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第3单元训练卷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2483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3单元训练卷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3单元训练卷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3单元训练卷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3单元训练卷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3单元训练卷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3单元训练卷新版新人教版.docx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3单元训练卷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学期第3单元训练卷新版新人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3单元训练卷新版新人教版.docx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3单元训练卷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初高二上学期第三单元训练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康熙年间,我国开展全国性的地图三角测量绘制《皇舆全图》时,吸取了欧洲制图优点,实测并采用经纬图法比例,而且还采用了地图投影方法。

由此可知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西学东渐影响中国传统科技

C.清代中国已经远落后于西方

D.康熙年间尚未实行闭关锁国

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扁鹊望诊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

记述

出处

公元前七世纪初,扁鹊望诊蔡桓公

《韩非子·喻老》

公元前五世纪初,扁鹊为赵简子诊断病情

《史记·扁鹊传》

公元前四世纪末,扁鹊曾试图用石具除去在位的秦武公脸部的疾病

《战国策·秦策》

A.历史文献关于扁鹊的记载真实可信

B.扁鹊可能是大众理想化人物的化身

C.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结论

D.历史阐释和历史叙述必须保持一致

3.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4.由古代中国传到欧洲,使得反天主教会、反封建的书籍大大流传,从而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思想基础的发明是

A.造纸术和印刷术

B.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与造纸术

D.火药与指南针

5.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天文历法科学严密

B.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

C.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

D.农学研究因循守旧

6.根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表,判断下列四个选项属于“史料实证”的是

A.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重大贡献

C.《金史》中提到“火炮”,说明当时人们已将火药应用于战争

D.指南针传入西方,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7.中国古代严禁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有的人甚至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

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B.天文知识主要用于发展农业生产

C.观测天象会动摇儒学独尊地位

D.造成了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

8.元朝王祯为官“惠民有为”,其所著《农书》中绘制有100多种农具,《农器图谱》占全书的4/5。

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关注民生,注重生产工具的推广

B.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C.首先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思想

D.标志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到顶峰

9.朱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

可见宋代话本

A.体现了宋代文学艺术繁荣

B.推翻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

C.体现北宋农耕经济的发展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10.鲁迅先生指出:

“明人拟作末流(末流:

已经衰落并失去既有的精神实质的艺术文艺等流派),乃诰诫连篇,喧而夺主,且多艳称荣遇,回护士人,故形式仅存而精神与宋迥异矣。

”由此推知

A.明代社会和政治进入衰退期

B.宋明理学束缚阻碍了社会发展

C.明代心学成为社会主流精神

D.明代文学某种程度反映社会现实

1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的这些名句让人百读不厌,传唱民间。

能“传唱民间”是因为,他的词

A.善于抓住特征进行描写

B.充满了浓烈的爱国情怀

C.贴近市民生活,反映市民情怀

D.寄托了对国家兴亡的哀思

12.清代帝王多有禁查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

“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

”道光皇帝也曾指出:

“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

”这从侧面说明

A.通俗小说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增

B.清代小说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C.小说是导致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

D.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

13.清代著名文艺评论家王希廉在评点《红楼梦》时说:

“子以《红楼梦》为小说耶?

夫福善祸淫,神之司也;劝善惩恶,圣人之教也。

而善恶报施,劝惩垂诫,通其说者,且与神圣同功。

”这就肯定了《红楼梦》

A.社会教化功能

B.文学鉴赏价值

C.维护封建礼教

D.革新社会风气

14.南北朝时期,南朝史书中多称北方政权为“索虏”,而北朝史书中又称南方政权为“岛夷”。

到唐代,官修史书将南北朝诸帝均列入了帝纪。

唐代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突破华夷观念

B.维护国家的统一

C.促进民族融合

D.彰显政权正统性

15.唐代传奇、北宋风俗画、宋词、元曲出现的社会条件相同的是

A.长安、东京、大都的繁荣

B.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固有的文化传统

16.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说道:

“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的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材料表明文人画

A.主张逼真的艺术效果

B.体现时事现实的发展变化

C.注重画面的整体美感

D.追求抒情写意的艺术风格

17.1908年,上海新的戏曲舞台落成,在经费上实行由商人和演员共同出资的股份制,形成事实上的平等关系;剧场采用镜框式舞台,观众席改成编号联排式,楼上包厢男女合坐;改变以往戏院依附茶园酒楼的模式,实行买票制。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中西文化融合B.戏曲的革命性变革

C.男女开始平等D.西化成为普遍现象

18.“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

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

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

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

壁间飕飕风雨飞,行间屹屹龙蛇动。

”此诗描绘的书法字体

A.笔画圆匀,富图案美B.字体方正,规范标准

C.任情纵性,美感极佳D.行云流水,清晰活泼

19.某些书法家传世的作品中,不论单一线条的造型,还是不同线条间的组合变化,文字的可读性完全让位于书写时的情绪表达,或喜怒、或穷困、或忧悲、或怨恨……种种情致尽现于线条的纵横跳跃、连绵环绕之中。

这类作品的字体形式是

A.篆书

B.隶书

C.草书

D.行书

20.宋代绘画,发展出艺术精神看似对立的两种形式,一种达至写实巅峰,对自然物的描绘达到高度的工整,细微精致。

另一种高度写意,借外在自然形象表达内心情感,强调疏淡和精匀,不加修饰的草草逸笔,每笔可见禅机。

这主要归功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文化政策的宽松

C.水墨技术的成熟

D.理学思想的影响

第II卷

本卷包括两大题,共计40分。

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21.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联。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材料二《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三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发明,如机械钟、铸铁技术、瓷器、万向架、马镫马具、独轮车,拱桥等都首创于中国。

“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

”这个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

(2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分布领域有何特点?

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4分)

(3)中国古代科技创新成果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杰出贡献,有的成为文明的助推器,影响整个世界的发展。

请列举你认为最重要的三项成果,并说明它们如何。

(6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明清时出现的“李约瑟难题”的原因。

(8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材料一汉初之赋,据《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八家,即陆贾、朱建、赵幽王刘友、贾谊、庄忌、枚乘、淮南王刘安(赋八十二篇)以及未具名的淮南王门下群臣宾客,作品共一百七十二篇。

汉武帝著《李夫人赋》《秋风辞》两篇赋流传下来。

——摘编自《汉赋的发展演变》

材料二曲不离词,词不离曲,相辅相成,曲词共同走上了繁荣之道。

词发展到后来,不再是音乐的附庸,而是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了。

到了宋代,词很快发展起来,大批的官宦、文人、歌伎、百姓纷纷填词,词这块处女地处处是耕耘者。

在宋代,造纸术和印刷术有了较大的发展,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和质量,刻印的书既多且佳,这无疑推动了词的传播和发展。

——摘编自樊宗有《浅析宋词兴盛的原因》

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

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

小说。

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产也。

——摘编自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

(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及其原因。

(8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的认识。

(4分)

第Ⅰ卷

1.【解析】材料“吸取了欧洲制图理论中考虑大地是球面的优点,实测并采用经纬图法比例,而且还采用了地图投影方法”意在表明这一时期的西学东渐对中国产生了一定影响,故B正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提出思想,故A项错误;清朝前期中国远远超越西方国家,故C项错误;康熙年间已经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故D项错误。

【答案】B

2.【解析】材料反映扁鹊横跨了三个世纪,说明材料是对扁鹊的神话,故A项错误,B项符合题意;材料只涉及扁鹊的历史史实,不涉及对扁鹊的评价,故C不符合题意;历史理解和历史叙述不一定必须保持一致,选项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3.【解析】由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由国家或者朝廷制定或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发展的支持,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影响,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C不正确;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没有必然联系,D不正确。

【答案】B

4.【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后,使得反天主教会、反封建的书籍大大流传,从而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思想基础,故A项正确;指南针的传入,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打开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火药传入欧洲,使欧洲在武器制造方面逐渐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因此BCD项排除。

【答案】A

5.【解析】材料中论述的是二十四节气发展沿革,二十四节气是指导农业生产的主要历法,说明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故C项正确;古代历法完全按照农民经验总结,并不是严密的,故A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节气确立,并没有比较南北经济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历法再不断总结中定型,并不是因循守旧,故D项错误。

【答案】C

6.【解析】史料实证就是根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论据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只有金史是史料,“说明当时人们已将火药应用于战争”是根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论据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故C属于“史料实证”,故选C;ABD三项都是陈述客观史实,没有根据历史资料推理和论证,不属于“史料实证”,排除。

【答案】C

7.【解析】材料可以反映出统治者对于天文的重视,古代君主将自身的权力来源追溯至上天,因而天文学作为一门直接与“上天”沟通的学科必须由官方垄断,以神化君主的统治,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天文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统治而非发展农业生产,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观测天象不会动摇儒学独尊地位,选项C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并不落后,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答案】A

8.【解析】王祯的《农书》中绘制有100多种农具,《农器图谱》占全书80%的篇幅,几乎包括了传统的所有农具和主要设施,堪称中国最早的图文并茂的农具史料,后代农书中所述农具大多以此书为范本,说明该书关注民生,注重生产工具的推广,故答案为A项。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排除B项;“重农抑商”思想最早由战国时期的李悝提出,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A

9.【解析】根据材料“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带动了文学艺术方面的创作的发展,反映出市民的价值取向正在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

材料只涉及宋代话本剧,不能全面反映宋代的文学,故A项排除。

材料不能体现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已经被推翻,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

【答案】D

10.【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鲁迅先生所指的“末流”,主要是指明代以小说为代表的文学,明代小说价值观的变化,取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宋明文化的变化,没有体现社会、政治的衰败,故A项夸大了材料的内涵,排除;宋明理学只是影响文学的一个因素,材料也没有反映宋明理学的对社会的阻碍作用,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明代心学的内容,故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答案】D

11.【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柳永是北宋婉约派词人,他的词贴近市民生活,能反映市民的情怀,从而导致能让人百读不厌,传唱民间,故C项正确,A项包含在C项之中;BD项是豪放派词人的特点,排除。

【答案】C

12.【解析】根据“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可知,嘉庆皇帝和道光皇帝都认为小说是引起好勇斗狠和刑讼、奸盗频繁的主要原因,从侧面反映出通俗小说在社会上有很强的影响力,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理学”的信息,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C是材料直接说明的信息,不符合“从侧面说明”,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排除D。

【答案】A

13.【解析】由“善恶报施,劝惩垂诫,通其说者,且与神圣同功”可知,这是在说小说起到了与神、圣人同等的教化作用,故选A;BCD与题意不一致,故排除。

【答案】A

14.【解析】中国古代南北朝时,北方和南方都自称中国,是华夏正统,北朝骂南朝为岛夷,南朝骂北朝为索虏,到唐代,官修史书将南北朝诸帝均列入了帝纪,这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故B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C不是主要目的,排除;材料表明淡化了南朝和北朝政权正统性,D错误。

【答案】B

15.【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戏曲、宋词、风俗画以及明清小说主要是为了适应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故B项正确;A项表述不准确,无法体现这几个朝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倾向于市民生活;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人民生活水平,故C项排除;材料中的文学体裁并非强调文学底蕴高,而是贴近民众生活,故D项错误。

【答案】B

16.【解析】文人画最大特点是借物抒情,讲究意境,“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正说明文人画追求抒情写意的艺术风格,故D项正确;“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的功夫”说明不讲究逼真的艺术效果和画面的布局,故A项和C项错误;文人画不属于现实主义,故B项错误;

【答案】D

17.【解析】根据“上海新的戏曲舞台落成,在经费上实行由商人和演员共同出资的股份制”“改变以往戏院依附茶园酒楼的模式,实行买票制”可知,中国的戏曲和西方的经营模式相结合,体现中西文化融合,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戏曲的革命性变革,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开始”,排除C;材料只是中国戏曲界出现中西文化交融的现象,无法体现“西化成为普遍现象”,排除D。

【答案】A

18.【解析】由“兴来索笔纵横扫”、“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草书的书写过程,故该书法字体为为草书,选项中A描述的是小篆,B为楷书,C是草书,D则是行书,故选C而排除其他选项。

【答案】C

19.【解析】从材料中的“文字的可读性完全让位于书写时的情绪表达,或喜怒、或穷困、或忧悲、或怨恨……种种情致尽现于线条的纵横跳跃、连绵环绕之中”来看,这种书体注重审美价值,注重书法家思想感情的表达,这类作品的字体形式应当是草书。

故答案为C项。

篆书形体均匀齐整,隶书字形扁方,行书兼具审美和实用价值,A、B、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C

20.【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穷理致知”和“心性为主,外物为从”的精神使宋代绘画产生了从理性到感性、从写实性到写意性的变化,故D项正确;A项是民间风俗画出现的原因,排除;B项说法错误,错在“宽松”;C项是宋代绘画发展的表现,排除。

【答案】D

第II卷

21.(20分)

【答案】

(1)地位:

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处于绝对优势)。

(2分)

(2)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和农学等与农业有关的领域。

(2分)古代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与农业有关的科学技术得到发展。

(2分)

(3)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使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日益加强;火药应用于军事,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6分)

(4)原因:

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不能为科技发展提供内在动力;专制集权统治严重束缚科技发展;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同西方缺乏交流;古代中国重人文、轻技术的传统不利于科技发展;重农抑商传统政策阻碍科技发展;中国传统科技结构自身缺陷的制约,过分强调实用性,缺乏理论性。

(8分)

22.(20分)

【答案】

(1)现象:

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及文人的喜爱。

(2分)

(2)原因:

曲的发展推动词的兴盛;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改进促进词的繁荣;市民阶层的需求;商品经济的繁荣。

(6分)

(3)特点:

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

(4分)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日益扩大。

(4分)

(4)认识:

逐渐世俗化、通俗化;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