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组语言活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1312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组语言活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大班组语言活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大班组语言活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大班组语言活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大班组语言活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组语言活动.docx

《大班组语言活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组语言活动.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班组语言活动.docx

大班组语言活动

大班组语言活动

第一周、谈话:

《我们开学咯》

第二周、儿童诗:

《春天在哪里》

第三周、故事:

《你好,领居们》

第四周、童话:

《小蝌蚪找妈妈》

第五周、唐诗:

《春居》

第六周、新编故事:

《永远有多远》

第七周、唐诗:

《清明》

第八周、传统故事:

《卧冰求鲤》

第九周、童话:

《乌龟背上的家》

第十周、看图讲述:

《星期天的兔子》

第十一周、寓言故事:

《赶集》

第十二周、故事:

《美丽的巴拿马在哪儿》

第十三周、看图讲述:

《盲人摸象》

第十四周、传统故事:

《曹冲称象》

第十五周、故事:

《端午节的传说》

第十六周、儿歌:

《全世界儿童是一家》

第十七周、绕口令:

《蚕和蝉》

第十八周、唐诗:

《登黄鹤楼》

第十九周、童话:

《勇敢的眼睛》

语言:

谈话《我们开学啰》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真倾听故事,并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合理地续编小猴子第二天上学的故事。

2、鼓励幼儿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说出小猴子哪些地方表现好,哪些地方表现不好。

3、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自己总结在幼儿园应该怎样做,对做大班小朋友有份自豪感。

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完整条理的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小猴子头饰、教师自编故事《小猴子上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教师:

“小朋友,过了一年你们又长了一岁,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小猴子上学的故事,我们一起听一听小猴子开学第一天发生了些什么事儿?

二、分段讲述、分析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讲述第一段故事,提问:

(1)小猴子晚起一分钟,结果会怎么样呢?

(2)小猴子在家里是怎么做的?

(3)在小猴子上学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小结:

小猴子晚起了一分钟,却在十字路口碰上红灯,晚了一班车,迟到了20分钟,这说明每一分钟都很重要,我们要珍惜时间,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2、讲述第二段故事,提问:

(1)小猴子为什么会坐立不安?

(2)长颈鹿老师为什么会叹气?

(3)在院子里活动时还可以干什么?

教师小结:

在院子里活动时可以尽情的放松,但需要的话应该先喝水小便。

3、第三段故事,提问:

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怎么做呢?

4、讲述最后一段,提问:

请小朋友帮小猴子想一想,怎样合理的利用时间?

三、师幼一同完整地讲述故事,提问:

1、教师:

我们应该学习小猴子的那些地方?

需要提醒小猴子注意什么?

(在完整讲故

事以前提问)

2、教师:

小猴子懂事的点了点头,那么小猴子上学的第二天,它会怎么做呢?

(故事

讲完后提问)

四、引导幼儿续编故事,进一步让幼儿了解在幼儿园生活和学习。

1、同伴之间相互讨论。

2、个别讲述。

3、活动结束,谈话激发幼儿做一名好孩子的愿望。

语言:

儿童诗《春天在哪里》

活动目标:

  1、学习儿童诗《春天在那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觉春天,学习仿编诗《春天在哪里》,体验成功的乐趣。

3、培养幼儿主动观察生活的习惯。

活动重难点:

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觉春天,学习仿编诗《春天在哪里》,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春天图片一幅、诗歌格式图一幅。

《春天在哪里》歌曲磁带及伴奏带。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诗歌《春天在哪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1、教师放《春天在哪里》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老师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2、出示挂图,第二遍朗诵诗歌。

讨论:

诗歌里每一段的头一句是什么?

为什么说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诗歌听上去感觉怎么样?

  3、带领幼儿将诗歌念一遍。

  二、听录音仿编诗歌。

  1、出示诗歌格式图,朗诵诗歌。

  2、听录音,感受春天,学习仿编诗歌。

  ⑴幼儿听录音,说说自己找到了什么。

  ⑵根据幼儿叙述的内容与幼儿边讨论边定下这段诗的内容。

  ⑶与幼儿一起朗诵仿编地诗歌。

  ⑷讨论:

除了可以听到春天,还可以怎样知道春天来了?

  三、幼儿分组感觉春天,仿编诗歌。

  1、将幼儿分组:

一组用眼睛看春天;一组用鼻子闻春天;一组用手摸春天;一组用耳朵听春天。

  2、各组幼儿讨论仿编诗歌。

  3、各组选一至几名幼儿朗诵仿编的诗歌,其他组幼儿学习。

  四、放伴奏带,幼儿表演自己仿编的诗歌。

老师用赞赏的态度来激发幼儿的自豪感,鼓励幼儿的创新精神。

语言:

故事《你好,领居们》

活动目标:

1.围绕“我家的邻居”交谈,丰富“邻居”的认识。

2.发展积极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让幼儿激发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活动准备:

字卡邻居一张、故事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提问引出活动。

a.教师:

俗话说“邻里好,赛金宝”,谁做的这句话的意思?

b.幼儿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引导幼儿围绕“我家的邻居”展开交谈。

a.教师: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我家的邻居。

b.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c.幼儿自由发言。

3.教师引导幼儿结伴交谈。

a.教师:

你喜欢什么样的邻居?

你会怎样认识新邻居?

b.幼儿自由结伴交谈。

4.幼儿在集体表达自己的想法。

5.请幼儿自由阅读幼儿用书。

语言:

童话《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的名称、角色和主要的情节。

2、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3、丰富对春天特征的感受和认识,欣赏有关描述春天的语句。

活动重难点:

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活动准备:

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图、故事的录音、图片或幻灯。

活动过程:

1、出示“小蝌蚪”图片,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教师:

“你们知道这是谁吗?

今天有段好听的故事,讲的就是小蝌蚪的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蝌蚪找妈妈》。

2、教师讲述故事一遍,并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

(2)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

小蝌蚪为什么会认错妈妈吗?

3、教师边演示图片边讲述故事,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

(1)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

青蛙妈妈生的黑乎乎的卵变成了什么?

(2)小蝌蚪找妈妈先碰到了谁?

后来碰到了谁?

为什么会把她们当成自己的妈妈?

(1) 小蝌蚪的妈妈究竟是谁?

为什么小蝌蚪和它的妈妈长的不像呢?

(4)小蝌蚪最后怎么变成青蛙的?

4、  再次倾听故事,感受优美的语句。

提问:

“你最喜欢故事中哪一句描述春天的话?

5、幼儿跟录音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唐诗:

《春居》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内容,会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2、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活动重难点:

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喜欢春天、喜欢放风筝吗?

古代的人也喜欢,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来听一首春天放风筝的古诗。

  

二、欣赏古诗、理解含义。

  

1、教师诵读古诗,提问:

你们哪儿听懂了,哪儿听不懂?

  

2、教师粗略讲解诗意,让幼儿粗步感受古典诗歌韵律美。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集体诵读,感悟韵律,知道“天、烟”两个字在诗中很顺口。

  

2、自由诵读,感悟节奏,体会停顿和适当拖长的诵读方法。

  

3、出示图片,体会诗人对春天喜爱之情。

新编故事:

《永远有多远》

活动目标:

1、体验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

2、能大胆地运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体验。

3、知道爱一个人就要大胆地表达出来。

活动重难点:

知道爱一个人就要大胆地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音乐《我的好妈妈》、故事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请一位怀孕的阿姨出场)

提问:

小朋友你们看看,这是谁?

阿姨的肚子是怎么了?

2.教师小结孩子出生的秘密:

其实呀,在妈妈的肚子里面有一座小房子,在爸爸的肚子里面有一颗小种子,有一天,小种子和小房子成了好朋友,小种子来到小房子里面,它在那里快乐地生活着,它吸收了许许多多的营养,慢慢地长成了一个小宝宝,十个月过去了,小宝宝他再也住不下那座房子了,它要快快出来见见自己的妈妈了。

那时侯呀,小宝宝就要出生了。

二、体验妈妈怀宝宝、生宝宝的艰辛。

1、幼儿装扮成大肚子妈妈,体验妈妈怀孕的辛苦。

“是呀,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一天天的长大,妈妈的肚子也挺得越来越高了,小朋友你觉得挺着个大肚子,妈妈会有什么感觉呢,我们一起来学做大肚子妈妈试试看好吗?

(1)引导幼儿戴上大沙袋体验妈妈走路、穿鞋子、上下公交车时的情境,并说说当时的感受。

(2)谁来说说妈妈大肚子时候有什么?

2、请正怀孕的妈妈介绍自己怀宝宝时的辛苦。

提问:

听了妈妈的介绍,你知道妈妈怀孕的时候还遇到了哪些辛苦吗?

3、请幼儿观看妈妈生宝宝时的录象。

提问:

(1)从刚才的录像中,你看到妈妈是怎样生宝宝的呀?

(2)你觉得做妈妈是怎么样的?

(3)可是当妈妈抱着刚出生的小宝宝时,妈妈的脸上怎么样?

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三、体验妈妈养育宝宝的辛苦。

1、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妈妈对我的爱。

2、请幼儿用连贯的语言来说说妈妈爱自己的小故事。

3、鼓励幼儿大声地用一句话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四、全体起立鼓掌,请出妈妈并把对妈妈的爱大声地说出来,用行动表现出来。

(1)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语言、动作表达对妈妈的爱。

(2)在《幸福歌》中和妈妈一起跳舞,感受亲情。

五、教师小结:

妈妈的爱是点点滴滴的,妈妈的爱永远伴随我们快乐地成长,让我们用一生的爱去回报妈妈,让我们再一次大声地对妈妈说:

“妈妈,我爱你”!

六、创编故事

唐诗:

《清明》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对古诗吟诵的兴趣,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了解清明节人们踏春扫墓的传统习俗。

活动重难点:

激发对古诗吟诵的兴趣,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观察讲述,引起学诗兴趣。

  

1.教师根据古诗讲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图片,提问,你在刚才的故事里,这张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呢?

(古时候的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

(在问路,在说话…)天气怎么了?

(下雨)  

二.观看VCD片,观赏体验,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讲解: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春天)  

在春天呢,有一天是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

(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小结:

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

  

古时候,有一位杜牧的诗人,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问:

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

  

(请幼儿讨论。

)  

5.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解读诗句,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

  

4.解读其中的诗句,理解个别字词“雨纷纷”、“欲断魂”、“借问”、“遥指”,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四.学习朗诵,表达感情,幼儿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慢慢跟读。

  

2.幼儿分组学念,感受古诗意境。

  

3.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表演,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提醒,注意表达合适的感情,轮流请几批幼儿。

  

4.请幼儿集体朗诵1-2遍,进一补感受古诗意境。

 

 

传统故事:

《卧冰球鲤》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的含义。

 2.体验活动的快乐,萌发感恩父母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

萌发感恩父母的情感。

活动准备:

  动画故事《卧冰求鲤》。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理解"亲爱我,孝何难"的意思。

  1.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家里有谁?

他们爱我们吗?

他们是怎样爱我们的?

  2.提问:

亲人这么爱我们,我们怎样爱他们呢?

  3.小结:

亲人这么爱我们,我们孝顺他们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4.多种形式变化学习诵读"亲爱我,孝何难"。

  

(1)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读这句话?

(点头读)

  

(2)还想怎么读?

(摇头,加节奏)

  

(二)观看动画,初步理解"亲憎我,孝方贤"的意思。

  1.观看第一部分:

动画片里有谁?

妈妈的态度怎么样?

  2.观看第二部分:

接下来后发生什么?

妈妈怎么了?

  3.观看第三部分:

王祥是怎么捉到鱼的?

妈妈说了什么?

  4.小结:

为了妈妈王祥克服了这么多的困难捉到了鱼。

他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真了不起。

在《弟子规》中有一句话说的就是这种了不起的孝顺行为。

出示"亲憎我,孝方贤",解释: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当亲人们讨厌我们的时候,我们还是很孝顺他们,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5.多种方式变化学习诵读"亲憎我,孝方贤"。

  (三)巩固诵读。

  1.听学:

听一听播音员阿姨是怎么读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藏图游戏。

 

童话:

《乌龟背上的家》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自己家的情感。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知道小动物的家在哪,能说出故事里的对话。

活动重点:

幼儿学会理解,故事。

活动难点:

培养幼儿对家的热爱。

对集体的热爱。

活动准备:

        

图片、故事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活动

 1、出示图片小蜜蜂,大狮子,海豚:

幼儿他们的家都在哪?

  引出本次活动小乌龟找不到家了,你们知道在哪吗?

(二)引导幼儿学习故事

1:

讲故事

提问:

故事名称,都有谁?

他们帮助小乌龟找到家了吗?

2:

听第二遍故事

提问:

小乌龟找家时问过哪些小动物?

它们是怎样回答的?

小乌龟找到家了吗?

哪个地方是它的家?

它怎样做才能进到家里?

小乌龟在家里感到怎么样?

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语言回答

3:

组织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教师讲述故事,幼儿扮演小乌龟,小鱼,小蚯蚓,小鸟

教师表示旁白与小蜗牛

(三)培养对家的热爱

  教师:

小乌龟既然喜欢家他的家,那小朋友的家在哪里?

你喜欢你的家吗?

为什么?

除了自己的家,你还有哪个家呢?

总结:

我们都要爱自己的家,家会带给人幸福温暖的感觉,不仅要爱家,还要热爱幼儿园,爱我们的班级  让我们一起进步,一起开心的成长。

 

 看图讲述:

《星期天的兔子》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兔子的心理变化。

  

(2)、通过预期、欣赏和交流等方式熟悉故事中的主要对话,理解兔子的心理变化。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个性。

 活动重难点:

通过学习故事,教育幼儿做适合自己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自己找快乐。

通过预期、欣赏和交流等方式熟悉故事中的主要对话,理解兔子的心理变化。

活动准备:

  故事大图片、幼儿用书、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

  教师:

“平时做什么事情,你会感到快乐?

  幼儿自由讨论,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师:

有一只兔子,它不知道星期天的时候该干什么事情能让自己快乐起来,他会怎么做呢?

  2、师幼共同欣赏故事图片,通过相互交流、讨论,理解故事的内容。

  

(1)师:

到底小兔子会怎样去找快乐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2)图一至图三:

教师先讲故事(从“今天是星期天”讲到“。

却没有鼹鼠说得那么快乐”),并学习词语:

腰酸背痛。

  (3)图四提问:

兔子又遇到谁?

他们之间说些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图片,再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师:

兔子会怎么做?

他感到快乐了吗?

  (4)图五至图七:

教师引导幼儿逐图交流、分析故事内容。

学说角色对话,感受兔子的心理变化。

  提问:

兔子还会遇到谁?

他们之间说些什么?

兔子会怎么做?

他感到快乐了吗?

  3、引导幼儿完整阅读幼儿用书,了解故事的结局并感受兔子的心理变化。

  师:

“最后兔子会怎么做呢?

是继续找快乐还是放弃呢?

  4、欣赏故事的结局部分,理解小兔的心理变化。

  师:

兔子找到快乐了吗?

它是怎么找到的?

为什么?

  5、师幼谈话小结,提升故事的主题。

  师:

兔子、鼹鼠、河狸和熊感到快乐的事情是一样的吗?

为什么兔子这样做会感到快乐呢?

  教师小结:

各人有各人的快乐方法,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能让自己快乐起来。

  6、师幼完整地欣赏录音故事,进一步感受兔子的经历给其带来的不同感受。

  师:

让我们完整地欣赏一遍故事《星期天的兔子》,请小朋友边听故事边看书。

教师巡视观察每一位幼儿的阅读情况并做适当指导。

寓言故事:

《赶集》

活动目标:

1.欣赏寓言故事,感受寓言故事幽默、风趣的风格。

2.通过观察画面掌握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蕴涵的寓意。

3.懂得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决定的道理。

活动重难点:

通过观察画面掌握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蕴涵的寓意。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赶集》、故事动画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用提问的方式引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

爷爷和孙子带着一头毛驴去赶集。

谁知道“赶集”是什么意思?

教师:

请你们看看这些画面,试着说说爷爷和孙子是怎么赶集的。

2.幼儿欣赏故事,初步感受语言的幽默、风趣。

教师讲述故事,注意用不同的声音表现路人责怪的语气,以生动的表情、语言表达寓言的幽默、风趣。

3.教师带领幼儿回忆寓言的情节、理解寓言的内容。

教师借助教学挂图进行提问。

教师:

张大爷和孙子骑着毛驴去干什么?

(理解“赶集”)

教师:

一开始爷爷和孙子谁骑毛驴?

他们在途中遇到了谁?

对他们说了些什么?

张大爷和孙子是怎么做的呢?

教师:

爷爷骑毛驴时,在途中遇到了谁?

对他们说了些什么?

张大爷和孙子有是怎么做的呢?

教师:

爷爷和狗蛋蛋都不骑毛驴,在途中又遇到了谁?

对他们说了些什么?

张大爷和孙子又是怎么做的呢?

教师:

爷爷和狗蛋蛋一起骑毛驴,在途中又遇到了谁?

对他们说了些什么?

张大爷和孙子又是怎么做的呢?

教师:

最后,爷爷和狗蛋蛋抬着着毛驴赶集去,别人又是怎么说的?

4.教师带领幼儿共同讲述故事,再次感受故事的幽默,理解寓意。

教师:

爷爷、孙子和毛驴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教师:

你觉得故事里的什么地方最有趣呢?

教师:

张大爷和孙子带着毛驴走了好半天,为什么还没有走到集市呢?

5.观看故事动画片,鼓励幼儿帮助爷孙俩想出解决的办法。

教师: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好看的动画片呢!

请小朋友一边看一边动脑筋帮张大爷和孙子想出一个好办法!

教师:

你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教师小结:

小朋友想出了许多好办法,如果张大爷和孙子也能像小朋友这样动脑筋自己想办法,他们就可以早早地到达集市了。

所以,小朋友们遇到了问题可不能像他们一样只听别人的,应该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故事:

《美丽的巴拿马在哪儿》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内容,感知小熊和小老虎的梦想,丰富词语"炊烟袅袅,梦想,田野”

2、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理解小熊和小老虎寻找梦想的过程.

活动重点难点:

让幼儿感受小熊和小老虎的美好梦想,.体验阅读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故事.

教师:

小朋友,你总得自己的家乡在哪里吗?

你的家乡美丽吗?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故事<美丽的巴拿马在哪儿>

二、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初步感知故事的内容.

教师:

你在故事<美丽的巴拿马在哪儿>里看到了什么?

三、投影放大幼儿用书画面,引导幼儿边观察画面边听教师讲故事.

四、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1.教师: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熊的梦想是什么?

2.小熊和小老虎在寻找梦想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小动物?

这些小动物遇到了什么?

3.教师:

小熊和小老虎最后有没有找到梦想?

他们的梦想是什么?

五、引导幼儿学习理解词语“炊烟袅袅、田野、梦想”

教师:

你们知道“炊烟袅袅、田野、梦想”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吗?

六、教师拓展幼儿的经验,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梦想。

1.教师:

小熊和小老虎的梦想是什么?

这篇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

教师用文字记录幼儿的梦想,并带领幼儿再次阅读故事。

 

看图讲述:

《盲人摸象》

活动目标:

  1.知道成语“盲人摸象”,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2.积极参与观察、猜测及讨论活动,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3.理解成语所表达的寓意(看问题要全面)。

活动重难点:

积极参与观察、猜测及讨论活动,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幅大象的部分图。

  2.大象的图片。

  3.神奇的口袋,各种动物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1.通过亲身体验,初步感受成语的寓意。

  

(1)观察大象的部分图,大胆地进行猜测。

  

(2)出示大象图片进行比较讨论,初步感受成语的寓意。

  教师:

为什么你们刚才从小图上没有看出是大象呢?

  2.知道成语“盲人摸象”,欣赏并理解故事内容,理解成语所表达的寓意。

  

(1)欣赏成语故事。

 教师:

①故事中四个盲人认为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②他们说得对吗?

为什么?

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幼儿交流:

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3.游戏:

《摸摸是什么》。

传统故事:

《曹冲称象》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曹冲称象的好方法,初步了解量的守恒原理.

  2、培养幼儿善于动脑,勤于观察的好品质。

活动重难点:

培养幼儿善于动脑,勤于观察的好品质。

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活动准备:

 图片、故事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教师:

如果你们想知道一样东西有多重,应该怎么办?

(幼儿讨论。

  教师:

如果要称一头大象的重量,那要怎么称呢?

古时候的人想出了办法来称大象,那他们是怎么称的呢?

  2、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提问:

故事里的人是怎么称大象的?

  (方法一:

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问:

那是一头这样的大象.方法二:

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再称。

提问:

官员们提出的称象方法好吗?

)方法三:

曹冲称象。

  3、欣赏曹冲称象那一段,重点理解曹冲利用量的替换来称大象。

  

(1)欣赏故事。

  提问:

  1曹冲是怎么称象的?

(说说称象的顺序,幼儿说,教师边画图示。

  2为什么要在船上做记号?

  3石头为什么要放到船沉到标着记号的这里?

  4这样称出来的石头重量真的等于大象的重量吗?

让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2)演示实物操作。

  小结:

你们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

那觉得能想出这个办法的人怎么样啊?

(很聪明,很会动脑筋的小朋友.)

  4、再次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5、结合现在实际情况,发散幼儿的思维。

  提问:

刚刚我们听了的故事题目叫什么?

古时候的人称象是这样称的,那现在,如果我们也要称一头大象的重量,我们可以怎么来称呢?

(幼儿讨论。

  小结:

古时候虽然没有像我们现在这么先进的称重量的工具,但他们通过动脑筋,也能轻松的称出东西的重量。

因此,现在的我们只要能动脑筋,什么事情都能解决的。

故事:

《端午节的传说》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