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线路工技师技术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173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线路工技师技术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铁路线路工技师技术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铁路线路工技师技术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铁路线路工技师技术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铁路线路工技师技术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路线路工技师技术总结.docx

《铁路线路工技师技术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线路工技师技术总结.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铁路线路工技师技术总结.docx

铁路线路工技师技术总结

我叫XXX,现在XXX工务段XXX线路车间机械化工区担任班长。

从事线路工作已有十多年了,工作中认真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老领导学习请教,在此期间也多次参加局段举办的业务培训班的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十几年线路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知识,不断适应铁路事业加快发展的需要,从中掌握了一些经验和技术,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业务技能

我自从九八年入路以来,在工作中边学习边实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本掌握了线路、曲线、道岔的理论、实际维修和养护方法,特别是京九线从开始的80km/h到现在提升到160km/h,从养护理论和养护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段局的一次次业务培训,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改变了一些老的养护观念、方法,适应铁路快速发展新的理念。

对线路、曲线、道岔进行全面整治,要做到全面检查、分析、对各处病害必须以数据说话,消灭以前对病害处理单打一现象,精确到lmm左右为单位,取消凭老经验的作业方法,掌握新一套养护理念,线路设备质量得到了提升,大大降低添乘和车载处所,本人在整治曲线、道岔方面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

京九线电气化工程施工改造,我在电气化改造,参与XXX、XXX、XXX、XXXX个站的道岔拖拉、站线和曲线的改造,积极介入养护和维修工作,每日检查,带班组及时消灭。

为行车安全工作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二、特技专长

在我任班长以来,线路养护工作:

我体会到工区设备最薄弱环节,在道岔也就是说最有技术含量的也是在道岔,每次的提速成失也在道岔。

轨控工作是工务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线路质量的优劣,是确保运输安全的基本保障,而道岔又是轨控工作最难解决的一项,从轨检车机车晃车仪和ZT-5型添乘检查以及人体舒适度检查情况来看,道岔IIIIII级超限占有相当大比例,因此对道岔区晃车的原因与整治急需我们进行探索。

由于道岔是线路薄弱环节,平时养护欠缺十分容易造成道岔动态不良。

1、造成道岔晃车产生的原因如下:

道岔,线路道床,轨枕不一致引起晃车。

如果车站岔区道岔,线路道床,轨枕等不一致,那么轨道在纵向上的刚度就

会有差别,在列车运行条件下就会引起颠簸性晃车。

转辙部位空吊引起的晃车。

道岔转辙部位由于电务设备的影响,捣固比较困难,容易产生空吊。

尤其是尖轨尖端,空吊一旦形成,除空吊本身引起的车辆颠簸外,还会使尖轨产生跳动,尖轨于基本轨在竖向上的贴靠关系发生变化,进而引起轮轨关系的变化,产生比较明显的晃车。

道岔内部几何尺寸的少量变化引起的晃车。

轨道几何尺寸的少量变化对于线路也许不会产生晃车,但是道岔结构的特殊性,在道岔内部少量的几何尺寸变化就可能引起晃车,特别使小的三角坑。

尖轨爬行引起的晃车。

道岔的转辙器结构都是采用基本轨刨切,尖轨尖深入到基本轨轨头以内,即所谓“藏尖式”结构。

道岔尖轨由于结构原因,经常会引起爬行。

当尖轨产生爬行以后,进而引起轨距变化,尽管这个变化没有很小,有时甚至是1-2mm,但是由于没有足够距离的轨距顺坡,也会造成轨距顺坡率超限引起晃车。

作业习惯引起的晃车。

现场作业中,为了作业方便,和保持轨道几何尺寸少量出三角坑,通常以线路的某一股钢轨为基准轨,这股钢轨通常高出另一股钢轨1-4mm一般不会引起晃车,但在速度达80km/h以上时,当设定的基准股与道岔结构不匹配时就会产生明显的晃车。

护轨结构刚度不足引起的晃车,由于保留了岔心的有害空间,在辙岔部分必须采用护

轮轨,由于目前提速道岔采用的护轮轨结构为可调式结构,这种结构与主轨的连接方式较弱,再加上垫片微小间隙等原因,整体刚度相对不足,列车的车辆对这一变化比较敏感,进而使车辆产生晃动。

岔区相邻道岔之间过渡钢轨过短引起的晃车,为了使一组道岔产生的振动在进入下一组道岔前消失,道岔与道岔之间的过渡钢轨应有足够的长度,但是我们管辖内的大部分车站咽喉区道岔的引轨严重不足,比如武穴站5#3#岔间过渡轨只有10m.这不仅使车辆振动产生叠加,还由于线路道岔轨底坡,轨顶坡的差异,使运行的车辆的轮轨关系在短时间内发生迅速的变化,引起车辆晃动。

曲线深入道岔引起的晃车及道岔与桥涵之间的距离太小引起的晃车。

按照振动不叠加原理,曲线与道岔之间应保持足够的距离,但是目前我们管辖的道岔,受地形限制,相当多车站曲线与道岔距离太小,例如武穴站4#岔曲线与道岔几乎连在一起曲线16#桩在道岔尖轨中部,这必然造成晃车,并对道岔产生较大的破坏力,增加道岔维修的难度。

道岔部件磨耗引起的晃车。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以后,道岔不同部位产生的磨耗不同,列车对这一变化也是比较敏感,如不及时调整,也会产生晃车。

2、道岔区晃车的整治:

检查维修道岔外方线路,特别是列车驶入方向的线路,要经常检查,保持岔外一定长度线路状态良好,这个长度经技术人员推荐一般为75m-100mo如果在这个长度范围内有曲线,对曲线几何尺寸偏差等要从严掌握。

线路岔区正线道岔与线路其道床,轨枕必须一致。

或要有一定的过渡轨枕。

如不符合,应尽快更换。

要加强转辙部位的养护,对钢轨的空吊问题我们采取脱杆捣固。

全面整治转辙部位轨向和水平不顺。

目前整治的武穴1.3.2.7.9岔效果较好。

加强道岔检查和维修,几何尺寸要从严掌握,特别是加强对直尖轨和区尖轨的锁定。

由于道岔在设计上在直尖轨后部和曲基本轨中有应力峰,尖轨和基本轨的相对爬行很艰难完全避免,但是通过加强锁定,减小这个相对爬行量,避免由此引起的晃车还是可以做到的。

加强锁定的主要措施有:

I:

改进直尖轨根部,内直股钢轨,曲基本轨与岔枕的连接,增加扣件锁定力。

II:

保持道床道磕清洁,密实饱满。

in:

在直尖轨根部与曲基本轨之间,严格控制直尖轨与曲基本轨的相对位移。

道岔维修作业一般情况下,道岔内部应以直股为基准轨,要严格控制基准股的水平,不提倡岔心水平高。

因为岔心水平不顺十分容易造成三角坑的形成,另外道岔相邻的中间短轨较短时,要综合考虑。

以某一组道岔内直股为基准股造成另一组岔心水平偏低的问题,须采用其他措施解决,同时要注意控制基准股的水平值。

岔心部位护轨的维修养护,在维修养护中要注意护轨螺栓的防松问题,特别是加垫片后,必须有足够的紧固。

护轨垫片应设计多种厚度,尽量避免使用多片调整轮缘槽。

相邻道岔之间过渡钢轨过短问题,目前我们还很难解决,但是可以采取冻结接头,以减缓车辆的冲击力。

道岔与桥涵之间距离太小引起的晃车问题也是较难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采用软的基础水平做高点,硬基础水平做底点,虽然断面有点不平顺,但是在动态上是平稳的。

要定期对道岔主要部件的磨耗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调整更换。

以避免因磨耗对轨道几何尺寸产生较多的影响,尤其是对岔心的打磨要掌握好水平。

局部:

较快时要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减磨措施。

3、其他:

道岔的晃车多数情况下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甚至是由多种相互作用,相互叠加造成,

需要综合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

道岔区晃车的原因比较复杂,由于调查的深度广度不足,还可能是其他原因未进行分析,需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探索。

三、解决技术难题

在实际的养护作业中,与道岔打交道最多,其中道岔最薄弱的地段是尖轨,我在实践中发现道岔跳动,造成列车在行进过程中,造成列车的晃动,分析原因:

1、尖轨跟端轨缝过大,间隔铁和夹板磨耗,螺栓松动,

过车时加大了冲击。

2、 跟部桥型垫板或凸台压溃。

3、 捣固不实,有空掉。

4、 尖轨拱腰。

针对上述的问题,我通过实践摸索解决了大部分的道岔尖轨晃动的问题:

1、 调整尖轨跟的轨缝,使其保证在正常范围内,对道岔连接零件部分进行更换,对铁垫板上立柱螺栓进行逐一检查更换,保证道岔整体上受列车轮对作用时的共振减小。

2、 更换跟部桥型垫板,更换压溃凸台。

3、 精心捣固,去除暗吊,保持线路几何尺寸的稳定性

4、 利用改造的绝缘拉杆,对尖轨拱腰进行整治。

四、 技术革新

道岔的小三角坑和碎弯,会引起道岔晃车的主要原因:

对道岔的整治要纳入道岔的管理单元,对道岔前后150-200米轨距水平要做到0,即使做不到0也要做成一侧水平,不大于2mm,对道岔的小方向拨道难以控制,拨后反弹较多,所以道岔以岔心为单位用弦线向两边取值,串枕或用不同号码轨距块改正方向作为基本股,然后改好轨距,对道岔前后100米,可用弦线量取矢距拨正方向,可以消灭道岔晃车。

五、 授课带徒

由于京九线不断提速,设备不断更新改造,铁路新的技术新的设备要求提高,我们就要面临新的挑战,新的学习课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刻苦钻研学习新的养护理念,才能发挥一名线路班长在新形势下的作用,在我任线路班长期间,曾授课带徒,为铁路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血液,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XXX工务段XXX

高技能人才业绩总结报告

高技能人才业绩总结报告证明材料及有关资料

个人技术总结

本人自入路以来。

在工作中都能尽职尽责,在安全生产上,在工区管理中,在工作岗位上积极的配合工区工班长的工作,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随着铁路建设的需要,更是在段领导,车间领导指导下加强自已的业务学习,在平时的作业中,时时的警惕自已,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把安全与纪律牢固起来,在各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一、主要的工作经历:

1、 本人2009年7月入路就在深圳重点维修车间线路大机捣固工队,对段管内的线路进行大机捣固施工维修作业及对大机的保养维护。

2、 在2010年8月份安排到广珠线提前介入联调联试至开通期间负责线路、道岔精调等工作。

3、 在2011年再次安排到广深港提前介入联调联试至开通期间负责线路、道岔精调等工作。

4、在2011年10月份至今本人被安排至广州南动车基地主要负责轨检小车进行对轨道线路检查分析作业,和线路、道岔的改道等设备维修作业。

二、工作学习中的体会与实践:

刚入路在大机捣固期间的学习了解到大型机械的养路对我们工务来说是一种很重要性的,它不但是给我们工务设备养护维修作业减轻了很多工作压力,还提高了我们养护维修的效率和提高我们工务设备质量稳定性等等。

在被安排至高铁期间,让意识到什么是那种高要求高标准是精确作业理念,不管在现场作业还是上下道的工具机清点,我们都是严格要求“高铁高要求,高标准化”的指导方针。

这样的高要求单位的领导和同事的带领及指导下,也使我从中认识到我们高铁工作的重要与责任性和严谨性。

所以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及听从于领导和同事的教导指点,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业务水平。

因此在精调工作中要按精调作业流程进行把握控制及精调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和对策,对轨道而言,轨道精调贯穿于轨道施工的安全过程。

无珏轨道从底座、有炸轨道从道珪摊铺施工开始,直至钢轨铺设完成,施工精度决定着钢轨精调的工作量及所需时间。

轨道精调是根据轨道精测数据对轨道进行精确调整,使轨道精度达到规范标准,满足行车平稳、舒适运行要求,因此在开始进行精调作业前要拿精测方案与现场调查为准。

道岔精调应保直股,顺曲股;先直股后曲股;先方向、高低,后轨距水平。

本人再次安排至一个多弯道的站场工区,都是没有设计超高的小半径曲线,再加上钢轨磨耗较大,造成圆曲线正矢偏差较大,几何尺寸出现超限及整个站场下沉比较严重的情况下。

而随着铁路不断向着科学化管理的迈进,安全成为铁路运输的首要,为全面提高线路设备质量管理,确保列车安全平稳的运行,就必须对线路病害进行分析,而曲线是铁路线路的薄弱环节,由于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致使两股钢轨受力不均。

而产生非正常磨耗,同时曲线又是病害集中,轨道几何尺寸易超限,设备状态不易控制,养护维修工作量相对较大,病害达到一定值时,对列车的运行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针对现埸的实际情况,只有想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