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弗洛伊德

C.詹姆斯

D.华生

E.韦特海默

答案:

D

10.关于生物进化的正确陈述是

A.是在时间进程中个体基因的改变

B.是由于有机体和环境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

C.适应环境行为的遗传基因被全部保留下来

D.内部环境提供基因表达的可能性

E.适应环境行为在人的童年期是稳定不变的

答案:

B

此题考查的是对行为生物进化的理解,要注意对一些关键词的把握:

生物进化是在时间进程中群体基因的改变,是由于有机体和环境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在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行为的遗传基因被有选择地保留下来,而生存环境提供基因表达的可能性,同时这种适应环境行为在人的童年期又存在着极大的可塑性。

11.人的大部分行为是

A.先天性行为

B.反射行为

C.本能行为

D.有时期限制的学习行为

E.后天习得性行为

答案:

E

12.神经系统最基本的单位是

A.轴突

B.树突

C.神经元

D.胞体

E.突触

答案:

C

神经系统最基本的单位是指具有信息输入、输出、初步加工等完整功能的最小的组织结构,树突、轴突和胞体都是神经元的组成部分,分别只执行其中的一项功能,而不具有完整的功能,而突触是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结构,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前端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前端以及突触间隙组成,完成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13.构造主义、机能主义和精神分析的共同点是

A.都强调对心理元素的研究

B.都强调意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

C.都把内省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

D.都把意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E.都认为经验依赖于刺激所形成的模式和经验的组织结构

答案:

C

对心理元素的强调是构造主义和精神分析的共同点,机能主义强调的是心理的功能而非构造,故选项A、B都不正确;意识是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的主要研究对象,而精神分析主要以潜意识为研究对象,选项D也不正确;选项E是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故也不正确;剩下选项C,三个学派都注重内省的研究方法。

14.下列关于大脑各部分及其功能的观点,正确的是

A.额叶是脑发展最晚的部分

B.颞叶主要与时间整合有关

C.枕叶是听觉中枢所在之处

D.丘脑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

E.边缘系统是重要的感觉和运动的中继站

答案:

A

15.关于大脑两半球功能分工与协调的观点,正确的是

A.左半球在分析、综合、形象思维等方面占优势

B.右半球在空间知觉、音乐、绘画等方面占优势

C.大脑功能的侧化是由遗传决定的,不受环境、性别的影响

D.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具有协同性而不具有代偿性

E.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具有代偿性而不具有协同性

答案:

B

对此题的解答,首先要掌握左右两半球各自的功能优势:

左半球在分析、综合、抽象、逻辑、语言、计算等方面占优势,右半球在空间知觉、音乐、绘画、形象思维等方面占优势;其次要理解这种功能侧化的相对性:

一是遗传、环境、性别均可影响功能的侧化,二是除功能侧化外,大脑两半球的功能还具有协调性和代偿性。

16.通过静脉注射放射性示踪剂观察不同状态下大脑不同部位血流灌注的差异,这种脑影像技术是

A.计算机断层扫描

B.磁共振成像

C.功能磁共振成像

D.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

E.事件相关电位检查

答案:

D

17.关于脑电生理活动,陈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都是通过电传递完成的

B.神经元只有动作电位,没有静息电位

C.脑电活动可单独用于对异常的心理活动的诊断

D.脑电图可用于描记脑自发电位

E.事件相关电位属于脑自发电位

答案:

D

18.下列神经递质中,对学习和记忆过程有明显影响的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5-羟色胺

D.内膜素

E.乙酰胆碱

答案:

E

19.绝对阈限指的是

A.有100%的次数被察觉到的刺激值

B.有50%的次数被察觉到的刺激值

C.有25%的次数被察觉到的刺激值

D.有10%的次数被察觉到的刺激值

E.有1%的次数被察觉到的刺激值

答案:

B

此题考查的是阈限的操作性定义,即根据测定程序所下的定义。

在测定绝对阈限时,把50%的次数能被觉察到、50%的次数不能被觉察到的那个刺激值作为绝对阈限值。

而绝对阈限的一般定义是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值。

20.下列有关视觉的陈述,正确的是

A.视杆细胞只在明视觉中起作用,能看到无彩色和彩色

B.视锥细胞只在暗视觉中起作用,且只能看到无彩色

C.暗适应过程是指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D.四种心理原色是红、黄、黑、白

E.颜色的三种心理是色调、明度、饱和度

答案:

E

视杆细胞只在暗视觉中起作用,且只能看到无彩色,视锥细胞在明视觉中起作用(在暗视觉中也起作用),能看到无彩色和彩色;暗适应过程是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而明适应过程是视觉感受性降低的过程;四种心理原色是红、黄、绿、蓝。

注意对颜色的三种心理和对应的颜色的三种物理特性波长、亮度和纯度相鉴别。

21.下列有关听觉的陈述,正确的是

A.音高与声波的振幅关系最大

B.音高不受声波频率的影响

C.声波的频率决定响度

D.振幅相同但频率不同的声波响度不同

E.听觉的心理特性有频率、振幅和音色

答案:

D

22.下列有关知觉特性的陈述,错误的是

A.知觉过程就是在背景中分出对象的过程

B.对象与背景的转换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

C.知觉中对整体的知觉优于对部分的知觉

D.理解可以帮助人们把不完整图形的缺失部分补充起来

E.听觉无恒常性

答案:

E

23.形状知觉中图形组织的原则不包括

A.邻近性

B.熟悉性

C.相似性

D.对称性

E.简单性

答案:

B

24.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是

A.对象重叠

B.运动视差

C.双眼视差

D.线条透视

E.空气透视

答案:

C

25.著名的“视崖实验”研究的是

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距离知觉

D.深度知觉

E.方位知觉

答案:

D

26.下列关于似动现象的陈述,错误的是

A.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

B.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人们在无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C.在电影、电视看到的画面活动是一种动景运动

D.看到月亮在云间移动是一种诱发运动

E.似动现象是一种错觉

答案:

E

27.下列不属于错觉的是

A.大小错觉

B.幻觉

C.形状错觉

D.时间错觉

E.运动错觉

答案:

B

此题要求正确辨别错觉和幻觉两个概念。

错觉是错误的知觉,是对客观刺激物的知觉歪曲,其产生必然有外在的客观刺激;幻觉是主观自生的,是“无中生有”,其产生无客观刺激物。

28.注意的两个基本特性是

A.随意性与不随意性

B.依从性与独立性

C.指向性与集中性

D.新异性与紧张性

E.选择性与持续性

答案:

C

29.下列不属于引起随意注意的原因的是

A.对人格的依从性

B.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

C.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

D.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

E.对刺激物新异性的依从性

答案:

E

要区分引起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两者的不同原因。

引起随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有五个,除了ABCD外,还有对兴趣的依从性,选项E是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30.下列对意识的理解,正确的是

A.意识是一种知觉

B.意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

C.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可分为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不同层次和水平

D.意识对个体身心系统具有统合、管理和调控作用

E.意识就是对外部事物或现象的觉察

答案:

D

对此题的解答,首先要理解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对个体身心系统具有统合、管理和调控作用,因此在人类的心理水平上,要高于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动物尽管有感觉、知觉、记忆,甚至有形象思维,但没有意识,只有人类才有意识。

意识具有无意识和意识等层次,不仅可以对外部事物或现象进行觉察,还可以对内部状态以及时间的延续性等方面进行觉察。

31.下列对非快速动眼睡眠各阶段的陈述,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偶尔会出现“纺锤波”,个体处于浅睡眠状态

B.第二阶段主要为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个体很难被唤醒

C.第三阶段脑电频率降低波幅增大,大约持续20分钟

D.第四阶段大多数波开始呈现为Delta波,个体很容易被唤醒

E.第三、第四阶段的睡眠通常被称为“慢波睡眠”

答案:

E

此题要求掌握非快速动眼睡眠各阶段的脑电波特点、机体状态、睡眠状态以及持续时间四个要点。

第一阶段的脑电波主要是混合波,频率和波幅都较低,身体放松、呼吸变慢,浅睡状态,易唤醒,持续时间约为10分钟;第二阶段的脑电波偶尔会出现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纺锤波”,个体很难被唤醒,持续时间约为20分钟;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Delta波,有时为“纺锤波”,持续时间约为40分钟;第四阶段大多数脑电波呈现为Delta波,个体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功能各项指标变慢,深度睡眠,梦游、尿床大多发生于此阶段;第三、第四阶段的睡眠通常被称为“慢波睡眠”。

32.下列关于学习的陈述,正确的是

A.学习是由于先前经验而产生的永久性的行为改变

B.条件化辨别通过部分强化和条件强化而形成

C.操作条件反射在行为塑造中起关键作用

D.强化的数量越大,学习的速度越快

E.顿悟主要依赖于学习主体而不是问题情景的安排

答案:

C

此题要求对学习的概念和原理进行全面理解。

学习对行为改变的永久性只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条件化辨别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作用而形成;强化的数量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只在一定范围内起作用,但强化达到一定数量后,学习的速度就会变缓;顿悟依靠问题情景的安排,适当的过去经验虽然必要但不能保证得到答案,只有在答案的基本部分得到一定的安排使它们的关系被知觉,顿悟才会很容易地到来。

33.关于惩罚,正确的理解是

A.惩罚是一种阴性强化物,往往比奖赏的效果小

B.惩罚可以改变行为,但其后果较奖赏难以预测

C.惩罚都是消除了行为而不是巩固了行为

D.当不需要学习者对一个信号反应去逃避惩罚时,惩罚可以是有效的

E.惩罚没能提供信息

答案:

B

阴性强化物与惩罚的共同点是刺激物都是一种厌恶刺激;不同点是:

①作用行为的性质不同,阴性强化物作用的期望是出现的行为,惩罚作用的期望是消除的行为;②程序不同,前者是厌恶刺激的撤除,后者是厌恶刺激的施加;③结果不同,前者导致行为概率的增加,后者一般导致行为概率的降低。

但惩罚有时也会巩固期望消除的行为,因此,后果较奖赏难以预测。

当仅仅需要学习者对一个信号反应去逃避惩罚时,惩罚可以是有效的,同时,惩罚可以提供信息,信息性的惩罚也是知识性的信息,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能够更改行为。

34.下列关于记忆的陈述,错误的是

A.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的储存时间分别是0.25~2秒、5秒~2分钟、1分钟以上

B.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分别是视觉编码、听觉编码、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

C.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的容量分别是:

容量较大、(7±2)个组块、没有限度

D.复述是短时记忆信息储存的有效方法

E.遗忘过程最初进展较慢,以后逐渐加快

答案:

E

35.语言不是

A.一种自然现象

B.一种符号系统

C.一种行为

D.语言的基本构成材料是语音

E.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

答案:

A

36.语言表征的层次是

A.词语表征、表象表征、命题表征

B.词语表征、句子表征、课文表征

C.表象表征、命题表征、句子表征

D.表象表征、命题表征、课文表征

E.命题表征、句子表征、课文表征

答案:

B

此题要求能够区分语言表征的层次和方式,语言表征的层次是词语表征、句子表征和课文表征三个层次,语言表征的方式是表象表征、命题表征或两者都存在。

37.下列对思维的描述,正确的是

A.思维既直接反映客观事物的表面特征,也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

B.思维的本质特征是间接性和可操作性

C.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D.幼儿一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

E.创造性思维有时并不需要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明显的改组

答案:

C

此题要求对思维的概念、特点及其分类进行全面理解。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其本质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同时思维是对头脑中已有知识经验的改组和更新,幼儿的思维一般都是直观动作思维,尚未达到形象思维阶段,创造性思维需要对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织。

38.下列对表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表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B.表象的特征有直观性、新颖性、概括性

C.表象一般具有可操作性

D.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的基础

E.表象能够促进问题解决

答案:

B

39.动机是

A.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B.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的一种稳定的要求

C.为需要所引导

D.有机体活动的基本动力

E.可通过努力程度和坚持性来判断动机强度的大小

答案:

E

此题要求辨析动机和需要两个概念。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行为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可通过任务选择来判断个体行为动机的方向、对象或目标,通过努力程度和坚持性来判断动机强度的大小。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基本动力。

40.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需要由低到高的五个层次是

A.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B.生理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D.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E.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

A

41.下列对动机与效率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动机水平越高,工作效率也越高

B.对于较易的任务,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

C.对于较难的任务,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下降

D.动机和工作效率呈“U”型关系

E.动机和工作效率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

B

动机和工作效率呈倒“U”型关系,中等水平的动机对工作效率最有利,动机不足和过强都会降低工作效率,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不同而不同,对较易的任务,动机最佳水平要高些,而对于较难的任务,动机最佳水平则要低一些。

42.下列关于动机理论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本能理论认为特定的活动是先天内在安排好的

B.驱力降低理论认为生理需要造成驱力状态,满足需要则能降低驱力

C.唤醒理论认为人类活动不是为了减少驱力,而是要增加驱力

D.诱因理论强调外部作为动机起因的重要性

E.感觉剥夺实验证明了驱力降低理论

答案:

E

此题要求掌握各种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感觉剥夺实验证明的是唤醒理论的观点。

43.下列不属于社会性动机的是

A.成就动机

B.性

C.权利动机

D.交往动机

E.认识性动机

答案:

B

44.挫折后的直接反应不包括

A.攻击行为

B.投射

C.自杀

D.情感淡漠

E.退行

答案:

B

挫折后的直接反应主要有:

情绪反应、攻击行为、冷漠、幻想、退行。

间接反应主要有:

压抑、合理化、逃避、替代、升华、补偿、认同、投射和反向行为。

45.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指的是

A.态度

B.性格

C.气质

D.情绪

E.能力

答案:

D

态度是个人对他人、对事物的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性格定义为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外部动力特点,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方面的特征;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46.关于情绪的成分,正确的是

A.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

B.强度、肌张力水平、快感度、复杂度

C.愤怒、快乐、恐惧、悲哀

D.心境、激情、应激

E.积极情绪、消极情绪

答案:

A

本题是要求辨析情绪的成分(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情绪研究的维度(强度、肌张力水平、快感度、复杂度)、情绪的种类(愤怒、快乐、恐惧、悲哀)、情绪的状态(心境、激情、应激)以及情绪的社会意义(积极情绪、消极情绪)。

47.下列关于情绪理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沙赫特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B.伊扎德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动力核心

C.拉扎勒斯认为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D.阿诺德认为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E.詹姆斯认为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

答案:

B

此题考查的是各情绪理论代表人物的观点,ACDE四个选项的错误在于“张冠李戴”,A中的观点是詹姆斯的,C中的观点是阿诺德的,D中的观点是拉扎勒斯的,E中的观点是沙赫特的。

48.关于情绪研究的维度,正确的是

A.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

B.强度、肌张力水平、快感度、复杂度

C.愤怒、快乐、恐惧、悲哀

D.心境、激情、应激

E.积极情绪、消极情绪

答案:

B

49.关于原始情绪的种类,正确的是

A.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

B.强度、肌张力水平、快感度、复杂度

C.愤怒、快乐、恐惧、悲哀

D.心境、激情、应激

E.积极情绪、消极情绪

答案:

C

50.关于情绪状态的分类,正确的是

A.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

B.强度、肌张力水平、快感度、复杂度

C.愤怒、快乐、恐惧、悲哀

D.心境、激情、应激

E.积极情绪、消极情绪

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