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1745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一年级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一年级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一年级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一年级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电子教案.docx

《一年级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电子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电子教案.docx

一年级电子教案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单元教学内容:

认识钟表(第91页-------第95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认识钟表》的内容有认识钟表、认识整时(钟表和电子表)、认识半时(钟表和电子表)。

《认识钟表》属于准备性筨,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如二年级的时、分、秒,三年胡学习的24时计时法做了铺垫。

本单元的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

第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第三、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妈展学生的九感和符号感。

数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

(2)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3)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

(4)能估计运算结果。

符号感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

(2)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变化规律。

第四特点: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学会数学思考。

第五个特点:

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和半时的时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过程性目标

1、通过拨表、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1、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

2、会看、会写整时、半时。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难点:

认识半时

单元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钟表(整时)

教学内容:

认识钟表(整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学会看整时。

2、过程与方法

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用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

正确、迅速说出钟面时间。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一套,每个学生自备闹钟一个,小灯笼12个,制作钟表的工具和材料6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学校的同学们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况?

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放电脑课件)

问:

你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誰愿意说给大家听?

你是怎么知道的?

(板书:

认识钟表)

师:

说起钟表,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不知道有多少精致美观、造型独特的钟表。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部分钟表作品,好不好?

(电脑出示,学生欣赏)

二、主动探索

1、制作钟表

(1)欣赏完了这么多美丽的钟表,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

(2)在平时,你们也见过许多钟表,现在,就请你们闭上你们的眼睛,静静地想一想:

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放音乐伴奏)

(3)在每个小组的桌上,有一些制作钟表的工具和材料,你们能用这些工具和材料做一个钟面吗?

要求:

先小组合作进行制作,做完后,同组的同学认真观察钟面,看一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并相互说一说。

(4)有哪个同学愿意代表你们组给大家说说。

(指2人------3人)

教师根据的回答进行板书:

数字:

1、2、3、4、5、6、7、8、……11、12

针:

分针(长)时针(短)

(5):

把你们制作好的钟面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再拿出你们自己的小闹钟互相说一说哪是时针、哪是分针。

2、认识钟表

(1)电脑出示一个钟面时刻:

2时

问:

有谁认识这个时刻?

你是怎么认识的?

请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指2-----3人)

(2)再电脑出示四个钟表,请每个小朋友先认一认,再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认的?

最后指名起来认一认,说一说。

(3)象这样的时刻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写法,有谁见过?

指名学生上台试着写一写。

那这四个钟面的简单时刻谁会写?

(指名写,全班齐写)

3、每个小组在你们制作的钟面上拨一个整点时刻,先拨好就先贴在黑板上。

(指名认,指名写简单写法)

三、游戏巩固:

1、教师说时刻,学生拨

2、同桌互拨,互认

3、师:

国庆节快到了,我们学校的灯笼还没有挂好,想请你们帮忙挂,你们愿意吗?

请把你的灯笼挂到应该挂的地方?

(学生活动)

师:

你为什么把这个挂在这个地方?

国庆节那天的这个时刻,你最想做什么?

这么多的时刻中,你最喜欢哪个时刻?

为什么?

四:

设计请每个小朋友做一个小小钟表设计师,设计一个自己最得意的钟表作品。

第二课时认识半点

教学内容:

认识半点(第95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钟表,会看钟表上的半点时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认识半点的方法,并会认半点时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认识半时的规律。

教学准备:

 自备小闹钟一个,电脑课件一套,小动物的头饰多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电脑出示一组整点时刻,让学生认,并说一说,你

是怎么认的(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

 2、师:

请认真观察这些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二、认识半点

电脑出示钟面:

7时半、8时半

1、师: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钟,拨一拨这二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你能发现这两个钟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2、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得出规律:

钟面上半时时,分针指着数字6,而时针总是指向两个数字的中间。

电脑再出示二个钟面上的表示的时刻,师:

你说一说这两个钟面的时刻是多少<请说给你的同桌听,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3、认一认

电脑出示图片(即书中第93面的做一做)

师:

请你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几时在干什么?

4、电脑出示7时、7时半

师:

请你们认真观察,说一说这两个钟面上表示的时刻,看一看两根指针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

三、练习反馈,激活思维

1、请你在你的钟上面拨一个你最喜欢的半点时刻,并说一说你为什么最喜欢这个时刻?

2、准备几把椅子,在椅子上挂出画有整时半时的钟面图片,请几位学生戴上标有相应时刻的头饰,玩就各位的游戏。

3、小明、小军小强约定星期天上午9时半到健身房参加锻炼,请你说说谁提前到、谁准时到、谁迟到?

出示图片:

图1:

小明9时半

图2:

小军8时半

图3:

小强9时

4、快乐的周末

第95面的第4题

四.小结

第九单元:

20以内进位加法

单元教学内容:

第96面---------第115面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

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

这样编排,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规律,让学生运用知识进行迁移,街道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将用数学的知识又分别编在这三个小节中,这样就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用数学这两部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分有合,使计算教学不至于枯燥单调。

同时是让学生感到计算不仅仅是为了算出得数,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方法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但算法多样化是一个过程,最终还是引导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但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学生自己获取的。

在算法多样化到算法最优化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种学习方法。

总之,本单元的教材编排体现了三个特点:

1、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

2、算法多样化。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它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用数学的能力)

过程性目标:

1、通过数学学习,全球电信吏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重、难点: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不明确熟练地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单元课时安排:

共约11课时

1.9加几………………………………3课时

2.8、7、6、加几……………………4课时

3.5、4、3、2加几…………………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实践活动:

我们的校园………………1课时

第一课时9加几

教学内容:

96-98页(9加几)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99面的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

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

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

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

“还有多少盒?

师:

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

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老师说明:

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

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

板书:

9+4

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

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边提问边指导操作:

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

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

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

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

所以9+4等于多少?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

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9+6等于多少呢?

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

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

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你是怎么算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

(“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

通过今天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