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化学复习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8145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9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化学复习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化学复习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化学复习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化学复习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化学复习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化学复习检测试题.docx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化学复习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化学复习检测试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化学复习检测试题.docx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化学复习检测试题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B.金刚石、石墨和二氧化碳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C.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CO可用于冶炼金属、作气体燃料,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2.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循环体系。

根据图示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①~⑥中,正确的是

根据上图得出的下列结论①~⑥中,正确的是

①该技术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

②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

③该过程所用的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

④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

⑤该体系有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氢气;

⑥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是混合物。

A.①②④⑥B.①②④⑤C.①④⑤⑥D.②③⑤⑥

3.活性炭能净水,主要是因为它具有

A.还原性B.吸附性C.稳定性D.可燃性

4.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干冰升华B.

CO2溶于水

C.

试验CO2的密度D.

贮存CO2

5.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

B.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

C.实验Ⅲ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D.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6.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A.

B.

C.

D.

7.“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举措不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是()

A.实行垃圾分类B.限制燃放烟花C.合理开采矿物D.大量砍伐树木

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

B.

向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铁粉

C.

向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硝酸银溶液

D.

向一定质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9.农家乐是不少市民周末休闲的选择。

下列相关事项中,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农田使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农家肥腐熟

C.果蔬园亲子采摘D.沼气作燃料煮饭

10.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细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C.将打磨过的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的颜色由蓝色逐渐变成无色

D.将铜丝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产生大量的气泡

11.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

B.

C.

D.

12.把分别盛满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

B.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C.不可以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

D.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方法收集丙气体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t1℃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溶液(填“A”或“B”).若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将t2℃的A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3℃.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是A_____B.(填“>”、“<”或“=”)

14.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硅元素_______;

②4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__;

③氧离子_______;

④5个氢原子_______;

⑤碳酸根离子_______:

⑥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2)书写化学方程式: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_______。

15.请回答有关金属的问题。

(1)在Cu和Zn中,活动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__;

(2)Cu与AgNO3溶液的反应中,__________离子变成了原子;

(3)只用少量的盐酸、一支试管和锌、铜、铝,通过加入金属的顺序不同,也能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则加入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每次的反应均反应完全)。

16.江西南昌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大量金器、竹简、玉器和青铜器等文物。

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示下列带点文字部分:

(1)文物中含有的金属元素:

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某些玉器中含有氧化铝:

_____。

(3)青铜器表面上附着少量铜绿[Cu2(OH)2CO3],铜绿中氢氧根离子的化合价为-1价:

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若要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可选择图中______

填仪器或装置的标号

,实验室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你认为还需要增加的玻璃仪器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18.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图中夹持已略去),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加入药品,并已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①缓缓通入CO2,点燃A处木炭粉减少。

D中有气泡产生

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_________

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②点燃B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

B处玻璃管内______

实验①②说明______有还原性

③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熄灭A、B两处的火焰

D中液体沿导管进入C中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我校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对某一工厂排放的废水进行检测,发现主要污染物是氢氧化钠,为了测定废水中氢氧化钠的含量,他们取160g废水于烧杯中,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至146g时恰好完全反应(废水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求:

(1)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g。

(2)废水中氢氧化钠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写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解析】

【详解】

A.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选项正确;

B.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的单质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氧化物,不是单质,选项错误;

C.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选项正确;

D.CO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所以可用于冶炼金属、作气体燃料,CO2能够升华吸热,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选项正确,故选B。

2.A

【解析】

【详解】

①该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说法正确;

②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复合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有机物,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燃烧可得到二氧化碳,故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互相转化,说法正确;

③该过程所用的催化剂不是二氧化锰,说法错误;

④该技术通过分解水产生氢气,然后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复合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液化石油气等,可以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说法正确;

⑤该体系中二氧化碳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使用,故该体系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不是氢气,说法错误;

⑥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液化石油气、汽油等两种以上物质,属于混合物,说法正确。

故正确的是①②④⑥;故选A。

3.B

【解析】

【详解】

活性炭能净水,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吸附性。

故选B。

4.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干冰升华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试验二氧化碳的密度,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贮存二氧化碳,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解析】

A、实验Ⅰ中蜡烛因为没有氧气,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实验Ⅱ中因为氧气充足,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正确;B、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实验Ⅲ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但没有降低温度灭绝空气,错误;C、在实验Ⅲ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正确;D、实验Ⅳ中蜡烛熄灭,可以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正确。

故选B。

点睛:

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B

【解析】

【详解】

A、该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错误;

B、该标志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故正确;

C、该标志是禁止携带火种,故错误;

D、该标志是禁止放易燃物质,故错误。

故选B。

7.D

【解析】

【详解】

A、实行垃圾分类,可以将不同的垃圾进行处理,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烟花燃放时会产生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空气的物质,限制燃放烟花可保护环境,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合理开采矿物,能有计划、有目的利用资源,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大量砍伐树木,不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

D。

8.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生石灰能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温度升高,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当温度恢复到室温时溶质质量增大,反应过程消耗了水,最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小于原来的质量,图像与事实相符,故A正确;

B、稀硫酸是等质量且等质量分数,硫酸的质量是相同的,镁和铁的质量是足量的,稀硫酸一定会反应完,由于产生氢气的氢元素全部来自硫酸,所以生成氢气质量相等;镁和铁与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Mg+H2SO4=MgSO4+H2↑,Fe+H2SO4=FeSO4+H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24份质量镁可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镁可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消耗等质量的金属时,镁产生的氢气多,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B错误;

C、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由于有硝酸生成,向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硝酸银溶液,溶液的pH不会升高到7,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C错误;

D、在发生置换反应时,活泼金属一般会先置换活动性较弱的金属,然后再置换活动性较强的金属,铁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后会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根据化学方程式2AgNO3+Fe=Fe(NO3)2+2Ag可知,每56份铁能生成216份质量银,溶液质量会逐渐变小,铁与硝酸铜发生置换反应后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根据化学方程式Fe+Cu(NO3)2=Cu+Fe(NO3)2可知,每56份铁能生成64份质量银,溶液质量会逐渐变小。

但下降幅度较铁与硝酸银小,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9.C

【解析】

【分析】

物理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

A、农田使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和熟石灰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正确;

B、农家肥腐熟,在堆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正确;

C、果蔬园亲子采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沼气作燃料煮饭,沼气要点燃,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化学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10.D

【解析】

【详解】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细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将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溶液和铜,溶液的颜色由蓝色逐渐变成无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无明显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11.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A正确;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携带火种标志,故B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放易燃物标志,故C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故D错误。

故选A。

12.D

【解析】

【分析】

盛有可溶于水的气体的试管,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气体溶于水后试管内液面上升;溶水性越强,试管内的液面越高;不易溶于水的试管内没有液体。

所以观察图形可知,甲气体易溶于水,丙气体不易溶于水,乙气体处在甲气体和丙气体之间,据此判断ABCD的正确与否。

【详解】

A、丙气体是不易溶于水的,故错误;

B、应是甲气体比乙气体更易溶于水,而不是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故错误;

C、甲气体易溶于水,我们只能说不可用排水法收集甲气体,而无法判断可否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故错误;

D、丙气体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B不变>

【解析】

【分析】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比较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在某温度下,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溶解度大,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则大,③判断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时仍为饱和溶液,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

【详解】

(1)t1℃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故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B溶液。

(2)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把t1℃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会变得不饱和,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都没有变化,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不变。

(3)在t2℃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而在t3℃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因此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3℃,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但不改变溶剂的质量,所加溶质的质量A比B多,故A>B。

14.Si4NO2O2-5HCO32-

【解析】

【详解】

①硅元素:

Si;

②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4个二氧化氮分子:

4NO2;

③每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O2;

④原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5个氢原子:

5H;

⑤每个碳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CO32-;

⑥氧化镁中氧元素为-2价,则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表示为:

(2)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15.Zn银CuZnAl或ZnCuAl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在Cu和Zn中,活动性较强的是Zn;

(2)Cu与AgNO3溶液的反应中,同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银河硝酸铜,Ag+变成了原子;

(2)由于铜不和盐酸反应,但是锌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然后把铝放入反应后的溶液中,可以得到锌,能够判断顺序,所以加入金属的顺序是:

铜锌铝;也可以将锌加入盐酸中,锌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锌,加入铜不反应,加入铝能反应,能够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所以加入金属的顺序是锌铜铝。

故答为:

(1)Zn;

(2)银;(3)铜锌铝或锌铜铝。

16.Au或CuAl2O3

【解析】

【详解】

(1)金器中含有大量的金,青铜器中含有大量的铜。

金、铜都属于金属元素。

故答案为:

Au(或Cu);

(2)一个氧化铝分子是由2个铝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故答案为:

Al2O3;

(3)铜绿中氢氧根离子的化合价为-1价,应该在铜绿中氢氧根的正上方标注化合价。

先标注正负号,后标注数字。

故答案为: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ABCEG;

;酒精灯;

【解析】

实验室制取

,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选固固不加热型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此要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可选择图中ABCEG;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还需要增加的玻璃仪器是酒精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

18.液面下降、石灰水沿右侧导气管进入EC+CO2

2CO红棕色固体变黑色木炭、一氧化碳温度降低,导致玻璃管中气压减小不需要,这是因为未反应的CO进入D装置不会逸散到空气中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缓缓通入CO2,点燃A处木炭粉减少,是因为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木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实验现象是:

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石灰水变浑浊且液面下降、石灰水沿右侧导气管进入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CO2

2CO;

②点燃B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为:

B处玻璃管内红棕色固体变黑色,实验①②说明木炭、一氧化碳有还原性;

③先停止通入二氧化碳,再熄灭A、B两处的火焰,温度降低,导致玻璃管中气压减小,D中液体沿导管进入C中;

(2)不需要,未反应的CO进入D装置不会逸散到空气中,不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7.35%

【解析】

【详解】

解:

(1)所用稀盐酸的质量为:

146g×5%=7.3g

(2)设160g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

x=8.0g

废水中氢氧化钠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5%。

答:

所用稀盐酸的质量为7.3g,废水中氢氧化钠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中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单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C.活泼金属和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D.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2.下列应用,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用X射线检查胃肠时,让病人服用钡餐:

复分解反应

B.美丽的溶洞中钟乳石的形成:

分解反应

C.用木炭测空气中氧气含量:

化合反成

D.用铁桶盛装稀硫酸:

置换反应

3.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瓶口处出现白色固体,由此猜想此固体中含有碳酸钠成分。

取少量固体溶于水中,进行如下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加入少量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B.滴入酚酞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是否大于7

D.加入氢氧化钙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4.4月5日为国家安全日。

下列实验操作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是

A.扇闻气体气味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C.先预热,再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

D.把水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5.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若它们组成的分子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一种新的化合物生成B.反应物为过氧化氢

C.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D.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6.冬天结冰后,冰浮到水面上,其原因是

A.水分子很小B.水分子在运动C.水分子间隔变大D.分子分成原子

7.某初中化学实验报告中有如下记录,其中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A.用100mL量筒量取5.26mL稀硫酸溶液

B.用托盘天平称取11.7gCuO粉末

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3.5

D.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68℃

8.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性质与用途

B化学用语

氧气支持燃烧,可用作气体燃料

熟石灰有碱性,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2H-------2个氢元素

A13+------1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C元素与健康

D安全常识

人体缺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

人体缺碘元素会患大脖子病

厨房发生燃气泄漏应马上打开排气扇

图书馆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A.AB.BC.CD.D

9.如图所示,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如甲图),不如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如乙图)燃烧的旺,其原因是(  )

A.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B.空气中氧气不足

C.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少

D.火柴梗着火点低

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pH<7的雨水就是酸雨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C.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化学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必须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11.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的一组是

A.氮、氧、氦、氩

B.钙、铜、铬、氯

C.磷、硫、碳、硅

D.铂、铍、钡、溴

12.下列关于“化学与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在食品加工中,加入大量的食品添加剂,使食品既保鲜又美观

B.食用铁强化酱油,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

C.抵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有利于长沙市创建文明城市

D.回收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长沙市“两型”社会的建设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某同学将甲乙固体各30克分别加入100克水中后,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请回答:

(1)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

甲______乙(填“<”、“>”或“=”)。

(2)m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_。

(3)40℃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甲=乙

B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

乙>甲

C若在降温到20℃时,溶液的质量:

甲>乙

D若在降温到20℃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甲=乙

(4)20℃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_____________g。

14.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

但是,日本无视历史,声称日本人发下该。

由此引发争端,到遇到海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