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带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476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带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部编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带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部编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带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部编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带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部编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带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带教学反思.docx

《部编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带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带教学反思.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带教学反思.docx

部编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带教学反思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戎、诸、竞”3个生字,会写“戎、尝、诸、竞、唯”5个字,理解“唯”“信然”“竞走”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划分文言文节奏。

4.了解故事情节,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教学

重点

体会文中王戎的善于思考,通过阅读课文,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

教学

难点

理解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会朗读文言文节奏,并能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能背诵。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

同学们,我说一句话你们来讲讲什么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课件出示2)

师:

这两句话和现代人说的话有何区别?

像这样的语言叫文言。

我们以前也背过文言文,还记得吗?

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

师: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

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看到的这个?

(你看的很认真,能把这么长的故事情节都讲清楚了,真不错!

师:

谁能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一说吗?

(你真是个会思考,会表达的小朋友,用一句话就把故事内容说清楚了,真棒!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文言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来学习。

这里由之前的知识文言文引入,说说这两句文言文是什么意思,明确今天要学的也是文言文,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再引入简单小故事,引入本课,导入自然,流畅。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小古文

1.读后释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题中“取”的意思是什么?

“道”的意思是什么?

连起来的意思是王戎不去摘道旁树上的李子。

(课件出示3)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读音,并组词语。

戎诸竞

认读生字“戎”字

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字音难点:

“戎”(róng)不能读成(yóng);

“诸”(zhū)不能读成(zhǔ)。

(课件出示4)

(2)书写“戎尝诸竞唯”。

字形难点:

戎:

左下部是“十”,不是“廾”;诸:

中间没有“亻”;“竞”下半部是“口”加“儿”不能写成“日”加“儿”。

(课件出示5)

(3)理解实词和虚词。

【实词】实词是有实在意义且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语,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

实词:

〔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尝〕曾经。

〔李〕李子。

〔游〕玩耍。

〔子〕果实。

〔折枝〕压弯了树枝。

〔竞〕争先跑过去。

竞:

争逐。

〔走〕跑。

〔唯〕只有。

〔曰〕说

〔诸〕众,一些,这些,许多。

〔信〕的确。

虚词:

〔然〕如此。

〔之〕他(它)。

(课件出示6、7)

3.过渡:

故事中的王戎从小就很聪明,他七岁就是一位小神童了!

后来,他长大后还成了西晋的名士呢!

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

竹林七贤,就是当时有七个文人常在竹林之下,饮宴游乐,创作文章,个个都是大学问家。

而王戎是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这篇小古文讲的就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

1.师示范读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课件出示8)

2.合作朗读课文,要读准生字。

读完评价,找出不足之处,然后交流,纠正读错的地方。

哪一小组来汇报(2个小组)谁最好?

适当根据情况,再让学生读一读。

3.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注意断句,理解大意。

随机点找学生朗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比赛朗读等等多种形式,重在以点带面,通过典型个例,再次纠正发音和语句读法。

(从字音、断句上帮助学生。

4.合作学习生字。

(1)按照顺序挨个朗读,同时规定一人读时,其他人不允许插嘴,要注意倾听,读完可以提出建议,纠正错误。

(2)有的小组速度快,能读两到三遍。

朗读方法:

范读、自由朗读、赛读等。

(3)开火车,齐读,两两读。

 

学生学字,读准字音,理解实词和虚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对于古文的朗诵,和现代文的韵律是不太一样,因此,老师要有意识的加强学生古文朗读的熏陶,让学生多听正确的读法,注意模仿,才能达到效果。

 

合作朗读课文,既锻炼了胆量,又能从别人那儿学到朗读的技巧。

 

变换形式读,开火车,齐读,两两读,这样学生既不感到枯燥,也为能力弱的孩子提供了帮助。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参与体验,拓展延伸 

师:

同学们,在生活中大家一定也想做一个像王戎这样的善于思考的有心人吧?

可是现在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同学们想不想帮帮他呀?

看一个小故事:

一个小孩掉到缸里去了,缸又很大,里面盛满了水,小孩不会游泳,眼看就快淹死了,孩子们没有力气将他拉上来,叫大人来又怕来不及,这时该怎么办呢?

(课件出示9)

老师会继续追问,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能够砸缸的工具又该如何?

师小结:

距今900年以前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而司马光也最终成为北宋一代名相,还写有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由此可见,从小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对于将来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啊!

(课件出示12)

这一环节一方面在于拓展同学们的课外知识,了解一些古代的传奇故事,同时也加强孩子们对于勤思考的进一步认识。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注音。

戎()诸()竞()

二、比一比,组词语。

戎()诸()竞()唯()

戒()储()竟()维()

三、选一选。

1.诸儿竞走取之——“之”是指()

A.它,指李子。

B.知道。

C.他,指王戎。

2.人问之——“之”是指()

A.它,指李子。

B.起来。

C.他,指王戎。

3.取之信然——“之”是指()

A.之间B.它,指李子。

C.的。

四、课文这个小故事,主要写王戎是个的人。

【答案】

一、rónɡzhūjìnɡ

二、戎装戒备诸侯储蓄竞赛竟然唯一维护

三、1.A2.C3.B

四、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

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2.结合理解句子,积累本文重要实词,理解虚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3.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你还记得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

(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课文,回忆一下,你还能背下来课文内容吗?

(学生背诵)(课件出示14)

 复习导入环节,既温习了词语的朗读,又让学生凭借词语回忆了课文内容,还进行了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精读小古文

过渡:

小古文大家已经读得背得很不错啦,那它的意思你们理解了吗?

1.让我们先来看第一句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谁来读一读?

(生读,注意节奏)

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小儿)(诸)(尝)

这个词语提得真好,谁愿意来帮助他解决?

(小儿:

小伙伴)

(诸:

多)

(尝:

常常。

有一点想要提醒小朋友,尝一尝可不是常常的常,这儿有三种意思,你觉得是哪一种?

为什么?

(1)品尝

(2)曾经(3)尝试

(曾经)

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吗?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课件出示15)

过渡:

是呀,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

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

同桌说,指名说。

捉迷藏、爬山、打陀螺、玩老鹰捉小鸡、捉蝴蝶、跳绳、抓蛐蛐儿、爬树……让我们一起读好第一句吧!

2.过渡:

正当小朋友们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他们又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16)

请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师:

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请小朋友小组合作来说一说。

师:

第一幅

(小朋友们来到了路边,他们发现路边长着一棵茂密的李树。

师:

这棵李树长在哪里?

(路边。

你怎么知道的?

道边李树。

师:

这就是李树,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

(高大)

(李树上长着许多沉甸甸的李子,就快把树枝都压弯了。

一个个李子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把树枝都压弯了,这就叫“多子折枝”。

大家能读好这句话了吗?

出示小古文。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课件出示17)

师:

谁来说说第二幅?

(小朋友们都爬到树上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这么做。

小古文是: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老师这儿也有一个李子,你瞧瞧。

它什么样?

你觉得它的味道怎么样呢?

(诸小儿看着满树的李子,馋得直流口水。

师:

诸小儿怎么做的?

(竞走)

师:

竞走这个词语,我们在识字中已经学过,什么是竞走?

(板书:

诸儿:

竞走取之王戎:

唯戎不动)

(课件出示18)

在小古文里也出现过竞走这个词,在哪一课?

龟兔竞走就是龟兔赛跑。

所以竞走“争先恐后的跑过去拿”的意思。

是大家都比赛着跑过去,谁也不让谁,老师送大家一个词,就是争先恐后(齐读)。

(“唯”就是只有。

你能读出诸小儿的争先恐后,王戎的镇定吗?

谁来说第三幅?

(看到路边的李树结满了果子,诸小儿口水直流,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冲向李树,像猴子一样一下爬到树上摘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

)(课件出示19)

诸小儿会会怎么问呢?

(你怎么不摘李?

你傻啦,为什么不去?

你怎么站在这儿不动?

人问之,“之”是谁?

(“之”就是王戎。

谁来问一问?

指名读。

齐读。

王戎什么反应呢,谁来说第四幅。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课件出示20)

(王戎告诉小朋友如果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树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

王戎怎么知道的?

他去尝了吗?

那他是随便猜猜的吗?

他怎么想的?

(李子如果是甜的,早就被摘光了。

说得真有道理,你和王戎一样会观察会思考。

所以王戎说——(齐读)

想想王戎说这句话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

会做什么动作?

做动作演.

师:

李子究竟苦不苦?

一开始诸小儿相信王戎的话了吗?

(没有,摘了吃了,才相信的。

生2:

哇,果然很苦!

那就是“取之,信然”。

你明白了吗?

(板书:

善观察勤思考)

(李子果然是苦的,大家相信王戎说的话了,这就是信然。

这句话只有4个字,我们一起读一读。

大家终于知道王戎说的是真的,学到这儿,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呢?

(聪明,有自己的想法,不会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

师小结,你的发言,老师看出你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你说的也很有道理,老师希望每节课都听到这样的发言。

(课件出示21)

3.写作方法

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