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之文言文阅读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1615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之文言文阅读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复习之文言文阅读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复习之文言文阅读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复习之文言文阅读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复习之文言文阅读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之文言文阅读2.docx

《中考复习之文言文阅读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之文言文阅读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复习之文言文阅读2.docx

中考复习之文言文阅读2

中考复习之文言文阅读

学习目标搜索

1.掌握语句朗读的节奏;

2.理解常见实词的含义;

3.了解常见虚词的用法;

4.把握常见的特殊句式;

5.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

6.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

①②③④

自学方法点击

1.掌握语句朗读的节奏

2.理解常见实词的含义

“观千剑而识器,操千曲而晓声”,考生只有掌握了大量的文言实词,才能学好文言文,才能在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实词是复习的重点,也是考试的重点,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弄懂弄通。

⑴通假字:

通假是通用、借用的意思。

古汉字通假的主要特点是借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例如:

①满坐(同“座”)寂然,无敢哗者。

②便要(同“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③寒暑易节,始一反(同“返”)焉。

④政通人和,百废具(同“俱”)兴。

辨析通假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①依据字音,求得本字。

例如在《陈涉世家》中“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一句中的“唱”字,用它的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但从音同和音近方面方面去寻找本字,找到“倡”字就讲通了。

②凭借字形,求得本字。

例如在《陈涉世家》中“将军身被坚执锐”一句中的“被”字,用它的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但从字形相似和相近方面去寻找本字,找到“披”字就讲通了。

初中阶段实际上把古今字和异体字都当作了同通假字,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必要进行深究。

考试中一般从三个角度进行,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它的读音、指出它的意义。

⑵古今异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有相当数量的词语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这给阅读带来了障碍和困难,为此我们也必须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古今异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词义扩大。

例如“江”,古代专指“长江”;“河”古代专指“黄河”。

在现代汉语里,“江”“河”则泛指一般江河水流。

②词义缩小。

例如“池”,古代常跟“城”连用,专指“护城河”;现代汉语里则只指“池塘”。

③词义转移。

例如“卑鄙”,古代“卑”指地位低,“鄙”指见识浅;现代汉语里是一个词,指“品质恶劣,不道德”。

⑶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一个意义。

一般地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例如:

①季节,指春夏秋冬: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时候、时间、时辰:

明月何时照我还?

③时代:

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④时机、机会: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⑤时运:

是不利兮骓不逝。

⑥按时:

学而时习之。

⑦那时:

时先主屯新野。

⑧时常、经常:

冻风时作。

在一个句子里,我们怎样确定一个词的具体意义呢?

①养成“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习惯。

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认真分析,不断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②养成平时多积累,多整理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平时的学习中,把学过的词语进行整理,分门别类加以归纳整理。

⑷词类活用:

文言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别的一类词,这就是词类活用。

如名词、形容词可以活用为动词;动词、形容词可以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以及名词作状语等。

初中阶段虽不要求掌握这些名词术语,但在具体的学习中却经常碰到,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下面举几个常见的句子: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一狼洞(打洞)中;一鼓(击鼓)作气。

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亲(亲近)贤臣,远(疏远)小人。

③动词活用为名词。

例如:

尔敢轻吾射(射箭的本领)。

惧有伏(伏兵)焉。

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例如:

将军身被坚(坚固的铠甲)执锐(锐利的武器)。

⑤名词作状语。

例如:

其一犬(像狗一样)坐于前。

西(向西)行百二十步。

⑥使动用法。

例如:

苦(使……苦恼)其心志,劳(使……劳累)其筋骨。

⑦意动用法。

例如:

不耻(认为……可耻)下问,渔人甚异(认为……奇异)之。

3.了解常见虚词的用法

4.把握常见的特殊句式

古汉语的句法结构和现代汉语基本一致,但由于历史的演变、语言的发展,它们之间也有相异之处,作为初中学生,重点掌握以下四种即可。

⑴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用“是”表判断,文言文中很少用“是”表示判断,通常情况下用“……者,……也”、“……也”、“……者,……”,或主谓之间用“即”、“乃”、“则”等词语表示判断。

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⑵被动句。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常用“于”、“见”、“味”、“见……于”、“为……所”等形式表被动。

例如:

帝感(于)其诚;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⑶倒装句。

所谓“倒装”,是指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主要有四种类型:

①主谓倒装。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

②定语后置。

例如: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宾语前置。

例如:

何陋之有?

④介宾短语后置。

例如: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⑷省略句。

例如:

(村人)见渔人,(村人)乃大惊,(村人)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近几年中考虽未出专门考查文言文句式特点的试题,但从文意的理解、句子的翻译的角度也都考查了这一知识和能力。

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有助于全面准确理解文意,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5.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

如何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概括出文章的主旨呢?

⑴略读全文,猜测文章大意。

中考文言文的选材一般都较为短小,并且都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因此,通过略读我们完全可以对文章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为下一步打下一个基础。

⑵精读全文,落实词句含义。

猜测了文章的大意之后,我们就要开始落实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从而全面准确地理解全文,进一步落实开始获得的整体印象。

⑶研读全文,概括文章主旨。

在研读阶段,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脱离“语境”,凭空猜想;不要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有意无意地贬低或拔高文章的主旨。

6.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表明,通过阅读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是较为流行的考题,因此在复习中我们必须多加注意,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答题时必须做到两点:

①要有感而发。

②要有的放矢。

经典妙题回放

回放1:

(2003年江西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②,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

“吾不能扞③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其末有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弘范笑而置之。

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

弘范曰:

“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④出涕,曰:

“国亡不能捄⑤,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

至燕,馆人供张⑥甚盛。

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⑦,设卒以守之。

……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

“吾事毕矣。

”南乡⑧拜而死。

(《宋史?

文天祥传》)

【注:

①弘范:

蒙古汉军元帅,率部下抓获文天祥。

②厓(yá)山:

宋末抗元的最后据点。

③扞(hàn):

保卫。

④泫(xuàn)然:

水滴下的样子。

⑤捄(jiù):

同“救”。

⑥供张:

陈设帷帐及一切用具。

⑦兵马司:

主管京师治安的机关。

⑧乡(xiàng):

同“向”】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2.解释文中加粗词的意思。

(1)书:

(2)涕:

(3)殊:

3.弘范“使(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是怎么说的?

又是怎么做的?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4.选出对画线句子“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 】

A.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来表现忠贞不贰之心呢!

B.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而怀有贰心呢!

C.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因为大臣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来表现忠贞不贰之心呢!

D.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因为大臣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而怀有贰心呢!

5.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弘范敬重天祥的句子。

(不少于两句)

6.阅读全文并结合你学过的课文,谈谈文天祥至今仍为人们敬仰的原因。

参考答案:

1.遣使/使送天祥/至京师(1分)(只要标对一处即给分,出现读破句不给分)2.

(1)书:

写(书写等)

(2)涕:

眼泪(泪、泪水等)(3)殊:

特别(很、十分等)(3分,各1分)3.天祥说:

“我不能保卫父母,却教别人背叛父母,可以吗?

”他将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给弘范(以明志)(2分;只要答对意思即给分)4.B(2分)5.弘范遂以客礼见之弘范义之(如能答到“丞相忠孝尽矣”也算对)(2分)15.要求能结合选文并联系所学课文如《过零丁洋》《谈骨气》等阐明文天祥的民族气节。

(2分;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

回放2:

(2004年江西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缜①少孤贫,事母孝谨。

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王献②聚众讲说,始往从之。

卓越不群而勤学,献甚奇之,亲为之冠。

在王献 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矰③布衣,徒行于路。

王献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

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④。

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

唯与外弟萧琛相⑤善,琛名曰口辩,每服缜简诣。

【注:

①缜(zhěn):

范缜.南朝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②刘王献(huán):

博通五经,世推为大儒.③芒(juē):

草鞋.(④《三礼》:

《仪礼》《周礼》《礼记》的合称.⑤萧琛:

南朝人.】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闻沛国刘王献聚众讲说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少:

⑵从:

⑶善:

3.范缜”性质直”在文中表现为:

(用原文句子回答),而”恒芒布衣,徒行于路”又可见他的性格.

4.选出对画线句子”王献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A.刘王献家门前有许多豪华的车马经过,范缜在他的门下,觉得无比羞愧。

B.刘王献家门前乘车马的显贵客人很多,范缜在他的门下,一点也不觉得羞愧。

C.刘王献家门前有许多豪华的车马经过,范缜在家门口(看),觉得无比羞愧。

D.刘王献家门前乘车马的显贵客人很多,范缜在家门口(看),一点也不觉得羞愧。

 

5.用自己的话说说刘王献亲自为范缜举行冠礼的原因。

6.读了这篇短文,你对范缜有什么评价?

请谈谈理由。

回放3:

(2005年江西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邕曰:

"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

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

人间曰:

‘卿能诵乎?

’曰:

‘能。

’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其强记默识如此。

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

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

是人常以为宿构;然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三国志王粲传》

[注]①蔡邕:

东汉末年文学家。

②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

③倒屣(qǐ):

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

④王公:

特称王粲的祖父王畅。

⑤强(qiǎng)记:

记忆力强。

⑥属(zhǚ)文:

写文章。

⑦宿构:

预先谋划准备。

⑧精意覃(tán)思:

精心深思。

⑨加:

超过。

1.用“/”画出下面句子在朗读时的争取停顿。

时邕才学显著。

2.解释文段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奇:

②一:

③识:

3.说说文段中画线句“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的意思。

4.文段中写了王粲的哪些才能?

(摘选文段中概括性词语回答)

5.用自己的话说出“粲至”“一坐尽惊”的原因。

6.就蔡邕的言行,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参考答案:

1.时/邕/才学显著(1分画出其中一处即该给分,其它处画线均不给分)2.①着重(以……为奇)②全(满)③记(各1分,意思准确的其它答案均给分)3.于是让王粲背诵碑文,王粲背得不差一字。

或王粲一字不差地背诵出碑文。

(2分,视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