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物理试题原卷+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27877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物理试题原卷+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物理试题原卷+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物理试题原卷+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物理试题原卷+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物理试题原卷+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物理试题原卷+解析版.docx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物理试题原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物理试题原卷+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物理试题原卷+解析版.docx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物理试题原卷+解析版

201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

故A不符合实际;

B、家用电风扇的功率一般为40W,教室中日光灯的功率与此差不多,在40W左右。

故B不符合实际;

C、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

故C符合实际;

D、物理书的重力在3N左右,平放时与水平桌面的接触面积约600cm2=0.06m2,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在p=

=50Pa左右。

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

C。

2.【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3)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

(4)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可以传递信息。

【解答】解:

A、人是靠声带的振动说话的,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分别轻敲桌面和重敲桌面,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故B错误;

C、用棉球塞住耳朵也能听到音叉发声,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是利用骨传导,故C正确;

D、敲鼓时看到鼓前蚀焰摇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

B。

3.【分析】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解答】解:

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井中看到的范围会很小,所以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的原因;

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眼睛看到远处的物体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C不符合题意;

D、利用放大镜观看邮票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4.【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

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

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

A、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A错误;

B、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B错误;

C、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是固态的钨,变成钨蒸汽,是升华现象,此过程吸热;故C正确;

D、北方寒冷的冬天洒水成冰,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此过程放热;故D错误;

故选:

C。

5.【分析】平衡力的条件: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相互作用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解答】解:

A、小车对地面的压力受力物体是地面,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的受力物体是小车,不是同一个受力物体,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而是相互作用力。

说法错误。

B、小辉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两个力受力物体是小辉,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不是相互作用力。

说法错误。

C、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地面的压力,两个力的方向都竖直向下,既不是平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力。

说法错误。

D、小辉推着小车在平直道路上匀速前进,车受到水平方向推力与小车受到的阻力的受力物体都是小车,推力水平向左,阻力水平向右,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是一对平衡力。

说法正确。

故选:

D。

6.【分析】

(1)力的作用效果:

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增大压强的方法:

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3)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4)热量是在热传递的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

【解答】解:

A、用粽叶将糯米包裹起来,改变了粽叶的形状,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正确;

B、用细线系紧粽子时感觉勒手,是因为受力面积小,压强大,故B错;

C、棕子放入锅中前后,锅中的水未溢出,水深变化、水对锅底的压强变化,故C错;

D、刚煮熟的粽子很烫,是因为它的温度很高;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的热量多,故D错。

故选:

A。

7.【分析】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机械在使用过程中的特点,或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们的省力情况,据省力一定费距离的特点分析即可判断。

【解答】解:

A、使用食品夹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A错误;

B、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即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也不费力,故B错误;

C、使用瓶盖起子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C正确;

D、使用钓鱼竿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D错误。

故选:

C。

8.【分析】

(1)扬声器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相同,都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原理工作的,都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动圈式话筒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相同,都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都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解答】解:

A、扬声器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所以扬声器的线圈振动是因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故A正确。

B、动圈式话筒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故B错误。

C、电风扇的主要构件是电动机,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动圈式话筒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两者原理不同。

故C错误。

D、扬声器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故D错误。

故选:

A。

9.【分析】①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②煤、石油和天然气合称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③核燃料在地球上的储量是有限的,属于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解答】解:

A、天然气燃烧虽然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较小,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仍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地球温室效应。

故A错误;

B、煤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发生变化的今天,随着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煤在能源领域重要性有所降低。

故B正确;

C、石油和煤、天然气一样,在地球上的储量是有限的,所以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C错误;

D、核电站不可能完全替代火电站,同时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D错误。

故选:

B。

10.【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最右端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的电压;同理表示出滑片P移到中点时电源的电压,联立等式即可求出电源的电压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滑片P在最右端时R1、R2两端电压之比。

【解答】解:

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最右端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0.25A,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为1:

1,故A错误;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由I=

可得,电源的电压:

U=I(R1+R2)=0.25A×(10Ω+R2)﹣﹣﹣﹣﹣﹣①

把滑片P移到中点时,电路中的电流I′=0.4A,

则电源的电压:

U=I′(R1+

R2)=0.4A×(10Ω+

R2)﹣﹣﹣﹣﹣﹣﹣②

联立①②解得:

U=10V,R2=30Ω,故C错误、D正确;

滑片P在最右端时,R1、R2两端电压之比为:

U1:

U2=IR1:

IR2=R1:

R2=10Ω:

30Ω=1:

3,故B错误。

故选:

D。

二、多项选择題(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选项不全但都正确的得1分,有错误选项不得分)

11.【分析】

(1)输电线进户后首先接到电能表上,后面依次是总开关、保险装置;

(2)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老化后要及时更换,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3)根据漏电保护器的原理进行解答;

(1)多个大功率用电器插头插在同一插线板上,会使干路电路过大,容易引起火灾;

【解答】解:

A、输电线进户后首先接到电能表上,后面依次是总开关、保险装置;故A不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

B、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达到使用寿命应及时更换,故B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

C、零线接地,流出电流I为零,漏电保护器立即断开,故C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

D、许多大功率用电器的电源插头插在同一插线板上同时使用,会使得家庭电路电流过大,容易诱发火灾,故D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

故选:

BCD。

12.【分析】

(1)体积相同时,密度越小,质量越小。

(2)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总和,从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分析。

(3)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一种力。

(4)分析机翼上下的流速判断上下的压强。

【解答】解:

A、相同体积时,无人机机身材料密度小,质量小,自重小,便于操控。

说法正确。

B、无人机加速起飞时,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无人机没有发生弹性形变,不具有弹性势能,所以机械能增大。

说法正确。

C、无人机降落后关闭发动机还能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是由于无人机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是一种性质,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

说法错误。

D、机翼上凸下平,相同时间内空气经过上方的路程长,所以速度大压强小,空气通过下方的路程短,所以速度小压强大,所以产生向上的升力。

说法正确。

故选:

ABD。

13.【分析】知道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根据P=UI求出通过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灯泡的电阻,结合电流表的量程确定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根据P=UI求出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利用欧姆定律求出接入电路中的电阻;

【解答】解:

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由P=UI可得,灯泡的额定电流:

I额=

=0.5A,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变阻器R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5A,

所以,为不损坏电路元件,电路中最大电流:

Imax=I额=0.5A,故A错误;

则电路的最大功率:

Pmax=UImax=4.5V×0.5A=2.25W,故B正确;

由灯泡的铭牌可知,灯泡的电压最大3V,此时电流最大为0.5A,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小,

此时滑动变阻器的电压:

U滑小=U﹣UL大=4.5V﹣3V=1.5V,

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

R滑小=

=3Ω,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为30Ω时,电路中电流最小,灯泡的电压最小,

灯泡的电阻:

RL=

=6Ω,

电路中的最小电流:

Imin=

=0.125A,

灯泡两端的最小电压(电压表的最小示数):

Umin=Imin×RL=0.125A×6Ω=0.75V,

所以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为0.75V~3V,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3Ω~30Ω,故C错误,D正确;

故选:

BD。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4.【分析】

(1)卫星通信是用微波来传递信息的,微波属于电磁波;

(2)为了收割机与运输车运动的过程中农作物能准确的收割到运输车,就要求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即保持相对静止状态。

【解答】解:

(1)卫星通信是用微波来传递信息的,微波属于电磁波;

(2)为了收割机与运输车运动的过程中农作物能准确的收割到运输车,就要求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即保持相对静止状态。

选择其中一个物体为参照物,若研究对象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变化,就说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保持相对静止。

故答案是:

电磁;相对静止。

15.【分析】

(1)镜面反射是平行光线射到物体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仍是平行的,射向了同一方向,而漫反射是由于物体表面粗糙时,反射光线的方向变得是向各个方向反射。

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物体,发生的是漫反射。

(2)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解答】解:

(1)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作者画在纸上的梅花,是因为光发生了漫反射;

(2)淡淡墨香飘散在空气中,是因为墨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故答案为:

漫;扩散。

16.【分析】

(1)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活塞在气缸中往复运动两次,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做一次功,共计四个冲程:

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内燃机连续工作需要克服各种阻力,但只有做功冲程对外输出功,曲轴连同质量较大的飞轮一起旋转时,储存了较大的动能,依靠这些能量迅速完成三个耗功行程,这样发动机便能连续运转了;

(2)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在升高血糖温度的情况下,水吸收的热量最多。

【解答】解:

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只有在做功冲程中将燃料燃烧产生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为内燃机工作提供动力,其它三个冲程都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

汽油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一般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降低发动机的温度。

故答案为:

做功;比热容。

17.【分析】

(1)晶体熔化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不变;

(2)根据Q=mq算出完全燃烧5g酒精放出的热量。

【解答】解:

(1)海波是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变;

(2)完全燃烧5g酒精放出的热量:

Q=mq=5×10﹣3kg×3.0×107J/kg=1.5×105J。

故答案为:

变大;1.5×105。

18.【分析】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据此解答。

【解答】解:

摩擦过的梳子能吸起一些碎纸屑,说明梳子和头发之间发生了摩擦起电现象,使梳子带了电;

梳子上的电荷没有通过梳子转移走,说明塑料是绝缘体。

故答案为:

摩擦起电;绝缘体。

19.【分析】

(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方法:

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

(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解:

(1)如图杠杆的右端上翘,所以平衡螺母向上翘的B端移动。

(2)每个钩码质量均为50g,所以每一个钩码的重力为:

G1=mg=0.05kg×10N/kg=0.5N,则四个钩码的重力为:

G=4G1=4×0.5N=2N

设每个小格长度为L,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G×2L=F×5L,

2N×2L=F×5L,

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F=0.8N

故答案为:

B;0.8。

20.【分析】知道空塑料杯的质量和装满水、牛奶时的总质量可求水、牛奶的质量,同一个杯子的容积相等,装满不同液体时液体的体积相等,根据ρ=

得出等式即可求出牛奶的密度。

【解答】解:

将塑料杯中装满水后水的质量:

m水=m水总﹣m杯=77g﹣5g=72g,

塑料杯中装满酸奶时酸奶的质量:

m奶=m奶总﹣m杯=95g﹣5g=90g,

因同一个塑料杯装满水和牛奶时它们的体积相等,

所以,由ρ=

可得,杯子的容积:

V=

,即

解得:

ρ奶=1.25g/cm3。

故答案为:

90;1.25。

21.【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和R2并联,电压表测量并联支路(电源电压)电压,电流表A1测R2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R1干路的电流,A测量干路的电流;

根据电源的电压可知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根据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可知滑片移动时通过R2的电流变化;

滑片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判断出滑动变阻器中电流的变化,从而判断干路电流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压表与电流表A的示数比值变化。

【解答】解:

由电路图可知,R1和R2并联,电压表测量并联支路电压(电源电压),电流表A1测R2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R1支路的电流,A测量干路的电流;

由于电源的电压不变,所以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

因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滑片移动时通过R2的电流不变,即电流表A1的示数不变;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

因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变阻器R1的电流变小;

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干路电流表A示数也变小;

因为电压表示数不变,A的示数变小,所以电压表V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变大。

故答案为:

不变;变大。

22.【分析】电能表最后一位示数是小数位、单位是kW•h;根据图示读出电能表示数,电能表前后示数之差即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再利用P=

求挂烫机的实际功率。

【解答】解:

这段时间挂烫机消耗的电能:

W=124.1kW•h﹣123.5kW•h=0.6kW•h,

挂烫机的实际功率:

P=

=1.2kW=1200W。

故答案为:

0.6;1200。

23.【分析】根据p=ρgh求出水柱产生的压强;根据Q=I2Rt求出电流通过R2产生的热量。

【解答】解:

由题知,水的深h=8cm=0.08cm,

所以产生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0.08m=800Pa;

由图知,两电阻丝串联,所以通过R2的电流为0.8A,R2=10Ω,通电时间t=50s,R2产生的热量:

Q2=I2R2t=(0.8A)2×10Ω×50s=320J。

故答案为:

800;320。

四、探究与实验题(24题6分,25题9分,26题9分,共24分)

24.【分析】

(1)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2)当物体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像成在另一侧的2倍焦距之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4)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特点进行判断,是照相机的原理;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

所以若成的像靠近光屏的上方,可以相对于凸透镜向上移动蜡烛,即向上移动蜡烛或向下移动凸透镜,使成的像向下移动。

或者直接向上移动光屏。

这样都可以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解答】解: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

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时,f<u<2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3)接下来小伟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远像近像变小,他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此时的像与步骤

(2)中的像相比,大小将变小;

(4)如图乙所示,小伟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移动光屏,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

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由于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所以成的像将移动到光屏的上方。

故答案为:

(1)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放大;(3)靠近;小;(4)照相机;上。

25.【分析】

(1)①测力计使用前,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零刻度线和分度值;

②据图读出物块所受重力和拉力(读取弹簧测力计示数时要明确其分度值),然后利用称重法可求出浮力的大小;

③分析图示实验,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④根据F浮=ρgV排可求得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因为物体浸没在水中,所以物体的体积V=V排,

已经求得物体的体积,根据G=mg算出物体A的质量,然后根据密度公式可求得物体的密度;

(2)①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

②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

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根据图中现象得出结论;

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解答】解:

(1)①测量物体重力前应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并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

②由图甲可知,物体的重力为4N;

由图甲和乙可知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G﹣F=4N﹣3N=1N;

③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8N,

由图甲和丙可知物体完全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G﹣F′=4N﹣2.8N=1.2N;

乙和丙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浮力不同,说明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④由F浮=ρgV排可得,

物体A排开水的体积V排=

=10﹣4m3,

因为物体浸没在水中,所以物体A的体积V=V排=10﹣4m3,

由G=mg得,

物体A的质量m=

=0.4kg,

物体A的密度为:

ρ=

=4×103kg/m3;

(2)①只有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拉力大小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故实验中,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应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比较AB两图,压力相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相同,结论是压力一定,接触面越粗糙,测力示数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利用此结论,如果要在拔河比赛中获胜应选用鞋底有较深花纹的甲鞋;

③突然拉动下面木块,小木块的下部由于受向前的摩擦力随木块一起运动,小木块的上部由于惯性继续仍保持静止状态,所以会向后倒。

故答案为:

(1)①分度值;②1;③液体的密度;④10﹣4;4×103;

(2)①匀速直线;②压力一定,接触面越粗糙;a;③前。

26.【分析】

(1)根据甲图,变阻器右下接线柱连入电路中;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阻值最大处;

(3)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为通路,根据小灯泡不发光分析;

(4)根据电流表选用小量程确定分度值读数,根据P=UI求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由欧姆定律求出此时灯丝的电阻;

(5)小丹继续测量小灯泡两端电压略高于额定电压时的电功率,即增大灯的电压,减小变阻器的电压,由分压原理确定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的方向;

(6)影响小灯泡灯丝电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7)由欧姆定律求出R0的电压为U0=R0I1,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知灯的额定电压,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得出灯的额定电流,根据P=UI得出小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

【解答】解:

(1)根据甲图,变阻器右下接线柱连入电路中,如下所示: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阻值最大处的A端;

(3)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为通路,发现小灯泡不发光,则电路故障可能是灯泡短路;

(4)排除故障后,缓慢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电流为0.2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P=UI=2.5V×0.2A=0.5W;

由欧姆定律,此时灯丝的电阻为:

R=

=12.5Ω;

(5)小丹继续测量小灯泡两端电压略高于额定电压时的电功率,即增大灯的电压,减小变阻器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减小变阻器的电阻,故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B端调节;

(6)表是小丹根据实验测得的多组数据,她通过分析数据发现小灯泡灯丝的电阻是变化的,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