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2单元 第1节 第1课时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8006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2单元 第1节 第1课时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2单元 第1节 第1课时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2单元 第1节 第1课时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2单元 第1节 第1课时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2单元 第1节 第1课时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2单元 第1节 第1课时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docx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2单元 第1节 第1课时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2单元 第1节 第1课时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2单元 第1节 第1课时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docx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2单元第1节第1课时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1课时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点,并知道岩石圈的组成。

(重点)

2.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并掌握其主要特征。

(重点)

3.能运用图文资料分析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重难点)

教材整理1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阅读教材P26~P27图213,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不连续界面及波速变化

代码

名称

波速

A波(横波)

B波(纵波)

C

莫霍界面

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D

古登堡界面

完全消失

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C以上为地壳,C、D之间为地幔,D以内为地核(由E外核和F内核组成)。

2.岩石圈的结构

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以上,包括M地壳、N上地幔顶部,主要由岩石组成。

正误判断:

(1)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  )

(2)岩石圈是指莫霍面以上的地壳。

(  )

(3)软流层是岩石圈的下界,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  )

【提示】 

(1)× 由于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的传播速度,所以当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2)× 地壳和岩石圈不是一个概念,位于地面和莫霍面之间的部分称为地壳;岩石圈由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构成,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3)√ 软流层由塑性物质组成,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部分为岩石圈。

教材整理2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阅读教材P27~P29活动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岩石圈的组成

岩石按成因分类,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1)岩浆岩

①形成:

―→

②常见岩石:

花岗岩和玄武岩。

(2)沉积岩

①形成:

②常见岩石:

石灰岩、砂岩、页岩。

(3)变质岩

①形成:

②常见岩石: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类型:

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

(2)地质作用:

a冷却凝固,b、c外力作用,d变质作用,e重熔再生。

(3)意义:

①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②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③实现了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正误判断:

(1)地表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变成沉积岩。

(  )

(2)石灰岩可变质为板岩,页岩可变质为大理岩。

(  )

(3)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直接转化成岩浆岩。

(  )

【提示】 

(1)× 沉积物要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2)× 石灰岩高温高压可变成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可变为坚硬的板岩。

(3)√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沉积岩和变质岩只有先高温熔化为岩浆后才能转化为岩浆岩。

地球的内部圈层

电影《地心游记》是根据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改编的。

影片讲述的是德国科学家里登布洛克受前人的一封密码信的影响,带着其侄儿和向导,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旅行。

他们从冰岛的一座火山口下去,沿途克服了缺水、迷路、暴风雨等艰难险阻,终于从西西里岛的一座火山回到了地面。

探讨:

里登布洛克等人穿越地心的旅行过程中,要经历哪些地球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一样吗?

【提示】 要经历地壳、地幔、地核。

其特点各不相同。

探讨:

有人用“半熟的鸡蛋”形象地比喻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你认为合理吗?

【提示】 合理。

用“半熟的鸡蛋”来比喻地球的内部圈层,则蛋壳为地壳;蛋白为地幔,由于半熟,所以有些蛋白浆代表软流层中的岩浆;蛋黄为地核。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地震波可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其特点如下表所示:

分类

特点

所经物质状态

传播速度

共同点

地震波地震波

纵波

(P波)

固体、液体、气体

较快

都随着所通过物质性质的变化而变化

横波

(S波)

固体

较慢

2.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特征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当地时间2016年8月24日凌晨3时36分,意大利中部地区发生6.0级地震,震中位于佩鲁贾省诺尔恰,震源深度4.2千米。

此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

据此回答

(1)~

(2)题。

(1)地震波(横波和纵波)从地幔传向地壳时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A.横波、纵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B.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横波、纵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纵波完全消失,横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2)此次地震的震源可能位于(  )

A.地核B.软流层

C.下地幔D.地壳

【解析】 第

(1)题,地震波(横波和纵波)从地幔传向地壳时经过莫霍界面,地震波的速度会明显下降。

(2)题,从材料可知,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4.2千米,故最可能位于地壳。

【答案】 

(1)C 

(2)D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据新华社“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日本气象厅2015年9月14日当地时间当天9时43分左右,南部九州地区阿苏山的一个火山口突然爆发,喷出的浓烟高达2000米。

日本气象厅把警戒级别提升至3级,当地气象局说,这是日本5级火山警戒级别2007年实施以来的首次。

探讨: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代表此次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分别是什么?

【提示】 火山活动是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过程,所以它产生的岩石是岩浆岩,而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所以地壳物质循环图中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b就是岩浆岩,则箭头3就是形成它的地质过程。

探讨:

是否所有的岩石之间都能直接相互转化?

【提示】 不能。

岩浆岩可以直接转化成沉积岩或变质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可以直接相互转化,但沉积岩和变质岩都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必须先转化为岩浆后再生成岩浆岩。

1.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及成因

类型

形成

特点

常见岩石

岩浆岩

侵入岩

地下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形成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花岗岩

喷出岩

地下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和气孔

玄武岩流纹岩

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形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形成岩石

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砾岩、砂岩、石灰岩、页岩

变质岩

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

片理构造

片麻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

2.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可归纳为上面的模式图:

号码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

岩浆

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

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

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

变质作用(温度、压力)

变质岩

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作用

岩浆

2.冰壶是深受加拿大人喜爱的一项运动。

冰壶为圆壶状,由一种苏格兰天然花岗岩制成,据此回答

(1)~

(2)题。

(1)制作冰壶的材料可能来自下图中的(  )

【导学号:

63380059】

A.①B.②

C.③D.④

(2)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变质岩石能形成新的岩浆

【解析】 第

(1)题,冰壶是由花岗岩制成的,花岗岩从成因类型上看,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

右图中①表示岩浆,②表示侵入岩,③表示喷出岩,④表示沉积岩。

(2)题,由地壳物质循环可知,各类岩石要变为岩浆岩,都要经过变质作用成为变质岩,然后经重熔再生作用变为岩浆,再经侵入和喷出形成。

只有岩浆冷却凝固才能形成岩浆岩。

【答案】 

(1)B 

(2)A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

探讨:

就形成条件和分布位置来看,侵入岩与喷出岩有什么差别?

【提示】 

形成条件

分布位置

侵入岩

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停留在地壳之中冷凝而成

分布在地表之下

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成

分布在地表之上

探讨:

变质岩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 已形成的岩石随着地壳运动下沉或者与炽热的岩浆接触,温度升高、压力增大,从而产生变质作用。

阅读此图,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从本图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

①发源于上地幔上部的岩浆,上升过程中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包括喷出型岩浆岩和侵入型岩浆岩;②裸露于地表的各种岩石经过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③已生成的各种岩石在地下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④各类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岩浆。

2.从本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岩石圈物质循环发生的领域和导致循环运动的动力和能量来源:

①岩石圈物质循环发生在岩石圈中,但涉及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以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圈层;②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动力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包括侵入活动和喷出活动)、冷却凝固、重熔再生,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③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能量来源包括地球内能、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等。

3.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

(1)~

(2)题。

(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

A.②B.③

C.④D.⑤

(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

A.Ⅰ——①B.Ⅱ——③

C.Ⅲ——⑤D.Ⅰ——⑥

【解析】 第

(1)题,昆仑玉和大理岩是在变质环境中形成的,属于变质岩类。

(2)题,在外力的搬运和沉积作用过程中,古生物容易进入,最后形成沉积岩中的各类化石。

【答案】 

(1)D 

(2)A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在不同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探知地球内部结构。

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图示内容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表示岩石圈,由固体组成

B.B表示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

C.M表示古登堡界面

D.F、G表示地核,F由非固体物质组成

2.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

B.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

C.M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D.在N界面下横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纵波则完全消失

【解析】 第1题,根据圈层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M、N分别为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A为地壳;B、C之间为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F、G表示地核,分别为外核和内核。

第2题,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界面下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地震波可以通过软流层。

【答案】 1.D 2.C

对点训练2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甲图所示的“翠玉白菜”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是用翡翠雕刻而成。

翡翠是在低温、极高压的条件下岩层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形成的。

乙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地质作用表现形式,字母表示物质类型,其中D中含有化石。

读图完成3~4题。

甲图        乙图

3.翡翠属于(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