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死字成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8374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含死字成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包含死字成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包含死字成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包含死字成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包含死字成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包含死字成语.docx

《包含死字成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含死字成语.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包含死字成语.docx

包含死字成语

1▲哀莫大于心死△āimòdàyúxīnsǐ△典故: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出处:

《庄子·田子方》: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例子:

人说:

“~。

”我的心已经死了。

我不该再到你们公馆里来,打扰你们。

(巴金《家》二回)

2▲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àizhīyùqíshēng,wùzhīyùqísǐ△典故:

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

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出处:

《论语·颜渊》: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例子: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卿何不容一宦官耶?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五回)

3▲百足之虫,死而不僵△bǎizúzhīchóng,sǐérbùjiāng△典故:

百足:

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

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出处:

三国魏·曹冏《六代论》: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

”△例子:

古人有言:

“~”,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4▲半死不活△bànsǐbùhuó△典故:

形容筋疲力尽,精神不振的样子。

△例子:

想跑,水裹住他的脚,他就那么~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曳。

(老舍《骆驼祥子》十八)

5▲豹死留皮△bàosǐliúpí△典故:

豹子死了,皮留在世间。

比喻将好名声留传于后世。

△出处:

《新五代史·王彦章传》: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例子:

则其人肉体虽死,精神永生。

俗语说:

‘人死留名,~’,也就是这个意思。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三十八章)

6▲不到黄河心不死△bùdàohuánghéxīnbùsǐ△典故: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

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例子:

这种人~。

现在我们横竖总不落好,索性给他一个一不做二不休。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

7▲不死不活△bùsǐbùhuó△典故:

形容没有生气或处境尴尬。

△出处:

《朱子语类》卷四八:

“箕子虽不死,然便死却又到了,唯是被囚不死不活,这地位如何处,直是难。

”△例子:

你买东西忙什么呢?

先来给我送个信儿多好,叫人家盼望的~的干么呢?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三回)

8▲不知死活△bùzhīsǐhuó△典故:

形容不知利害,冒昧从事。

△例子:

彼时日色将晚,前无行人,就把他尽力一推,推落崖下,~。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

9▲不自由,毋宁死△bùzìyóu,wùnìngsǐ△典故:

如果失去自由、主权,宁可去死。

△出处:

法国大革命时《马赛曲》的最后一句。

△例子:

哥哥岂不闻欧美人嘴唇皮挂着的话说道:

“~”,……(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

10▲长生不死△chángshēngbūsǐ△典故:

生命长存,永不死亡。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辨问》:

“长生不死,以此责圣人,何其多乎?

11▲朝闻夕死△zhāowénxīsǐ△典故:

早晨闻道,晚上死去。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处:

《论语·里仁》:

“朝闻道,夕死可矣。

”△例子:

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

12▲出生入死△chūshēngrùsǐ△典故:

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

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出处:

《老子》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例子:

这一层,不烦圣虑,他们是~的老兄弟,何况国家如此,不至于还闹义气。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13▲垂死挣扎△chuísǐzhēngzhá△典故:

垂:

将近。

临死前的挣扎,妄想延长生命。

△例子:

不料,炸成重伤的蒋子金,~地用手里的小剜刀去刺好的腿。

(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七章)

14▲大难不死△dànànbùsǐ△典故:

难:

灾祸。

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

形容幸运地脱险。

△出处: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

“夫人云:

皆是先生阴德太重,救我一家之命。

因此遇大难不死,必有后程,准定发迹也。

15▲蹈节死义△dǎojiésǐyì△典故:

蹈:

履行,实行。

坚守节操,以身殉义。

△出处:

《晋书·元帝纪》:

“惟有蹈节死义,以雪天下之耻,庶赎斧钺之诛。

16▲抵死谩生△dǐ sǐmànshēng△典故:

谩:

谎骗。

形容殚智竭虑,绞尽脑汁。

△出处: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

“待阎王道俺无凭准,抵死谩生断不定,也不共他争,我专指着伊家做照证。

17▲吊死问疾△diàosǐwènjí△典故:

吊祭死者,慰问病人。

形容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

△出处:

《淮南子·修务训》:

“布德施惠以振困穷,吊死问疾以养孤孀。

18▲饿死事小,失节事大△èsǐshìxiǎo,shījiéshìdà△典故:

失节:

原为封建礼教指女子失去贞操,后泛指失去节操。

贫困饿死是小事,失节事情就大了。

△出处:

《二程全书·遗书二十二》:

“又问:

‘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

’曰:

‘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

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

19▲甘死如饴△gānsǐrúyí△典故:

甘:

情愿;饴:

饴糖。

甘愿去死,就像吃糖一般。

形容不怕死,把死作为快事。

△例子:

举忠愤激发,~,而朕以小丑跳梁,用良臣于危地,思之深恻。

(《清史稿·任举传》)

20▲槁木死灰△gǎomùsǐhuī△典故: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

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出处:

《庄子·齐物论》:

“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例子:

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梁锦绣之中,竟如“~”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

21▲狐死首丘△húsǐshǒuqiū△典故:

首丘:

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

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

比喻不忘本。

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出处:

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礼记·檀弓上》:

“狐死正丘首,仁也。

”△例子:

我告诉过你“~”的故事,一个人到死都是怀念自己的乡土的。

(郭沫若《蔡文姬》第一幕)

22▲狐死兔泣△húsǐtùqì△典故:

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出处:

《宋史·李全传》:

“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

23▲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jīquǎnzhīshēngxiāngwén,lǎosǐbùxiāngwǎnglái△典故:

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出处:

《老子》: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4▲见死不救△jiànsǐbùjiù△典故:

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

△例子:

周金大哥死在国民党军阀、官僚手里,你们~。

(欧阳山《三家巷》三一)

25▲九死未悔△jiǔsǐwèihuǐ△典故:

纵然死上九回也不后悔。

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出处:

战国楚·屈原《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6▲九死一生△jiǔsǐyīshēng△典故:

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

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

△出处:

战国楚·屈原《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刘良注:

“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

”△例子:

您哥哥剑洞枪林快厮杀,~不当个耍。

(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折)

27▲救死扶伤△jiùsǐfúshāng△典故:

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

现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

”△例子:

做外科医生的能够以肉补肉,以血补血,则~,造福人群,岂不大哉!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四章)

2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jūgōngjìncuì,sǐérhòuyǐ△典故:

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身。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29▲决一死战△juéyīsǐzhàn△典故:

对敌人拼死决战。

30▲君辱臣死△jūnrǔchénsǐ△典故:

封建礼教认为,帝王遭受耻辱,臣僚应当死节。

△出处:

《国语·越语下》:

“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

”△例子:

“~”,吾被李傕所杀,乃分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

31▲客死他乡△kèsǐtāxiāng△典故:

客死:

死在异乡或国外。

死在离家乡很遥远的地方。

△出处: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

“不争我病势正昏沉,更那堪苦事难支遣,忙赶上头里的丧车不远,眼见客死他乡有谁祭奠。

32▲枯木死灰△kūmùsǐhuī△典故:

死灰:

燃烧后余下的冷灰。

身如枯木,心如死灰。

比喻极其消极悲观。

△出处:

《庄子·齐物论》:

“形固可使如杭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例子:

事物虽众,此其得之浅者,不过如~而止耳。

(宋·陈亮《与应仲实书》)

33▲老而不死△lǎoérbùsǐ△典故:

本是孙子骂旧友原壤年老无德可称术的话,后亦指年老而不利于社会国家或拖累后辈。

△出处:

《论语·宪问》:

“子曰:

‘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34▲老死不相往来△lǎosǐbùxiāngwǎnglái△典故:

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出处:

《老子》: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5▲鹿死不择音△lùsǐbùzéyīn△典故:

比喻只求能够安身,并不选择地方。

△出处:

《左传·文公十七年》:

“‘鹿死不择音。

’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

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36▲鹿死谁手△lùsǐshuíshǒu△典故:

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

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出处:

《晋书·石勒载记下》:

“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例子:

古人把争天下比做“逐鹿中原”。

也只有稳据中原,才能定~。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七章)

37▲你死我活△nǐsǐwǒhuó△典故: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形容斗争非常激烈。

△出处:

元·无名氏《度柳翠》第一折:

“世俗人没来由,争长竞短,你死我活。

38▲宁死不屈△nìngsǐbùqū△典故:

宁愿死也不屈服。

△出处:

明·赵弼《宋进士袁镛忠义传》:

“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

”△例子:

许大马棒转回身,提着枪,恶狠狠地瞅着~工作队的同志们。

(曲波《林海雪原》二)

39▲七死八活△qīsǐbāhuó△典故:

如同多次死去活来一般。

形容受尽痛苦。

△出处:

元·吴昌龄《张天师》楔子:

“今日弄的我一个身子,七死八活。

仙子,你那里是报恩,分明害杀小生也。

”△例子:

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回)

40▲起死回生△qǐsǐhuíshēng△典故: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

形容医术高明。

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出处:

明·张岱《鲁云谷传》:

“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肊见起死回生。

”△例子:

对于时人那虚弱的感情,这真有~的力量。

(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

41▲起死人肉白骨△qǐsǐrénròubáigǔ△典故:

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长出肉来。

比喻给人极大的恩德。

△出处:

《国语·吴语》:

“君王之于越也,医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例子:

先生之来,实出天赐。

如起死人而肉白骨,孤敢不奉教!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一回)

42▲强死强活△qiǎngsǐqiǎnghuó△典故:

比喻非常勉强。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探春哪里肯饮?

却被湘云、香菱、李纨等三四个人,强死强活,灌了一钟才罢。

43▲庆父不死,鲁难未已△qìngfùbùsǐ,lǔnànwèiyǐ△典故:

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

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出处:

《左传·闵公元年》: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例子:

~。

战犯不除,国无宁日。

这个道理,难道现在还不明白么?

(毛泽东《南京政府向何处去?

》)

44▲人死留名△rénsǐliúmíng△典故:

指人生前建立了功绩,死后可以传名于后世。

△出处:

《新五代史·王彦章传》:

“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

45▲人为财死,鸟为食亡△rénwèicáisǐ,niǎowèishíwáng△典故:

旧时俗语。

意思是为了追求金钱,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46▲人之将死,其言也善△rénzhījiāngsǐ,qíyányěshàn△典故:

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出处:

《论语·泰伯》:

“曾子言曰: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

47▲色若死灰△sèruòsǐhuī△典故:

面目惨白。

原比喻面部没有什么表情。

现形容十分害怕的神情。

△出处:

《庄子·盗跖》:

“目茫然无见,色若死灰。

48▲舍生忘死△shěshēngwàngsǐ△典故:

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出处:

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二折:

“你须索舍死忘生,建立功勋。

49▲舍死忘生△shěsǐwàngshēng△典故:

舍死:

舍得牺牲;忘生:

忘掉性命。

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出处:

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二折:

“你须索舍死忘生,建立功勋。

”△例子:

近来被一妖魔在此欺虐,强要占我们水帘洞府,是我等~,与他争斗。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

50▲生关死劫△shēngguānsǐjié△典故:

泛指生和死。

51▲生寄死归△shēngjìsǐguī△典故:

寄:

暂居。

生似暂寓,死如归去。

指不把生死当作一回事。

△出处:

《淮南子·精神训》:

“生:

寄也;死:

归也。

”△例子:

吾游遍灵境,颇有所遇,已知~,亦思乘化而游,当更无所墨碍耳。

(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续编》)

52▲生老病死△shēnglǎobìngsǐ△典故:

佛教指人的四苦,即出生、衰老、生病、死亡。

今泛指生活中生育、养老、医疗、殡葬。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鸡猪鱼蒜,逢著便;生老病死,时至则行。

”《仁王经·无常偈》:

“生老病死,事与愿违。

”△例子:

只是在家受不得那爱欲牵缠,~,世态炎凉,人情险恶。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一回)

53▲生离死别△shēnglísǐbié△典故:

分离好象和死者永别一样。

指很难再见的离别或永久的离别。

△出处:

汉·无名氏《为焦仲卿妻作》诗: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北周·庾信《拟连珠》:

“盖闻死别长城,生离函谷。

”△例子:

他们已有那样的情感,又遇着那些~的事。

(闻一多《冬夜评论》)

54▲生荣死哀△shēngróngsǐāi△典故:

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

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出处:

《论语·子张》: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

“人谁不没,达士徇名,生荣死哀,亦孔之荣,呜呼哀哉。

55▲生死存亡△shēngsǐcúnwáng△典故:

生存或者死亡。

形容局势或斗争的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

△出处:

《左传·定公十五年》:

“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

”△例子:

亲承懿旨到西宫,~掌握中。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

56▲生死肉骨△shēngsǐròugǔ△典故:

生、肉:

用作动词。

使死人复生,白骨长肉。

形容恩惠极大。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苟使意如得改事君,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例子:

文致诋欺之法,久矣不行;~之恩,今焉创见。

(宋·陈亮《谢郑侍郎启》)

57▲生死相依△shēngsǐxiāngyī△典故:

在生死问题上互相依靠。

形容同命运,共存亡。

58▲生死攸关△shēngsǐyōuguān△典故:

攸:

所。

关系到生和死。

指生死存亡的关键。

59▲生死与共△shēngsǐyǔgòng△典故:

形容情谊极深。

60▲十生九死△shíshēngjiǔsǐ△典故:

形容历尽艰险。

△出处:

唐·韩愈《八月十五赠张功曹》诗: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61▲十死一生△shísǐyīshēng△典故:

形容生命非常危险。

△出处:

《汉书·孝宣许皇后传》:

“妇人免乳大故,十死一生。

62▲视死如归△shìsǐrúguī△典故: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

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

”《吕氏春秋·勿躬》:

“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例子:

我们已经是~,我们大踏步地走着我们的大路。

(郭沫若《如火如荼的恐怖》诗)

63▲誓死不二△shìsǐbùèr△典故:

誓死:

立下志愿,至死不变。

至死也不变心。

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例子:

被吃者也无须在被吃之前,先承认自己之理应被吃,心悦诚服,~。

(鲁迅《华盖集·夏三虫》)

64▲死不悔改△sǐbùhuǐgǎi△典故:

到死也不追悔、改正。

形容非常顽固。

65▲死不瞑目△sǐbùmíngmù△典故:

瞑目:

闭眼。

死了也不闭眼。

原指人死的时候心里还有放不下的事。

现常用来形容极不甘心。

△出处:

《三国志·吴书·孙坚传》:

“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

66▲死不足惜△sǐbùzúxī△典故:

足:

值得;惜:

吝惜或可惜。

形容不怕死或死得没有价值。

△出处:

《宋史·苏洵传》: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

”△例子:

妾一身~,但自蒙爱幸,身怀六甲,已两月矣。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回)

67▲死得其所△sǐdéqísuǒ△典故:

所:

处所,地方;得其所:

得到合适的地方。

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出处:

《魏书·张普惠传》:

“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

”△例子:

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68▲死而后已△sǐérhòuyǐ△典故:

已:

停止。

死了以后才罢手。

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出处:

《论语·泰伯》: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例子:

臣披肝沥胆,尚不能补报皇上之恩。

今奉诏命,敢不竭力尽忠,~。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三回)

69▲死而无悔△sǐérwúhuǐ△典故:

就是死了也不懊悔。

形容态度坚决。

△出处:

《论语·述而》:

“子曰: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

70▲死灰复燃△sǐhuīfùrán△典故:

冷灰重新烧了起来。

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

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出处:

《史记·韩长儒列传》:

“狱吏田甲辱安国。

安国曰:

‘死灰独不复燃乎?

’”△例子:

儒家的理论,非等到董仲舒不能~的。

(闻一多《什么是儒家》)

71▲死里逃生△sǐlǐtáoshēng△典故:

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

“半万贼兵,卷浮云片时扫净,俺一家儿死里逃生。

”△例子:

今日~,夫妻再合。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二)

72▲死马当活马医△sǐmǎdānghuómǎyī△典故:

比喻明知事情已经无可求药,仍然抱万一希望,积极挽救。

也泛指做最后的尝试。

△出处:

宋·集成《宏智禅师广录》卷一:

“若恁么会去,许尔有安乐分,其或未然不免作死马医去也。

73▲死眉瞪眼△sǐméidèngyǎn△典故:

比喻不灵活,不能应付。

74▲死皮赖脸△sǐpílàiliǎn△典故:

形容厚着脸皮,胡搅蛮缠。

△例子:

每个人都应有自尊心人家不给你,你不要~地去要。

75▲死气沉沉△sǐqìchénchén△典故:

形容气氛不活泼。

也形容人精神消沉,不振作。

△例子:

我要是能把他拖出那~的顽固家庭,送去参了军,他不就变好啦!

(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

76▲死求白赖△sǐqiúbáilài△典故:

指不停地纠缠。

77▲死去活来△sǐqùhuólái△典故:

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晕过去,又醒过来。

多形容被打得很惨,或哭得很厉害。

△例子:

柳知府已经吓得~。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回)

78▲死无对证△sǐwúduìzhèng△典故:

对证:

核实。

当事人已死,无法核对事实。

△出处: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

“那厮死了,可不好了,你做的个死无对证。

79▲死无葬身之地△sǐwúzàngshēnzhīdì△典故:

死了没有地方埋葬。

形容惨死或严厉的惩罚。

△出处:

明·王世贞《鸣凤记·写本》:

“相公坚执如此,夫妇死无葬身之地矣!

80▲死心塌地△sǐxīntādì△典故:

原指死了心,不作别的打算。

后常形容打定了主意,决不改变。

△出处:

元·无名氏《鸳鸯被》第四折:

“这洛阳城刘员外,他是个有钱贼,只要你还了时方才死心塌地。

”△例子:

那呆子纵身跳起,口里絮絮叨叨的,挑着担子,只得~,跟着前来。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回)

81▲死有余辜△sǐyǒuyúgū△典故:

辜:

罪。

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

△出处:

《汉书·路温舒传》:

“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

”△例子:

这个杀人犯,谋财害命,真是~。

82▲死于非命△sǐyúfēimìng△典故:

非命:

横死。

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

△出处:

《孟子·尽心上》:

“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例子:

我三个若舍不得性命相帮他时,残酒为誓,教我们都遭横事,恶病临身,~。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

83▲虽死犹生△suīsǐyóushēng△典故:

犹:

如同。

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

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出处:

晋·常璩《汉中士女志·文姬》:

“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例子:

至曾晢、晏子,身为贤士,名传不朽,其人~。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六回)

84▲虽死之日,犹生之年△suīsǐzhīrì,yóushēngzhīnián△典故:

犹:

如同。

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

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出处:

晋·常璩《汉中士女志·文姬》:

“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85▲贪生怕死△tānshēngpàsǐ△典故:

贪:

舍不得。

贪恋生存,畏惧死亡。

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出处:

《汉书·文三王传》:

“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月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佯)病,徼幸得逾于须臾。

”△例子:

他们没有一个~而逃跑的,他们知道多一个人多一分力量。

(曲波《林海雪原》二)

86▲同生死,共存亡△tóngshēngsǐ,gòngcúnwáng△典故:

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87▲兔死狗烹△tùsǐgǒupēng△典故:

烹:

烧煮。

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

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出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例子:

大凡古来有识见的英雄功成名就,便拂袖而去,免使后来有“鸟尽弓藏,~”之祸。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九回)

88▲兔死狐悲△tùsǐhúbēi△典故:

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

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出处:

《宋史·李全传》:

“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独存?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

“今日油烹蒯彻,正所谓兔死狐悲,芝焚蕙叹。

”△例子:

鼋鸣而鳖应,兔死则狐悲。

(明·田艺蘅《玉笑零音》)

89▲万死不辞△wànsǐbùcí△典故:

万死:

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

万一万次也不推辞。

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