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一上册古诗词复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9913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一上册古诗词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一上册古诗词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一上册古诗词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一上册古诗词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一上册古诗词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一上册古诗词复习.docx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一上册古诗词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一上册古诗词复习.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一上册古诗词复习.docx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一上册古诗词复习

上村中学导学案

《初一上册古诗词复习》导学案(共一课时)

科目:

语文主备:

常旭文课型:

新授课备时:

2月版本:

人教版

班级:

审核:

陈苏娟赵伟姓名:

上时:

 编号:

903

学习目标

1、背会、背熟、背牢古诗词。

2、归纳古诗词相关题型,总结题型相对应的做题方法并会运用。

3、理解古诗词的思想感情,以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学习过程

一、古诗背诵:

(提示:

1、自主背诵。

2、同桌互背。

3、默写古诗。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天净沙秋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夜雨寄北》

《泊秦淮》

《浣溪沙》

二、古诗赏析:

(提示:

1、记忆重点字词。

2、把握千古名句。

3、理解主题思想。

 

三、古诗练习:

(一)直接默写:

1、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2、,浅草才能没马蹄。

3、我寄愁心与明月,。

(二)理解性默写:

1、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2、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一句是:

3、构成“新”与“旧”“来”与“去”对比的词句是:

(三)赏析诗句:

1、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加点的词。

 

2、简要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的表达作用。

布置作业

完善导学案。

 

上村中学导学案

《诗四首》导学案(共两课时)

科目:

语文主备:

常旭文课型:

新授课备时:

12月版本:

班级:

审核:

陈志华李旭芳姓名:

上时:

 编号:

830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自主学习

1、作者生平,交流引读

⑴陶渊明:

东晋诗人,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中田园派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

⑵王维,盛唐著名诗人,人称“诗佛”。

苏轼赞王维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⑶陈与义,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

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著有《简斋集》。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荒秽()草木长()燕()然逢侯骑()

荷()锄属()国汉塞()无违()

荆()门仍怜()故乡水帘旌()徙()倚

3、预习导学

(1)、学习《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下列问题

 a.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b.“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2)、王维的《使至塞上》,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思考下列问题:

 出使人是谁?

在什么情况下出使?

出使目的是什么?

结果如何?

(3)、《渡荆门送别》李白,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

 

b.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

(4)、《登岳阳楼(其一)》,注意字音、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

“悲”在何处?

 

b.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合作探究

1、《归园田居》(其三)

 a.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

(要求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

 

b.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c.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使至塞上》

 a.说说“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b.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

3、《渡荆门送别》

a.写景的句子是哪些句子?

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

b.赏析: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c.从本诗看,它是否为朋友送行?

为什么?

4、《登岳阳楼》中,你是怎样理解尾联的?

课堂检测

1.下列诗句带点词语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A、晨兴理荒秽(秽:

荒芜,指杂草很多。

)B、带月荷锄归(荷:

长在莲上的花,荷花。

C、江入大荒流(大荒:

广阔无际的原野。

)D、大漠孤烟直(烟:

风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2.下面诗句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D.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3.按要求把下列诗句填写完整。

⑴《使至塞上》中描写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消息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归园田居》中,描写诗人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渡荆门送别》的颈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登岳阳楼(其一)》融情于景,借景抒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上村中学导学案

《三峡》导学案(第二课时)

科目:

语文主备:

常旭文课型:

新授课备时:

12月版本:

班级:

审核:

陈志华李旭芳姓名:

上时:

 编号:

826

学习目标

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温故互查(独立完成)

1、找出并解释句中的通假字:

(1)略无阙处()

2、解释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

(2)虽乘奔御风()

(3)略无阙处()

(4)至于夏水襄陵()

(5)良多趣味()

3、解释句中词类活用的词: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每至晴初霜旦()

(3)空谷传响()

4、翻译句子: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合作探究

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侧面渲染山峰高峻、江面狭窄的句子是。

(2)写三峡秋天景象的句子是,,,

,,。

2、文中描写的三峡两岸的山势有哪些特点?

请举例说明。

3、写景状物要抓住特征。

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

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4、文章结尾引用渔人之歌,有什么作用?

达标测评

1、本文描写三峡景物主要有六个方面,根据文章内容,在修饰语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或在景物的前面加上一个修饰语。

高峻的汹涌的的碧水

的瀑布哀转的的渔歌

2、本文作者写景,很注意观察角度的变换、动静画面的结合以及色彩的配合,请结合文中写春冬之景的部分做一点具体分析。

3、作者描写三峡秋季景色重点突出的四个字是、、、。

4、有人分析“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个结尾时,认为“泪沾裳”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了。

假如你是行舟三峡间的一位旅人,目睹肃杀的寒秋,耳闻哀转的猿啼,你会有怎样的思绪?

用第一人称写一写。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上村中学导学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两课时)

科目:

语文主备:

常旭文课型:

新授课备时:

1月版本:

班级:

审核:

陈志华李旭芳姓名:

上时:

 编号:

80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绯(   )红解剖(  )油光可鉴(  )

发髻(  )不逊(   ) 深恶(  )痛疾 

瞥(  )见匿( )名诘()责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绯红:

抑扬顿挫:

妄自尊大:

杳无音信:

不逊:

3、了解作者

鲁迅,原名_________,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和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21年――1922年,发表了中篇小说《 》。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 》。

4、文章记叙了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事,各是什么?

每件事各表现了藤野先生怎么的品质?

(1)_____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

一、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了解鲁迅留日背景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这篇回忆性散文是鲁迅离开藤野先生20年后,于 1926年10月12日 在厦门大学写的.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以,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本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写了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

(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读一读。

2、思一思。

(1)作者转换了哪几个地点?

(2)以文中“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请概括出各部分的意思.

3、议一议。

(1)文章通过选取典型整合来突出人物品质,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情景,表现了藤野先生什么精神品质?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 

(2)课文除直接描写了藤野先生以外,还与了哪些内容?

这些材料是围绕什么来组织的?

(3)本文有几条线索?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赏一赏。

自由朗读第一部分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请找出最能表现清国留学生丑态的词语和句子.

(2)“实在标致极了”是表明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3)“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句中的“无非”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表达作用?

“这样”指什么?

2、评一评。

分析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和爱国主义感情:

(1)学生阅读第24-31自然段内容,思考:

这一层次中写了几件事情?

这些事情给了作者怎样的刺激?

(2)教师补充讲述,作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进一步了解作者所受到的刺激。

3、说一说。

读最后一段,找出作者因受藤野先生品质的激励、教育,而决心勇于革命,为国战斗的句子,说一说你的体会.

“......便使我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

【课堂检测案】

阅读“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无非”一词,表现了”我”对东京这一环境的什么感情?

3、作者采用什么描写手法描述清国留学生?

”标致”这个词运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4、本文段描述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方式,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丑恶灵魂?

5、从本文段可以看出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是什么?

6、文段最后一句话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巩固训练案】

完成课后练习题.

 

上村中学导学案

《我的母亲》导学案(两课时)

科目:

语文主备:

常旭文课型:

新授课备时:

1月版本:

班级:

审核:

陈志华李旭芳姓名:

上时:

 编号:

802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自主预习案】

1、熟读课文。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文绉绉() 糜先生()眼翳()

佃()户锁匙()轻薄()

3、根据文章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文绉绉:

野蛮:

面红而热:

管束:

4、标明段落序号,理清文章的结构。

5、勾画出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

6、认识作者(资料补充)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

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

安徽绩溪人。

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

其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诗集《尝试集》、《胡适文存》等。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

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

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许多亲人相继死去。

为了她唯一的儿子胡适,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她忍受一切,挣扎着熬过了23年。

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她处处为儿子设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的母亲。

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

【课内探究案】

一、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了解母亲那些事

1、通过初读课文,你能总结文章写了母亲那些事?

2、请大家分四人小组讨论,试给每件事情添加一个小标题。

看哪一组的同学最懂作者。

(二)感受母亲那些品质

1、请学生说说这些事情分别反映了母亲怎样的品性。

请尽量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2、评一评:

请用“母亲是一个___的人。

因为文中写道___”的形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

3、胡适对母亲的总的评价是什么?

(三)领悟对母亲的那份情

1、让我们再次走近胡适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请大家有感情地自由选读课文。

2、课文表达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四)品味有关母亲那些话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会了读书写字两件事。

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二、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五)写写母亲对我的影响

1、文章结尾写道: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读过了少年时代,受到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

请回忆一下,并与同学们交流。

2、虽然古语有“至亲不谢”的说法,但今天我要对您说……

母爱无私,母爱深沉,母爱广阔。

同学们,我们现在每天都沐浴在母爱的温情中。

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你亲爱的母亲说写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课堂检测案】

一、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正确的是()

A.娓娓(wěi)憧憧(cōng)唏唏嘘嘘(xīxīxūxū)

B.女红(hóng)女仔(zǎi)万籁俱寂(lài)

C.歉疚(jiù)蒙眬(méng)辗转反侧(zhǎn)

二、下列各组词语全部正确的是()

A.循循善诱蹑手蹑脚莫明其妙

B.泪如泉涌钦泣吞声五彩缤纷

C.娓娓动听睡眼惺忪万籁俱寂

三、下列有关课文内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我只知道母亲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说明妇女在封建社会没有地位。

B.到年底,父亲“清算”我的功课,如发现问题就用竹板教训我,这一做法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发展,这种教育方法,应该批判。

C.母亲看到父亲因我不好好读书而打我时,在一旁说“打得好”可见她完全站在父亲一边,帮助教训我。

D.我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勤劳,能干的封建妇女。

四、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当我八岁的时候……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种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

1.解释下列词语并各造一句。

(1)辗转反侧

(2)万籁俱寂

2.用文中的话解释“居然”的意思。

3.联系上文说说“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种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

”一句中“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是指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4.联系全文看:

上一段写“十岁”时的事,这一段写“八岁”时,要不要倒过来?

为什么?

【巩固训练案】

完成课后练习题.

 

2、思一思。

(1)作者转换了哪几个地点?

答案:

“我”在东京”“我”在仙台“我”离开仙台后  

(2)以文中“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请概括出各部分的意思.

3、议一议。

(1)文章通过选取典型整合来突出人物品质,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情景,表现了藤野先生什么精神品质?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

答案:

记叙了四件事:

  

第一件事是藤野先生为作者添改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和对作者的热心帮助。

  

第二件事是藤野先生为作者纠正解剖图,表现了藤野先生对作者要求格,一丝不苟。

  

第三件事是写藤野先生关心作者的解剖实习,表现了藤野先生对作者热情诚恳,体贴入微.没有民族偏见。

  

关闭-

第四件事是写藤野先生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问题,说明他求实,注重调查,具有严谨的治学治学态度.  

(2)课文除直接描写了藤野先生以外,还与了哪些内容?

这些材料是围绕什么来组织的?

答案:

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赴仙台途中深刻的印象,初到仙台的优待,匿名信事件,看电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等.  

(3)本文有几条线索?

答案:

一条是明线即藤野先生其人,一条暗线即鲁迅的爱国情感.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赏一赏。

自由朗读第一部分内容,思考下列问题(投影)

(1)请找出最能表现清国留学生丑态的词语和句子.

(2)“实在标致极了”是表明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3)“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句中的“无非”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表达作用?

“这样”指什么?

2、评一评。

分析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和爱国主义感情:

(1)学生阅读第24-31自然段内容,思考:

这一层次中写了几件事情?

这些事情给了作者怎样的刺激?

 答案:

两件事情,一是匿名信事件,二是看电影.  

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备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神.“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鲁迅,坚定了他改变志向,弃医学文的决心。

应该说,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因素很多,而“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是他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

(2)教师补充讲述,作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进一步了解作者所受到的刺激。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作者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使他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中.鲁迅的这种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3、说一说。

读最后一段,找出作者因受藤野先生品质的激励、教育,而决心勇于革命,为国战斗的句子,说一说你的体会.

“......便使我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答案:

  

这几句话,作者把对藤野先生的敬重与自己的爱国思想统一起来了,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自己未来的使命结合起来了.作者所说的"良心发现",就是作为中国人,为了祖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增加勇气”,就是增加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斗争的勇气.  

(四)课堂检测,及时反馈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答案:

  _在东京的所见所闻  

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无非”一词,表现了”我”对东京这一环境的什么感情?

答案:

失望之情.  

3、作者采用什么描写手法描述清国留学生?

”标致”这个词运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案:

作者采用正面描写描写手法描述清国留学生,”标致”这个词运用的修辞是反语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憎恶,讽刺之情.  

4、本文段描述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方式,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丑恶灵魂?

答案:

不学无术,醉生梦死的丑恶灵魂.

5、从本文段可以看出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看不惯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  

6、文段最后一句话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第二课一、C二、C三、C

四、

(一)1.

(1)形容心中有事,翻来覆去不能入睡。

(2)形容一点声音也没有。

造句略

2.出乎我意料之外的。

3.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

4.不能倒过来。

上几段主要写母亲对子女的爱和她的才能,这一段虽也写母亲,但主要是写“我”看到母亲深夜劳苦不休时的歉疚和激动之情,意思又进了一层。

 

上村中学导学案

《桃花源记》导学案(第二课时)

科目:

语文主备:

常旭文课型:

新授课备时:

9月年级:

班级:

审核:

陈志华李旭芳姓名:

上时:

 编号:

821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文言词语。

2、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温故互查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

 

①渔人甚异之 (       )          ②具答之(       ) 

③便要还家 (       )      ④欣然规往(       ) 

⑤诣太守(       )               ⑥未果,寻病终(       ) kb1.com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不足为外人道也。

8)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整体感知

结合课文内容,在括号填入合适的动词。

()桃花源——()桃花源——()桃花源——()桃花源——()桃花源

合作探究

1、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2、渔人至桃花村,村人如何对渔人的?

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现实?

 

3、桃花源中人“与外人间隔”的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

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课堂小结

桃花源是一个的世界,那是因为。

当堂检测阅读一二语段,回答问题。

1、《桃花源记》作者           ,         (朝代)著名诗人。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缘:

                       ②俨然: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渔人甚异之 :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

 

5、由“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布置作业积累本文的成语并完成练习册。

 

上村中学导学案

《陋室铭》导学案(一课时)

科目:

语文主备:

陈志华课型:

新授课备时:

10月年级:

班级:

审核:

李旭芳常旭文姓名:

上时:

 编号:

822

学习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