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18209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5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docx

《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docx

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一、口腔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

窒息

预防与处理规范:

1、操作前清点棉球的数量,每次擦洗时只能夹一个棉球,以免遗留棉球在口腔,操作结束后,再次核对棉球的数量,认真检查口腔内有无遗留物。

2、对于清醒病人,操作前询问有无义齿;昏迷病人,操作前仔细检查牙齿有无松动。

如有活动性义齿,操作时取下存放于冷开水杯中。

3、对于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病人尽量在其较安静的情况下进行口腔护理,操作时,最好采取坐位;昏迷、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应采取侧卧位,棉球不宜过湿以防误吸。

4、如病人出现窒息,应及时处理。

迅速有效清除吸入的异物,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

采用一抠、二转、三压、四吸的方法。

一抠即用中食指从病人口腔中抠出或用血管钳取出异物,这是最迅速有效的办法。

二转即将病人倒转180度,头面部向下,用手拍击背部,利用重力作用使异物滑落。

三压是让病人仰卧,用拳向上推压其腹部,或让病人站立或坐位,从身后将其拦腰抱住,一手握拳顶住其上腹部,另一手握住此拳,以快速向上的冲力反复冲压腹部,利用空气压力将异物冲出喉部,如果让腹部对准椅背或桌角用力向上挤压,效果更佳;但应注意避免腹腔内脏器,尤其是肝脏挤压伤。

四吸即利用吸引器负压吸出阻塞的痰液或口腔分泌物。

5、如果异物进入气管,病人出现呛咳或呼吸受阻,先用粗针头在环状软骨1-2cm处刺入气管,以争取时间气管插管,在纤维支气管镜取下异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解除呼吸困难。

并发症2:

吸入性肺炎

预防与处理规范:

1、为昏迷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病人取仰卧位,将头偏向一侧,防止漱口液流入呼吸道。

2、进行口腔护理的棉球要拧干,不应过湿;昏迷病人不可漱口以免引起误吸。

3、已出现肺炎的病人,应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积极抗感染治疗。

并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采取对症处理。

并发症3:

口腔粘膜损伤

预防与处理规范:

1、为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轻柔,尤其是放、化疗病人,不要使用血管钳的尖端直接与口腔黏膜接触。

2、正确使用开口器,应从臼齿处放入,并套以纱布,牙关咬紧者不可使用暴力使其张口。

3、选择温度适宜的漱口液。

使用过程中,加强对口腔黏膜的观察。

4、发生口腔黏膜损伤者,应用朵贝尔溶液。

5、如有口腔溃疡疼痛时,溃疡面应用西瓜霜喷敷,必要时用

2%利多卡因喷雾止疼或洗必泰漱口液,用注射器直接喷于溃疡面,每日3-4次抗感染。

并发症4:

恶心、呕吐

预防与处理规范:

1、擦洗时动作要轻柔,擦舌部和软腭时不要触及咽喉部,以免引起恶心。

2、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止吐药物。

并发症5:

口腔感染

预防与处理规范:

1、找出引起口腔黏膜损伤、口腔及牙龈出血的原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有关预防交叉感染的规定。

2、认真仔细擦洗口腔及齿缝,以病人口腔清洁为标准。

3、注意观察口唇、口腔黏膜、舌、牙龈等处有无充血水肿、出血、糜烂等。

做好口腔清洁卫生,清醒病人使用软毛刷,血小板低下病人有牙龈肿胀时禁用牙刷刷牙,可用漱口液含漱。

根据口腔感染情况选用不同的漱口液。

4、易感人群进行特别监护,如老年人、鼻饲等病人,护士用生理盐水或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

5、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鼓励病人进食,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坚硬或纤维较多的食物。

6、溃疡表浅时可用西瓜霜喷剂或涂口腔,溃疡较深广者除加强护理外,局部可以用惠尔血或特尔津等液加少量生理盐水冲洗、涂擦,以加快溃疡恢复。

疼痛致进食困难者,局部使用普鲁卡因减轻病人疼痛;针对不同的口腔感染可使用不同的漱口液漱口。

 

二、测体温(口表)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

体温表破损

预防与处理规范:

1、护士测体温前,检查体温表的质量。

2、患者神志清者,叮嘱患者不要说话、勿咬破。

患者神志不清者,测腋温或肛温,有人看管。

3、发现体温表破损,立即检查患者是否吞入水银及口腔黏膜完好程度,并及时报告护士长。

4、嘱患者漱口、吐出。

5、如有吞入,立即给患者吞服蛋清、牛奶等,食粗纤维蔬菜。

 

三、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

疼痛

预防与处理规范:

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

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改进皮内注射方法:

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嘱病人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按压,按皮内注射法持针刺入皮内,待药液注入,至局部直径约0.5cm的皮丘形成,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皮内注射疼痛。

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

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亦能减轻疼痛。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通常是0.1ml)。

6、注射待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7、对剧烈疼痛者,给予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或虚脱处理。

8、选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

并发症2:

局部组织反应

预防与处理规范:

1、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2、正确配制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避免因剂量过大而增加局部组织反应。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让病人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或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5、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发机体过敏的药物。

6、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对症处理,预防感染。

局部皮肤瘙痒者,嘱病人勿抓、挠,用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外科换药处理。

并发症3:

虚脱

预防与处理规范:

1、注射前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消除紧张心理,询问病人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治疗。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在硬结、瘢痕等部位注射,并且根据注射药物的浓度、剂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做到二快一慢。

3、对以往晕针、情绪紧张的病人,注射时宜采用卧位。

4、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

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注射,正确判断是药物过敏还是虚脱。

如发生虚脱现象,将病人平卧,保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必要时静脉推注5%葡萄糖等措施,症状可逐渐缓解。

并发症4:

过敏性休克

预防与处理规范:

1、皮内注射前必须仔细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如有过敏史者则停止该项试验。

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疾病史者应慎用。

2、在皮试观察期间,嘱病人不可随意离开。

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异常不适反应,正确判断皮试结果,结果为阳性者不可使用(破伤风抗毒素除外,可采用脱敏注射)。

3、注射盘内备有0.1%盐酸肾上腺素、尼可刹米、洛贝林注射液等急救药品,另备氧气、吸痰机等。

4、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组织抢救。

1)立即停药,协助病人平卧。

2)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1ml,小儿剂量酌减。

症状如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

3)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

呼吸受抑制时,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

有条件者可插入气管导管,喉头水肿引起窒息时,应尽快施行气管切开。

4)按医嘱将地塞米松5~10mg或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内,静脉滴注;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如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

5)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扩充血容量。

如血压仍不回升,可按医嘱加入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

如为链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可同时应用钙剂,以10%葡萄糖酸钙或稀释1倍的5%氯化钙溶液静脉推注,使链霉素与钙离子结合,从而减轻或消除链霉素的毒性症状。

6)若心跳骤停,则立即进行复苏抢救。

如施行体外心脏按压、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等。

7)密切观察病情,记录病人呼吸、脉搏、血压、神志和尿量等变化;不断评价治疗与护理的效果,为进一步处理提供依据。

并发症5:

疾病传播

预防与处理规范: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原则,一人一针一管。

2、使用活疫苗时,防止污染环境。

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及用剩的疫苗要及时焚烧。

3、注射后,需消毒手后方可为下一个病人进行注射。

4、对已出现疾病传播者。

对症治疗。

如有感染者,及时隔离治疗。

四、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

出血

预防与处理规范:

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

2、注射完毕后,局部按压。

按压部位要准确,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3、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4、拔针后针眼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

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对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48h后应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消散。

对皮下较大血肿早期可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

并发症2:

皮下硬结

预防与处理规范:

1、正确掌握注射深度,深度为针梗的1/2~2/3。

2、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

3、注射药量不宜过多,推药速度要缓慢,用力要均匀,以减少对局部的刺激。

4、注射后及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物吸收,防止硬结形成(但胰岛素注射后勿热敷、按摩,以免加速药物吸收,使胰岛素药效提早产生)。

5、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

禁用长镊敲打安瓿。

抽吸药液时不宜将针头直接插瓶底吸药。

禁用注射器直接在颈口处吸药。

6、皮肤严格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

如皮肤较脏者,先用清水清洗干净,再消毒。

7、已形成硬结者,用以下方法外敷:

①用伤湿止痛膏外贴硬结处(孕妇忌用);②用50%硫酸镁湿热敷;③将云南白药用食醋调成糊状涂于局部;④取新鲜马铃薯切片浸入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后外敷硬结处。

五、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

疼痛

预防与处理规范:

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2、掌握无痛注射技术,进行肌肉注射前,先用拇指按压注射点10秒钟,然后常规皮肤消毒,肌肉注射。

3、配制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推注的药量不宜过快过多,股四头肌及上臂三角肌施行注射时,若药量超过2ml时,须分次注射。

4、轮换注射部位。

并发症2:

神经性损伤

预防与处理规范:

1、周围神经药物注射伤是一种医源性损伤,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应在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等方面严格把关。

2、应尽量选用刺激小的药物。

2、注射时应全神贯注,注意注射处的解剖关系,准确选择臀部,上臂部的肌肉注射部位,避开神经及血管,为儿童注射时,除要求进针准确外,还应注意进针的深度和方向。

3、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射痛,应考虑注入神经内的可能性,须立即改变进针方向后停止注射。

5、发生神经性损伤后可性理疗、热疗,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将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

并发症3:

针头阻塞

预防与处理规范:

1、根据药液的性质选用粗细适合的针头。

2、充分将药物摇匀,检查针头通畅方可进针。

3、注射时保持一定的速度,避免停顿导致药液沉积在针头内。

4、如发现推液阻力大,或无法将药液继续注入体内,应拔针,更换针头另选部位进行注射。

并发症4:

局部或全身感染

预防与处理规范:

 与皮下注射法相同。

出现全身感染者,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

并发症5:

出血、断针

预防与处理规范:

1、选择质量保证的注射器。

2、注射时注意避开浅表静脉,进针后回抽这一步非常关键。

3、一旦发生穿刺针眼处出血,可用消毒棉签压迫局部2~3min,一般可止血。

若针筒里回抽出血液,立即拔出针头并按压至出血停止。

4、发生断针时,医务人员应保持镇静,同时稳定患者情绪,让患者保持原体位,勿移动肢体或肢体收缩动作,防止断在体内的针体移动,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

如针体已完全没入皮肤,则需在X线下通过手术将针体取出。

并发症6:

晕厥

预防与处理规范:

1、避免空腹注射。

2、立即使患者平卧,解开衣领,必要时吸氧。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4、若为过敏引起,立即报告医生,根据病情做相应处理并做好记录。

并发症7:

过敏反应

预防与处理规范:

1、注射前询问有无过敏史,再次核对患者药物过敏史。

2、注射后观察30分钟。

3、快速、正确评估患者病情

1)一般过敏反应

①安抚患者,取合适体位。

②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对症处理。

2)过敏性休克

①应立即停药,将病人就地平卧抢救,呼叫援助,吸氧并注意保暖,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

②立即皮下注射或肌注0.1%盐酸肾上腺素lml。

③心跳骤停者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并通知麻醉科,做好气管插管准备。

④密切观察病情并记录。

六、静脉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

血肿

预防与处理规范:

1、选用型号合适、无钩、无弯曲的锐利针头。

2、提高穿刺技术,避免盲目进针。

3、重视拔针后对血管的按压。

拔针后用消毒纱布覆盖穿刺口,用拇指按压,按压部位应自针孔以上1~2cm处,一般按压时间为3~5min,对新生儿、血液病、有出血倾向者按压时间适当延长。

4、若已有血液淤积皮下,早期予以冷敷,以减少出血。

24h后局部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30min,以加速血肿的吸收。

5、若血肿过大难以吸收,可常规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吸不凝血液或切开取血块。

并发症2:

静脉炎

预防与处理规范:

1、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

2、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静脉,延长其使用时间。

3、若已发生静脉炎,应立即停止在此处静脉注射、输液,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30min或用超短波理疗,每日1次,每次15~20min;中药如意金黄散局部外敷,可清热、除湿、疏通气血、止痛、消肿,使用后病人感到清凉、舒适。

4、如合并全身感染症状,按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七、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

发热反应

预防与处理规范:

1、输液前严格检查药品质量与有效期,输液器外包装有无破损漏气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3、一旦发生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更换0.9%氯化钠注射液及输液器。

4、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5、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寒颤者给予保暖,高热者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

6、保留输液器和剩余药液,必要时送检验科做细菌培养,以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

7、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和剩余药液进行封存。

8、做好护理相关记录。

并发症2:

循环负荷过重(急性肺水肿)

预防与处理规范:

1、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尤其对老年人、婴幼儿、心肺功能不良的患者需要特别慎重并密切观察。

2、一旦发生急性肺水肿时,立即停止输液并迅速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如果病情允许可将患者安置为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少心脏负担。

给予高流量吸氧,一般氧流量6-8L∕分,减少肺泡内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

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扩血管药物、平喘、强心和利尿剂等对症支持治疗。

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的止血带,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3、患者病情平稳后,要加强巡视。

4、认真做好各项记录。

并发症3:

空气栓塞

预防与处理规范:

1、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质量,排净输液导管内空气。

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连续输液时应及时更换药液,加压输液时应安排专人看护。

①一旦发生空气栓塞,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并保持头低足高位,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处于低位,利于气泡漂移至右心室尖部,从而避开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的舒缩,较大的气泡碎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逐渐被吸收。

②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机体的血氧浓度,纠正机体缺氧。

③有条件者,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④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记录抢救过程。

并发症4:

渗漏

预防与处理规范:

1、提高穿刺技术。

2、尽量避免使用静脉钢针。

3、输注易导致渗漏损伤的药物时,应选择弹性好且较粗的血管,避免选用下肢静脉。

4、根据静脉输液时间的长短,选择合适的输液穿刺工具(例如:

留置针PICC、CVC等)。

5、最大程度地稀释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

6、输液过程中,若出现局部疼痛,不能根据有无回血排除渗漏。

7、告知患者输液渗漏的症状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8、烦躁患者适当固定,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剂。

9、不合作、意识混乱、定向力障碍的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要有人在旁协助。

10、避免在肢体屈曲的部位进行注射。

11、发生渗漏时应立即停止在原部位静脉滴注,抬高患肢。

外渗溶液的处理原则:

(1)范围外渗:

①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可以用热敷;也可以用95%的酒精或50%的硫酸镁湿敷。

②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出现发红、苍白、疼痛明显时,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

(2)大范围外渗:

一般在药液外渗的48h内应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局部外渗药物的吸收。

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

(3)化疗药物外渗:

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或遵医嘱进行封闭,以防止局部肿痛、肿胀、坏死。

(4)药物外渗引起局部水疱:

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碘伏外涂。

并发症5:

静脉炎

预防与处理规范: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选择适合的静脉导管及穿刺针。

3、穿刺后针头要妥善固定,避免在关节或活动度大的部位穿刺。

4、对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的更换输液部位,选择合适的输液穿刺工具(例如:

留置针、PICC、CVC等)。

5、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穿刺输液及在瘫痪的肢体进行静脉穿刺。

6、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

7、使用高质量的无菌透明敷料。

8、静脉炎处理:

①将患肢抬高、制动。

②局部进行热敷或热湿敷(50%硫酸镁或95%酒精)③新鲜马铃薯片或仙人掌外敷。

④必要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

⑤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抗炎能力。

并发症6:

输液微粒污染

预防与处理规范:

1、采用密闭式一次性输液器,减少污染机会。

2、净化治疗室的空气,若有条件可在超净工作台进行输液前准备。

以减少输液污染的机会和程度。

3、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遵守操作规程。

4、认真检查输入液体的质量。

5、输入药液现配现用,避免污染。

并发症7:

穿刺失败

预防与处理规范:

1、要熟知静脉穿刺的相关知识,合理选择合适静脉。

2、避免反复操作而破坏可使用的静脉,力争提高静脉的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损伤。

3、更换头皮针重新穿刺,或更换输液用具。

八、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

静脉炎

预防与处理规范: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2、尽量选用较粗大的静脉血管,使输入药物足够稀释,减少刺激性药物刺激局部血管。

3、在病情允许并经医生同意的情况下,减慢滴注速度。

4、选择套管柔软的留置针,避免在关节处穿刺。

5、避免反复穿刺造成的套管尖端劈叉现象,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6、每次输液前后,均应观察穿刺部位和静脉走行有无红、肿,询问病人有无疼痛与不适。

如有异常情况,可及时拔除套管进行湿热敷、理疗等处理。

7、对仍需输液者应更换肢体,另行穿刺。

8、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灭菌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并发症2:

导管堵塞

预防与处理规范:

1、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

2、应正确掌握封管时推注封管液的速度。

3、避免封管后病人过度活动或局部肢体受压、高血压病人因静脉压力过高引起血液反流导致导管堵塞。

4、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

5、指导病人自我护理。

并发症3:

液体渗漏

预防与处理规范:

1、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经常检查输液管是否通畅。

2、牢固固定针头,避免移动。

嘱病人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

3、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

4、发生液体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肢体和针头,重新穿刺。

5、抬高肢体以减轻水肿,局部热敷可促进静脉回流和渗出液的吸收,减轻疼痛和水肿。

并发症4:

皮下血肿

预防与处理规范:

1、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

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2、局部湿热敷、理疗。

九、PICC置管术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

导管堵塞

预防与处理规范:

1、保持PICC导管的通畅,避免扭曲、打折,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减少血栓形成。

2、穿刺点外露导管妥善固定,在置管后,记录每个患者的导管置入长度,在每次换药和冲管过程中,仔细观察现有长度是否与置入长度相符。

3、正确的冲管方法是置管成功后立即用肝素钠稀释液脉冲式冲管等,输注粘稠度较高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

4、输液完毕时应及时封管,以生理盐水行脉冲式推注冲管,使用输液接头正压封管。

(使用中冲管2-3次/日间歇期1次/周有特殊情况及时处理).

5、若为血栓形成阻塞导管,可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

先抽回血,若遇有阻力不见回血,切不可用暴力、导丝或冲管来清除凝块,以免使导管损伤、破裂或造成栓塞,可用负压方式进行再通,反复数次,见回血后抽3~5ml血,使导管畅通。

如溶栓不成功,可考虑拔管。

并发症2:

静脉炎,穿刺点感染

预防与处理规范:

1、置管前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和型号匹配的导管,首选贵要静脉(静脉瓣少,血管粗),其次是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2、血管最好选择右侧路径,因左侧路径较长、弯曲,插管时难度较大而且容易损伤血管内膜:

导管的型号应于血管的大小相适宜。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置管前严格消毒局部皮肤,置管24小时换药1次,后定期换药(3—7天1次),及时检查创口情况,保持穿刺点周围皮肤清洁。

穿刺时送管动作轻柔、被穿刺肢体制动,可减少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以免损伤血管内膜;穿刺完毕后以无菌透明贴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及早发现静脉炎。

4、根据病人情况,及时更换敷贴,特别是当病人出汗较多时,更换时采用适当的敷贴,消毒范围大于l0cm。

透明贴不粘或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5、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每日2次,每次20min。

6、置管后如发现穿刺点出现红肿、疼痛和(或)局部出现脓性分泌物,应按伤口感染处理。

7、如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

应考虑是否并发感染性败血症,应严密观察,遵医嘱对症处理。

8、若为机械损伤、药物刺激导致的静脉炎,一般可通过热敷、远红外线照射(每日3次,每次30min)、抬高患侧手臂、外用喜疗妥或肝素钠乳膏、限制患肢过多活动及调整输入液体的浓度等处理。

9、若为血栓性静脉炎,可给予热敷或同血栓堵塞导管处理方法。

10、情况严重者及时拔除PICC管。

并发症3:

穿刺点渗血、水肿

预防与处理规范:

1、在穿刺点加盖无菌纱布,再用透明敷贴固定后指压穿刺点5~l0min或局部给予冰袋或沙袋压迫止血,以促进血液凝固。

嘱患者在咳嗽、咳痰或入厕时按压穿刺部位,防止压力过大血液渗出。

2、穿刺部位皮肤潮湿多汗,创口易于出现渗出物,可酌情增加换药次数,能有效的抑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