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公路养护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修改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8470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公路养护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修改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浙江省公路养护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修改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浙江省公路养护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修改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浙江省公路养护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修改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浙江省公路养护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修改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公路养护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修改稿.docx

《浙江省公路养护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修改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公路养护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修改稿.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公路养护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修改稿.docx

浙江省公路养护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修改稿

浙江省公路养护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

浙江省交通劳动学会课题组

摘要:

通过对公路养护技能型人才的调研,结合公路事业的发展需要,提出公路养护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为培养高素质的公路养护技能人才提供可信的依据。

关键词:

公路养护技能人才对策

引言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浙江交通“十二五”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深入实施“科教兴交”和“人才强交”战略,紧紧抓住培养好、用好人才的环节,大力加强交通人才队伍建设。

公路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公路设施的科技含金量不断提高,诸如跨江跨海的特大型桥梁,山区高速公路的特长隧道等对公路养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公路养护中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械设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

但是目前公路养护专业技能人才的现状却存在着总量不足,年龄老化,技术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出现断层,不适应公路科技的进步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等问题,这些将严重影响公路养护的发展。

可见,公路养护行业需要大量会创新、懂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现代化公路大路网的需求。

同时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我国的战略抉择,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职业教育需要不断地进行深入改革,以不断地适应当前就业和经济发展面临的变化。

本文在为经济社会培养紧缺技能型人才的指导思想下,通过对公路养护技能型人才的调研,结合公路事业的发展需要,提出公路养护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为培养高素质的公路养护技能人才提供可信的依据。

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目前浙江省公路养护现状,主要涉及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公路、农村公路的养护现状调研;

二是公路养护技能人才的现状和问题,主要涉及人数总量、技术等级、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和存在问题的调研;

三是公路养护技能人才的需求与对策。

 

第一章浙江省公路养护管理现状

浙江省公路总里程由建国初期的2197公里增加到2010年底的110177公里,公路密度由每百平方公里2.16公里增加到每百平方公里108.23公里;高速公路更是从无到有,截至2010年总里程达到3383公里;公路等级全面提升,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乡镇公路通畅率为100%,建制村公路通达率为99.48%、公路通畅率为99.44%。

浙江已有公路桥梁44778座,隧道1273座,公路桥梁平均密度全国最高;隧道总数和长度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居全国第一。

一大批跨度大、技术复杂、结构新颖的大型桥隧设施建成,不但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而且已成为穿越浙江山山水水的新景观。

“十一五”期间,浙江全省有29条共3030公里高速公路创建成文明公路,占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的90%;55条共4349公里普通国省道创建成文明公路,站全省普通国省道总里程的64%;62条共919公里农村公路创建为文明公路。

一、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现状

截至2010年底,浙江全省建成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383公里,特别是宁波绕城东线北段的建成,覆盖全省的高速公路网全面形成。

目前,浙江省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全国第6位,密度位居全国第2位,服务区63对,高速公路经营单位达25家。

其中:

(1)省交通集团公司旗下控股公司7家,运营总里程1953公里,主要包括沪杭甬、上三、杭金衢、金丽温、两龙等15条(段)高速公路,占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约57.7%;

(2)纯民营公司6家,控股方有标准公司、银泰百货、平安保险等公司,经营杭宁、诸永、杭州绕城、甬台温宁波一期、乍嘉苏等5条(段)高速公路,总里程约528公里,占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约15.6%;

(3)其余12家公司,控股方一般具有国资、交投、交通背景,总里程约902公里,占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约26.7%。

我省高速公路多数路龄已经较长,大约3/4的高速公路开通超过3年,其中大约1/2的高速公路开通超过5年。

目前,浙江省高速公路绝大部分路段路面平整整洁、坑洞修补及时规范,路基边坡稳定,排水系统畅通,安全设施齐全,绿化美观协调,桥梁隧道等结构物完好,路况质量总体较好,公路品质明显提升。

杭新景高速公路以杭州市委市政府高速公路“一绕四线”整治为契机,全面加强日常养护与路况整治,公路绿化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给人以“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意境。

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强化规范管理和日常养护,公路设施状况与通行整体环境俱佳。

在养护技术(大型机械化养护)上,目前全省高速公路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养护,保洁、灌缝、修补、大中修等作业实施机械化。

全省高速公路由经营单位自主经营,交通主管部门实行行业管理(具体工作由省公路管理局负责)。

十一五期间,浙江省高速公路行业管理全面走向制度化。

一是每年召开年度工作会议。

省交通运输厅每年一季度末召集全省各市交通局(委)、各市公路(处)局、高速公路经营单位、服务区召开全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会议,部署落实年度养护工作任务,对上一年度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及服务区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奖励,与各高速公路经营业主签订《高速公路养护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任务及考核奖惩内容,以保证高速公路养护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是每年开展六次养护管理工作检查。

各市每季度开展一次检查,省厅每年两次(雨季及年终各一次)组织对全省高速公路的全面检查,所有检查结果通报业主,对存在问题督促落实。

三是每年开展年度考评,考评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按照目标责任书要求,每年都并采用激光断面式平整度仪对所有高速公路进行路面平整度的检测(09年开始增加路面破损统一检测),检查评分结果及排名在省级刊物向社会公布,有效促进高速公路行业管理工作。

四是加强技术指导、帮助和服务,参与养护方案审查、沟通、技术交流。

省、市公路管理机构与高速公路经营单位建立了较好的工作沟通机制,相互交换信息,交流工作意见,共同做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省高速公路养护投入达66.2亿元,实施路面大中修里程逾4000公里,有效保障全省高速公路路况稳步提高。

各高速公路经营单位按要求落实了专业养护单位进行日常养护,但日常养护经费普遍控制较紧,经营单位对养护单位的要求也较低,日常养护仅停留在基本的保洁与坑洞修补等方面,在定期巡查、检查,绿化的修剪、杂草的清除,边沟的疏通,护栏、标志、隧道洞身等的清洗,桥梁护手的油漆,路面裂缝的灌缝处理等工作开展普遍不能到位,存在明显不足。

二、我省普通国省道管养情况

到2010年底,全省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总里程6819公里,其中一级公路2112公里,二级公路3515公里,三级公路703公里,四级公路467公里,等外公路22公里。

根据2010年公路路况检测结果,全省普通国省道优良路率达到89%,高级、次高级路面铺装率达到99%。

“十一五”以来,我省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以“公路养护管理十一五发展纲要”为指导,根据“建设大路网、打造五型路”的总体目标要求,通过2006、2007年度开展的路面专项整治工程及2008、2009、2010年度的路面大中修工程,以提高路面平整度为重点,整治路面病害、消除桥头跳车,促进干线公路路况稳步提高,并通过推广应用水泥路面碎石化技术、沥青再生技术、封层罩面技术等,逐步实现干线公路周期性、预防性养护,使公路路况向良性循环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省普通国省道实施路面专项整治和大中修工程项目共516项,省投资金58亿元,实施路面大中修里程3800公里,破板修复334万平方米。

目前我省在国省道大中修实施过程中不断推广节能减排四新技术、国省道干线公路大中修基本上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十一五”期间,我省公路事业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探索养护生产方式、观念、技术装备的转变,广泛地开展了“四新”技术的应用、推广。

(一)养护观念逐步转变。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实践,我省公路养护观念逐步转向科学合理。

一是由原来的“重建轻养”逐步向“建养并重”转变。

二是养护决策由单一人工化向科学决策转变。

三是“传统型”“矫正型”养护模式向“创新型”“预防型”养护转变。

改变了以往重大中修、轻日常养护,重路面修复,轻结构物附属设施等观念,积极发展专业化、机械化养护,鼓励、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日常养护中的应用,保证路况的全面稳定提高。

(二)养护装备逐步提升。

近年来我省养护装备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得到了提升。

硬件方面一是日常养护机械设备的配备。

小修保养从原来的扫把、茶壶、拖拉机向清扫车、路面灌缝机、多功能养护车过渡。

二是应急抢险设备不断完善。

配备了铲车、挖机、多功能除雪车等设备。

三是养护工程设备日益先进,为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省近年来配备了“就地、厂拌冷再生设备”“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设备(时代列车)”“纤维碎石封层设备”等先进机械,并利用“多锤头碎石机”“共振碎石化机”等先进设备开展路面大中修工程。

软件方面主要配备了路面、桥梁管理系统等辅助决策软件,养护道班管理系统等管理软件,浙江省养护工程定额等预算管理软件,为科学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养护“四新”技术逐步应用推广。

我省养护“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坚持“节能减排”、“绿色养护”的理念,近年来在全省取得显著的成效。

主要技术有:

预防性养护技术、桥头跳车处置技术、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技术、碎石化白改黑技术等。

“四新”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推广应用,为推进我省交通运输节能降耗工作作出了贡献。

三、我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现状

自2003年开始的“乡村康庄工程”,在全国率先拉开了大规模建设农村公路的序幕,到2010年年底浙江农村公路里程达99975公里。

其中县道27234公里、乡道18435公里、村道53592公里。

乡镇公路通畅率为100%,行政村公路通达率99.5%。

    浙江省根据公路管理体制现状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特点,建立了专业养护和群众养护相结合的农村公路养护运行机制。

特别是在乡村道日常养护方面,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因路制宜,分别建立了乡管统养、乡管村养、乡管分养、乡管民养、乡管市场养等灵活多样的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机制。

目前,全省共有乡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1283个,日常养护生产人员、管理技术人员及信息员4.7万余人。

第二章公路养护技能人才的现状和问题

一、公路养护技能人才现状

到2010年底,我省各级公路部门在编公路养护和机械操作工共计4025人(不含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其中公路养护工3755人,各类机械操作工270人。

1、性别结构:

男职工3506人,女职工519人。

2、年龄结构:

男职工中,50岁以上的973人,约占总数的28%,40岁到50岁的1849人,约占总数的53%;

图1、浙江省公路养护人员男职工年龄结构

女职工中45岁以上172人,约占33.1%,35岁到45岁的304人,约占58.57%,由于受编制定员限制,全省公路养护人员年龄结构趋向老龄化。

3、学历情况:

全省公路养护人员中,高中以下学历1764人,占44%,高中学历1146人,占28%,大专以上学历1115人,占28%,总体学历偏低。

图2、浙江省公路养护人员学历结构

4、职业技能等级情况:

全省公路养护人员中,高级工2016人,占50%,技师964人,占24%,总体持高技能等级证书比例比较高。

图3、浙江省公路养护人员职业技能等级分布

5、工种分布情况:

公路养护工3755人,各类机械操作工270人。

图4、公路养护工和机械操作工比例

二、公路养护技能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1、人才总量不足、区域分布不均衡问题

浙江省公路总里程已经超过十万公里,平均每百公里养护人员不足4人,且主要承担国省道的养护工作,实践中往往临时雇佣低学历、无技能的农村务工人员从事简单操作弥补用工缺口。

另外大量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几乎急需专业养护人才。

2、人员学历层次低、专业基础薄弱、知识更新慢问题

结合图1、图2分析,公路养护人员中40岁以上的超过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