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届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8674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许昌市届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省许昌市届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南省许昌市届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南省许昌市届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南省许昌市届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许昌市届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docx

《河南省许昌市届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许昌市届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许昌市届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docx

河南省许昌市届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

2020年许昌市二中九年级第二次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用蓝

、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

(共2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意全对的一项是()(2分)

A.蹉跎(cuō)倜傥(dǎng)为虎作伥(wéi)草菅人命(jiān)

B.龌龊(wō)庇护(bì)同仇敌忾(kài)大腹便便(pián)

C.慰藉(jiè)斡旋(wò)供不应求(gōng)牵强附会(

qiǎng)

D.荏苒(rěn)

造诣(yì)因噎废食(yē)既往不咎(jiū)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2分)

A.提纲挈领一泄千里弄巧成拙前踞后恭

B.不屈不挠言简意赅遐思迩想流连忘返

C.讳疾忌医否极泰来再接再励名列前茅

D.获益匪浅迫不急待嫉恶如仇粗制滥造

3.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B.列子,战国前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其中《列子》《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C.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D.疏、表、策是古代主要的奏议文体。

我们学过的《出师表》属于“表”这一文体,而《隆中对》(选自《三国志》)则属于“策”这一文体。

4.将下面四句话按正确的语序排列,把序号填在上面句子的横线上。

(2分)

中国古代就有“达人”一词,指通达事理的人。

,“达人”一词遍地开花。

①2020年东方卫视举办的选秀节目“中国达人秀”,引得万众瞩目

②“达人”被借人日语后含义发生了变化

③如“网络达人”、“理财达人”、“社交达人”等

④如今又从日语传了回来,指见多识广、对某方面懂得透彻的人

5.名著阅读。

(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题目。

A变色曰:

“汝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

吾累次丁宁告戒:

街亭是吾根本。

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

汝若早听王平之言,岂有此祸?

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皆汝之过也!

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

汝今犯法,休得怨吾。

汝死之后,汝之家小,吾按月给与禄粮,汝不必挂心。

”叱左右推出斩之。

(1)上段文字出自古典名著,文段中的A是(人名)。

(2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有关A的另一个故事。

(2分)

 

6.古诗文默写。

(8分)

(1),在水一方。

(《蒹葭

》)

(2)东风不与周郎便,。

(《赤壁》杜牧)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面对学习我们应该向宋濂一样:

“,”。

(4)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拥有(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无畏精神;也应该拥有(李白《行路难》)中“,”的坚定信念。

7.综合性学习:

“走近孔子”(9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

按要求答题。

(一)1978年,美国物理学家麦克·哈特写了一本书《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在世界上颇具影响。

在100位世界名人排列中,孔子排名第五。

1980年,美国曾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孔子被推举为十大思想家之首。

据统计,《论语》在全球最重要的十部名著中,被翻译的语种数量居第二位。

德国柏林得月园的入口处,矗立着两米多高的大理石孔予塑像,基座上刻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子名言。

德国人把孔子和康德共同尊为教育学的奠基人。

日本当代学者金古冶:

“日本自古以来就受到孔子的巨大影响,获益颇深……近年来孔子思想对于日本的现代化发生过很大作用的说法也颇为流行。

记载孔

子言论的《论语》如今仍在日本受到广泛推崇。

(二)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

“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三)据国家汉办副主任胡志平介绍,汉办已在全球近100个国家开办了330多所孔子学院,400多个孔子课堂,搭建起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材料来源:

新华社2020年04月10日)

(1)阅读上面三则材料,请用一句话写出你的研究结论。

(15字左右)(2分)

[

(2)你在学习《论语》中,是否也有对“孔子智慧”的体会?

请列举一则,结合自身体验,谈谈“孔子的智慧”。

(50字左右)(3分)

(3)有位初学汉语的外

国学员,看到孔子学院“孔子”二字有以下两种写法,不能理解,假如你是学院的教师,请就书体的名称及风格特点,向这位学生简要介绍。

(4分)

 

二、现代文阅读。

(共2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2题。

(共14分)

长吻蜂

刘心武

①去年,我远郊书房温榆斋的小院里那株樱桃树只结出一颗樱桃。

村友告诉我,树龄短、开花少,加上授粉的蜜蜂没怎么光顾,是结不出更多樱桃的原因。

今年,樱桃树已经3岁,入春,几根枝条上开满白色小花,同时能开出花的,只有迎春和玉兰,像丁香、榆叶梅什么的还都只是骨朵儿,

日本樱花则连骨朵儿也含含混混的,因此,樱桃树的小白花灿烂绽放,确实构成一首风格独异的颂春小诗。

今年,它能多结出樱桃吗?

纵然花多,却无蜂采,也是枉然?

②清明刚过,我给花畦松过土,播下些波斯菊、紫凤仙的种子,在晴阳下伸伸腰,不禁又去细望樱桃花,啊,我欣喜地发现,有一只蜂飞了过来,亲近我的樱桃花。

那不是蜜蜂,它很肥大,褐色的身体毛茸茸的,双翼振动频率很高,但振幅很小,不仔细观察,甚至会觉得它那双翼只不过是平张开了而已。

它有一根非常长的须吻,大约长于它的身体两倍,那须吻开头一段与它身体在一条直线上,但后一段却成折角斜下去,吻尖直插花心。

显然,它是在用那吻尖吮吸花粉或花蜜,就像我们人类用吸管吮吸饮料或酸奶一样。

井非蜜蜂的这只大蜂,也能起到授粉作用,使我的樱桃树结果吗?

我自己像影视定格画面里的人物,凝神注视它,它却仿佛影视摇拍画面里舞动的角色,吮吸完这朵花,再移动、定位,去吮吸另一朵花,也并不按我们人类习惯的那种上下左右的次序来做这件事,它一会儿吸这根枝条上的,一会儿吸那根枝条上的,忽高忽低,忽左忽右,或邻近移位,或兜个圈移得颇远,但我摄神细察,发现它每次所光临的绝对是一朵新花,而且,它似乎是发愿要把这株樱桃树上每朵花都随喜一番!

③手持花铲,呆立在樱桃树前的我,为一只大蜂而深深感动。

当时我就给它命名为长吻蜂。

事后我查了《辞海》生物分册,不得要领,那上面似

乎没有录入我所看到的这个品种,于是,我在记忆里,更以长吻蜂这符码来嵌定那个可爱的生命。

于我来说,它的意义在生物学知识以外,它给予我的是关于生命的禅语。

④我是一个渺小的存在。

温榆斋里不可能产生文豪经典。

但当我在电脑上敲着这些文字时,我仿佛又置身在清明刚过的那个下午,春阳那么艳丽,樱桃花那么烂漫,那只长吻蜂那么认真地逐朵吮吸花蕊的粉蜜,它在利已,却又在利他——是的:

它确实起到了授粉的作用,前几天我离开温榆斋小院回城时,发现樱桃树上已经至少膨出了二十几粒青豆般的幼果——生命单纯,然而美丽,活着真好,尤其是能与自己以外的一切美好的东西相亲相爱,融为一体!

常有人问我为何写作?

其实,最根本的一点是:

我喜欢。

若问那长吻蜂为什么非要来吮吸樱桃树的花粉花蜜?

我想最根本的一条恐怕也是“我喜欢”三个字。

生命能沉浸在自己喜欢,利己也利他的境界里,朴实洒脱,也就是幸运,也就是幸福。

8.第②段结尾句中的“随喜”本是一个佛教用语,指看到别人行善积德,自己也乐意加人进去,在文中“随喜”是什么意思?

(2分)

 

9.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描写了什么情形?

这样写有何意图?

(3分)

“它一会儿吸这根枝条上的,一会儿吸那根枝条上的,忽高忽低,忽左忽右,我邻近移位,或兜个圈移得颇远。

 

10.第③段中开头一句写:

“我一‘为一只大蜂而深深

感动。

当时我就给它命名为长吻蜂。

”作者为什么把它命名为长吻蜂?

又为什么感动呢?

(4分)

 

11.第段画线句子所说的“生命的禅语”具体指什么?

(2分)

 

12.台湾一位著名散文家曾以“我喜欢”为题写过一篇散文,里面有这样的句子:

我喜欢在春风中路过窄窄的山径,草莓像精致的红灯笼,一路殷勤地张结着。

我喜欢

抬头看树梢尖尖的小芽儿,极嫩的黄绿色中透着一派天真的粉红——它好像准备着要奉献什么,要展示什么。

那柔弱而又生意盎然的风度,常在无言中教导它一些最美丽的真理。

请你以“我喜欢”开头,续写一个蕴含生命哲理的句子。

(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

(共11分)

说知论智

王蒙

①什么是智慧?

是“知识多”吗?

不。

知识多,是渊博,是活字典,未必就是智慧。

掉书,袋(指说话好引经据典、卖弄学问)的人,学贯中西、文通古今的人,是学问大家,但未必是最好的智者。

仅仅有一种绝活,人们会称赞你心灵手巧,称呼你是能工巧匠,却不一定认为你很有智慧。

②今天,追求技巧、想走捷径成功的人越来越多。

这又是“智慧”吗?

不,最多是心眼多,是投机取巧,是机灵鬼。

智慧要求远见,要求眼光,要求对于对象的整体性把握,要求不仅经得住一时一地一事的考验,而且经得住较为长期与全面的检查。

智慧要求单一反三,融会贯

通,要求有所不为,有所作为,要求学有新意,事有新意,言有新意。

③智慧,是指人的一种高级的、主要是知性方面的精神能力。

“智”强调的是知识与胆识,是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估量、选择与决策。

“慧”主要是悟性,是对于是非、正误、成败、得失等的迅速感受与理解掌控。

④尽管智慧给人的印象首先是一种能力,但能力不可能完全脱离品质与境界。

我们说到远见、大局、明辨、敏锐与周全,说到选择与决策、承担与应变、淡定与冷静、正视与勇气,这都不是鼠目寸光、私心杂念、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蝇营狗苟、妒贤

嫉能、夸张矫饰、胆小怕事、苟且偷安的人所能做得到的。

相反,只有具有远大的目光与胸怀

的人,具有谦逊兼听、从善如流品德的人,具有求知好学、服膺真理性格的人

才能做得到。

⑤我还喜欢讲一句话:

智慧是美丽的。

智者会有更好的风度,更宽阔的心胸,更从容的举止,更自如的挥洒,更多的包容与耐受,当然也有更多更多的自信、自尊、自爱。

⑥在中国古人那里,不常用智慧这个词,而喜用“知”。

儒家讲得更多的是“学”字,要人重视学习,重视切磋琢磨。

老庄常常抨击或贬低“知”,提倡厚朴,反对滥用智谋。

老子讲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这些意思都与我们今天讲的“大智若愚”相通。

真正的大智是深藏的,是不那么张扬外露的。

这也包含了警示人们不要耍小聪明、不要一心投机取巧、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意思。

⑦大的智慧,不等于万事通,事事通。

有些有大智慧的人,某件小事上可能冒傻气。

比如牛顿,为了便于家里一大一小两只猫出入,要求木匠在大门上凿出大小两个猫洞;因为着迷做实验,煮鸡蛋时却心不在焉地把怀表放进了锅里。

⑧怎么获得智慧?

自然要汲取全世界的一切智慧成果,弘扬民族文化的益智精华,倾听时代高端与科学前沿的信息与呼唤。

更重要的是,面对我们的生活实践,有所实验、有所创新、有所尝试、有所撷取、有所思索、有所发现、有所见解。

智慧的依据是生活,是世界,是实践,而不是仅仅是书本。

13.通读全文,提炼观点,说说什么是真正的“智慧”?

(2分)

 

14.作者认为智慧有哪些特征?

(2分)

 

15.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

16.第⑧段“智慧的依据是生活,是世界,是实践,而不仅仅是书本。

”一句中“仅仅”否删去,为什么?

(2分)为什么?

什么作用

 

17.读完文章后,你觉得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3分)

 

三、古诗文阅读。

(共16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

(1

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