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中国历代农业土地赋税制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18235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农问题中国历代农业土地赋税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农问题中国历代农业土地赋税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农问题中国历代农业土地赋税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农问题中国历代农业土地赋税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农问题中国历代农业土地赋税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农问题中国历代农业土地赋税制度.docx

《三农问题中国历代农业土地赋税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农问题中国历代农业土地赋税制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农问题中国历代农业土地赋税制度.docx

三农问题中国历代农业土地赋税制度

三农问题:

中国历代农业、土地、赋税制度.txt“恋”是个很强悍的字。

它的上半部取自“变态”的“变”,下半部取自“变态”的“态”。

2010年高考热点三农问题复习

  [背景材料]2月1日,新华社受权播发的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

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首次连续6年发布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文件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

  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

在农业连续5年增产的高基数上,保持粮食稳定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在国内外资源性产品价格普遍下行的态势中,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的难度更加凸显;在全社会高度关注食品质量安全的氛围里,保持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和规避经营风险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当前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制约更加突出。

  文件要求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充分估计困难,紧紧抓住机遇,果断采取措施,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确保农村社会安定。

  [课标链接]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3.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知识链接]

  1.中国古代的农业

  

(1)主要耕作方式:

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

  

(2)主要土地制度:

井田制、封建土地所有制。

  (3)水利工程:

都江堰、京杭运河等。

  (4)农业技术、农学著作:

《齐民要术》《农政全书》。

  (5)农耕工具:

曲辕犁等。

  (6)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

  2.中国近代农业

  

(1)传统农业的解体。

  

(2)太平天国与《天朝田亩制度》。

  (3)孙中山与“平均地权"。

  (4)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3.新中国的农业

  

(1)土地改革。

  

(2)农业合作社。

  (3)人民公社化。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欧美国家的农业

  

(1)英国圈地运动。

  

(2)美国罗斯福新政对农业的调节。

  5.苏联的农业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新经济政策。

  (3)农业集体化。

  (4)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农业改革。

[热点诠释]

  三农指农业、农民、农村。

农业指促进农业发展;农民指增加农民收入;农村指小城镇建设。

  

(一)、古今农业政策概述

  1、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展

  ①商周时期:

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所制,极少量青铜农具。

  ②春秋战国时期:

西周晚期铁器开始使用,春秋时开始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推广,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桔槔来灌溉农田

  ③魏晋南北朝时,马钧改进了翻车(灌溉用)。

  ④唐朝时:

创制了曲辕犁、筒车(灌溉用)

  2、历代中央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①春秋:

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②战国:

秦国商鞅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③唐初:

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轻徭薄赋,保证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和生产时间。

  ④北宋中期:

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修水利

  ⑤明初:

明太祖推广植棉等措施。

  3、我国古代重大水利工程

  ①春秋楚国孙叔敖修芍陂

  ②战国时期,秦蜀守李冰在成都修筑都江堰。

郑国在咸阳附近修筑郑国渠。

  ③隋朝开通大运河

  4、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②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③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

  ④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5、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①春秋战国时期:

南方的诸侯国(楚、吴、越等)对江南一些地区有所开发,经济开始发展。

  ②秦汉时期:

中原的铁器传到珠江流域,牛耕、马耕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当地经济有所发展。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

江南经济逐渐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为南移打下基础。

  原因:

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b、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c、一些统治者推行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d、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④隋唐时期:

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原因:

a、隋朝大运河开通促进了经济发展

  b、北方经过安史之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南方政局则相对稳定

  ⑤五代时:

继续南移

  ⑥南宋时:

南移完成,标志:

“苏湖熟,天下足”

  ⑦明清时:

南方经济重心得到巩固与发展 表现:

江南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并缓慢发展。

  6、关于土地兼并

  原因:

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制度的存在,封建制度本身无法克服这一问题。

  影响:

①直接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加剧社会的贫富悬殊,激化阶级矛盾,导致农民起义。

  ②造成农民普遍贫困,无力购买手工业品,地主乐于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阻碍资本主义的萌芽。

  7、关于重农抑商问题

  ①实施的原因:

a、农业产品是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而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其发展会加据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b、封建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而经营店铺、作坊等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

  c、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

  d、其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反映,是较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必然产物。

  ②表现:

a、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汉初休养生息,发展农业生产,抑制商人。

  c、隋唐沿用均田制,轻徭薄赋,实行租庸调制。

  d、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都有利于于农业的发展,同时限制了商业活动。

  e、清初对资本主义萌芽进行压制。

  ③评价:

a、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治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

  b、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出现,重农抑商的政策就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中国历代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

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

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动成果。

  2、奴隶社会:

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实质是国王私有制,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3、封建社会:

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君主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三种形式

  

(1)地主土地所有制(我国封建社会最主要的土地制度,占支配地位)

  ①确立: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标志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商鞅变法规定:

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②影响:

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繁荣起过积极作用,但其闭塞性和自给自足的特点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阻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社会的长期贫困和落后

  ③废除:

1950年新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2)封建君主土地所有制

  均田制:

始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流行隋唐,且被日本借鉴、吸取,其影响深远。

后随着土地兼并的严重,唐玄宗时国家无地可分,均田制崩溃(这是实行两税法的原因之一)

  (3)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

其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4、中国近代的土地制度

  

(1)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天朝亩田制度》

  ①内容:

  a、土地问题:

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分配问题:

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②特点:

绝对的平均主义

  ③评价: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以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结晶,但这种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

  ①内容:

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②评价:

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5、建国后的土地政策:

土地政策的四次调整

  

(1)1950年土地改革,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①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新解放区的农民无地或少地

  ②内容: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富农的政策

  ③意义:

连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农民翻了身,为新中国农业的发展和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1953年开始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原因: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内容:

把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③意义:

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原因:

党的主要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内容:

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③结果: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4)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原因:

过去的人民公社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党中央总结了合作化的经验教训,作出正确的决策

  ②内容: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③结果: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1、春秋末年:

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①含义:

“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

“初税亩”是指无论公私田,按实有亩数收税

  ②实质:

承认土地私有制

  ③影响:

标志着井田制的瓦解,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向封建生产关系转变

  2、以税种来分类:

  ①以人丁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有:

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

  ②以土地和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