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18970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120 大小:4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备课.docx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备课.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备课.docx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备课

中华童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老鼠上灶台和老鼠娶亲,在背诵中初步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2.创设情景,体验和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童谣。

教学难点:

在背诵中初步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步:

知识回顾

环节1:

背诵古诗,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都会背古诗吧?

谁来背一首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去二三里》《古朗月行》

2.小学友背诵古诗,小师傅评价表扬。

环节2: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童谣《小老鼠上灶台》和《老鼠娶亲》。

板书课题。

第二步:

交流读诗

环节1:

教师唱读,初步感知

1.师:

瞧谁来了!

出示小老鼠

“我是一只可爱的小老鼠,从我出生起,就听一位老奶奶抱着她的小孙子,唱着这样的歌谣,说歌词。

2.小朋友看看,大花猫走了吗?

(做四处张望的动作)小老鼠又出来找油吃了,钢琴伴奏念儿歌。

小老鼠吓得不敢出来了。

环节2:

师友互助,初读古诗

1.师友二人一起借助拼音自读童谣。

2.请几组师友展示,鼓励表扬。

第三步:

自学反馈

环节1:

检查强调,读准古诗

1.难读字音:

喵(出示“喵”的生字卡片);

2.易读错字音:

咕、噜。

(出示“咕、噜”的生字卡片)

3.需要读准、读好偷、叽、鼠、娶、亲(电脑屏幕显示生字)。

环节2:

师友互查,质疑答疑

1.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

请认真听老师来读。

2.师友互相检查朗读情况,注意节奏。

3.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

4.小学友朗读,教师播放古诗画面,配合音乐,同时请小师傅进行评价。

第四步:

感悟背诵

环节1:

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1.你想用什么方式描绘出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呢?

师友二人可以商量一下。

2.提示学生可以采取任何方式来表现,如:

朗诵、表演、绘画、语言描述。

3.让我们再次一起歌唱童谣。

5.齐唱歌谣。

环节2:

形式多样,练习背诵

(1)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背。

(领读、默读、自由读、赛读、全班齐读)

(2)鼓励表扬,激发学生背诵童谣的热情。

第五步:

拓展延伸

环节1:

课外延伸,激发情感

1.搜集几首简单的古诗背一背,看谁背的多、背的好。

2.在背诵中激发学生对我国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环节2:

齐背古诗,结束新课

1.配乐齐背童谣,再次感悟。

2.鼓励表扬。

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中华童谣其他小故事

2.为《老鼠娶亲》配画。

板书设计:

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鼠偷油遇猫

 

 

中华童谣·稀奇稀奇真稀奇

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童谣,背诵童谣。

⒉在诵读中体会语句的节奏,从中享受音韵美。

⒊感受汉语言的魅力,初步领会颠倒歌的幽默风趣,并能够仿照创作

一句颠倒歌。

教学重点:

能够变幻节奏,有感情地朗读童谣。

教学难点:

领会颠倒歌表达的幽默风趣,学习创作颠倒歌。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认一认

⒈出示图片麻雀、母鸡、蚂蚁、老翁图片,引导学生认一认。

⒉拿麻雀和老母鸡比一比,说说它们的特点。

麻雀比老母鸡

⒊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

⒋议一议,这是怎样的一个老翁?

二、竖起耳朵听一听

⒈教师范读童谣

有一首童谣,你一听会感到奇怪,会感到好笑。

竖起耳朵来听一听吧。

稀奇稀奇真稀奇

稀奇稀奇真稀奇,

麻雀踩死老母鸡,

蚂蚁身长三尺六,

八十岁的老翁坐在摇篮里。

三、跟着老师读一读

⒈有意思吧,那就一边听一边跟着老师来读一读。

⒉教师领读,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

⑴教师领着慢慢读,读出节奏。

稀奇/稀奇/真稀奇,

麻雀/踩死/老母鸡,

蚂蚁/身长/三尺六,

八十岁的老翁/坐在/摇篮里。

⑵教师读每句的前半句,学生接着读后半句。

⑶教师读一整句,学生读一整句。

看着整体的图片来读,教师读第一句,指着图,男生读第二句,女生读第三句,大家齐读最后一句。

看着图,指名读,评评看谁读得棒!

评评看谁听得棒!

四、变幻节奏来诵读

⒈读得有重有轻,有慢有快,有长有短。

(第一句的“真”字要重读,要把音拉长了来读。

第二句,令人感到惊讶的不是“麻雀”,不是“踩死”,而是“老母鸡”,所以“老母鸡”要重读。

第三句呢?

“三尺”要快读,“六”字要把音延长。

第四句,先断句:

八十岁的老翁/坐在摇篮里。

断开句子后,前后的词组要连读,要速读,读得只剩下中间一个停顿。

同样可以重读、速读的还有“老母鸡”,当然“鸡”字的字音要延长,另外还有“三尺六”,要读得迅速,要读得夸张。

⒉拍着巴掌来诵读。

⒊做做动作来诵读。

⒋带着表情来诵读。

指名尝试来背诵。

五、悟悟童谣真稀奇

⒈说一说,读了这首童谣,你觉得奇怪吗?

奇在哪里?

⒉在生活中,你发现哪些稀奇古怪的事情?

⒊你能编一编这样稀奇的事情吗?

说成一句话。

六、互相检查互相背

⒈同位互相背一背,看谁能够背下来。

⒉同位之间帮一帮,看看谁是小老师。

七、提供展示大舞台

⒈主动站到讲台来,我能背给大家听。

⒉大家开口评一评,顺便背背给你听。

八、大家齐心来背诵

⒈男女同学比一比。

⒉全班一起背一背。

九、回家背给亲人听

教后笔记:

 

阅读课一去二三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在背诵中初步感受古诗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2.图文结合,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步:

知识回顾

环节1: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

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一数到十,看谁数得准?

2.师友比赛,评价表扬。

环节2: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2.这节课我们学习《一去二三里》(板书课题)这首古诗,齐读课题。

第二步:

交流读诗

环节1:

教师范读,初步感知

1.教师有感情范读全诗,学生整体感知古诗内容。

2.教师再次感情朗读,学生可以小声跟读。

环节2:

师友互助,初读古诗

1.师友二人一起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要求:

把十个数字在古诗里找出来,划上圈。

2.请几组师友展示,鼓励表扬。

第三步:

自学反馈

环节1:

检查强调,读准古诗

1.难读字音:

亭是后鼻音烟村是前鼻音座是平舌音

2.需要变调的音:

我们单独读一的时候是读第一声,但是当一藏到了古诗里的时候,就变了声调,变成了第二声,跟老师一起来读这个调皮的“一”。

环节2:

师友互查,质疑答疑

1.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停顿吗?

请认真听老师来读。

2.师友互相检查朗读情况,注意节奏。

3.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

4.小学友朗读,教师播放古诗画面,配合音乐,同时请小师傅进行评价。

第四步:

感悟背诵

环节1:

图文结合,指导朗读

1.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的景色,你们想去这个小山村看看吗?

2.出示图片,配乐诵读古诗。

3.师友互助,交流在古诗里,你看到了哪些美景?

4.这个小山村很安静很美丽,让我们看着图,想象走近这个小山村,把你对它的喜欢读出来。

配乐齐读古诗。

5.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吟诵这首小诗?

引导学生有感情背诵。

环节2:

形式多样,练习背诵

(1)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背。

(领读、默读、自由读、赛读、全班齐读)

(2)师友背诵,激发学生背诵古诗文的热情。

第五步:

拓展延伸

环节1:

课外延伸,激发情感

2.搜集几首简单的古诗背一背,看谁背的多、背的好。

2.生活中,你在哪里看到了这几个汉字?

环节2:

齐背古诗,结束新课

1.配乐齐背古诗,再次感悟。

2.鼓励表扬。

布置作业:

搜集带有本课生字或儿歌读一读。

板书设计: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阅读课敕勒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在背诵中初步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2.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在背诵中初步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步:

知识回顾

环节1:

背诵古诗,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都会背古诗吧?

谁来背一首和大家一起分享?

2.小学友背诵古诗,小师傅评价表扬。

环节2:

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1.师: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出示:

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

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3.师:

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

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第二步:

交流读诗

环节1:

教师范读,初步感知

1.教师有感情范读全诗,学生整体感知古诗内容。

2.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3.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环节2:

师友互助,初读古诗

1.师友二人一起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2.请几组师友展示,鼓励表扬。

第三步:

互助学习

环节1:

理解内容,读好古诗

1.课件出示:

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

你看到了什么?

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2..指名朗诵

3.学生质疑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

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

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4.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

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

5.指名回答:

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

6.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环节2:

师友互查,质疑答疑

1.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

请认真听老师来读。

2.师友互相检查朗读情况,注意节奏。

3.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

4.小学友朗读,教师播放古诗画面,配合音乐,同时请小师傅进行评价。

第四步:

感悟背诵

环节1:

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1.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诵,体会作者的心情。

(放录音)。

2.你想用什么方式描绘出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呢?

师友二人可以商量一下。

3.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吟诵这首小诗?

引导学生有感情背诵。

环节2:

形式多样,练习背诵

1.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背。

(领读、默读、自由读、赛读、全班齐读)

2.鼓励表扬,激发学生背诵古诗文的热情。

布置作业:

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

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复备栏

古诗《宿建德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在背诵中初步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2.创设情景,使学生在诵读中初步体会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淡淡的哀愁。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在背诵中初步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步:

知识回顾

环节1:

背诵古诗,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都会背古诗吧?

谁来背一首和大家一起分享?

2.小学友背诵古诗,小师傅评价表扬。

环节2: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学习《宿建德江》(板书课题)这首古诗,齐读课题。

2.作者孟浩然,唐代大诗人。

第二步:

交流读诗

环节1:

教师范读,初步感知

1.教师有感情范读全诗,学生整体感知古诗内容。

2.教师再次感情朗读,学生可以小声跟读。

环节2:

师友互助,初读古诗

1.师友二人一起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2.请几组师友展示,鼓励表扬。

第三步:

自学反馈

环节1:

检查强调,读准古诗

1.难读字音:

渚(出示“渚”的生字卡片);

2.易读错字音:

泊、暮。

(出示“泊、暮”的生字卡片)

3.需要读准、读好新、旷、低、清、近(电脑屏幕显示生字)。

环节2:

师友互查,质疑答疑

1.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

请认真听老师来读。

2.师友互相检查朗读情况,注意节奏。

3.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

4.小学友朗读,教师播放古诗画面,配合音乐,同时请小师傅进行评价。

第四步:

感悟背诵

环节1:

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1.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诵,体会作者的心情(放录音)。

2.你想用什么方式描绘出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呢?

师友二人可以商量一下。

3.提示学生可以采取任何方式来表现,如:

朗诵、表演、绘画、语言描述。

4.让我们再次一起吟诵这首古诗,感受作者的心境。

配乐齐读古诗。

5.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吟诵这首小诗?

引导学生有感情背诵。

环节2:

形式多样,练习背诵

(1)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背。

(领读、默读、自由读、赛读、全班齐读)

(2)鼓励表扬,激发学生背诵古诗文的热情。

第五步:

拓展延伸

环节1:

课外延伸,激发情感

3.搜集几首简单的古诗背一背,看谁背的多、背的好。

2.在背诵中激发学生对我国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环节2:

齐背古诗,结束新课

1.配乐齐背古诗,再次感悟。

2.鼓励表扬。

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孟浩然的其他诗歌。

2.为《宿建德江》配画。

板书设计: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中华童谣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

2、通过对《猜谜谣》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动物的认识热爱之情。

激发学生对童谣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童谣《螃蟹》《虎》。

教学难点:

在背诵中初步感受童谣文化的魅力,并能够猜出动物的名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步:

感知谜谣

环节1:

出示谜谣,激发兴趣

1.师:

同学们平时喜欢猜谜语吗?

学生:

喜欢

师: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谣,看谁最先猜出来?

2.出示谜面,师问谜面,生回答。

环节2: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4.初听谜谣。

师:

大家都猜的非常好。

我们来听听书中的小朋友猜出几种动物,又是怎么表达的?

你们竖起耳朵认真听。

5.揭示谜谣名。

听出来了吗,小朋友们回答的时候是用什么方式?

有节奏——原来的谜语,用唱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变成了谜谣,这首有趣的谜谣,名字就叫做“螃蟹”。

第二步:

读准童谣

环节1: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1.教师有感情范读全文,学生整体感知童谣内容。

2.教师再次感情朗读,学生可以小声跟读。

环节2:

师友互助,多元朗读

1.师友二人一起借助拼音自读谜谣。

2.请几组师友展示,鼓励表扬。

第三步:

兴趣朗读

环节1:

游戏朗读,增加记忆。

1.师:

孩子们想变一种方法来朗读吗?

我们来听听看。

这样的速度往往是表现 “轻快活泼”的,大家跟我一起说轻快活泼地朗读吧。

2.生跟老师读

环节2:

师友互查,比赛朗读。

1.跟老师一起随着音乐摇摇头动动手,感受童谣的轻快活泼。

我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

,一学就能跟上音乐的节奏,下面我们就有节奏的读一读童谣。

2.按童谣的节奏读。

第四步:

尝试背诵

环节1:

想象画面,指导背诵

1.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诵,想象螃蟹的画面,根据自己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来读书吧!

2.提示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如:

朗诵、表演、绘画。

环节2:

师友互学

(1)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背。

(领读、默读、自由读、赛读、)来学习第二首《虎》

(2)鼓励表扬,激发学生背诵中华童谣的热情。

第五步:

总结延伸

环节1:

激发情感,产生兴趣

学了《猜谜谣》,我们知道谜谣有用说的,还有用唱的,而且一个谜谣还有多种答案,这需要我们仔细观察,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

让我们踏着音乐轻快的步伐去观察、探索吧。

环节2:

齐背童谣,放松心情

1.配乐齐背童谣,再次感悟。

2.鼓励表扬。

布置作业:

1.继续学习其他自己喜欢的童谣。

搜集有关孟浩然的其他诗歌。

2.为《螃蟹》、《虎》配画。

板书设计:

中华童谣

《螃蟹》《虎》

昔孟母择邻处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音。

2.引导学生体悟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扬民族文化。

3.教育孩子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原文。

教学难点:

在背诵中初步感受国学的魅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步:

知识回顾

环节1:

背诵原文,

小学友背诵“人之初性本善”,小师傅评价表扬。

环节2: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三字经》(板书课题)中的“昔孟母择邻处”,齐读课题。

第二步:

交流读诗

环节1:

教师范读,初步感知

1.教师有感情范读原文,学生整体感知内容。

2.教师再次感情朗读,学生可以小声跟读。

环节2:

师友互助,初读古诗

1.师友二人一起借助拼音自读原文。

2.请几组师友展示,鼓励表扬。

第三步:

自学反馈

环节1:

检查强调,读准原文

1.学生自由,要求借助拼音读通读顺原文。

2.师友互读,及时正音,读顺原文。

3.请几组师友朗读展示。

环节2:

师友互查,质疑答疑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你们想听一听吗?

请认真听老师来读。

2.师友互相检查朗读情况,注意节奏。

3.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

4.小学友朗读,教师配合音乐,同时请小师傅进行评价。

第四步:

感悟背诵

环节1:

故事激趣,体会句义

出示[原文]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1教师介绍孟子和孟母,想听听孟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吗?

请认真听讲《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

孟子,名轲,字子与,战国时邹国人,后世,尊“亚圣”。

孟母:

孟子的母亲。

孟子姓孟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代邹国人。

相传孟子早年丧父,其母为引导儿子学习,曾三次迁徙居处,最后在一所学校旁定居下来。

2.师友互助理解句意。

[译文]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儿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选择邻居而搬家。

一次,儿子逃学回来,孟母气愤地把织布机上的梭子折断,以此告诫孟子学习不可半途而废。

3.说说你认为孟母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环节2:

形式多样,练习背诵

(1)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背。

(领读、默读、自由读、赛读、全班齐读)

(2)鼓励表扬,激发学生背诵热情。

第五步:

拓展延伸

环节1:

课外延伸,激发情感

古代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有“陶母教子”"岳母刺字"“岳母三迁”“五子登科”。

环节2:

齐背古诗,结束新课

1.配乐齐背原文,再次感悟。

2.鼓励表扬。

布置作业:

1.把课堂听到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背诵“昔孟母择邻处”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孟母三迁》《孟母断织》

《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

教学内容: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2.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

3.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教学重点:

通过流利地、有节奏感地诵读3句三字经,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步、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诵读《三字经》吗?

为什么喜欢?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肯定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引导不喜欢学习的学生了解《三字经》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

适时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语句举例验证。

) 

第二步、揭题、新授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

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环节1:

学文释义、读文晓理:

 

1.故事

东汉时,有个九岁的小孩——黄香。

他非常的孝顺父亲,为了不让父亲太劳累,所有的家务事都是由自己动手做的。

夏天时,他会用扇子把席子给扇凉了,再请父亲上床睡觉。

天气变冷了,黄香总会在父亲睡觉前,把被窝躺暖之后,才让父亲入睡。

黄香这种孝行,没有多久便传遍了整个县城,大家都夸黄香是个孝顺的孩子。

这种孝顺的行为,的确很令人钦佩。

 

和黄香同一个时代,有个叫孔融的小孩。

有一天,父亲的朋友送来一篓子的梨子,父亲要孔融拿一个去吃,孔融就在一堆梨子里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很讶异地对他说:

“孩子,你怎么不挑大的,反而挑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

“爹,我的年纪最小,应该吃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   孔融这种友爱兄长的行为,的确很值得我们效法。

 

2.学友提问:

⑴图中谁是孔融?

⑵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⑶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⑷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

   

⑸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

爸爸会怎样夸奖孔融?

(6)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

弟弟呢?

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吗?

 

3.学文释义

(1)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香”,黄香,东汉湖北安陆人。

“九”,九岁。

“执”,坚持始终,身体力行。

这是一个讲孝顺的故事。

黄香是一个确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曾经担任过尚书令。

皇帝赞叹:

“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  

(2)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融”,指孔融,东汉鲁国人。

“弟”,即悌,在这里当动词解,意思是弟弟敬爱哥哥,名词当动词用。

“长”,兄长。

“知”,明白。

“宜先知”,应该早早就知道。

孔融让梨的故事能够传诵千百年,关键就在于“谦让”二字。

兄弟之间,要“兄友弟恭”,而孔融表现的就是弟恭。

 

(3)全文翻译: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4.小结: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

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环节2:

熟读句子 

1.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

 

2.出示: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3.学生试读,教师引导学生正音。

4.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5.在变奏中熟读。

xxxo︱xxxo……

融四岁,能让梨。

……

x.xx-︱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