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30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24 大小:11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1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1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放大,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自己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笔算。

算完后互相检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书,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主要说清楚分别要用第2个乘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去乘)。

二、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图:

让学生看图后,读读题目的意思,说说怎么列式?

随学生回答板书:

144×15

指出: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探索算法:

1、学生自主探索:

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换算法,说说自己怎么算的?

有问题么?

2、找几个学生的做法板演,分别说说各题错在哪里?

正确的该怎么算?

[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1)直接一次乘。

指出:

乘数是两位的,要分两次乘。

(2)分别用第一个乘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去乘,乘了三次。

指出:

一般用第二个乘数分别去乘另外再指出:

个位乘得的积末尾和个位对齐,十位乘得的积和十位对齐。

总结:

(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

(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四、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4题

1、做“想想做做”第2题(做在书上)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中很容易出错,除了上面说的错,还有哪些呢?

一起看第2题:

说说错在哪里?

怎么改正?

特别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还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2、完成第1题

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竖式进行笔算,算完后指名说说得数。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组织学生讨论:

怎样列竖式计算可以方便一些?

指出:

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一些。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读题,指名说题意。

提问:

要求算出每种水果各卖了多少元,就是要算出总价,总价是怎样计算的?

(板书:

数量×单价=总价)

学生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提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一步熟悉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昨天我们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主要错误有两种:

一是进位问题,二是乘数中间有0

分别板书845×37     604×28

第一题:

(师生共同完成)这题的数都比较大,多次需要进位,大家在做的时候,有的不知道进位该写在什么地方?

我们可以把每次的进位有序地写在旁边(边算边示范,其他学生照样子写)算完后,指出:

这样记一记,就可以更清楚了。

补充:

如果算式是要算37×845,你觉得竖式可以怎么写?

为什么?

通过两个竖式的对比,使学生清楚原来的写发只要乘2次,后面的算法要乘3次,还是前面的算法比较简便。

指出:

三位数和两位数乘的时候,为了计算的简便,我们更习惯于把位数多的乘数写在上面。

第2题,先让学生算,算完后分别说说两次乘得的结果。

问:

这里都需要和0乘,为什么一个结果中有0,而另一个结果中没有0呢?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

当个位上需要进位时,这个0就被进上来的数取代了;当个位上乘的结果不需要进位时,0还是有的。

二、口算练习

“想想做做”第5题

比一比谁做得又快又准确。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口答。

交流:

这些题你算的时候有什么窍门么?

(可以先不考虑后面的0,算出结果后再添上几个0)

问:

第一组题下面2题为什么得数会一样呢?

三、解决实际问题:

1、“想想做做”第7题:

读题,问:

你有疑问么?

(可能会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汽车的速度慢但需要的时间还少呢?

)可让别的学生帮忙解答这个疑问。

(说明:

虽然都是从北京到上海,但实际路程的长度是不同的)

分别列式算出两条路的长度。

交流后明确:

“速度×时间=路程”

2、第8题

读题,解读“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义

学生选择必要的信息解决问题。

3、第9题:

读题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准备如何解答?

(可以分别用乘和减两种方法,这里可能更多的会考虑用乘法)

学生列式解答,在交流的时候主要要让学生说完整的解答过程。

4、第10题:

学生读题看图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

“已卖出的”要按“每个16元”计算,而“剩下的”要按“每个13元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回答,说说解题思路。

四、思考题

学生尝试练习,交流探讨思考过程,最后的出结果。

五、课堂作业 第2页第6题

 

第三课时

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

第4-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简便算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交流口算本上的得数。

问:

这些口算题有什么特点?

(都是末尾有0的乘法)

末尾有0的乘法怎么口算?

(先不看0,乘完后再数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添上几个0)

板书其中一题:

200×43

这题的得数是多少?

怎么算的?

现在请你用竖式来计算,行么?

(板书竖式,强调0先不要对齐)

看板书:

200×43=8600,问:

谁能根据这个算式很快地编得数也是8600的乘法题?

(2×4300,20×430)

为什么这三个算式的得数都一样呢?

(先不看0,都是2×43;再添上0,两个乘数末尾合起来都是有2个0,所以都要添上2个0)

2、哪些同学昨天已经预习了数学课本?

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

(要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二、学习例题:

1、出示图,提问:

从图上知道哪几个信息?

要求“每天大约能释放出氧气多少克”哪个条件是多余的?

算式怎么列式?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

850×15=

2、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850×15=?

,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试一试。

指名板演,(可能出现的情况):

(1)、按照原来的方法笔算

(2)、0先不对齐,但在前面乘的时候,0也参与了

(3)、交换了两个乘数的位置

(4)在第2步乘的时候,没有把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讲评这几种做法:

第一种方法:

是正确的

(重点讲)第二种方法:

为什么开始列竖式的时候0没有对齐某个数位?

(先不考虑,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既然是先不考虑,所以在这两次乘的时候,0也不要考虑。

(擦去多余的0)

指出:

最后加完之后,这个0要补上。

比较第一、二种竖式,指出:

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我们可以像这样写,比较简便。

3、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讲评。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得数。

2、第3题。

学生独立分组口算。

算完后指名交流每组算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第四课时

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

教学内容:

第5、6页,想想做做第5—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规范末尾有0和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

2、探索乘数、积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明白末尾有0乘法的口算依据。

教学重点:

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过程:

一、举例昨天学生作业中的几种典型错误:

(竖式略)

1、34×560 结合竖式提问:

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0的位置,乘的时候第一步算6乘34,积的末尾对齐6,第二步算5乘34,积的末尾要对齐5。

如果是三位数乘三位数(在原式前依次加上一位)谁能说说分几步算?

每一次的积怎么写?

小结:

乘到哪一位,积的末尾对齐那一位。

2、500×34 竖式写的时候没有把2个0都写在后面,老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画了一条曲线,可以问:

书上是怎么画线的?

这题有什么问题?

应该怎么改?

3、填空说理:

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2个0,积的末尾(  )个0,为什么?

二、完成书上的练习:

1、做第5题:

学生独立填写得数。

填完后问:

把后面四栏同第一栏比较,分别看看乘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估计学生都会说“多0”、“少0”之类的。

)规范学生的说法:

2→20,2乘10等于20,乘10可以说成是“扩大10倍”,学生模仿说一说。

把第一栏和第二栏的比较:

一个乘数没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

类似的变化还有吗?

(比如说第4栏)也指名学生说一说。

再让学生比一比第2栏和第4栏,你有什么发现?

(一个乘数扩大10倍,另一个乘数缩小10倍,积不变。

2、算一算,比一比

先请学生观察题组,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再独立完成这些题,做完后交流得数。

3、完成口算第7题,老师看好时间,从时间角度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

做完后,全班校对得数。

4、完成第10题:

你能在□里填合适的数字,使等式成立吗?

□□×□□=1600    □□×□□=2400

指名说说你在做题时先怎么想?

结果是多少?

还有别的结果吗?

如果没规定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你还会有别的结果吗?

这么多种结果,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5、讨论第9题:

(1)先读题,问:

这里一共给了几个信息?

再读问题,问:

这个问题和什么有关?

哪些信息暂时还用不上?

指出:

当信息比较多的时候,我们要正确选择能解决问题的信息。

学生列式解答。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一般学生还会提“这些废纸能节约……多少?

问:

“这些废纸”指的是哪些废纸?

学生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再交流。

第五课时

练习一

(1)

教学内容:

练习一中关于计算部分的练习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关于计算的知识,包括:

(1)口算,要在正确的前提下,有一定的速度;

(2)简便算法,要利用数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使计算更简便;(3)笔算,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铺地锦”介绍,使学生了解古代的计算方法,产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上课准备:

和同学一起浏览整个练习一的内容,指出:

这么多的内容我们将分两课进行练习,怎么分比较合适?

相信学生会很自然地分为:

计算一课和解决实际问题一课

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计算

一、口算:

(完成书上的第1题)

老师看好时间,学生统一完成。

再校对。

(这里一共有12题,一般的学生应该能在1分钟内完成。

二、简便计算:

上学期我们认识了25×4=100,利用这个算式,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一起来找一找,125×(  )=1000

指出:

125×8=1000,25×4=100,这两个算式对我们的乘法简便计算帮助是非常大的。

观察第6题,以125×16位例:

谁能直接算出这题的积?

这题可以怎么算?

板书完整的过程:

=(125×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