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加快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综述.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8063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加快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加快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加快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加快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加快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加快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综述.docx

《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加快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加快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综述.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加快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综述.docx

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加快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综述

 

内容提要

柞水县依托资源优势,积极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快发展“粮、果、畜、菜、烟”等特色产业,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也由于目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劳动力素质偏低、产业化程度不高、资金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严重制制约了绿色农产品基地的发展。

本文在认真分析研究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加快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思路、目标,提出了加快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对策:

一要突出地域特色,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打造三大产业集群;二要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努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三要强化监督控制措施,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四要抓好培训,建立一支绿色农产品专业化队伍;五要搭建平台,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六要完善服务,建立健全农产品销售、保障体系。

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最终将柞水打造成关天经济区最具活力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加快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

—关于柞水县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的调查与思考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加快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现就柞水县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并提出加快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一、柞水绿色农产品发展取得的成就

随着柞水县纳入关天经济区和西安都市圈,为柞水农业搭建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带来更多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

面对新机遇、新形势,县委、政府及时做出了建设西安第二生活区和绿色农产品基地的战略部署,把打造西安绿色农产品基地作为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柞水丰富的生态资源、优美的自然禀赋、优越的区位优势成为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目前,全县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今后加快农村经济突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

县委县政府依托资源优势,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积极发展“精细小杂粮、设施蔬菜、烟叶、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基地。

建立了川垣低热地区以大豆、绿豆为主的种植基地2.1万亩,半高山地区以大豆、四季豆为主的种植基地1.8万亩,高寒山区以荞麦、高粱为主的种植基地1.3万亩,县城和集镇周边的蔬菜基地2.8万亩(其中设施蔬菜2100亩)。

同时还发展烤烟3500亩、食用菌1000万袋、水产养殖56亩。

积极实施“压麦扩薯”战略,全县洋芋面积达3.5万亩、产量6000万公斤。

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基地已初具规模。

2.畜牧养殖基地取得突破性发展。

“十一五”期间,紧紧围绕“千户百万只土鸡”、“百户十万头生猪”的生产发展目标,全县培育和发展畜牧养殖企业10个,新建万头养猪场10个、发展畜牧养殖专业村4个、规模养殖小区28个、养殖大户1371户,新增肉羊、岭南牛等特色养殖厂6个,肉鸡养殖依托石羊集团,在杏坪镇杏坪村建成了全市首个50万只肉鸡养殖基地,带动周边大腰庄、金口、严坪、联丰4个村建起了肉鸡养殖基地,发展养鸡大户110户,全县肉鸡养殖规模达到150万只。

建成标准化、无公害生态养殖示范小区17个,发展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8个,凤凰镇清水村无公害商品猪产地等3个获无公害基地认证,“柞水土鸡蛋”获绿色产品认证。

全县生猪、牛、羊、肉(土)鸡养殖规模突破了20万头、1.45万头、8.84万头、180万只,牧业产值和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5亿元、715元。

3.林果产品基地面积迅速扩张。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将林果产业作为农民四大增收项目之一优先发展,大力实施改造嫁接、林果科管、标准化建园,引进辽核1号、4号等优质核桃新品种,推广柞板11、14等板栗新品种,林果基地面积迅速扩张,果品质量显著提升。

全县核桃面积发展到23.2万亩520万株,年产量2300吨以上;板栗面积发展到30万亩1220万株,年产量2454吨以上。

林果产业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4.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近年来,围绕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目标,实施了下梁明星等11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和49个推进村建设,建成60多个特色专业村。

建成了汇生源、金台和杏坪等6大农业园区,引进入园项目15个,实现产值5953万元,带动生产大户2000多户,户均增收3842元。

发展农业企业30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8个,会员达3000余人;创建了省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合格县,28个农产品获得绿色无公害产地和产品认证,3个农产品获得绿色产品认证。

已建成柞水亿升核桃发展有限公司、陕西汇生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加工、销售企业,“汇生源”、“老作坊”“秦舍”“泽龙”等一批柞水特色农产品品牌占领省内市场。

二、柞水绿色农产品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

1.劳动力素质偏低,科技支撑能力弱。

由于长期受传统农业和小农经济的影响,部分群众思想僵化,对现代农业认识不够到位,发展上缺乏明晰的思路,创业意识、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和诚信意识不强,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充分。

随着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人员体力、智力与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的要求不适应。

基层农业技术服务机构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现有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年龄偏大,基层技术力量后继无人。

科普手段单一,宣传氛围不浓,全社会齐抓共建的共识和整体合力尚未完全形成。

2.农业基础薄弱,抵御灾害能力差。

县境内沟壑纵横,山高坡陡,高差悬殊,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土地总量偏小,土质瘠薄且不连片,单产不高。

人均占有耕地不足0.8亩(60%以上为缓坡地)。

同时,农业基础建设投入不足,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靠天吃饭局面仍未改变,造成自然灾害频繁,农业抗灾夺丰收能力较低。

农产品的保鲜、储藏、加工、运输等配套设施几乎空白,严重制约和影响了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3.集约化生产程度低,农产品质量不高。

由于有限的耕地成为农民的“口粮田”和“保命田”,集中连片的农产品基地建设和特色农业用地得不到保障,加之土地流转激励机制尚未建立,形成业主和农户均处于自主生产经营,生产规模小,产业布局分散,特色不够鲜明,区域聚集度小,没有规模优势。

分散的经营方式形成各地生产技术标准不统一,投入品使用不规范,造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农业生产经济效益较低。

4.产业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差。

围绕发展绿色农产品,我县先后发展了一批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等龙头企业,但大部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企业与农户之间未真正形成利益联结机制。

同时企业和农户受资金、技术、市场等诸多因素影响,批量生产不足,形成规模较小,带动效果不显著。

目前,无论是基地建设,还是市场营销,规范化水平还比较低下,多数农产品都是以直接出售初级产品、原始产品为主,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市场占有份额不大。

品牌建设滞后,缺乏有效整合,出现了同类产品多个商标、多个产品无商标现象,整体优势不明显,市场竞争力不强。

5.资金投入不足,扶持政策力度不大。

一是财政投入不足。

我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县本级财政很难有更大的投入,社会融资渠道不畅,加之农户富裕程度不高,无力投入更多资金,严重制约发展。

二是农村金融服务缺位。

银行对涉农企业和农户贷款门槛高,需要资产抵押担保,而大多数龙头企业处于起步阶段,效益低,风险大,绝大数农户无资产抵押,资金短缺限制了生产规模的扩大。

三是扶持政策不配套。

扶持激励机制尚未建立,补贴标准过低,范围过窄。

农业保险尚未实行,面对巨大的自然、市场和技术风险,涉入的业主和农户也不敢进行大的投入,仍然停留在传统小生产阶段,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三、柞水县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思路与对策

柞水县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要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实施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等的重大机遇,以生态资源为依托,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生态循环高效农业为重点,以发展园区经济和特色农产品基地为主导,扎实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品结构和技术优化升级,着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技术服务推广体系、科技研发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销售前景好的绿色农产品,努力把柞水打造成为关天经济区最具活力的绿色农产品基地。

1.突出特色,优化产业布局。

结合全县各镇的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围绕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绿色农产品产业布局,完善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规划,促进特色产业向优生区、示范园集中,实现板块化发展,打造产业集群。

在乾佑河流域沿线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农副产品加工,在社川河流域大力发展以生猪、肉鸡为主的畜禽养殖和以核桃、板栗为主的林果基地,在金井河流域大力发展蔬菜、水产、林果、土鸡等特色产业基地,在北线各镇和全县沟岔区域大力发展小杂粮、食用菌和畜牧产业基地。

建成乾佑河流域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社川河流域生猪肉鸡养殖、金井河流域林果蔬菜种植开发3大产业集群,形成具有显著特点的产业带、产业区域,建立与资源特征相适应的区域经济格局。

2.扩大规模,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做大做强“果、畜、菜”三大支柱农业产业,做精做细“桑、小杂粮、烟、菌、薯”五大骨干项目。

不断扩大产业基地规模,增加农产品总量和质量,形成规模优势,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十二五”期间,林果产业基地建成高效核桃丰产园6.5万亩、改造核桃低产林2万亩;改造板栗低产林9万亩;全县林果面积达到65.2万亩,产量达到7380吨。

畜牧产业基地达到生态环保养猪20万头、家禽养殖规模200万只、羊6.2万只、牛2万头,畜牧产值和畜牧业收入分别达到5.23亿元、2.5亿元。

全县蔬菜面积稳定在3万亩,其中商品菜1万亩、反季节精细菜4000亩。

依托盘龙公司和葚桑王公司发展桑葚基地1万亩;以大豆、红小豆等为主的小杂粮种植面积3万亩,年产量达到1250万公斤;发展烤烟镇5个、专业村10个、面积0.5万亩;高山区发展袋料木耳、香菇、草菇1000万袋,年产食用菌2500万公斤;大力推广脱毒洋芋新品种,面积稳定在3万亩,亩产达到3500公斤以上。

3.强化监控,提高绿色农产品生产质量。

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将现有6个农业园区建成集“养殖—沼气—种植”为一体的循环农业样板精品,重点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全面提升农产品科技水平。

制定各类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严格技术规程指导和监督,严格控制各类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

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规范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建立检测实验室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全面加强生产环节的检测。

推行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产品标签标识制度、检测检验制度和产地追溯制度,实现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监测和监控。

4.强化培训,建立绿色农产品专业化队伍。

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再就业培训、农业开发培训项目和资金,抓好农业科技培训网络建设,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教育培训体系,发挥农业产业园、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和示范基地对农户的智力培训、基地带动、示范技术推广等作用,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促使农户掌握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和关键技术,打造政府帮扶、企业带动、能人引领、协会帮助的新型农民培训机制,成就一批农业“土专家”,形成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村的发展局面,达到县镇有骨干、村有技术员、户有明白人的要求。

积极推进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积极引进绿色农产品生产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推进绿色农产品技术创新、产品创新。

5.搭建平台,提升绿色农产品产业化水平。

坚持以园区引企业,以企业促园区的发展理念,以优惠政策和良好的服务环境,通过项目扶持、外引内联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陕西汇生源、以核桃深加工为主的柞水亿升核桃等1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发展一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贮藏、加工、经销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增值空间,使资源优势转变成为经济优势。

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自办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绿色农产品研发机构,在农产品精深加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