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中期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820100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中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中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中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中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中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中期报告.docx

《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中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中期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中期报告.docx

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我校市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自2008年6月启动以来,至今已历时一年多了。

在上级领导的精心指导和鼎力支持下,我们的研究工作正按照预定的计划稳步、有序地开展。

经历了充分的准备阶段后,研究工作就步入了扎扎实实的运作阶段。

我们的研究,自始至终贯彻新课标的理念: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动整合的活动过程。

我们在充分认识、理解新课程实质的基础上,在前期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农村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决定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入手,积极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

我们的研究,坚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积极实践、主动反思、不断交流”为原则。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更深入更有序更科学地开展,现对前期工作作如下回顾: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 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基本策略,谋求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深入和突破,促进互动,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

2. 通过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生成意识,提高教师的预设能力和调控能力,使教师的课堂更具智慧,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3. 通过课题研究,从成功的案例中探索出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有成效的、具有推广价值的语文课堂生成的教学策略,并服务于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

4. 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最佳发展,使学生在语文课堂生成中,发展语言、张扬个性、升华情感、完善人格,全面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 正确理解和把握“预设”和“生成”的概念,以及深入探讨二者唇齿相依的紧密关系。

2. 重点从“教学结构设计”、“教学问题设计”、“板块教学”、“教学语言设计”等角度深入研究课前预设的有效策略。

3. 重点从“课堂对话”、“多元解读”、“质疑问难”、“捕捉意外”、“利用错误”等角度深入研究课堂生成的基本规律。

4. 动态生成课堂的教学评价以及师生角色的转化过程。

5. 以前机械单一的灌输式课堂与现在民主互动式的生成性课堂的差异。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的安排,2008年6月——9月为“准备阶段”,我们重点完成了学习、论证、立项、定方案等工作;2008年10月——2009年2月为“运作阶段”的第一小阶段,重点进行了教学预设的研究,辅之以增强课堂生成的意识;2009年3月——2009年7月为第二小阶段,重点进行了课堂生成的研究,辅之以结合教学预设的思想;本学期进入综合性研究阶段,提炼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

这里我们主要对课题研究前半个时间段的工作作中期汇报。

(一)建立机构,形成制度,有计划地开展课研工作

1. 确立课题小组,分工明确。

为确保《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扎扎实实地进行,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

课研组由我们的业务校长、县、市小语会理事徐跃前担任组长,市级教坛新星高芳担任副组长,并精心挑选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成员,特别是学校一把手陈文丰校长也亲自参加课题组的研究。

我们以课题组成员所教的班级为实验班,其他班级为对比班,实验班与对比班经常性开展活动。

我们的研究立足于课堂,定期听课、评课、交流、反思,这是我们经常性的工作。

每一项工作、每一阶段的工作我们都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并尽心尽力地做好记录,写好小结,整理归档,确保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2. 建立研究工作制度。

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一是制订了“课题研究奖励办法”,二是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三是将课题研究与教师的日常考核、评优晋级相联系,极大提高了教师从事课题研究的热情,使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加强学习,开拓视野,有底蕴地开展课研工作

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在认真搞好实践研究的同时,重点加大教育阅读的力度,在准确把握最新教育动态,汲取别人先进教学经验中反思自身教育教学的优点与不足,落实教育理论学习的实效性。

我们激励每一位教师勤读书勤学习,一要继续认真学习新理念,写心得体会;二要广泛阅读教研资料,学会收集、归纳、整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丰厚自己的研究知识。

根据课题组分工,带领大家进行理论学习的是陈校长。

在此期间,陈校长带领我们系统学习了《新课程,新理念》、《创新能力教程》、《创新教学设计》等理论著作;带领我们学习了《生成不可预约的美丽》、《动态与生成的初步解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前预设》、《别让生成入误区》等相关文章。

徐校长也为我们作了“着眼课堂生成,着力教学预设”专题讲座。

除了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之外,我们还掀起了网络学习的热潮。

课堂教学网、人教网、中小学农村远程教育网、安庆教育博客等都是我们经常光顾的网站。

通过学习,课题组人员的积淀丰厚了,眼界开阔了,思维活跃了,研究有底了。

(三)立足课堂,多边交流,有实效地开展课研工作

我们的课题研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植根于课堂。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扎扎实实地开展,每个学期我们都围绕研究内容经常性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从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

一年多来,课题组进行了以下教学交流:

2008年10月30日,张丽华老师上研讨课: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008年11月13日,石云荣老师上研讨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

2008年11月26日,课题组成员赴河塌中心小学学习、交流;

2008年12月4日,胡明兰老师上研讨课:

《乌塔》;

2008年12月5日,课题组成员赴松兹小学学习、交流;

2008年12月11日,余小姝老师上研讨课:

《农村的变化真大》;

2008年12月19日,徐声喜老师上研讨课:

《好汉查理》;

2008年12月23日,高芳老师上研讨课:

《小熊住山洞》;

2009年3月5日,徐玉莲老师上研讨课:

《走向生活》;

2009年3月19日,石爱兰老师上对比课:

《猴王出世》;

2009年3月31日,石炜平老师上研讨课:

《梦想的力量》;

2009年4月10日,唐达君老师上研讨课:

《走进信息世界》;

2009年5月7日,叶汇琴老师上研讨课: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

本学期我们连续听了部分课题组外老师上的对比课,在对比剖析中,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我校徐玉莲老师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她选送的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中《搭石》一课,全体课题组成员以此为契机,反复展开了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改课等研究活动,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打造。

据了解,课堂的预设及互动生成的效果都很好,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四)积极反思,及时总结,有层次地开展工作

在这一年多的课题研究中,我们探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生成,探索出一些课堂有效生成的方法与途径。

现将我们的探索与发现汇报如下:

1. 课前,精心预设促进生成。

化线性预设为板块式设计。

从知识整体入手,抓住突破口,条块切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呈现出更大的灵活度、机动性。

改满负荷预设为弹性设计。

有效生成的课堂预设,不能满打满算,要为动态生成留有一定的时间、空间。

弹性设计是有留白的课前预设,具有一定包容性和自由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思维方法、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形式、学习的时间等不是凝固不可变的,可以随着课堂的变化而灵活变动,随着学生的发展需要而随时调整。

变以教师为中心预设为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设计。

教学预设不能不顾“学情”,只关心教师自己如何教。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关注学生的内心需要,学生个体的生活状态和学习状况。

让每一个学生在动态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有选择地进行学习,促使每一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2. 课中,巧妙捕捉善于生成。

根据课堂动态生成的具体情况及生成资源的价值,或放大动态生成的瞬间,或扩展动态生成的亮点,多法并举,让全班同学分享之,共研之。

如:

挖掘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以此为新的学习生长点;发现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拓展其他学生的思维等,即为“放大法”。

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信息是庞杂的,由于学习环境的不同对学生产生不同的作用,有的利于正常教学,有的不利于正常教学;对那些不利于正常教学的消极信息,使之或大化小,小化无;或大化小,再适当利用其合理的部分;或给它来个“转折”,取其积极的因素,巧妙利用,这叫“缩小法”。

根据课堂动态生成的具体情况及生成资源的价值,及时、适度地调整预设教学环节,或临时增加教学环节,或临时删去预设的教学环节,或临时调换预设的教学顺序,此为“变序法”。

3. 课后,主动反思强化生成。

课堂生成资源具有方向的不确定性,教师不可能对所有生成资源都作当堂即时回应。

根据生成资源的性质,有的作即时回应,有的作延时回应。

如,由于课前背景资料准备不足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由于课堂时间、空间有限无法当堂探讨的问题等,都可以通过反思延时生成。

反思主动延时生成,根据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分类。

根据参与人数,分为自主性反思生成与合作性反思生成;根据内容,分为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反思生成,在理论学习中反思生成,在实践与设计的对比中反思生成。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前阶段的研究工作我们主要是对“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有侧重地进行单项研究,从两方面总结了一些成果。

(一)策略成果

1. 教学预设策略:

(1)“活用教材”的策略。

我们把“教教材”的做法变为“用教材”的理念。

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富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其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活用教材:

①从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出发,找准学习的新起点;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准学习的兴趣点;③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出发,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

      

(2)“弹性设计”的策略。

首先,学习目标的制定上要体现弹性要求。

在制定开放性学习目标时,除了共性目标外,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定的目标要因人而异,分层要求。

其次,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有弹性。

教师除了事先设计些预备内容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及时捕捉课堂上的有用信息来调整教学内容。

把生成资源进行最大效率的利用。

第三,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要有弹性。

由于语文活动的探究性和开放性,各个教学环节的用时上难以预料,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对时间的安排上要留有余地,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表现再随时调控。

      (3)“板块教学”的策略。

“板块”是可以移动的,板块式的教学方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进程中是可调整的,而单一的教学方案的流程是固定不变的。

板块式设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删减或换位。

另外,大板块下面又分成许多活动的“小板块”,每个“小板块”代表一种方案。

教学中究竟使用哪个“小板块”,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而定。

2. 课堂生成策略:

(1)“让学生先开口”——找准起点,因人施教。

教学新知前,让学生先开口说说对新知已经知道了多少,可以使教师对学生已掌握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避免超前,防止滞后,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如何因人分层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该策略的特点是通过学生先“动口”,获得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从而生成新的教学起点和因人施教的切入点,它是教师“胸中有人”教学观的体现。

(2)“巧用学生的话”——自此及彼,趁热打铁。

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中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话,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抓住这些“话”,巧用这些”话”,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案,就会使课堂出现一些让人记忆深刻的闪光点,从而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该策略的特点是通过捕捉学生回答中有意义的“接下茬”,教师由此及彼,突破原先预案的设计,生成“趁热打铁”的新教学思路,它是教师“胸中有整体”教学观的体现。

(3)“妙用学生的错”——将错就错,因势利导。

新知教学时,学生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在思考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的想法是很正常的。

教师如果从伴随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想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引出正确的想法,得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