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非选择题分类解题方法大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520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1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分类解题方法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分类解题方法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分类解题方法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分类解题方法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分类解题方法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分类解题方法大全.docx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分类解题方法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非选择题分类解题方法大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分类解题方法大全.docx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分类解题方法大全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分类解题方法大全

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日趋注重知识的应用,突出方法和过程,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考查。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已成为地理考查的四项基本能力。

这四种能力依次递进,思维要求逐步提升,尤其是后两种较高能力的考查,选择题明显不足。

而非选择题却能通过学生的书面表达,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实际能力,而且通过不同考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能更有效地区分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差异,较好地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

同时,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有大量的内容,需要学生运用理性思维,开展自主探究,体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便于对学生展开多样化和针对性评价,这往往是选择题所不具备的,又恰好是非选择题的功能优势。

因此,非选择题在全国大多数不同模式的高考试卷中,位居主体地位,占据了高考试卷的绝大部分的卷面信息和分值,成为高考取胜的关键。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自然与人文、系统与区域相互融合;创设新情景、介绍新知识,关注社会现实,多角度、多梯次展开;设问开放、答案开放;文字材料和多种地理图表混合运用,突出综合性、探究性、实用性、空间性、创新性等,已成为高考非选择题的发展主流,同时对高中地理实施素质教育,也是一种正确的导向,并带来严峻的挑战。

综合题由于是书面表达,所以更容易暴露出学生存在的问题,除了考生基本知识和能力外,答题思路与方法,语言组织与表达等非智力因素,也值得关注。

下面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对近年来高考中常见的非选择题进行粗略的分类解析如下:

1、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型。

常见于等值线、区域地图等背景素材中。

简单的设问方式以填空题为主,考查地图的基本运用,重要地理事物的识记等,主要体现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重现、筛选、分类调用等能力。

如判断地理事物的方位、等值线的取值、比例尺的大小、风力的大小、重要的自然(地形区、山脉、河流、植被、气候、矿产、岛屿、海峡、洋流)或人文地理事物(城市、交通线、工业基地、农业地域、国家)的名称等,设问直接、指向明确、回答相对容易。

难度较大的是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如要求作出相应的等值线,地形剖面图,画一幅太阳光照图,设计一幅地理统计图等。

应对此类试题,关键是需要学生夯实“双基”,进行扎实的基础知识记忆,牢固的区域空间定位,准确的地理概念辨析,熟练的用图作图能力等;其次是,在作图时应养成细致严谨的态度,不要缺失图例、注记等相关图像信息。

例如:

(07上海高考)读“中国东部地区梅雨期起讫等日期线图”,回答问题(63)~(66)。

(63)在多年平均情况下,福州梅雨起始日是,徐州梅雨终止日是。

(64)在多年平均情况下,杭州梅雨的持续天数约天,宜昌的梅雨持续天数约天。

【答案】(63)、5月21日;7月14日。

(64)、34;17±1。

2、地理事物要素描述型。

地理事物要素的呈现,一种是通过地理统计图表,一种是将地理要素叠加在相应的区域地图中。

前者雷同于地理图表分析、数据解读型试题,后者常见的有将等值线叠加在区域地图上的线状分布图、或具体的如矿产资源的点状分布图、或某种农作物如小麦的面状分布图,或同一地理要素不同年份的比照图等。

总之地理要素各异,其呈现方式也会不同。

这类题目通常是要求学生通过图像,正确的描述和阐释地理要素的分布特征、相互关系等。

其设问方式主要是走向的描述、规律的表达、相互作用的揭示、影响机制的探究等。

此类试题,需要学生尽量使用专业术语,并按一定的时空顺序说明问题;其次,在平时应该不断积累不同地理事物要素的描述方法,如:

①山脉:

从走向、坡度、垂直自然带、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等方面描述。

②人口特征:

从民族构成、所属人种、分布状况、人口密度、迁移状况、再生产类型等方面描述。

……

例如:

(07上海高考)(65)我国东部地区梅雨起始日期的早晚、梅雨天气持续天数长短的分布特点是:

自南向北;自东向西:

(66)上海有的年份梅雨季节较常年明显偏长,有的年份梅雨期间雨天很少(这种情况俗称“空梅”),其原因分别是。

【答案】(65)南方起始日期早,持续时间长;北方起始日期晚,持续时间短。

东部起始日期早,持续时间长;西部起始日期晚,持续时间短。

(66)梅雨季节明显偏长的年份是由于夏季风(或副热带高气压)势力偏弱;梅雨期间雨天很少的年份是由于夏季风(或副热带高气压)势力较强。

3、地理特征异同比较型。

多见于以区域地图为载体,或某种地理事物模式分布图,也可能是气候、水文等某种地理要素统计图。

设问方式以简答、填空、设计表格及填表等,考查学生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

如比较两地气候特征、天气特征,两条河流水文特征,两地人口特征、经济水平的差异等。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是运用经纬度、海陆轮廓、典型地物等相关信息,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其次是根据答题要求,进行区域自然或人文地理特征的迁移;最后是力求做到层次清楚、要点全面、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

例如:

(07广东高考)31.南、北美洲陆地相连,但区域差异显著。

资料1:

见表1。

表1

地区

总人口占世界(%)

GDP占世界(%)

水资源总量(km3)

水资源年开采量(km3)

水资源年人均开采量(km3)

水资源利用结构(%)

生活

工业

农业

北美洲

7.9

27.3

6443.7

608.44

1451

9

42

49

南美洲

5.6

9.3

9526.0

106.21

332

18

23

59

资料2:

见图15。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

(3)水资源总量北美洲比南美洲;水资源开采率北美洲比南美洲。

(4)分析南、北美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特点并比较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答案】(3)少;高。

(4)特点:

①水资源开采利用结构中,工业用水比重北美洲比南美洲大;②农业用水比重北美洲比南美洲小;③生活用水比重南美洲比北美洲大。

差异:

北美洲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为主),经济发展水平高(工农业高度发达);南美洲全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潜力大。

4、地理原理规律运用型。

在自然地理中,多表现在地球的运动规律,地表的物质循环与交换原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原理等。

在人文地理中,多表现在工农业生产布局、城市、交通、商业活动等区位要素的分析与评价方面。

主要以简答、填空的方式设问,考查学生对地理原理规律的理解、对地理事物本质的把握和理性的认识,以及能否上升到运用、表达、加工、解释或揭示问题的高度。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必须正确的理解和迁移基本的地理规律、原理,运用得当;其次,要注意审清题意,把握答题方向,区分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避免张冠李戴、画蛇添足;再次,要充分提取图像中的有用信息,并在答案要点中体现出来,不可言之无物,空话连篇,要做到具体、条理,合符逻辑;最后,还要注意对不同地理原理常见答题思路与规范性语言的积累,如工业区位的分析与答题思路:

①自然地理条件:

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源、自然资源(能源)等;②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市场、资金、动力、技术、劳动力数量和素质、基础设施、信息通达度、社会协作条件、地价水平、政策、国防、工业惯性等;③不同工业的指向类型:

资源指向型、市场指向型、技术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等;④不同工业对环境的要求和主要污染状况:

水污染企业宜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河流下游地区;大气污染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当地最小风频风的上风向;感光胶片或微电子工业需要优美洁净的环境等。

⑤工业联系或废弃物的相互利用:

如水泥厂、硫酸厂可接近钢铁厂等。

答题时一般选取其中最具优势或最明显的要素进行阐述,并不需要面面俱到。

例如:

(07高考文综全国Ⅱ卷)36.图7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

该地盛行南风。

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东部工业区的选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

为什么?

【答案】

(1)合理。

因为该工业区(三个工厂)分布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废气对城市污染小;位于流经城市的河流下游,不会对城市用水产生污染;位于主要交通线(铁路、主要公路、河流)沿线,交通运输方便。

(2)两厂都属于(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老城区郊外,较为合理;现已完全被新城区包围,污染城区,影响居住环境(人们环境意识增强),需迁出城区。

5、地理材料、图表分析与数据解读型。

这类题通常是学生能力高低的分水岭,多表现为提供背景材料或预备知识,混合呈现各种地理统计图表,如直角坐标图,三角坐标图、扇形图、柱状图、折线图、曲线图等等。

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借助各种图例符号,从地理图表中获取相应的数据信息,并运用数学的方法,完成基本的地理计算;通过逻辑推理,定量和定性地分析问题;深层次地挖掘数据背后的隐性信息,以便更正确、清晰地揭示事物的变化规律,认清地理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

通常的设问方式为填空、简答,如图中某要素的变化趋势?

增幅区间?

两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原因?

设问指向明确具体,难度大的是对图像的分析,不仅要求能发现、提取、收集、判断、处理信息,而且还要加工转换为文字语言,甚至迁移、联想图像背后的知识,才能最终形成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题目有些答案可以直接或间接从材料、图像中获得,在组织答题要点时,一定要充分体现材料、图表中的核心内容,否则答的要点再多,也是徒劳。

例如:

(07广东高考)34.我国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是在“十五”期间提出的。

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

要求积极稳妥地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资料1:

见图18-20。

 

 

资料2:

见表4和图21。

表4:

2000-2003年我国粮食供需状况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总产量(亿吨)

4.62

4.53

4.57

4.31

总需求(亿吨)

4.79

4.83

4.88

4.93

供需平衡(亿吨)

-0.17

-0.30

-0.31

-0.62

注:

供需平衡=供给量-需求量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5)题。

(1)1996-2003年,我国耕地数量总体上呈明显的趋势。

就各地区耕地数量占全国的比例来看,增加幅度最大的是地区,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地区。

(2)在非农建设用地中,占用耕地数量最多的类型是。

2000年以后,非农建设用地的势头还呈趋势。

(3)2000-2003年,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呈趋势。

(4)1950-1960年,J省玉米种植重心向方向移动;1960年以后,J省玉米种植重心的总体移动方向是。

(5)你认为我国粮食燃料乙醇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案】

(1)下降。

东北,华北。

(2)独立工矿。

加速上升(或增长)(3)下降(4)西南,向东(或先东北再西南)。

(5)①我国人多地少,粮食短缺;②耕地(持续)减少,粮食供需矛盾加剧(或粮食生产压力大);③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

6、地理实验应用设计型。

要求学生利用身边可以找到的材料,学会自己设计和实施地理实验活动,主动地和富有个性地学习,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因此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有关地理实验课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等试题不断出现,主要从实验所使用的器材,实验的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整理、分析,实验的结论,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象,实验所体现的地理原理等方面设问,多以开放式的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解答时主要考虑实验课题的实用性、实验用材的可得性,实验步骤的可操作性和实验原理、结论的合理性等。

例如:

(07上海高考)58、图3中各个圆的重叠部分分别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