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0995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初二期末物理卷

2020-2021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初二期末物理卷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如图,把一支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蕊上折断了,这种现象是由于光的________引起的.

2.拿一个凸透镜和一张纸,把凸透镜放在太阳和纸之间,然后调整纸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在纸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时测得纸到凸透镜的距离是6cm,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为cm.若用该凸透镜作成像实验,在物体距凸透镜由30cm逐渐减小到15cm的过程中,要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必须将光屏逐渐凸透镜(填“远离”或“靠近”),像逐渐(填“变大”或“变小”).

3.医院里有一只氧气瓶,它的容积是10dm3,里面装有密度为2.5kg/m3的氧气,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10g氧气,则瓶内剩余的密度为.;吸尘器是利用的作用.

4.不用天平,只用量筒,要量出200g的酒精,应该在量筒内装入体积是cm3酒精.(酒精的密度是0.8×10kg/m3)

5.一天,小明看到煤气公司价格牌:

冬季55元/瓶,夏季51元/瓶.他寻思着,为什么夏季价格低?

他查找了煤气资料:

煤气冬季密度0.88×103kg/m3,夏季0.8×103kg/m3,煤气瓶容积0.015m3,通过计算发现夏季价格比冬天价格______(填“高”或“低”).若两季价格一样,夏季价格应为______元/瓶.如果按质量计价,煤气价格应是________元/kg.

6.一包A4型号复印纸共500张,小吴用刻度尺测出这包复印纸的厚度为5cm,那么一张这样的复印纸的厚度为______mm。

这种复印纸的质量规格是70g/m2,则该复印纸的密度为_______kg/m3。

7.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物体的质量,横坐标表示物体的体积.图象a、b分别表示物体甲、乙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由图象可知ρ甲:

ρ乙=.用甲、乙两种不同的物质做成质量相同的实心体,则V甲:

V乙=.

二、单选题

8.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小

B.物体经小孔成的像是正立的、缩小的实像

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D.图中空气泡对入射的平行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9.如图所示,当用眼睛去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透镜的焦距是()

A.0.1mB.0.2mC.0.3mD.0.5m

10.如图所示,小芳同学回过头来能看清掉在地上的书上的“物理”两个字,这是因为

A.书自身发出的光

B.书面反射的光射入了小芳的眼睛

C.光在“物理”两个字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D.小芳的眼睛射出的光在书面上发生了反射

11.绵延在厦门环岛路上的“永不止步”群雕,将马托松比赛的场景永远定格在这条世界上最美丽的赛道上.雕像的大小跟真人差不多,设其密度是8×103kg/m3.则每一尊雕像的质量约为

A.5kgB.50kgC.500kgD.5000kg

12.实验室里有四种规格的量筒,根据学习过的密度知识,小明同学想一次性准确测量出100g的酒精,他应该选择()

A.最大测量值是100ml,最小分度是1ml的量筒

B.最大测量值是200ml,最小分度是5ml的量筒

C.最大测量值是250ml,最小分度是5ml的量筒

D.最大测量值是400ml,最小分度是10ml的量筒

13.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大于20cmB.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C.一定小于8cm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14.在测量铁的密度中,若铁块用较粗的棉线扎好放入盛水的量筒中时,会造成()

A.铁块质量偏大

B.铁块体积偏小

C.铁块密度测量值偏小

D.测量值不受影响

三、作图题

15.一条光线射到水面后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OA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16.请完成图中的光路;

四、实验题

17.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实验:

(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使________发光.

(2)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票上的“100”字样再次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__.

18.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顺序如图甲所示.

(1)他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乙中砝码和游码所示,其质量m3=________g.

(2)由三次测量结果可知,水的质量m水=________g,酱油的体积V油=________cm3.

(3)根据小刚测量的数据,酱油的密度ρ油=_________kg/m3.

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cm.

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否得到清晰地烛焰像?

为什么?

答:

如图丙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地像,此像是.的实像.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丙所示的位置(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

在图丙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5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地像,光屏应该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五、计算题

20.为了节约材料,建筑上普遍采用空心砖替代实心砖.如图所示,质量2.7kg的某种空心砖,规格为20cm×15cm×10cm,砖的实心部分占总体积的60%,求:

(1)生产一块这样的空心砖比生产一块同规格的实心砖可节省材料多少千克?

(2)求该砖块材料的密度.

参考答案

1.色散(折射)折射

【解析】

试题分析:

(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2)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

(1)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成为光的色散现象;

(2)将铅笔斜插入水中时,从上面看水中的铅笔,铅笔反射的光经水面折射进入我们的眼睛,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误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会感到铅笔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看起来是向上弯折了.

故答案为色散(折射)、折射.

【点评】本题考查生活中的折射现象,要求学生能学以致用,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考查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6;远离;变大

【解析】

试题分析:

(1)凸透镜的焦距是指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的点到光心的距离.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反之,像越大;

解:

(1)根据凸透镜测焦距的定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因此焦距为6cm;

(2)因为焦距为6cm,所以物体距凸透镜由30cm逐渐减小到15cm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二倍焦距以外,且物距逐渐减小,则像距将逐渐增大,像逐渐增大,故将光屏逐渐远离凸透镜.

故答案为:

6;远离;变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要熟记规律,并能做到灵活的应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1.5kg/m3;大气压强

【解析】

试题分析:

(1)利用密度公式先计算氧气瓶里的总质量,然后再求剩余氧气的密度.

(2)吸尘器能除尘,主要在于它的“头部”装有一个电动抽风机.抽风机的转轴上有风叶轮,通电后,抽风机会以高速转动,使空气高速排出,内外产生压强差,吸入含灰尘的空气.

解:

(1)∵ρ=,

∴原来氧气的质量为m1=ρ1V=0.01m3×2.5kg/m3=25×10﹣3kg=25g;

剩余氧气质量m2=25g﹣10g=15g,

剩余氧气的密度为ρ2=

=

=1500g/m3=1.5kg/m3.

(2)电动抽风机高速转动时,空气排出,内部压强减小,外部压强不变,把含灰尘的空气吸入.

故答案为:

1.5kg/m3;大气压强.

【点评】

(1)计算本题注意,由于装的是气体,所以氧气瓶的容积即氧气的体积不变.

(2)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例子很多,例如呼吸、吸管喝饮料、注射器吸入药液、钢笔吸墨水、抽水机等等,事例不同,但是理论相同.

4.250

【解析】

试题分析:

量筒只可以量取液体的体积;已知酒精的质量和密度,根据密度的变形公式计算出酒精的体积.

已知:

m=200g,ρ=0.8×10kg/m3=0.8g/cm3,

求:

V

解:

根据ρ=可得200g的酒精的体积:

V==

=250cm3.

故答案为:

250.

【点评】本题考查了量筒的使用和密度公式的灵活应用,属于一道基础题.

5.高;50;4.17

【解析】

试题分析:

先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算出夏季和冬季煤气的质量,再算出每kg煤气的价格进行比较即可,再根据两季价格一样可知夏季每千克的金额,然后乘以夏季一瓶煤气的质量即可得出夏季应标价的价格.

解:

由ρ=可得,夏季一瓶煤气的质量:

m1=ρ1V=0.8×103kg/m3×0.015m3=12kg,

夏季每千克的金额:

=4.25元,

冬季一瓶煤气的质量:

m2=ρ2V=0.88×103kg/m3×0.015m3=13.2kg,

冬季每千克金额:

≈4.17元,

所以:

夏季价格高;

若两季价格一样,即夏季价格为4.17元/kg,

则夏季每瓶标价为:

×12kg=50元.

故答案为高;50;4.17.

【点评】本题联系实际生活,增强学生实际生活的经验.注意:

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煤气瓶的容积不变.

6.0.1700

【详解】

[1]复印纸的厚度

=0.01cm=0.1mm

[2]1m2复印纸的体积

V=1m2×1×10-4m=1×10-4m3

1m2复印纸的质量

m=70g=7×10-2kg

复印纸的密度为

ρ=

=

=700kg/m3

7.4:

1;1:

4

【解析】

试题分析:

从图象上找一点,使甲乙体积相同,然后读出质量的大小,根据公式ρ=求出密度之比;

从图上可以看出,质量相同时,找出对应的体积,根据公式ρ=求出体积之比.

解:

(1)由图可知,当体积都为V=2m3时,对应的m甲=4×103kg,m乙=1×103kg,

所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

=

=

×=

×

=4:

1;

(2)由图可知,当质量都为m=2×103kg时,对应的体积V甲=1m3,V乙=4m3,

根据ρ可得质量相同时,体积之比:

=

=

×

=

×=1:

4.

故答案为4:

1;1:

4.

【点评】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要分析质量、密度、体积三者的关系,必须保持一个量不变,研究其余两个量的关系,一定要学会应用控制变量法解决问题,还要学会识图,从图中得出有用的数据.

8.D

【解析】

试题分析:

A、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距等于相距、物象等大)分析判断;

B、小孔成像的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成的像是倒立的,其大小由物体距离小孔的远近决定;

C、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当光垂直水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D、图中,玻璃砖是被气泡分成了两部分,这两部分都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解:

A、人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中的像也远离,但像的大小与物体等大,故A错;

B、小孔成像成的像是倒立的,可以是放大的、缩小的、也可以是等大的,其大小由物体距离小孔的远近决定,故B错;

C、当光垂直水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故C错;

D、玻璃砖被气泡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是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透镜,因此对平行光有发散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为易错题,是由于没有看清题意中强调的是“中空”的玻璃砖,这样的玻璃砖相当于两个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9.A

【解析】

试题分析:

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找到像点M的对称点,即发光点.根据凸透镜的光学特点可知发光点即为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解:

因为像点M到镜面的距离为0.2m,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发光点S(如图所示)离镜面的距离也为0.2m.因为一束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要会聚在焦点上,所以点S即为凸透镜的焦点,点S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焦距.由图象分析可知:

焦距为0.3m﹣0.2m=0.1m.

故选A.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凸透镜的光学特点,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光学图象分析题.

10.B

【详解】

我们看到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发出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它们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小芳同学回过头来能看清掉在地上的书上的“物理”两个字,这是因为书面反射的光射入了小芳的眼睛.故选B.

11.C

【解析】

试题分析:

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大约是:

ρ人=1.0×103kg/m3人的质量大约是:

m人=65kg

人的体积:

V人=m/ρ=65kg/1.0×103kg/m3=65×10-3m3,雕像的体积:

V雕=V人=65×10-3m3

雕像的质量:

m雕=ρ雕V雕=8×103kg/m3×65×10-3m3=520kg故选C.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

12.B

【解析】

试题分析:

首先根据密度公式算出酒精的体积,选用量筒时应选择量程稍微大些的,只称一次且量筒的分度值越小越精确.

解:

酒精质量是:

100g

酒精密度是:

0.8×103kg/m3=0.8g/cm3

∴酒精的体积是:

V==

=125cm3=125mL

∴量筒的量程应大于125mL,即选量程为200mL、分度值是5mL的.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及量筒量程的选择,在学生做实验时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是物理实验中的基本技能,属于基础题.

13.D

【详解】

由图可知:

u=20cm,v=16cm,且u>v.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得10cm>f>8cm,正确的选择是D.

14.C

【分析】

分析体积的测量误差,根据密度公式得出密度的测量误差。

【详解】

解:

若铁块用较粗的棉线扎好放入盛水的量筒中时,会使铁块体积测量偏大,由ρ=

可知,密度的测量值偏小;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密度测量误差的分析,关键能够分析出质量或体积的测量误差,然后利用密度公式分析。

15.

【解析】

试题分析:

(1)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折射定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

(1)由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首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法线与界面垂直(虚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2)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液体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根据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

【点评】在光路图中,法线要画成虚线,如果能够确定反射角,在光路图中,一定要标出反射角的度数;画折射光路时,一定注意光从哪种介质进入哪种介质.

16.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反射定律作出: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

解:

过入射点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下图所示:

【点评】此题考查凸透镜的特殊光线作图和光的反射光路图,难度不大,注意光线上要标出箭头.

17.荧光物质反射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或玻璃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或玻璃对紫外线的反射能力等)

【详解】

(1)[1]由于紫外线能够使荧光物质发光,因此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

(2)[2]只要钞票上的“100”发光,说明已经被紫外线照射到了,而紫外线灯并没有照射钞票,说明钞票上接收到的紫外线是透明玻璃反射的;

(3)[3]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说明紫外线不能穿透玻璃而照射到钞票上,所以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紫外线穿透玻璃的能力(玻璃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玻璃对紫外线的反射能力等).

18.47.430301.1×103

【解析】

试题分析:

(1)物体的质量是三个砝码质量和游码示数的和,读游码的示数要注意认准分度值,数值应为游码左侧对应的数值.

(2)水的质量为水与瓶子的质量m2减去空瓶的质量m1即可得出答案.酱油与水装在相同体积的瓶子中,因此酱油的体积=水的体积.

(3)利用密度公式,用酱油的质量(m3﹣m1)除以酱油的体积V油即可.

解:

(1)先认准游码的分度值为0.1g,所以m3=20g+20g+5g+2.4g=47.4g

(2)水的质量为水与瓶子的质量m2减去空瓶的质量m1,所以m水=44g﹣14g=30g,因为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所以V水=

=

=3×10﹣5m3=30cm3,

因此酱油的体积为V酱油=V水=30cm3.

(3)先求出酱油的质量为m酱油=m3﹣m1=47.4g﹣14g=33.4g,

由密度公式可得:

ρ油=

=

≈1.1×103kg/m3

故答案为

(1)47.4;

(2)30,30;

(3)1.1×103.

【点评】此题目是利用水的密度测定酱油的密度.要注意酱油体积与质量的确定方法.

19.

(1)15.0cm,

(2)不能,烛焰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3)倒立、放大,能,(4)左

【解析】

试题分析:

(1)透镜能把平行光会聚到焦点上,所以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15cm;

(2)当物距小于焦距时,不能成实像,所以在光屏上不成得到像;(3)当物体放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像能成在光屏上,又能用眼直接看到;(4)在透镜成像过程中,像与物体移动的方向是相同的.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

20.

(1)生产一块这样的空心砖比生产一块同规格的实心砖可节省材料1.08kg;

(2)该砖块材料的密度为0.9×103kg/m3.

【解析】试题分析:

已知空心砖的规格,可求空心砖的体积,砖的质量已知,根据公式ρ=可求密度.

先求出同规格实心砖的质量,再减去空心砖的质量,计算出节省的材料的质量.

解:

空心砖总体积:

V=20cm×15cm×10cm=3000cm3=3×10﹣3m3

砖材料的密度:

ρ==

=0.9×103kg/m3

生产每块空心砖可节省材料的质量:

由ρ=可得,m=ρV空=ρ(1﹣60%)V=0.9×103kg/m3×40%×3×10﹣3m3=1.08kg,

答:

(1)生产一块这样的空心砖比生产一块同规格的实心砖可节省材料1.08kg;

(2)该砖块材料的密度为0.9×103kg/m3.

【点评】本题考查空心物体密度的计算,质量的计算,关键是对公式的灵活运用,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