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生物各章节小结详细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035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生物各章节小结详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七上生物各章节小结详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七上生物各章节小结详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七上生物各章节小结详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七上生物各章节小结详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上生物各章节小结详细版.docx

《七上生物各章节小结详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生物各章节小结详细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上生物各章节小结详细版.docx

七上生物各章节小结详细版

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小结老师版

第一章认识生物小结

1.生物的共同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用来构建身体和获得生命活动的能量)。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为生物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

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应激性)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还有:

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既适应环境又影响环境等。

2.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者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候还需要测量。

科学观察要明确目的、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且及时记录下来,同时要有计划和耐心,要积极思考。

3.珊瑚虫大多群居,是生物,珊瑚礁是珊瑚虫死后的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的,是非生物。

按照形态结构:

把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它生物

4.生物的归类方法按照生存环境:

把生物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

按照用途:

把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药用、观赏生物等

5.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

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

人口普查和森林资源调查都是调查。

调查时要明确目的和对象。

6.样本调查就是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的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7.调查时注意事项:

1、认真的记录观察到的每一种生物。

2、如实记录。

3、不要损伤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

4、注意安全,要集体行动,不要一个人走到偏僻的地方;不要攀爬高处;不啊哟下水;防止被动物咬伤。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1.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在地球上,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所组成的环绕地球表面的约20千米的圈层,就是生物圈的范围,它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的生存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还有细小等微小生物,大气圈是由多种气体组成;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距离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表面大多覆盖一层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岩石圈也是人类的立足点,人类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4.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可以分两类:

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①非生物因素:

光、温度、水、空气等;

②生物因素: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5.小麦受到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海拔越高温度越低,阔叶林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说明了温度对植物的影响;沙漠为不毛之地,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说明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6.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

捕食关系(如狮子捕食斑马,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等)、竞争关系(如稻田里的秧苗与稗草,草原上的狼与狐等)、合作关系(如群狮围捕野牛,蚂蚁搬蝗虫尸体等)等。

7.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既适应环境,同时又影响和改变环境。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的改变,生物也在不断的进化,适应环境。

8.生态系统:

(1)概念: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就叫做生态系统。

如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等。

 

(2)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生产者: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贮藏能量,养

活自身,也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系统细菌、真菌——分解者:

把动植物的遗体或遗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

非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水等。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3)生态系统的特点: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③生态系统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有海洋、森林、湿地、草原、农田、城市生态系统等,各种生态系统是密切联系的,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4)草原生态系统多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很少。

草原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湿地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

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系统,以沼泽植物占据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

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

海洋生态系统中海洋的植物绝大多数是微小的浮游植物;海平面能吸收二氧化碳,海洋中的植物每年制造

的氧气占据地球每年产生氧气的70%。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

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

候、净化空气等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等。

淡水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饮水、

灌溉及工业用水,在调节气候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

农作物在抵抗旱涝或者病虫上能力较差,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上投入人力物力。

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由于人口密集、排放的污水。

废弃物多,容易产生环境问题。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7.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一定是植物,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不包括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草→兔→狐)。

(2)食物网:

同一个生态系统中有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中是逐级递减的,而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有富集现象。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就会生长的茂盛,兔子的数量也会由于食物的充足大量增加;在草原上适度放牧,草场由于牧草的不断生长而基本维持原样。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一般情况下,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一些。

8.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9.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1)提出问题(问题越具体越有利于作出假设);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实验方案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设计);

(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10.探究实验设计的几点注意事项:

(1)要设计对照实验。

(2)在设计时要保证唯一变量。

(3)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尽量减少误

差。

(4)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应考虑增加重复次数,反复验证实验结果。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小结

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显微镜

(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①取镜和安放:

右握左托略偏左,离实验台边缘7cm左右,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②对光(三转: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使光线反射到通光孔。

光→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物镜→目镜)

对光成功的标志:

在目镜中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③观察:

基本动作是放→压→降→升→找。

玻片标本正面朝上,用压片压住。

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关孔的中心。

镜筒下降时看着物镜:

避免物镜撞破玻片标本;镜筒上升时看目镜内找物象。

④整理:

把物镜偏到两旁,不要对着通光孔,并把镜筒降到最低处。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3)、显微镜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反光镜、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

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大光圈。

(4)、显微镜的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5)、观察物象时,要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本着物象移动方向与标本移动方向相反的原则。

(6)、观察时应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

用低倍镜看到的视野亮,细胞数目多,细胞体积小;换成高倍镜后,视野暗,细胞数目少,细胞体积大。

(7)、标本颜色深,用亮视野(大光圈、凹面镜);标本颜色浅,用暗视野(小光圈、平面镜)

(8)、视野中的污点可能存在三个部位:

目镜、物镜、标本。

判断方法:

转动目镜可判断是

否在目镜上,移动标本可判断是否在标本上,若都不动,则在物镜上。

2.临时装片的制作

(1)显微镜要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原因:

必须让可见光穿过被观察的物体,这样才能看清物体)

常用玻片标本有三种

1、切片:

用从生物体材料上切取得薄片制成;

2、图片:

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3、装片:

用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

(2)玻片标本的三种类型:

切片(用切取的生物材料制成)、涂片(用液体生物材料制成)、装片(用撕下或挑取的生物材料制成),三种玻片可做永久的(可长期保存)或者临时的(不能长期保存)。

(3)玻片标本的制作,需要载玻片(托载标本的玻璃片)和盖玻片(覆盖标本的玻璃片)。

(4)洋葱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洁片→滴水→取材→入水→展平→盖片→染色。

(5)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

①用凉开水漱口,目的是清除食物残渣,便于观察。

②在载玻片上滴的是0.9%的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形态。

③取细胞的部位是:

口腔内侧壁。

④观察到的细胞是椭圆形。

(6)盖片的方法: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避免产生气泡。

(7)染色的方法: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

(8)生物图形的画法要点:

①图大小适当,位置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注字和下方写图名;②要用铅笔画图,图只能由点和线组成,图中的明暗用疏密不均的细点来表示(越暗,细点越密);③注字尽量注在图的右侧,引出的指示线要平行。

 

3.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

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叶绿体:

与光合作用有关→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1)细胞的植物细胞质线粒体:

与呼吸作用有关→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器

结构和功能液泡:

内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

细胞核:

内有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库

动物:

与植物细胞基本相同的结构有: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但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2)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比较表:

名称

生理功能

存在部位

线粒体

氧化分解有机物,把化学能转变成细胞利用的能量

所有生物的活细胞中

叶绿体

吸收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藏在它制造的有机物中

植物绿色部分细胞中

(3)细胞生活无机物:

分子较小,无碳,不可燃(如:

水、无机盐、氧等)。

需要的物质有机物:

分子较大,有碳,可燃(如:

糖类、蛋白质、脂肪、核酸

等),燃烧种子时,烧掉的是有机物,剩下的灰是无机盐。

(4)细胞的生活需要能量: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都有的是线粒体。

能量转换过程:

光能

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能量(进行生命活动利用)

(5)细胞生活的每时每刻,都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

(6)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如水、氧、和无机盐等;这类物质不含碳,统称为无机物;另一种是分子比较大的,如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一般含有碳,统称为有机物。

(7)细胞的生活需要水喝其他多种营养物质。

(8)细胞膜有适于运输物质的结构,能够让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把有些物质挡在外面,可见,细胞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