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核问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82260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朝核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朝核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朝核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朝核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朝核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朝核问题.docx

《朝核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朝核问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朝核问题.docx

朝核问题

朝鲜核问题,是指朝鲜开发核应用能力而引起的地区安全和外交等一系列问题,相关方为美国、中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

朝核问题由来

朝核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

  当时,美国根据卫星资料怀疑朝鲜开发核武器,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实行检查。

朝鲜则宣布无意也无力开发核武器,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

第一次朝鲜半岛核危机由此爆发。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资料,朝鲜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核技术研究。

60年代中期,在苏联的帮助下,朝鲜创建了宁边原子能研究基地,培训了大批核技术人才。

当时,朝鲜从苏联引进了第一座800千瓦核反应堆,使朝鲜核技术研究初具规模。

此后,宁边成为朝鲜核工业重地。

宁边核设施位于朝鲜首都平壤以北约130公里处,是朝鲜主要的核研究中心。

宁边5兆瓦核反应堆属于石墨反应堆,于1980年动工,1987年建成。

这种核反应堆的废燃料棒可被用来提取制造核武器的原料——钚。

   

美国从1958年开始,在朝鲜半岛南部及其临近地区部署了大约2600件核武器。

部署在韩国的核武器主要是短程核导弹、核炮弹等,其针对朝鲜的目的很明确。

美国还为韩国提供了核保护伞。

  尽管前苏联和中国都曾经对朝鲜的安全做出过承诺,但是,这种承诺似乎都不包括提供核保护伞;而且,在朝鲜战争结束后,苏联和中国都没有在朝鲜长期驻军,因此,在核领域的安全问题上,朝鲜与中国或者苏联的关系并不密切。

这种态势导致以下后果。

  第一,朝鲜在安全上更倾向于发展战略武器能力,而不是依赖与苏联或中国的军事同盟关系。

其次,由于当时苏联和中国在安全上给朝鲜的承诺不包括核领域,因此,两国对朝鲜核武器发展政策的影响力也极其有限。

  1974年,朝鲜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1985年12月,朝鲜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按照该条约规定,成员国必须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对其核设施的检查,但朝鲜却一直拒绝接受其检查。

  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关注朝鲜的核项目,1988年下半年,美国正式对国际宣称朝鲜在宁边的核反应堆已经能生产可制造两至三枚原子弹的钚,此举立刻引起朝鲜的强烈反应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1991年9月27日,前任美国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GeorgeHerbertWalkerBush)宣布,撤除美国部署在世界各地的主要战术核武器。

这是当时东西方全球战略互动的一部分,它在事实上大体满足了朝鲜要求美国撤出驻韩国核武器的呼吁,客观上推动了朝鲜核问题的积极转变。

  1991年底,朝鲜半岛北南双方签署了互不侵犯协定;韩国政府宣布韩国不存在任何核武器,表明美国已经完全撤除其部署的核武器。

朝韩双方签署了《朝鲜半岛无核化宣言》。

  1992年1月底,朝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签署了接受安全保障协议。

1992年5月至1993年2月,朝鲜接受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6次不定期核检查。

但是,1992年下半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与朝鲜就视察问题出现摩擦。

  1993年3月12日,朝鲜第一次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在朝鲜的宣布生效之前,美国和朝鲜进行了副部长级的谈判,并于1993年6月11日达成一个联合声明。

原则上,这次核危机得以解决,实际上,双方仍有很多争执。

  1994年5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提出对朝鲜进行核项目调查并对其进行制裁。

1994年6月,美国前总统卡特前往平壤斡旋,与朝鲜政府达成了《朝核问题框架协定》,此一协议是朝鲜核危机的直接渊源。

按照《朝核问题框架协定》的要求,朝鲜必须冻结其各种核项目,并在所有核设施上加装监控系统,禁止一切关闭项目的重启。

  因担心朝鲜发展核武器,1994年10月21日,美国与朝鲜在日内瓦签署了一项关于朝核问题的《朝美核框架协议》,朝鲜冻结其核设施,美国牵头成立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负责为朝鲜建造轻水反应堆并提供重油,以弥补朝鲜停止核能计划造成的电力损失。

此后,宁边5兆瓦反应堆中8000根废燃料棒被取出封存。

  然而,美、日、韩三国协助朝鲜拆卸石墨反应堆并帮助朝鲜建设两座轻水反应堆的承诺一拖再拖。

这两座反应堆的发电能力约为2千兆瓦。

  2001年,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GeorgeWalkerBush)上台后,美国对朝政策变为强硬,并于2002年初将朝鲜与伊朗、伊拉克一起称为“邪恶轴心”,媒体披露的美国《核态势审议报告》也将朝鲜列为使用核武器的对象之一。

  2002年10月美国总统特使、助理国务卿凯利访问平壤后,美国宣布朝鲜“已承认”铀浓缩计划,并指控朝鲜正在开发核武器。

朝鲜则表示,朝鲜“有权开发核武器和比核武器更厉害的武器”。

同年12月,美国以朝鲜违反《朝美核框架协议》为由停止向朝提供重油。

随后,朝鲜宣布解除核冻结,拆除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其核设施上安装的监控设备,重新启动用于电力生产的核设施。

  2003年1月10日,朝鲜政府发表声明,宣布再次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同时朝鲜表示无意开发核武器。

朝鲜核危机正式爆发。

地下核试验

  2003年8月27日至29日,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在北京举行六方会谈。

  2005年9月,第四轮六方会谈达成共同声明。

朝方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早日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美方确认,美国在朝鲜半岛没有核武器,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

  2005年11月,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在北京举行,最终达成《主席声明》,各方重申将根据“承诺对承诺、行动对行动”原则早日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

  2006年10月9日,朝鲜宣布成功进行一次地下核试验。

  2007年2月8日,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阶段会议在北京举行。

2月13日,六方达成共同文件。

  2007年7月14日,在韩国运送的第一批6200吨重油抵达朝鲜先锋港后,朝方关闭宁边核设施。

同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人员时隔5年后重返朝鲜,前往宁边地区监督和验证关闭核设施。

  2007年10月3日,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通过了《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的共同文件。

根据文件,朝鲜应在2007年年底前完成宁边核设施的去功能化并全面申报核计划;美国根据朝方行动并行履行其对朝承诺。

  2008年1月1日,因双方就申报问题存在分歧,朝鲜错过原定申报核计划期限。

  2008年5月8日,朝鲜向当天抵达平壤访问的美国国务院韩国科科长金成递交共有1.8万多页的朝鲜核计划文件。

美国政府称此举为核查朝鲜核计划的“重要一步”。

  2008年8月26日,朝鲜宣布,由于美国拒绝将朝鲜从所谓“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除名,朝方已停止宁边地区核设施的去功能化作业,并“考虑采取按原状重新恢复宁边核设施的措施”。

  2008年10月11日,美国宣布将朝鲜从所谓“支恐”国家名单中除名。

朝鲜12日宣布,重新开始去功能化进程。

国际原子能机构调查人员随后获许进入宁边核设施。

  2009年4月5日,朝鲜中央通讯社发表新闻公报,宣布朝鲜于当地时间4月5日11时20分(北京时间10时20分)成功发射“光明星2号”试验通信卫星。

  2009年4月13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朝鲜发射问题一致通过一份主席声明。

声明说,发射活动违背安理会2006年通过的第1718号决议,安理会对此表示“谴责”,要求朝鲜不再进行进一步的发射活动。

  2009年4月25日,朝鲜外务省宣布,朝鲜已开始对从试验核反应堆中取出的乏燃料棒进行再处理。

  2009年4月29日,朝鲜外务省发表声明说,如果联合国安理会不就侵犯朝鲜自主权的行动“赔礼道歉”,朝鲜将再次进行核试验和试射洲际弹道导弹。

  2009年5月25日,朝鲜宣布成功实施核试验,称这次核试验在爆炸当量和控制技术方面取得进展,进一步提高了核威慑能力。

朝核六方会谈

  为使朝核问题和平解决,中国政府积极斡旋,于2003年4月促成有朝鲜、中国、美国参加的朝核问题三方会谈。

  2003年8月,中国在北京举行有中国、朝鲜、韩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参加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并确立了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原则。

截至2008年6月,六方会谈已进行到第6轮。

第一轮六方会谈(2003年8月27日至29日)

  各方认真、全面地阐述了各自的原则立场和方案设想,并达成重要共识,即确认朝核问题应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的原则。

第二轮六方会谈(2004年2月25日至28日)

  朝鲜强调只有美国放弃对朝敌对政策,朝鲜才能放弃核计划。

在此基础上,朝鲜提出“口头对口头”原则作为第一阶段行动措施,即朝鲜冻结核武器计划,美国相应放弃对朝敌对政策。

美国重申,在关切的问题解决后,美国最终愿与朝鲜实现关系正常化。

在弃核目标上,美方再次重申“全面、可核查、不可逆转地放弃核计划”概念。

与会六方最终以《主席声明》的形式阐明了各方共识,这是六方会谈首次以书面文件形式确定会谈的成果。

第三轮六方会谈(2004年6月23日至26日)

  

  

朝鲜进一步明确弃核意愿,首次表示可以透明地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相关计划。

美国则提出了一项包括朝鲜弃核,同时也涵盖了朝方的安全关切、能源需求以及取消封锁要求等内容的“转变性方案”。

但双方在弃核的范围和方式以及关于核冻结的范围和相应措施等方面存在分歧。

最终,与会各方同意“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按照口头对口头、行动对行动”的原则寻求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途径。

第四轮六方会谈

  (2005年7月26日至8月7日第一阶段会议;9月13日至19日第二阶段会议)

  经过两个阶段艰苦谈判,各方通过了六方会谈进程启动以来的首份具有实质内容的共同声明(9·19共同声明)。

朝方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美方确认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各方尊重朝方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等。

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

  (2005年11月9日至11日)

  第一阶段会议通过的《主席声明》中重申,将根据“承诺对承诺、行动对行动”原则全面履行共同声明,早日可核查地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维护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的持久和平与稳定。

此后,会谈曾因朝鲜反对美国的金融制裁而陷入僵局。

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

  (2006年12月18日至22日)

  

  经过各方努力,在停顿13个月后,第二阶段会议于2006年12月18日在北京重启。

在朝美及有关各方进行了密集、深入的双边和多边磋商后,22日宣布休会。

会后发表第四份《主席声明》,以“两个重申”向外界传达了六方在本阶段会谈中取得的共识:

重申通过对话和平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是各方的共同目标和意志;重申认真履行9·19共同声明,根据“行动对行动”原则,尽快采取协调一致步骤,分阶段落实共同声明。

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阶段会议

  (2007年2月8日至13日)

  经过一年多的反复磋商,六方会谈终于峰回路转。

2007年2月13日,第三阶段会议通过了《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的共同文件(2·13共同文件),内容包括朝方关闭并封存宁边核设施,并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人员重返朝鲜进行必要的监督和验证,以及各方同意向朝鲜提供价值相当于100万吨重油的经济、能源及人道主义援助。

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

  (2007年3月19日至22日)

  第一阶段会议如期举行,各方听取了五个工作组的报告,就落实起步行动和下一阶段行动计划进行了探讨。

会后各方发表了第一阶段会议主席声明。

重申将认真履行在9·19共同声明和《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共同文件中做出的承诺。

六方会谈团长会

  (2007年7月18日至20日)

  会后发表新闻公报,各方就六方会谈下一阶段工作达成四点框架共识,各方同意采取工作组会议等3个步骤落实达成的框架共识。

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

  (2007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