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09549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docx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docx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

许昌市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文化热词,“圈层”指人们信息的接受、文娱产品的选择以及社交,在某一相对固定的群体范围内进行。

大众文化圈层化,是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的副产品。

根据人生经历、教育背景、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大数据,互联网使用者被划定为若干个群组。

不同种类的信息和文娱产品,依此“精准”推送。

在此过程中,个体构建起具有独特自我标识的信息世界,对信息和知识的获取,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从我认识或认可的人那里获取”。

“圈层”的出现有其必然性。

面对海量内容,人们需要高效率地筛选出有效信息,因此形成对特定信息源的偏好和依赖。

另外,当前文艺类型和文化产品极大丰富,文化市场不断细分,无论个人爱好多么小众,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都能找到同好。

特定文化圈层一经形成,创造和沟通的模式随之诞生:

同好之人可以一起探讨,共同深耕这一领域。

比如某视频弹幕网站涵盖7000多个兴趣圈层,许多内容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

比如,以民族舞蹈、民乐、汉服等为代表的“国风”内容增长迅速。

当前“国风”爱好者已经超过4000万,创作者大多是95后,是热衷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年轻群体。

年轻人对“独特性”的追求也加固了圈层,各种应用通过精准推送进一步强化这一趋势。

这个过程容易造成“信息茧房”效应,即圈层内部与文化整体相隔膜,缺乏对社会整体的理解和认知。

有鉴于此,一方面,我们要清楚认知大众文化“圈层化”的形成过程,认识到是技术的迭代和青年文化寻求个性标识的诉求彼此呼应,形成了今天的圈层化。

另一方面,则要从大众文化圈层化现象中,获取推动社会文化生产的有益启示。

对身处文化圈层中的个体来说,可推动圈层文化中的部分文化要素为时代和社会共享,积极促进圈层文化与文化整体的互动互通,实现圈层文化的“破壁”“出圈”。

数字化时代,人们看似可以掌握无穷信息和海量知识,但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小天地,这是互联网时代带给每个人的挑战,也是我们必须培养的媒介素养。

大众文化的圈层化,是社会发展必然现象,我们要正视它、研究它、善用它,激发其内在文化创造力,使其成为推动社会文化蓬勃发展的力量。

(选自罗小茗《既要特色,也要共识(网络文化关键词)》,《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圈层”是指信息的接受、文娱产品的选择以及社交,在某一固定的群体范围内进行。

B.随着创造和沟通的模式产生,出现了特定文化圈层,同好之人可以一起探讨,共同深耕。

C.通过大数据被“精准”推送的不同种类的信息和文娱产品完全符合个体的需求。

D.一个文化圈层的形成可以有助于这一领域文化的发展,但也可能导致“信息茧房”效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以举例论证、道理论证论述了“圈层文化”,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B.第二段以当前“国风”内容增长迅速为例,意在论证同好之人可以一起探讨,共同深耕这一领域。

C.文章第二、三段论述了“大众文化圈层”的形成原因以及大众文化圈层化出现的一些现象。

D.文章以数字时代的文化热词“圈层”为核心,论述客观、辩证,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关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使没有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的发展,大众文化圈层化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会出现。

B.对圈层中的个体而言,要想掌握无穷信息和海量知识,就要实现圈层文化的“破壁”“出圈”。

C.面对大众文化圈层化,要认知其形成过程和原因,在其现象中获取推动社会文化生产有益启示。

D.“圈层”的出现,与面对海量内容时人们对特定信息源的偏好和依赖以及文化市场的不断细分有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今年10月,隶属欧洲刑警组织的欧洲防范网络犯罪中心与欧洲两所大学共同发表一份研究报告,参与该研究的专家之一菲利普·阿曼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青少年在网络犯罪领域所占比例越来越高,青少年网络犯罪不容忽视。

报告对各国网络青少年犯罪情况进行了梳理。

去年英国在打击黑客行动中逮捕的嫌疑人均为15至18岁之间的男性,2015年澳大利亚18岁以下的网络犯罪者比两年前增长了26%、比三年前增长了84%,美国约1/6的青少年声称自己曾经尝试过某种形式的黑客行为,在英国这一比例高达1/4。

此次联合行动的组织者史蒂文·威尔逊表示,行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青少年对网络犯罪风险的认识。

威尔逊说,如今的年轻人接触网络时间更早、沉浸网络时间更长,滑向网络犯罪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阿曼认为,有效防范青少年网络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执法部门、教育机构和家庭需要共担责任。

与执法部门和教育机构的作用相比,家长的作用更为重要,但遗憾的是,这一点经常被社会和家庭忽视。

(摘编自《人民日报》,《欧盟加强防范青少年网络犯罪》)

材料二:

在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以往大多只是盗窃、故意伤害等案件。

这些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类型出现多元化,特别是诈骗犯罪越来越呈现出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产的行为。

网络诈骗案件中的未成年人既有“个体户”,也有“集团”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也有部分未成年人是被他人教唆行事。

【相关法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未成年人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材料三: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青少年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网络使用群体。

据统计,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77亿,占整体网民的42.7%,占青少年总体的79.6%。

当前青少年的网络应用主要包括信息获取、交流沟通、网络娱乐和商务交易。

虽然网络给广大青少年带来了欢乐,但是网络成瘾、网络欺诈等问题也严重阻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然而,青少年由于年龄小,好奇心强,心理生理发育尚未成熟,且在网络诱惑面前缺乏辨别力、自制力与自觉性,故必须依靠外部力量、采取管控手段对其网络行为进行管理,如行政手段、技术手段、文化手段、道德自律等。

但这些手段都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尤其在涉及违法犯罪问题时效力有限,因此通过立法手段规范青少年网络行为无疑成为切实可行又行之有效的途径。

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已在青少年网络法律建设方面卓有成效。

相比而言,我国在青少年网络安全立法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亟待建设与发展。

我国没有专门的青少年网络保护法,法律中的规范性内容,大多比较宏观抽象,其可行性和操作性较差。

此外,还要多管齐下,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大力宣传立法成果,增强公民对青少年网络安全法律的意识与认知,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知法、懂法、守法氛围。

(摘编自光明网《我国青少年网络安全立法还需完善》)

材料四:

广东省人民检察院近日通报,2017年以来,计算机网络犯罪呈现手段智能化、犯罪主体年轻化等特点,内外部人员互相勾结、多种犯罪交织,隐蔽性和破坏性日趋增强。

令人担忧的是,由于青少年对计算机网络应用比较熟练,容易因为心智不成熟或受人蛊惑、引诱和法律意识淡薄,而不把非法侵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看做违法犯罪行为,导致青少年实施网络犯罪的比例逐渐增加。

在东莞市检察机关办理的此类案件中,大部分犯罪嫌疑人并未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违法行为。

有的认为只是正常使用软件,有的觉得好奇,有的觉得可以赚钱,有的只是想在游戏中盗取几个厉害游戏角色的账号,摧毁他们的装备,实现“他们以后打不过我们”的目的。

办案检察官分析指出,导致此类案件多发的两大主要原因是:

公共信息系统管理方对负有安全管理责任的机构和人员管理不到位,对技术委托方监督缺失,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计算机管理人员保密责任意识欠缺,防护措施不到位。

检察官呼吁,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法治教育,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强化从业人员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警觉性。

(摘编自《法制日报》,《网络犯罪年轻化》)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威尔逊看来,现在的年轻人接触网络的时间越早,沉浸其中的时间越长,滑向网络犯罪的可能性就越大。

B.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构事实以及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产的行为即为网络诈骗。

C.青少年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网络使用群体,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占整体网民比例超过四成,占青少年总体比例近八成。

D.青少年心智不成熟或受人蛊惑、引诱,法律意识淡薄,是他们实施网络犯罪比例增长的原因之一。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防范青少年网络犯罪需要执法部门、教育机构和家庭共同承担,因家长的作用常被社会和家庭忽视,故其显得更为重要。

B.“个体户”单独作案,加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集团”团伙犯案,被他人教唆行事是网络诈骗案件中未成年人犯案的形式。

C.通过行政、技术、文化、道德自律等管控手段对青少年网络行为进行管理,但在涉及违法犯罪问题时这些手段效力极其微弱。

D.只要加大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法治教育,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强化从业人员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警觉性,就能防止青少年网络犯罪。

6.根据上述几则材料,你认为如何有效防范青少年网络犯罪?

请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大猩猩

刘心武

街角新开了个精品店,敞开的门面里花花绿绿,银光闪闪。

风吹过,挂在柜台上的风铃发出阵阵叮咚的响声。

其实那店里卖的东西也并非都那么精致。

比如,就有一只比五岁的儿童还粗壮的玩具大猩猩,被当做商店的招幌,天天挂在外面。

那大猩猩用褐色的粗呢料缝制,眼睛鼻子嘴巴脚爪镶着些黑色的人造革,造型略微夸张而颇滑稽。

奶奶总带着妮妮路过那个精品店,妮妮的眼睛总往店里头看,奶奶却总没带她进那店里去过。

妮妮四岁多了。

妮妮知道自己为什么进不成托儿所而只好到奶奶这儿来跟奶奶过。

妮妮的爸爸妈妈都是普通的办事员,所以爸爸妈妈工资少而没法子赞助托儿所一匹摇马,所以爸爸妈妈就把她送到奶奶这儿来了。

奶奶其实比幼儿园的阿姨还会讲故事,还能教妮妮用碎布头纸盒子塑料瓶自己制作好多玩具。

妮妮相信奶奶的话,那家精品店不是小孩子和老头儿老太太买东西的地方。

可是路过那家精品店时妮妮总望着那只大猩猩。

回到家她就要奶奶给她讲大猩猩的故事。

奶奶就编了好多故事讲给她听:

包饺子的时候就讲大猩猩贪吃饺子肚子痛住医院的故事;哄妮妮睡觉的时候就讲大猩猩贪玩不睡觉结果掉进井里的故事……末了妮妮总问:

“大猩猩不疼吗?

”奶奶就总说大猩猩不贪吃不贪玩很听话不会疼。

可妮妮在表情上总不大相信。

有一天奶奶突然宣布:

“妮妮,奶奶能给你买玩具了,你想买个什么呢?

”原来奶奶的退休金每月增加了五块,而且补发了半年的,所以那个月就多出了三十五块来,奶奶愿意都用来给妮妮买玩具。

本来是到百货公司去买,可是路过那个街角时,妮妮像粘在了那儿,拎扯不动了。

奶奶想了想,就带她去那店里了。

店里有位描眉的小姐,她见奶奶牵着妮妮进来了,忙满脸堆笑地招呼:

“买点好玩儿的吗?

我们这儿有好多的玩偶哩!

有刚进的蓝精灵,还有椰菜娃娃……”

奶奶就问妮妮:

“你喜欢哪一样呢?

妮妮望望蓝精灵,望望椰菜娃娃,望望沙皮狗和绿鳄鱼,最后却不再在店里望,而是跑到店门外,望着那个大猩猩。

描眉的小姐笑吟吟地跟着妮妮和奶奶,对奶奶说“原来小妹妹喜欢这个大猩猩,这大猩猩反正也挂旧了,我就贱卖了吧──原价二百,我一百二就卖……买吗?

买我就把它放下来……”

妮妮不等奶奶表态便跳着脚拍手嚷:

“放下来放下来!

快点儿放下来!

奶奶慌了:

“别呀别呀……”奶奶兜里只有四十块钱,只打算花三十五块钱买玩具,一百二!

奶奶想也不敢想!

奶奶牵着妮妮硬把她往回家的路上拉。

妮妮不甘心,还拼命扭回头去望那大猩猩。

描眉小姐站在大猩猩身旁撇嘴。

妮妮大哭。

奶奶急了,绷着脸问:

“那大猩猩有什么好?

那么贵!

你干吗非要那大猩猩?

妮妮抽抽噎噎地说,说得好认真,说得好吃力。

奶奶忽然听明白了。

妮妮是说,那大猩猩的两只胳膊,总那么给捆起来,吊着,大猩猩一定很疼很疼,大猩猩哪天才能不吊着,给放下来呢?

咱们买下它,让它跟咱们回家吧!

奶奶听明白了以后,就蹲下来,一把搂住了妮妮,搂得紧紧的,用自己起皱的脸,紧贴着妮妮湿漉漉的小脸蛋。

奶奶带妮妮回到家,用大钥匙打开柜子,用小钥匙打开柜里抽屉,用双手取出个旧的手提包,打开它,从里头取出个手绢包,打开手绢包,从里面数出了好多张大票子……然后奶奶又带着妮妮到了那街角的精品店,用一百二十块钱买下了那个大猩猩,妮妮简直抱不住它,说实在的奶奶抱着也吃力。

奶奶对收了钱还在吃惊的描眉小姐说:

“以后,任凭什么样的玩偶,只要是模仿动物的,你就别再把它们捆着吊着,别让它们痛苦!

描眉小姐开始有点莫名其妙,心想我要不捆着吊着那大猩猩你还舍不得买它哩!

可当那一老一小互相帮助着抱走大猩猩以后,她一边抠着指甲上的蔻丹,一边也浮出个淡淡的念头:

是呀,捆着吊着,究竟不好看,怎么以前就没感觉出来呢?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描写了精品店中天天挂在外面不“精致”的“大猩猩”,为后文妮妮坚持买下“大猩猩”埋下伏笔。

B.小说的人物形象特点突出,如在描绘“描眉小姐”时,运用语言和心理描写突出了她缺乏善心和关爱的思想性格。

C.小说的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让读者在曲折有致的故事里感受着留守儿童与老人生活的贫困与艰难。

D.小说语言通俗平实,富有生活气息,简洁生动,注意细节,客观叙述中又富有感情。

8.小说是如何具体塑造妮妮这一人物形象的?

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6分)

9.文章以“大猩猩”为题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文本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苗晋卿,字元辅,潞州壶关人,世以儒素称。

晋卿幼好学,善属文,擢进士第,调为修武尉,累进吏部郎中、中书舍人,知吏部选事。

方时承平选常万人李林甫为尚书专国政以铨事委晋卿及宋遥然岁命它官同较书判核才实。

天宝二年,判入等者凡六十四人,分甲、乙、丙三科,以张爽为第一。

爽,御史中丞倚之子,倚新得幸于帝,晋卿欲附之,爽本无学,故议者嚣然不平。

安禄山因言之,帝为御花萼楼覆实,中裁十一二,爽持纸终日,笔不下,人谓之“曳白”。

帝大怒,贬倚淮阳太守,遥武当太守,晋卿安康太守。

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

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晋卿曰:

“公门当下,况父母邦乎?

”郡太守迎犒,使所属令行酒,酒至,必酹后饮,侍老有献,降西阶拜而饮,时美其恭。

安禄山反,窦廷芝弃陕郡不守,杨国忠本忌其有望,即奏“东道贼冲,非大臣不可镇遏”,授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晋卿见帝,以老辞,忤旨,听致仕于家。

车驾入蜀,缙绅多陷贼,晋卿间道走金州。

肃宗至扶风,召赴行在,拜左相。

平京师,封韩国公,食五百户,改侍中。

玄宗崩,肃宗疾甚,诏晋卿摄冢宰,固让曰:

“大行遗诏,皇帝三日听政,稽祖宗故事,则无冢宰之文,奉遗诏则宜听朝。

惟陛下顺变以幸万国。

”帝不听。

后数日,代宗立,复诏摄冢宰,固辞乃免。

时年老蹇甚,乞间日入政事堂,帝优之,听入阁不趋,为御小延英召对。

宰相对小延英,自晋卿始。

永泰初薨,年八十一,赠太师,京兆少尹护丧,谥曰懿献,元载未显时,为晋卿所遇,载方相,故讽有司改谥文贞。

(《新唐书·苗晋卿传》)

10.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时承平选常/万人/李林甫为尚书专国政/以铨事委晋卿及宋遥/然岁命它官同较书判/核才实

B.方时承平/选常万人/李林甫为尚书专国政/以铨事委晋卿及宋遥/然岁命它官同较书判/核才实

C.方时承平/选常万人/李林甫为尚书/专国政/以铨事委晋卿及宋遥/然岁命它官同较书判/核才

实D.方时承平选常/万人/李林甫为尚书/专国政/以铨事委晋卿及宋遥/然岁命它官同较书判/核才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酹:

是指将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多用于宴饮或者祭拜场合。

B.致仕:

指官员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词来表示官员辞职归家。

C.行在:

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一般专指天子出行所到之地。

D.摄:

古义指代理官职,与之类似的还有行、权、假、授、兼、署等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苗晋卿利用职务,徇私舞弊。

欲攀附权贵张倚,皇帝重新复核后确认张爽没有才能,把苗晋卿贬为安康太守。

B.苗晋卿为人谦恭,深受称赞。

苗晋卿回乡,郡太守迎接犒劳他,他对老人极尽礼数,受到当时人们的赞扬。

C.苗晋卿颇有声望,却受排挤。

安禄山反叛时,杨国忠因忌恨苗晋卿有声望,违背皇帝的旨意,任命苗晋卿为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

D.苗晋卿履历要职,深受器重。

唐肃宗任命他为左相。

唐代宗任命他高官,他坚决推辞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车驾入蜀,缙绅多陷贼,晋卿间道走金州。

(2)时年老蹇甚,乞间日入政事堂,帝优之,听入阁不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①

韦应物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注]①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内外交困,民不聊生,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

他在夏末离开长安赴任,经洛阳,舟行伊洛到巩县入黄河东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由广处入景,写伊洛河畔秀美的风光,青山夹着河水一路向东,东南山势开阔,与黄河相通。

B.颔联从细微处渲景,诗人的视角不断变化,远处的寒树,近处的乱流,由远及近,而且化动为静。

C.颈联诗人由眼前清阔景象想起了伊水边的破败孤村,而抬眼所见的南飞孤雁则恰似诗人自己。

D.本诗是一首即景抒怀之作。

诗人乘船途中看到洛水流入黄河的景象,写下这首诗,全诗景中有情,画外有意。

15.庄子曰: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诗歌尾联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氓》中“,”两句描写女主人以平静、坚强的心态从容面对违背誓言、不念旧情的丈夫。

(2)《琵琶行》中“,”两句,“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唐宋诗醇》。

(3)《送东阳马生序》中“余立侍左右,,”的陈述,生动表现了作者求学时的虔诚和恭敬态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语言文字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须臾不可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准确、生动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我们交流沟通情感、表达思想认识和传承文化记忆,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朱光潜先生也曾地指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看好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认为写几个错别字是细枝末节,无关紧要;规范标点符号是,没事找事;、文理不通是个性时尚;甚至“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刊,无错不成报”。

学好语言文字知识是运用谨严的保障。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标点、语音、字词、语法、修辞、逻辑、书写,每一处细节都容不得马虎大意,需要耐心细致的揣摩辨析、持之以恒的学习研究和在实践中更加不断地加以修正、完善和提高。

作为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

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语言文字才能在规范化的道路上,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针见血大惊小怪言不尽意行稳致远

B.义正词严大惊小怪词不达意厚积薄发

C.一针见血小题大做词不达意行稳致远

D.义正词严小题大做言不尽意厚积薄发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正、完善和提高,更需要耐心细致的揣摩辨析、持之以恒的学习研究。

B.需要耐心细致的揣摩辨析、持之以恒的学习研究,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正、提高和完善。

C.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修正和提高,还需要耐心细致的揣摩辨析、持之以恒的学习研究。

D.需要耐心细致的揣摩辨析、持之以恒的学习研究,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正、完善和提高。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除此以外,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其他声音B.虽然,一直有一些杂音存在于社会上

C.尽管如此,社会上却一直存在一些声音D.然而,有些杂音一直存在于社会上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①。

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

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宇宙是神秘的,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同时,宇宙又是辽阔无垠的,所以用测量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来测量宇宙距离已经没有效用了,②。

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

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8分钟的时间,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8光分。

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年里所通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

因此,光年不是度量时间的单位,③。

20.请仿照划线的句子,在下面文段里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划线句相同。

(5分)

中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度,因幅员辽阔而景色各异,南方有南方的温婉秀丽,北方有北方的粗犷厚重。

你可以到苏州,徜徉在苏州园林的楼榭亭台间;;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有时候一个梦想,就可以点亮整个天空。

”6月7日,清华大学发布的最新宣传片《追光少年》打动了不少网友。

该片以清华大学“天格计划”为原型创作,讲述了一批清华本科生自主研发卫星,并将其发射到太空的故事。

对不少人来说,本科生去研发卫星无异于痴人说梦。

天格计划听起来很酷,但对于不舍昼夜奋斗在实验室中的队员们来说,更多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