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察右后旗喷灌圈膜下滴灌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罗旭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100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察右后旗喷灌圈膜下滴灌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罗旭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内蒙古察右后旗喷灌圈膜下滴灌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罗旭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内蒙古察右后旗喷灌圈膜下滴灌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罗旭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内蒙古察右后旗喷灌圈膜下滴灌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罗旭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内蒙古察右后旗喷灌圈膜下滴灌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罗旭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察右后旗喷灌圈膜下滴灌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罗旭兵.docx

《内蒙古察右后旗喷灌圈膜下滴灌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罗旭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察右后旗喷灌圈膜下滴灌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罗旭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察右后旗喷灌圈膜下滴灌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罗旭兵.docx

内蒙古察右后旗喷灌圈膜下滴灌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罗旭兵

近年来,察右后旗在喷灌、膜下滴灌等节水灌溉农业发展上,呈现出了速度快、规模大、效益好的局面,为了明确今后建设重点,进一步探索现代农业节水灌溉在水资源贫乏干旱地区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引导农民群众转变观念和提高种植效益,我们对全旗喷灌、膜下滴灌等节水灌溉农业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察右后旗自然概况和水资源基本情况

察右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北麓。

东经112°42′-113°30′,北纬41°31′-41°59′,全旗东西平均宽约50hm,南北平均长约80hm,总面积为3910hm2。

察右后旗是县级政权机构,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旗。

全旗总人口为21.5万,其中农牧民13.6万。

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全年日照总数为3082小时,年平均气温3.4℃,最冷的一月份平均为-14.9℃,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为19.4℃。

无霜期平均11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为300-320毫米。

全旗有较大的季节性河流5条,总长247.5km,水域面积29.32hm2,包括天然和人造湖泊淖尔52处。

全旗地表水平均径流量约为2558.04万m3,可利用地表水资源1065.72万m3。

全旗地下水资源年可供水量0.54亿m3。

二、察右后旗喷灌圈、膜下滴灌发展现状

背景:

察右后旗位于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土地贫瘠,十年九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境内无江无河,风多雨少,年平均降雨量300-320毫米,而年平均蒸发量却是降雨量的6倍,是内蒙古中部重点干旱旗县之一。

干旱一直是严重制约全旗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近年来,连续5年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全旗农牧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针对旱灾带来的损失,察右后旗旗委、旗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强力推进节水灌溉农业建设,提出把发展喷灌圈、膜下滴灌等节水灌溉设施农牧业建设,作为抗旱救灾的重大措施来抓。

2019年以来,在自治区、市两级计委、财政、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立足实际,在全旗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特别是大型指针式喷灌圈基地和膜下滴灌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现状:

截止2019年9月,全旗节水灌溉农业面积累计达到8.79万亩,占全旗耕地面积的12%,占水浇地面积的79%。

其中:

喷灌圈基地147处、7.35万亩,膜下滴灌1.0万亩,微灌及其他节灌面积0.44万亩,主要以种植马铃薯为主。

2019年,7.35万亩喷灌圈种植马铃薯6.05万亩、红萝卜及其他作物1.30万亩,1.0万亩膜下滴灌全部种植马铃薯。

从事喷灌圈、膜下滴灌等节水灌溉农业农户的收入远远高于其它农户,增产增收效益明显。

2019年10月,贲红镇在希乐图、黄羊城一线,红格尔图镇大小井环镇水泥路一线规划了2.5万亩膜下滴灌,目前,水利、农业、农机等部门的技术人员正在施工,预计2019年春耕前全部配套。

届时,全旗节水灌溉农业面积将突破10万亩,农民人均达到1亩,形成以当郎忽洞苏木喷灌圈规模综合节水区,贲红镇喷灌圈、膜下滴灌马铃薯种植基地为典型的设施农业模式。

经过近几年的强力推进,目前喷灌圈、膜下滴灌在数量、规模、效益上都取得了明显突破,不仅成为了全旗农业抗旱的主要形式,而且较好地促进了当地农民稳定增收,更展示出了现代农业广阔的发展前景。

说明:

察右后旗节水灌溉主要包括喷灌圈、膜下滴灌、微灌及其他节灌设施,喷灌圈包括指针式喷灌圈和卷盘式喷灌圈两种,其中指针式喷灌圈每个圈可灌溉农田500亩左右、卷盘式喷灌圈每个圈可灌溉农田200亩左右。

大型指针式喷灌圈是指引进国外大型指针式喷灌设备,把经过水泵加压后的水用管道送到田间,由多个喷头加压形成雾状小滴,象天然降雨一样落到地面进行灌溉。

喷灌圈种植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具有显著省水、省工、少占耕地、不受地形限制、灌水均匀的特点,是高投入、高产出的种植模式。

突出的优点是对地形的适应力强,机械化程度高,灌水均匀,灌溉水利用系数高,尤其适合于透水性强的土壤,并可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

但基建投资较高,而且受风的影响大。

滴灌技术是当今世界上节水效果最好的灌溉技术,其主要特点是以低压小流量出流灌溉,实现局部灌溉,利用低压管道系统,使滴灌水成点滴地、缓慢地、均匀而又定量地浸润作物根系最发达区域,使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区的土壤始终保持在合理含水状态。

滴灌不同于传统的地面灌溉湿润全面积土壤,是一种有效利用水资源的灌水方式。

目前我旗普遍使用的滴灌产品主要膜下软管滴灌,作为一种新型的灌溉方式,其在农业生产中的诸多优势已被广大农户认可,种植马铃薯和红萝卜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三、察右后旗建设喷灌圈、膜下滴灌筹资模式

目前,我旗喷灌圈、膜下滴灌主要是政府补贴+农户自筹的建设模式。

政府积极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节水示范项目国家投资,充分发挥调控作用,利用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导向推动作用,通过补贴带动农户投资建设。

每套喷灌圈建设成本55万元,群众自筹25万元,政府补贴30万元。

膜下滴灌1万亩,2019年全部由政府补贴。

在具体实施中,政府补贴+农民自筹的模式(农民自筹部分)又衍生出两种形式:

一是农民联户建设。

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合作社及各协会组织农户自筹资金3125万元,新建喷灌圈125套面积6.25万亩,占全部147套喷圈的85%。

此种模式开创了乌兰察布市农民联户投资建设喷灌圈的先河,被市委吴永新书记和自治区专家予以了充分肯定,并要求总结经验大力推广。

二是种植大户自建。

通过引进种田大户,对村集体及分散在农户手里的土地进行租赁承包,这部分共22套,1.1万亩,占总数147套的15%,大户投入资金550万元。

此种模式不仅实现了农业集约化管理,引进新的技术和管理,发展初期可以进一步带动合作经济的发展,促进市场营销,农户每亩每年承包前旱地收入100元,水地400元。

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农户还可以在喷圈内劳动,获得劳动报酬。

通过多种筹措资金模式组合,不断推进喷灌圈、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农业的发展,使察右后旗高效节水农业走上了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的轨道。

四、察右后旗发展喷灌圈、膜下滴灌的经济效益

(一)喷灌圈种植经济效益分析

1、2019年全旗种植喷灌圈农户收入情况

2019年,全旗从事喷灌圈种植的农户有1850户,0.65万人,87套喷灌圈,4.35万亩种植面积。

其中,以马铃薯种植为主,共71套,占总数的81%,面积3.55万亩;其它16套,因作物轮茬,种植红萝卜、糖菜、葫芦、葱头、胡麻等作物,共0.8万亩。

每亩马铃薯可增产1000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1.0元计算,每亩增加收入1000元。

综合计算马铃薯、红萝卜、糖菜、葫芦、葱头、胡麻等经济作物,喷灌圈每亩最低可增加收入750元,总收入3262.5万元,人均增收5019.2元。

折算后,2019年从事喷灌圈种植的农户人均收入可达到8398元。

是全旗2019年农牧民平均收入3620元的232%。

由于喷灌圈种植发展不平衡,发展好的地区人均拥有喷灌圈种植面积13.2亩,数量少的地区也有5.1亩左右,拥有喷灌圈种植面积13.2亩的农户人均收入可达到1.32万元。

2、2019年财政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区农户收入情况

2019年财政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区,有大型喷灌60处,中型喷灌1处,膜下滴灌0.16万亩,软管喷带2712亩,总计34812亩,涉及农户2210户,7736人。

以马铃薯种植为主,年增产3481万公斤,增值3481万元。

财政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区农户人均可增加收入4499元,达到7879元。

3、2019年全旗种植喷灌圈农户收入情况预测

2019年,喷灌圈新增60套,从事喷灌圈种植的农户有2620户,0.92万人,7.35万亩种植面积。

其中,从事马铃薯种植的有121套,6.05万亩,占喷灌圈总数的81%;从事红萝卜、糖菜、葫芦、葱头、胡麻等农作物轮茬种植的有11套,0.55万亩。

按09年市场价马铃薯每公斤1.2元预测,综合计算每亩最低可增加收入800-900元,总收入6615万元,人均增收7190元。

折算后,2019年从事喷灌圈种植的农户人均收入预测可达到10570元。

比08年增收25%。

人均种植达15亩红萝卜的当朗忽洞苏木杨贵村人均收入可达到1.41万元。

4、2019年财政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区农户收入情况预测

2019年财政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区,新增大型喷灌37处,膜下滴灌0.4万亩,总计面积达到54312亩,涉及农户2225户,8289人。

以马铃薯种植为主,年增产5627公斤,按09年马铃薯市场价每公斤1.2元计算,预测增值6752万元。

财政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区农户预测人均可增加收入8146元,达到11526元,比08年增收31%。

(二)为了进一步了解喷灌圈种植效益,我们走访了几个典型的建设事例

1、喷灌圈建设典型当郎忽洞苏木杨贵村

杨贵村位于察右后旗当郎忽洞苏木最西端,与察右中旗乌素图镇接壤,紧靠乌科公路,是全旗新农村试点村之一。

全村常住户数131户,人口410人。

现有耕地5500亩。

该区域地形平坦,土壤属沙壤土,地下水丰富,日照充足,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红萝卜的种植。

2019年,村主任孙来组织4户农民首先在自家改造完的机电井上联户建起了第一套大型指针式喷灌圈,种植胡萝卜,当年受益25万多元。

2019年,村民又联户新建了6套喷灌机,并全部投入了运行。

当年,喷灌圈内的红萝卜因品质好受到商贩青睐,亩均红萝卜纯收入达到3000多元,全村平均下来人均纯收入超万元,在大旱之年创下了奇迹,成了全旗第一个万元村。

2019年,该村又上2套喷灌圈。

截止目前,全村安装大型指针式喷灌10套,5500亩耕地大型指针式喷灌圈覆盖5000多亩,占耕地面积的90.9%。

2019年红萝卜产量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喷灌圈红萝卜亩均3000—4000公斤,虽受红萝卜市场价格下滑影响,人均纯收入仍达6300元。

2019年,全村5000亩喷灌圈,种植红萝卜3500亩、马铃薯1000亩、甜菜500亩。

通过订单农业的形式被山东客商全部以每公斤1.3元的价格收购了2019亩红萝卜,亩均收购价均在2300-2700元之间。

加上马铃薯和甜菜的收入,人均收入突破了1.41万元。

解剖杨贵村这个设施农业典型,我们总结它的成功经验为:

一是选中了适合喷灌圈发展的主导产业。

杨贵村种植红萝卜有着比较长的年头,1992年起步,至今已有17年的种植历史。

由于红萝卜种植上是高投入,田间管理上是“细农活”,在起步阶段,仅有几户农民种植,在初始阶段价格时高时低,效益有亏有盈,品质上好的拿到街市销售,其余的以青饲料出售到周边牧区。

同时,由于当时市场行情不稳,龙头企业少,没有形成规模市场,收入不稳定,效益不太好,一直没有形成种植规模。

随着人们对红萝卜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认同,以及毗邻察右中旗乌素图红萝卜市场的发育壮大,红萝卜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市场行情逐年看好,近几年价格一直稳定在每斤0.3—0.5元,08年达到0.6元。

在市场效益的驱动下,农户由种植几分发展到几亩、几十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并成为农民主要致富产业。

二是农户的水利建设投入意识明显增强。

大型指针式喷灌圈作为节水农业的一项重要工程,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

建设一处500亩的喷灌圈,需要购置进口喷灌设备、打深机井、上电、埋管、安装,总计投资55万多元,亩均投入近1100元。

种植1亩红萝卜从整地、施羊粪底肥、化肥到购置籽种、打药和浇水电费等,总计需要投入种植成本580元。

尽管种植红萝卜的产量高、效益好,建指针式喷灌圈可以增加耕地、减省劳力、提高效益,并有水利项目投资一半补贴,但对于农户来说,无疑是难以接受的现实。

按平均每户种30亩红萝卜,种植成本当年需要投入1.7万多元。

农民作为节水工程的直接使用者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