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东省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高三第一次统一检测题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84640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东省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高三第一次统一检测题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东省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高三第一次统一检测题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东省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高三第一次统一检测题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东省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高三第一次统一检测题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东省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高三第一次统一检测题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东省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高三第一次统一检测题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东省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高三第一次统一检测题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东省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高三第一次统一检测题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东省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高三第一次统一检测题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东省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高三第一次统一检测题历史试题及答案

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2016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一检测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

24.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33人,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3人,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12人,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6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事件有3起。

材料现象最能说明

A.宗法制度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B.分封制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

C.周天子已丧失“共主”地位              D.诸侯间的争霸战争日趋激烈

25.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并吸收佛教、道教理论。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

这一变化的出现是由于

A.儒学正统地位不断受佛道冲击B.需要发展和完善儒家思想

C.唐朝中外思想文化的广泛交流D.统治者要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26.明万历朝,内阁首辅赵志高曾说:

“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谋进。

今日势轻而权有所分,则相率击之以博名。

”材料所述现象

A.表明内阁大臣有职无权B.表明内阁大臣相互制约

C.说明内阁内部矛盾尖锐 D.是皇权专制加强的结果

27.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

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B.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D.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

28.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

该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B.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9.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读图可知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对华贸易

 

A.改变了对华贸易逆差局面B.并未真正完全打开中国市场

C.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D.造成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30.1921年陈独秀发表《青年的误会》一文,其中说:

“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

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

……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

”陈独秀意在 

A.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B.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成分

C.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D.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31.下图中带★处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类组织的分布状况。

它们的历史作用是

 

 

A.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B.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C.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      D.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32.1935年12月6日,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富农策略的决定》指出:

加紧反对富农是不适当的,对于富农只取消其封建式剥削的部分,不没收其经营的土地、商业和财产,并应保障其扩大生产和发展工商业的自由。

改变富农策略的主要目的是

A.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B.扩大全民族抗战的群众基础

C.巩固新生的中华苏维埃政权D.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33.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体现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特色B.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C.保障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D.把依法治国的方针写入宪法

34.1956年党的“八大”的政治报告提出:

“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这表明党

A.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冒进思想

B.确立了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心的经济方针

C.把经济建设的重心转向农业和轻工业

D.探索一条与苏联不一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5.“如今的计委(国家计划委员会)大院已有几分落寞,冬天感觉更是如此,在灰色的天空和枯萎的树枝映衬下,苏式老楼越发显得破败。

”计委大院的落寞是由于

A.中苏关系恶化B.中美关系正常化

C.计划经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第Ⅱ卷(非选择题)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

《尚书》中说: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

见贤焉,然后用之。

”《荀子》中说: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

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

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主要原因。

(15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中国的外交”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分四个小组分别查阅下列资料。

第一组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的签订

第二组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的外交

第三组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

第四组2015年9月22-25日,习近平访美的巨大成就及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时代的到来

综合四个小组查阅的资料,可以提取外交发展的多种认识。

提取其中一种认识,并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说明:

要求认识准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铜钱早在东周后期就已经出现,并且在后世一直得到广泛的使用,到了晚唐至宋代不但铸币数量大增,货币制度亦趋向复杂,……晚唐和宋代货币的广泛使用给国家的币源带来了压力。

……宋时平均每年的铸币数量为13万至31万贯,10世纪晚期达到88万贯,到了11世纪更高达183万贯,但即便如此仍是供不应求。

为了解决这一需要,政府有时限制铸币之外的用铜,或减少每贯钱的枚数,同时禁止铜币外流,并且在这一政策证明无效时,对铸币征收高达50%的出口税。

政府甚至在四川、陕西等地试行铸用铁钱以在汉人与胡人之间设一道“铁幕”,但未能取得成功。

金银的使用(如金沙、银锭)一度解决了铸铜不足的危机,但奇怪的是,中国人很少使用这些贵重金属货币。

这时出现了一种最有趣的解决办法,即发行纸币,这就足以证明当时的货币经济是何等发达。

当时政府和商人都面临着如何长途运送大量货币的问题。

铜钱由于体积过于笨重而不合要求,于是各种纸币和票据应运而生。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

传统与变迁》

(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为解决币源压力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出现纸币的背景,并指出纸币出现的意义。

(9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本次测试不命题)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本次测试不命题)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严复(1854—1921)曾到英国留学,后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意欲培养人才建设强大海军。

但官场腐朽,使他认识到办理海军教育无法施展政治抱负。

1895年前后,严复深为民族前途担忧,陆续发表文章,翻译西方著作,评论史事与时政,鼓吹学习西方民主。

材料二

严复尖锐批判中国专制政体:

“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不独国主君上之权为无限也,乃至寻常一守宰,于其所治,实皆兼三权(行、宪、政)而领之”,故无公正可言。

他主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设议院于京师,而今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

他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

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

他主张通过鼓民力、新民德、开民智,逐步使国家走上民主法制之路。

——摘编自王栻主编《严复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95年前后严复救国思想的变化及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的主张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9分)

2016届肇庆市第一次模拟测试(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

24-25AA26-30DDBBC31—35CBCDD

40.(25分)

(1)内涵:

善待百姓,巩固根本;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重民爱民,以民为本;君民相互依存。

(6分,答对3点即可)理想政治:

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4分)

(2)有一定联系,(1分)古代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或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吸收了古代的民本思想)。

(3分)

有本质区别,(1分)古代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或古代民本思想是站在君主立场上,为维护君主统治服务的),(2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或近代民主思想主张主权在民,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2分)(答“继承和发展”可在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原因:

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封建专制统治成为历史发展的严重障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权意识逐渐增强;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

(6分,答对3点即可)

41.(12分)

评分说明:

一等(9—12分):

认识正确。

能够准确充分地运用相关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理由充分。

二等(5—8分):

认识正确。

能够较为准确地运用相关史实予以说明,但史实不够全面,逻辑关系一般的。

三等(1—4分):

认识基本正确,但运用相关史实说明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

四等(0分):

认识不正确,不符合基本史实。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示例1:

认识:

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前提,外交是综合国力的延伸。

说明:

鸦片战争前,世界资本主义高速发展,而清王朝却闭关自守,继续坚持封建专制统治,小农经济一直占统治地位,晚清政府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被迫打开国门,签订不平等条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积极主动走向世界,发展了同世界大国,如美国等国的关系,加入WTO等。

从晚清政府和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来看,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前提,外交是综合国力的延伸。

示例2:

认识:

从屈辱外交到独立自主。

说明:

鸦片战争使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外交政策;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等,新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外交舞台。

可见中国外交经历了近代晚清政府的屈辱外交,再到新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

45.(15分)

(1)措施:

限制铸币之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