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职业道德知识点概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692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0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职业道德知识点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职业道德知识点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职业道德知识点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职业道德知识点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职业道德知识点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职业道德知识点概述.docx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职业道德知识点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职业道德知识点概述.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职业道德知识点概述.docx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职业道德知识点概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

基础知识&职业道德

知识点概述

注:

1.基础知识在考试中一般只在理论考试中考20个选择题,包括12个单项选择题和8个多项选择题。

共16分,0.8分/题。

2.职业道德在考试中一般只在理论考试中考25个单项选择题,包括16个基础理论知识题和9个心理测试。

共20分,0.8分/题。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目录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1-

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

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1-

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2-

第四节就业与失业-2-

第二章劳动法-5-

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5-

第二节劳动法律关系-7-

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8-

第一节企业战略管理-8-

第二节企业计划与决策-9-

第三节市场营销-10-

第四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13-

第一节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13-

第二节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15-

第三节领导行为及其理论-16-

第四节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技术-18-

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19-

第一节人力资源的基本理论-19-

第二节人力资源开发-20-

第三节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22-

附:

职业道德基础理论知识部分知识点-25-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

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效用最大化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

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有自己的目标,并以明智的方式追求这一目标。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二、劳动力市场

收入循环模型揭示了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三、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还是具有消极意义。

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显现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

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

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种种障碍,使互惠的交换不能实现,其主要障碍有以下三类:

①信息障碍;②体制障碍;③市场缺陷。

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一、劳动力参与

(一)劳动力参与率公式

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100%

年龄段(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100%

(二)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动趋势及其原因

变动趋势

原因

首先,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教育事业的发展,中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提高,经济结构升级,特别是科技广泛的应用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导致的高学历劳动者的需求,以及高学历者的较高工资等原因,造成这个年龄组的劳参率下降。

其次,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

形成这种变动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①女性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与此相应的工资率普遍提高;②制度劳动时间缩短,灵活工时制度的普遍推行;③人口出生率下降对家务劳动的全面影响;④科技进步对产业技术状况、家务劳动效率的全面影响。

再次,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保障制度以及各种形式的企业养老保险计划的完善和推广。

最后,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

男性成年人是稳定的高水平劳动力供给的主体,同时也是家计的主体。

他们在家庭经济内部的分工中出于最优先就业的位置。

(三)一二级劳动力

一级劳动力主要由成年男性构成,二级劳动力主要由中年妇女构成。

二级劳动力市场是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的群体。

二、劳动力供求

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

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为劳动力供给弹性,

表示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

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则有:

为劳动力需求弹性,

表示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则有:

1.供给无弹性,即

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

3.供给单位弹性,即

4.供给富有弹性,即

5.供给缺乏弹性,即

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资本等生产要素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为劳动投入。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

P:

产品的价格;W:

工资;MP:

边际产品(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MC:

边际成本(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成本)MRP:

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

VMP: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企业将边际产品按现行价格出售所得到的收入增量)

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1.劳动力资源的最有分配;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3.充分就业。

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

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功能性收入分配。

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

实际工资,是指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用以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能力,其计算公式是: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计时工资是依据公认的工资标准(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

其计算公式是:

货币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

计件工资是依据公认合格产品数量(作业量)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工资支付形式。

其计算公式是:

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

第四节就业与失业

一、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

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

总供给等同于同一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

总供给也等于消费与储蓄的总和。

总供给=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劳动+资本+土地+管理)=各类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的总和=消费+储蓄

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

总需求=消费品需求+投资品需求

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消费+储蓄=消费+投资(设均衡国民收入为Y,消费为C,储蓄为S,投资为I,则有:

Y=C+S=C+I)

二、就业总量决定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在决定劳动投入规模时,以取得最大利润为决策准则。

企业对提供的没有就业量都有与其相对应的最低预期收益,从而使企业能够收回成本和取得最低盈利。

这个最低预期收益,就是该就业量所生产产品的总供给价格。

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均衡国民收入,或者更准确地说,取决于总需求水平。

三、失业及其类型

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所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

摩擦性失业

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时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说形成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它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经常的动态性变化,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

因而摩擦性失业是一种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一种正常性失业,即使劳动力市场出于劳动力供求均衡状态时也会存在这种类型的失业。

它是动态性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征,是高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

技术性失业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引进先进技术替代人力,以及改善生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称为技术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

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的变化对生产、消费产生影响所引致的失业称为季节性失业。

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

(一)失业的度量

年失业率取决于失业人数所占社会劳动力比例和平均失业持续期。

(二)失业的影响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失业,都会给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家庭的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其一,事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其二,事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其三,事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

(一)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包括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主要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类。

政府购买的具体项目有国防用品、公共管理服务、公共工程项目以及政府雇员和事业组织中劳动者的薪金报酬等。

转移支付是政府发挥收入再分配作用的主要手段,是政府在社会保险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以及某些补贴等方面的支出。

(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

最低劳动标准、最低社会保障、工会权利义务等三个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都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受到法律保护。

最低劳动标准包括最低工资标准和最长劳动时间标准等。

(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

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是收入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1.收入政策

(1)收入政策的含义:

收入政策既包括用于控制货币工资与物价的增长以达到宏观经济稳定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又包括在一定社会总收入和一定工资总量下对以工资劳动为主体的居民个人分配关系的调整政策。

(2)收入政策的作用:

①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②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③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限制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及其危害。

(3)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是社会居民或劳动者人数与收入量对应关系的计量指标。

(4)收入政策的具体内容:

1)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

①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②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以至于冻结;③实施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

2)收入平等化措施:

①实行个人收入所得税制度并在实施中采取累进税率制;②对遗产、赠与、财产(即土地、房产等不动产)、高消费征税;③发展社会保障事业;④对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与就业培训;⑤发展教育事业;⑥改善居民住房条件。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政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财政预算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

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通过增减政府税收和预算支出水平来调节经济。

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通过增减政府税收和预算支出水平来调节经济。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手段,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

货币政策的基本手段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直接目的是调控利息率,最终目标是通过利率的变动影响投资、消费和政府支出,达到增加或降低有效需求,使总供给与总需求趋于均衡。

扩张性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通过采取扩大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降低税率等措施来刺激消费和投资,增加总需求,以提高就业水平的宏观经济政策。

当经济处于不景气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企业开工不足,经济中存在较高水平的失业率,政府就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以增加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

当经济处于不景气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生产能力闲置,失业严重,政府就要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紧缩性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通过采取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