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第三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52633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8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第三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第三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第三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第三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第三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第三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docx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第三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第三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第三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docx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一第三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

江苏省如皋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

化学试题

1.国产自主研发芯片麒麟970是全球首款内置神经网络单元的处理器,该处理器芯片中使用的材料是

A.硅B.钛合金C.二氧化硅D.铅合金

【答案】A

【解析】Si常用作半导体,应用于芯片、太阳能电池中,故选A。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氨水B.铝热剂C.液氯D.石油

【答案】C

【解析】A、氨水为氨气溶于水所得到的混合物,故A错误;B、铝热剂是铝与难熔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故B错误;C、液氯是液态的Cl2,为纯净物,故C正确;D、石油是烃的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3.下列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硫酸除锈B.盐酸挥发C.铁的钝化D.氯气消毒

【答案】B

【解析】A、硫酸除锈是利用硫酸的酸性,与铁锈发生反应,生成可溶的硫酸盐,为化学变化,故A正确;B、盐酸挥发只是HCl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故B正确;C、铁的钝化,是指常温下,铁在浓硫酸或浓硝酸中迅速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了铁与酸的接触,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氯气消毒是利用氯气的强氧化性,使蛋白质结构改变而变性,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4.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是

A.NH3B.HClC.CH4D.Cl2

【答案】D

【解析】具有漂白性的物质能将品红漂白而褪色,比如SO2、Cl2,而NH3、HCl、CH4均没有漂白性,不能使品红褪色,故选D。

5.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NaH中H的化合价:

-1

B.小苏打的化学式:

NaCO3

C.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NaClO的电离方程式:

NaClO=Na++Cl-+O2-

【答案】A

【解析】A、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均显+1价,NaH中Na为-1价,根据电中性原理,H的化合价为-1价,故A正确;B、小苏打为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NaCO3这种表达方式错误,Na为+1价,碳酸根为带2个负电荷的离子,Na2CO3为苏打,故B错误;C、氯离子为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图中核电荷数表示错误,故C错误;D、NaClO由Na+和ClO-组成,电离方程式为NaClO=Na++ClO-,故D错误。

故选A。

6.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氢氟酸显弱酸性,可用于雕刻玻璃

B.钠具有强还原性,可用于制作高压钠灯

C.氢氧化铝受热易分解,可用作胃酸中和剂

D.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答案】D

【解析】A、氢氟酸可用于雕刻玻璃是因为,氢氟酸能与二氧化硅生成气态的氟化硅和水,与氢氟酸是否为弱酸性无关,醋酸也显弱酸性,但是不能用于雕刻玻璃,故A错误;B、钠可用于作高压钠灯的原因是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体现的是物理性质,与钠的还原性无关,故B错误;C、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可以与胃酸发生反应,与氢氧化铝的热稳定性无关,故C错误;D、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可以应用于制冷,性质与用途对应,故D正确。

故选D。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分离乙醇和水B.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C.制取氨气D.转移溶液

【答案】B

【解析】A、乙醇与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方法分离,应采用蒸馏,故A错误;B、HCl极易溶于水,食盐水可以抑制氯气的溶解,所以可以用饱和食盐水吸收氯气中的HCl,除杂时,气体经导管长进短出,装置合理,故B正确;C、氯化铵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氨气,温度稍低,气体遇冷,又会化合生成氯化铵,实验室一般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制备氨气,故D错误;D、转移液体至容量瓶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图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故D错误。

故选B。

8.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H+、Na+、SO32-、Cl-B.Na+、Ba2+、OH-、HCO3-

C.Ca2+、Fe2+、NO3-、Cl-D.K+、Mg2+、OH-、SO42-

【答案】C

【解析】A、H+与SO32-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OH-与HCO3-发生反应OH-+HCO3-=CO32-+H2O,而生成的CO32-又可以与Ba2+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四种离子之间均不会发生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D、Mg2+与OH-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9.下列变化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由氯气制漂白粉B.由铝土矿冶炼铝

C.由水玻璃制硅胶D.由黄铁矿(FeS2)制S02

【答案】C

【解析】A、氯气制漂白粉的原理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铝土矿炼铝是将铝从化合态转化为铝单质,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由水玻璃制硅胶的原理为SiO32-+2H+=H2SiO3↓,属于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D、由黄铁矿(FeS2)制S02,其中S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4价,有化合价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6.02×1023

B.常温常压下,32gO3中含有的分子数为2×6.02×1023

C.1mol·L-1Al2(SO4)3中含有的铝离子数为2×6.02×1023

D.2molCl2与足量NaOH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6.02×1023

【答案】D

【解析】A、标况下CCl4为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故A错误;B、32gO3的物质的量=

mol,则分子数为×6.02×1023,故B错误;C、没有已知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铝离子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D、Cl2与足量NaOH的反应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其中每反应1molCl2转移1mol电子,故反应2molCl2转移电子数为2×6.02×1023,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B、C选项为易错点,B选项要注意,温度与压强只对气体的体积有影响,与气体的质量无关;C选项易被惯性思维误导认为Al2(SO4)3的物质的量为1mol。

11.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NOB.SO2C.NH3D.H2

【答案】A

【解析】若密度比空气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若密度比空气小,采用排空气法;如果气体与空气反应或者密度与空气接近,则不能用排空气法。

恒温恒压下,气体的密度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则密度比空气大;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则密度比空气小。

NO与氧气反应,且N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密度与空气接近,所以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则密度大于空气,且常温下不和空气反应,所以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H3、H2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7、2,则密度均小于空气,且常温下都不和空气反应,所以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故选A。

12.下列各组物质能用括号内的试剂或仪器鉴别的是

A.NaHCO3和Na2CO3两种溶液Ca(OH)2溶液]

B.NaCl和Na2SO4两种溶液(激光笔)

C.MgCl2溶液AlCl3两种溶液(NaOH溶液)

D.Fe2(SO4)3)和FeCl3两种溶液(KSCN溶液)

【答案】C

【解析】A、NaHCO3和Na2CO3均能与Ca(OH)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错误;B、只有胶体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用激光笔只能区分胶体与溶液,而不能鉴别两种溶液,故B错误;C、向MgCl2溶液中滴加NaOH,产生白色沉淀,而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先有白色沉淀,后来沉淀逐渐溶解,现象不同,故可鉴别,故C正确;D、Fe2(SO4)3)和FeCl3均含铁离子,加入KSCN均变血红色,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D错误。

故选C。

13.下列有关CO2和S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量排放都能形成酸雨B.都具有刺激性气味

C.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答案】C

【解析】A、SO2大量排放会造成酸雨,而CO2大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故A错误;B、CO2无气味,SO2具有刺激性气味,故B错误;C、CO2和SO2均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C正确;D、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不具有漂白性,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CO2和SO2在性质上有一些共同点:

密度都比空气大;均是酸性氧化物。

CO2和SO2也有很多不同点:

SO2具有刺激性气味,且有毒,CO2无气味无毒;SO2在水中的溶解大于CO2;SO2具有强还原性;SO2具有漂白性。

14.下列关于浓硫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可用于干燥氨气B.浓硫酸可使纸张脱水炭化

C.浓硫酸必须保存在棕色瓶中D.可用锌和浓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答案】B

【解析】浓硫酸具有高沸点难挥发性、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用作干燥剂,但是浓硫酸能与氨气反应,不能用于干燥氨气,故A错误;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纸张炭化,故B正确;C、浓硫酸很稳定、难分解难挥发,不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C错误;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锌反应,产生的是二氧化硫,而不是氢气,故D错误。

点睛:

浓硫酸做干燥剂时,能干燥酸性气体和中性气体。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NH3,不能干燥还原性气体H2S、HBr、HI;浓硫酸可以用于干燥强还原性气体SO2,因为浓硫酸中S处于+6价,SO2种S元处于+4价,浓硫酸不能氧化SO2。

15.酸性条件下,NaClO3和Na2SO3反应可生成ClO2和Na2SO4。

向10.00mL0.2mol•L-1酸性NaClO3溶液中滴加Na2SO3,欲使NaC1O3恰好完全反应,则所需0.1mol•L-1的Na2SO3溶液的体积为

A.5.00mLB.10.00mLC.15.00mLD.20.00mL

【答案】B

【解析】NaClO3和Na2SO3反应可生成ClO2和Na2SO4,其中NaClO3→ClO2,Cl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到+4价,每1molNaClO3得到1mol电子;Na2SO3→Na2SO4,S元素由+4价升到+6价,每1molNa2SO3失去2mol电子。

根据电子守恒,n(NaClO3)×2=n(Na2SO3),设Na2SO3溶液的体积为xmL,则10mL×10-3L×0.2mol/L=xmL×10-3L×0.1mol/L,解得x=10mL,故选B。

16.下列物质分离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用加热法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氯化铵

B.用NaOH溶液除去Fe2O3中的Al2O3

C.用铜粉除去FeC12溶液中的FeC13

D.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的HC1

【答案】AB

【解析】A、氯化铵加热分解为氨气和HCl,而NaCl固体难分解,所以用加热法可以达到分离的目的,故A正确;B、Al2O3为两性氧化物,溶于NaOH,而Fe2O3为碱性氧化物不与NaOH反应,故向固体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后,再进行过滤,即可达到分离的目的,故B正确;C、铜粉与FeC13反应生成FeC12与CuC12,溶液中引入了铜离子杂质,可以用铁粉除去FeC12溶液中的FeC13,故C错误;D、CO2、HCl都能与Na2CO3反应3,故不能用Na2CO3除杂,应改成饱和NaHCO3溶液,HCl与NaHCO3反应生成CO2,且饱和NaHCO3能降低CO2的溶解,故D错误。

故选AB。

点睛:

HC1极易溶于水,所以除去混合气体中的HCl只要是水溶液即可,但是要尽量减少主成份气体在水中的溶解,避免主成份气体与溶液的反应。

除去C12中的HCl,用饱和食盐水吸收HCl且减少C12在水中的溶解;除去SO2中的HCl,用饱和NaHSO3溶液吸收HCl且减少SO2在水中的溶解;除去CO2中的HCl,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HCl且减少CO2在水中的溶解。

17.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可发生反应:

4CO+2NO2

4CO2+N2,下列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NO2被氧化B.CO是氧化剂

C.每生成28gN2,转移8mole-D.该条件下,还原性CO

【答案】C

【解析】A、NO2中N元素化合价由+4价降低到N2中的0价,被还原,故A错误;B、CO中的C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4价,失电子,作还原剂,故B错误;C、每反应1molNO2,转移4mol电子,28gN2为1mol,每生成1molN2,消耗2molNO2,则转移8mol电子,故C正确;D、在该反应中,CO为还原剂,N2为还原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故D错误。

故选C。

1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盐酸溶解石灰石:

CO32-+2H+=CO2↑+H2O

B.CuSO4溶液与Ba(OH)2:

Ba2++SO42-=BaSO4↓

C.将SO2气体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

SO2+2OH-=SO32-+H2O

D.溴化钠溶液与氯气反应:

2Br-+Cl2=Br2+2Cl-

【答案】CD

【解析】A、石灰石为碳酸钙,碳酸钙难溶,在离子方程式中不可拆开,故A错误;B、漏掉了Cu2+与OH-的反应,故B错误;C、少量的SO2与足量的NaOH反应,生成易溶的Na2SO3和水,离子方程式为SO2+2OH-=SO32-+H2O,故C正确;D、Cl2氧化性强于Br2,氯气可以将Br-氧化为Br2,自身被还原为Cl-,故D正确。

故选C、D。

19.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硅与盐酸不反应,不能实现转化,故A错误;B、二氧化硫与氯化钡不反应,不能实现转化,故B错误;C、Fe不能置换Al,故不能实现转化,故C错误;D、钠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能实现转化,故D正确。

故选D。

20.下列对有关实验寧实的说明或解释正确的是

A.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箔在洒精灯上加热,铝熔化但不滴落,说明Al203的熔点高于Al

B.向某溶液中先淌加Ba(N0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向新制氯水中加入少量NaHCO3固体,出现较多气体,说明HClO的酸性强于H2CO3

D.向某溶液中先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再滴加双氧水,溶液变红,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答案】AD

【解析】A、加热打磨过后的铝箔,铝表面生成氧化铝薄膜,铝熔化说明铝熔点低,但铝不滴落,说明氧化铝熔点非常高,故A正确;B、溶液中也可能存在的SO32-,Ba2+与SO32-反应生成白色的BaSO3沉淀,SO32-有强还原性,再加硝酸,硝酸将BaSO3氧化为不溶于硝酸的BaSO4,所以无法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故B错误;C、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加入NaHCO3固体,产生CO2,只能说明氯水酸性强于H2CO3,并不能说明HClO酸性强于碳酸,故C错误;D、向溶液中先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则证明溶液中不含Fe3+,再加双氧水,溶液变红,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被双氧水氧化为Fe3+,故D正确。

故选AD。

21.某种制取纯碱的方法如下:

(1)写出“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

__。

(2)“反应Ⅱ”为复分解反应,反应中所涉及物质的溶解度如图所示。

写出“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

__。

(3)写出“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

(4)“蒸氨”时需要加热,写出“蒸氨”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

(5)写出将“蒸氨”产生的氨气通入Al2(SO4)3溶液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

【答案】

(1).NH3·H2O+CO2=NH4HCO3

(2).NaCl+NH4HCO3=NaHCO3↓+NH4Cl(3).2NaHCO3

Na2CO3+CO2↑+H2O(4).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5).Al3++3NH3·H2O=Al(OH)3↓+3NH4+

【解析】

(1)氨水显碱性,CO2为酸性氧化物,二者反应生成盐,CO2过量时生成酸式盐即碳酸氢铵,故化学方程式为:

NH3·H2O+CO2=NH4HCO3。

(2)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水的浓度非常大,可以溶解大量的氨气,则反应I得到浓度较大的碳酸氢铵溶液。

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食盐后,溶液中主要存在四种离子:

Na+、NH4+、HCO3-、Cl-,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同温度下NaHCO3的溶解度最小,溶液中会析出晶体NaHCO3。

反应II为复分解反应,则反应方程式为NaCl+NH4HCO3=NaHCO3↓+NH4Cl。

(3)过滤得到NaHCO3晶体,加热,NaHCO3分解为Na2CO3、H2O、CO2,反应方程式为:

2NaHCO3

Na2CO3+CO2↑+H2O;

(4)向NH4Cl溶液中加入石灰乳,NH4+与OH-结合为NH3·H2O,加热条件下,促进NH3逸出,即为“蒸氨”,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5)氨气溶于水得NH3·H2O,NH3·H2O碱性强于Al(OH)3,故将NH3通入Al2(SO4)3溶液中有Al(OH)3沉淀生成,离子方程式为:

Al3++3NH3·H2O=Al(OH)3↓+3NH4+。

22.实验室制备氯化亚铜(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的流程如下:

(1)“反应I”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同时有MnCl2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2)“反应Ⅱ”中杂质与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⑶实验所用SO2气体可由铜和浓硫酸反应制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4)“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5)若将等物质的量的S02、Cl2通入水中,所得溶液几乎没有漂白性,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答案】

(1).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2Fe+3Cl2

2FeCl3(3).Cu+2H2SO4(浓)

CuSO4+SO2↑+2H2O(4).SO2+2Cu2++2Cl-+2H2O=2CuCl↓+SO+4H+(5).Cl2+SO2+2H2O=4H++SO+2Cl-

【解析】

(1)MnO2与浓盐酸反应生成MnCl2和Cl2,Mn元素化合价由+4价降低为+2价,盐酸中Cl元素化合价降为0价,根据元素守恒,反应有水生成,可得MnO2+HCl(浓)—MnCl2+Cl2↑+H2O,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配平方程式: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粗铜中含有少量铁,通入Cl2,将Cu氧化为CuCl2,将Fe氧化为FeCl3,生成FeCl3的反应方程式为2Fe+3Cl2

2FeCl3;

(3)铜和浓硫酸反应制SO2,反应方程式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4)将CuCl2、FeCl3固体溶解后,再将铁离子转化为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过滤除铁,得到溶液CuCl2。

向溶液中通入SO2,生成目标产物CuCl,Cu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则SO2被氧化为SO42-,离子方程式为SO2+2Cu2++2Cl-+2H2O=2CuCl↓+SO42-+4H+;

(5)若将等物质的量的SO2、Cl2通入水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所得溶液没有漂白性,离子方程式为Cl2+SO2+2H2O=4H++SO42-+2Cl-。

23.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中部分物质已略去)。

A、C、G、K、M为单质,其中G、K、L、M为气体,其中M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可用作耐高温材料,B为黑色磁性氧化物,E为常见的强碱。

(1)D的化学式为__。

(2)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

__。

(3)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

__。

(4)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

【答案】

(1).Al2O3

(2).2Al+2OH—+2H2O=2AlO+3H2↑(3).2Fe2++Cl2=2Fe3++2Cl-(4).

(1)根据上述分析,D为Al2O3;

(2)反应①为Al与强碱反应生成AlO2-和H2,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3)反应②为FeCl2+Cl2→FeCl3,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

(4)反应③为Fe(OH)2被氧气氧化为Fe(OH)3,反应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其中4molFe(OH)2失去4mol电子,氧气得电子,故单线桥可表示为:

24.海带中提取碘的一种流程如下:

(1)“操作Ⅰ”的主要目的的是获得含I-的溶液,它包括灼烧、水浸。

其中灼烧时装置如右图所示,仪器A的名称为__。

(2)“置换”所得滤渣中含有Fe和Ag。

①使用化学方法分离出Ag操作是__。

②分离出的Ag用稀硝酸转化为AgNO3,以循环利用,相关离子方程式为__。

(3)“操作Ⅱ”得到水层的方法是:

将通入Cl2后的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加入CC14,振荡静置,__。

(4)检验“操作Ⅱ”所得水层中是否含有Fe3+的方法是__。

【答案】

(1).坩埚

(2).将固体混合物溶于足量的稀H2SO4(或稀盐酸),过滤(3).3Ag+4H++NO=3Ag++NO↑+2H2O(4).打开旋塞,将下层液体放入烧杯中,关闭旋塞,将上层液体倒入另一烧杯中(5).取少量“操作Ⅱ”所得水层,加入KSCN溶液,若变红,则含有Fe3+,若不变红,则不含有Fe3+

..................

(1)图中A为坩埚;

(2)①滤渣中含有Fe和Ag,可以利用Fe和Ag的活泼性不同,用酸将二者分离。

Fe与稀硫酸、盐酸反应,而Ag不反应,故可以用稀硫酸或盐酸分离Fe和Ag。

具体操作为:

将固体混合物溶于足量的稀H2SO4(或稀盐酸),过滤;

②Ag可以和稀硝酸反应生成AgNO3、NO和水,离子方程式为3Ag+4H++NO3-=3Ag++NO↑+2H2O;

(3)操作II为加入CCl4萃取,有机层为I2的CCl4溶液。

CCl4的密度大于水,先将下层的有机溶液放入烧杯中,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具体操作为:

打开旋塞,将下层液体放入烧杯中,关闭旋塞,将上层液体倒入另一烧杯中;

(4)可以利用KSCN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3+,具体操作为为:

取少量“操作Ⅱ”所得水层,加入KSCN溶液,若变红,则含有Fe3+,若不变红,则不含有Fe3+。

25.利用钛白工业的副产品FeSO4杂质仅为少量Fe2(SO4)3]可以生产电池级高纯超微细草酸亚铁。

其工艺流程如下: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除杂”的原理:

__。

(2)“沉淀”过程控制反应温度为40℃,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

(3)实验室测定副产品FeSO4杂质仅为少量Fe2(SO4)3]+Fe2(SO4)3含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