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桂林山水.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6196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桂林山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桂林山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桂林山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桂林山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桂林山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桂林山水.docx

《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桂林山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桂林山水.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桂林山水.docx

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桂林山水

 

 

 

 

2 桂林山水

 这篇课文以优美、简练的语言,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的喜爱之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特点。

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展现在读者面前。

本课较难理解的是最后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一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

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游人就像在一幅画卷中游览一样。

这篇课文,写的景是美的,描述美景的语言也是美的。

而贯串于美景、美文之中的是作者被祖国壮丽山河的美激荡起来的情感。

因此,本课的教学应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二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1.认写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

 【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独特的美。

 【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1.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查阅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串教学的始终。

课始,可通过情景渲染导入课文,如通过图片、录像、教师的导语,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接着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指名分段朗读、引读、看画面配音朗读,对课文做整体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调。

 3.整体感知课文后,进入分段研读阶段。

研读的重点是:

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在思考此问题的同时,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4.对笔画较多、字形结构复杂的生字,如“澜、瑕”等要让学生在看清字形的基础上认真书写;本文的词汇丰富,句子优美,除了在阅读过程中结合上下文加以理解外,还要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

如对词语的归类;提供一个新的语段,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迁移运用这些词语;用几个词语连缀成几句话,如用“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形态万千、连绵不断”等词语写一段话;还可以仿照例句写话,如仿照“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的句式练习写话。

 5.把指导背诵与理清文章的结构联系起来。

可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并列出写作提纲,然后根据提纲练习背诵。

 6.“阅读链接”与课文有着紧密联系。

可让学生自己阅读。

读后说说,这首诗写出了漓江的哪些特点,哪些句子写得最动人等等,让学生懂得可以用多种形式来描绘同一景物的特点。

有条件的班级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这首诗的内容,进行再创造,也写一首诗描写漓江的水或桂林的山,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师准备】

 出示重点词句PPT课件;桂林山水视频片段;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带;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课时

课时

 1.初读课文,画出并学习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欣赏品味描写桂林之水的语句,并能把它们积累下来。

 3.了解桂林水的特点,感受漓江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

 【难点】

 初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漓江水的静、清、绿。

方法一

 (抓中心句导入)

 师:

同学们,早在一百多年前,清代诗人金武祥曾经这样写道: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么好的地方,你们愿意去吗?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设计意图]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人人皆知的名句,而对它的出处人们却知之甚少。

点明出处,能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

方法二

 (情境导入)

PPT配乐出示: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啊,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是山城啊,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此来关山千万重。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

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

这是诗人贺敬之笔下的桂林山水,不错,祖国南方的桂林山水就是以山清水秀的风景闻名于世,获得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让我们走进课文,体会另外一位作家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设计意图] 利用课件及优美的配乐朗诵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桂林风景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方法三

 (激情导入)

 师:

如果有人来到咱们家乡,问我们这里有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你准备如何介绍?

美丽的家乡仅是我们祖国秀美山河的一角,在祖国大地上,还有许多名山大川,比如桂林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样的美誉。

“甲”是什么意思呢?

(板书:

甲)是第一位的,超过其他的,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设计意图] 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从爱家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做起。

一、插图欣赏,情境教学。

 1.师:

桂林山水这么美,我们赶紧乘上飞机,到桂林去看看吧!

 2.出示课文教学挂图。

 3.现在老师给你们做导游,来介绍桂林山水。

二、自学课文,理清层次。

 1.教师范读或学生自读,概括出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板书:

 山水  山   水  山水

 总

 [设计意图] 整体把握课文,全文结构一目了然。

三、师生互动,探究课文。

 探究课文第2自然段。

 1.观察图画,说一说漓江的水怎么美。

 (指导学生抓住最主要的特点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静 清 绿

 2.为了体会排比句式的作用,安排如下训练:

 

(1)用连接的词表示。

 漓江的水既静又清还很绿。

 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清还很绿。

 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

 

(2)用重叠的词说一说。

 漓江的水静静的。

 漓江的水清清的。

 漓江的水绿绿的。

 (3)用感叹句说一说。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3.比较

(1)

(2)(3),与课文对照,体会课文排比句式的好处。

 

(1)句式平淡。

(2)句式不具体。

(3)句式虽然有感情,但还是不具体。

课文中漓江的三个特点,都在感叹句后面补充说明了。

补充说明都是用“得”。

指名学生读这组句子,教师指导朗读。

 “真静——啊”,轻轻地拖长声音,给人静的感觉。

 “真清啊”,声音稍稍提高些,但又读得很轻,好像看到“江底的沙石”。

 “真绿啊”,声音响些,饱满些,给人明快的感觉。

 指导学生齐读。

师:

这样写就很具体了,而且给了我们美的感觉。

 [设计意图] 三组句子与课文的句式进行比较,既凸显了排比的好处,又使学生对作者语言的特点有了深层的认识。

 4.理解“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启发想象:

漓江上好多小船正等着我们,老师和你们一起乘船,轻轻地荡漾在漓江上,这就叫“荡舟漓江”。

然后闭上我们的双眼,体验小船在漓江上飘荡的情景。

 一起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看看哪些同学仿佛真的到了漓江。

(学生听音乐、浮想画面、融入心情。

 回归课堂:

你们看见了漓江水在流动吗?

听见漓江水的声音了吗?

(生答:

看不见、听不到,好静啊!

 [设计意图] 音乐、画面,再加上教师的语言描述,将学生多种感官调动起来,音乐的旋律丰富了听觉的感受,教师的语言又引导着学生的想象,从而把学生带入漓江江畔的情景中,体验了漓江的宁静。

 5.理解“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

(PPT出示翡翠的图片)“翡翠”就是绿色的玉石,这块玉石上有斑点吗?

(瑕:

玉上面的斑点。

 6.师生轮读这一组排比句。

师述:

读了以后更觉漓江美,文章也写得美,所以我们也更爱读。

但如果老师重新编排一下,效果又会怎样呢?

(引导学生比较、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PPT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看得见。

漓江的水绿得非常可爱,简直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教师指导:

这三个句子的气势明显不及课文中的。

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排成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串句子,加强语势,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像这样的句子就叫排比句。

 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男女生齐读第三句,再次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的训练,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

 7.指导感情朗读。

 

(1)引读。

 漓江的水真静啊——(生接读)

 漓江的水真清啊——(生接读)

 漓江的水真绿啊——(生接读)

 

(2)学生练习朗读。

 师:

你们觉得自己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了吗?

(再练习朗读。

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 有感情地朗读,将无声的语言转化为更能表情达意的有声语言,使文章内在的情趣和读者自身的情趣相得益彰。

 (3)感悟“桂林水”的与众不同。

 师(引读):

怪不得作者说,我看见过——(生接读)

 师(引读):

欣赏过——(生接读)

 师(引读):

却从没看见过——(生接读)

 师:

大海的美雄伟壮丽,西湖的美宁静柔和,而漓江水的美是静得……,清得……,绿得……。

 8.指导背诵全篇课文。

 (老师先背诵,故意背错几个词语,让学生把老师背错的内容记下来。

 师:

我们可以把这些词语写在纸上以便提示自己,这也是背诵的一种方法,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效率。

经过大家的提醒,如果再让我背,我想一定能背得更好了,不过,我最大的愿望是同学们能超过老师,有这个信心吗?

(学生练习背诵。

 [设计意图] 在潜移默化中引领了背诵方法,使背诵指导有的放矢,背诵的效果显而易见。

 师:

这节课,我们观赏了桂林的漓江水,谁来说说漓江水有哪些特点?

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生:

排比——写水的三个特点的分句。

比喻——写漓江水绿的特点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3.读课文,填空。

课文将    、    与漓江的水进行比较,将    、    与桂林的山进行比较,是为了说明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天下”的意思是                     。

 

4.预习第3、4自然段,为下节课做准备。

【参考答案】 3.大海 西湖 泰山 香山 天下第一

课时

 1.品读描写桂林之山的段落,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

 2.了解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仿照例段写话。

 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背诵课文。

 【重点】

 深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仿照例段写话。

 【难点】

 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1.师:

谁还记得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

 2.指名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然后全班共同点评背诵情况,最后,全班一起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3.师: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学习描述“桂林之山”的这部分文字。

 [设计意图] 以复习导入的方式将上节课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衔接起来。

一、观赏桂林的山,感受“奇、秀、险”。

 1.(观察图画或录像中桂林的山)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请同学们自读第3自然段,画出体现桂林山的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3.简笔画逐词理解桂林山的特点。

(老师在黑板上画三幅简笔画)

 

(1)看图一,像什么,你猜老人可能在做什么?

 

(2)看图二,像什么,骆驼可能在做什么?

 (3)看图三,像什么,大象在漓江边做什么?

 [设计意图] 简笔画好看易懂,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又激发他们的兴趣,还可引导他们大胆想象。

 这些山的姿态各不相同,变化很多,可以用课文中的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形态万千)

 “万千”表示变化很多。

这一座座形态万千、奇特的山峰分开排列叫什么?

(奇峰罗列)

 “奇峰罗列”中哪个字眼表示“分开”?

(罗)

 一座座分开排列,又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各不相连)

 一座座的山高高的,各不相连,好像从地上拔起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拔地而起)

 桂林的山也有很高的,陡峭的山峰非常险峻,课文中叫“危峰兀立”,这个“危”字有三种解释,你认为哪一种最合适?

PPT出示:

危:

①不安全;②损害;③高的,陡的。

 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样的山画一画?

(指名学生上前试画)

 “怪石嶙峋”是什么意思?

一两块怪石能叫“嶙峋”吗?

一定要怪石重叠才叫“怪石嶙峋”。

(PPT展示“怪石嶙峋”图片。

二、仿照上节课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1.PPT出示:

PPT出示:

选择学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细细品味哪些语言写得特别有魅力。

 2.反馈学习情况。

 

(1)哪些语言写得特别有味道呢?

(学生回答、朗读。

PPT出示: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2)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课文是怎样写的?

 提示:

 ①桂林的山用排比句写出,有三个特点:

奇、秀、险。

 ②结合上面的简笔画分讲奇、秀、险。

 ③最后用“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烘托出桂林的山甲天下。

 [设计意图] “教是为了不教”,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3)学生展示朗读情况时结合具体的指导。

 朗读的形式可以是想象情景读、找个对手比赛读、配上音乐美美地读,无论是何种形式,强调的是读书的质量有没有提高。

 [设计意图] 一个优美生动的排比句,通过一次又一次饶有趣味的品读,让学生品出味儿来,读出情来,并熟读成诵。

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体悟,不断吸收,体现“读”中有教、寓教于读的语文教学思路。

 3.体会写法,欣赏图画,仿照写法再写一写。

(提示写法:

先赞叹再描述。

 仿写示例:

 ①桂林的山真多呀,一座座,一层层,放眼望去,看不见边,望不见头。

 ②桂林的山真高哇,像巨大的画笔,像钻天的大树,像庞大的石狮……直插云霄,高耸入云。

 4.作者写山时,为什么先写泰山和香山?

(运用对比,突出桂林山的特点。

 5.学生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

三、欣赏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师:

从课文优美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桂林的水以它的“静、清、绿”闻名于世。

桂林的山又以它的“奇、秀、险”闻名遐迩。

重要的是“山”美得不孤独,“水”美得不寂寞,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依,情意绵绵。

正如课文最后一段所说的。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不仅如此,你仔细看,还有什么景物——“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啊。

 3.请一个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一下这幅画卷描绘的景象。

 师:

我们随同作者欣赏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还有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我们就像是进入了画卷,走进了仙境。

课后,请同学们写一段自己眼中最美的景物,用上本课学习的写法。

作业1

  1.完成教材第8页课后作业第1、2、3题。

 2.预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搜集相关资料。

作业2

一、我是拼写小能手。

  金秋十月,我们到北京去pāndēng(   )hóngyèsìhuǒ(      )的香山,我们登上wēifēngwùlì(     )的香山主峰——香炉峰放眼四望,景色mínglì(  )的颐和园,liánmiánbúduàn(     )的玉泉山历历在目。

二、找朋友(写近义词)。

玩赏(   )  仿佛(   )

雄伟(   )  围绕(   )

连绵(   )  罗列(   )

三、解词释句我最棒。

1.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

    

                                         

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碧:

    

                                         

3.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四、课外阅读。

我爱漓江

 ①我的故乡在广西,我爱故乡的漓江。

 ②春天,原野上的春色,把漓江打扮得更加美丽。

绵绵细雨,增加了漓江的水量,催开了两岸鲜艳的野花。

随着气候的转暖,来漓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漓江像一条友谊的带子,把祖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连在一起。

 ③夏天,漓江的水更清了。

人们有的在江中游泳,有的在江中划船,有的在玩水球……漓江洗去了人们一天的疲劳,使人们感到轻松愉快。

 ④秋天□桂花开了□漓江两岸飘着醉人的桂花香□我们放学后□荡着小船在漓江上游玩□那两岸的青峰分明地立在我们的面前□同学们兴奋地抢着划船□

 ⑤冬天,漓江因为旱季到来而变浅了,但水还是那么清,山还是那么绿,江畔的柑橘树已经挂满了累累果实,人们正在紧张地收获。

 ⑥漓江的四季都很美。

我喝着漓江的水长大,我一定要把漓江建设得更美好。

1.在第④段的“□”里加上标点。

2.这篇短文写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3.用“‖”给短文划分部分,写出部分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4.文中画线句的意思是:

                                。

 

【参考答案】

一、攀登 红叶似火 危峰兀立 明丽 连绵不断

二、观赏 好像 雄壮 环绕 绵延 排列

三、1.第一。

 桂林山水的美居天下第一。

  2.碧绿。

 小船在碧绿的湖面上划行,人坐在船上如同在画卷中游赏风光。

 3.高高的山峰雄伟地耸立着,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四、1., , 。

 , 。

 , 。

 2.漓江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 对故乡的热爱及决心把漓江建设得更加美好 3.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①段):

写“我”的故乡在广西,“我”爱故乡的漓江。

 第二部分(第②至⑤段):

写漓江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

 第三部分(第⑥段):

写“我”决心把漓江建设得更加美好。

 4.漓江风景如画,吸引了全国人民及外国朋友,纷纷到这里来旅游,促进了祖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好往来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

 1.《桂林山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它以优美的语言、活泼的笔调,用总分总的写法,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应该是美的。

本教案极力体现“美、新、实”的特点。

“美”指教师的语言及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美的愉悦;“新”指设计要新颖;“实”指教学不能仅仅为了体现美而流于形式,要将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实处。

 2.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来看,教师语言美、文章美、画面美、乐曲美融为一体,学生一直沉浸在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既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美,又感受到祖国的山河美,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3.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进行了朗读训练,努力读出文章的美。

首先,读出音乐美、形象美。

我引导学生以一个游览者的身份,用从容、轻松的语气与语速朗读,突出几处强调重音,如“却从没见过”、“静、清、绿”、“奇、秀、险”等。

其次,通过配乐来朗读课文,学生的审美感受又进了一层。

最后,展示桂林风光图画,让学生观赏,学生头脑中的意象或与此契合。

 教学新理念如何与课堂教学结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地琢磨反思,本教案在这一方面还存在不足。

 再次执教本课,应着重体现“以学定教”的思想,摆脱过去教师表演教案剧,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所以设计也应是软性的、弹性的,一切预设都应根据学生的学情来定,但教师绝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把握文章特点,围绕教学目标,及时给予引导。

 1.课文写得真美!

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还要把课文背下来。

 〔名师来指导〕 首先,熟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体结构,即先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分别从漓江水和桂林山这两方面进行叙述,最后,总结观赏桂林山水的总体感受;其次,抓重点词句,如第2、3自然段中的两个排比句式,以及两处对比写法,都能很好地抓住课文要点,再连起来熟记。

 2.我们来认真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再联系上文,说说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答案大家找〕 首先要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兀立”“嶙峋”等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初步描述;然后,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进一步展开想象,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一次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姿态万千;翠绿遍布,明丽如雨后春笋;山峰突兀直立,给人惊险之感。

桂林的水,静如平镜,绿如翡翠。

山与水交融,舟行水上,人在舟中,如梦似幻,仿佛是画中之景。

 3.我把课文第二自然段抄了下来,你抄了哪些?

 〔答案大家找〕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作者简介

 陈淼(1927-1981),辽宁大连人。

1949年毕业于华北联大文艺学院文学系研究生部,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散文集《早晨集》《春雨集》,中篇小说《劳动姻缘》,短篇集《炼钢工人》《红榜的故事》等。

 2.桂林山水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

1985年,桂林山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据考证,大约在36亿到34亿年前,桂林一带是汪洋大海,海水深达2000米。

今天遍布这一带的石灰岩,就是那时候在海水中形成的。

约32亿年前,这里上升为陆地。

坚硬的石灰岩经过几百万年的风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无数突兀奇峰,流经石灰岩地区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别清澈,再加上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

这样诸多因素,使得桂林山奇、水秀、石美、洞异,尤以一江(漓江)、两洞(芦笛岩洞穴、七星岩洞穴)、三山(独秀峰、伏波山、叠彩山)最为秀美,形成了桂林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自然风光,故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3.香山

 香山是北京郊区著名的风景区,香山红叶是秋季北京的主要游览项目。

到了秋季,香山层林尽染,每年红叶节期间有数十万游客到香山赏红叶。

届时这里到处人山人海,最多时每天达到八万多人次。

 4.西湖简介

 西湖位于杭州市区西面,南北长约3.2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总面积约6.39平方千米,环湖一周约15千米。

西湖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

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5.课文解读

 见《小学教材完全解读》“一起学课文”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