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87356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1.docx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1.docx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1

《光的反射规律》教学设计

一、概述

本节内容是2012年教育部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的第四章第二节。

光的反射规律是光传播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对上一节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的延伸和细化,是光在遇到物质的分界面时不在发生直线传播的重要特点,也是解释我们为什么能看到不发光物体重要的原因,是学习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基础。

光的反射规律是人教版教材中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实验,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开端,既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开展探究实验,又要让学生体验物理探究的乐趣。

也让他们感受到观察在物理实验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实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的最好机会。

我一直在实施“快乐学物理”这一教学理念,我相信物理课堂应该是快乐的,基于这点,本课设计重点是在启发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质疑,共同思考,并在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通过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从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获取心灵深处最大的快乐、最大的满足,这也“快乐学物理”的核心价值所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和技能

  

(1)认识光的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含义。

  

(2)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3)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十一探究的重要意义与快乐

  (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位置,测出反射角与入射角,总结探究的结论,体验探究活动的快乐,体验学习的快乐。

  (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快乐学物理,让学生爱上物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者的学习起点分析

①学习者的一般特征:

初二学生一般处于13~14岁这个年龄,此阶段正是叛逆期,具有叛逆性,易受外界影响从而导致成绩两极分化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可塑性,主动性和独立性的特点,从而此阶段也是思想态度塑成的关键阶段。

②学习者的起点能力:

初二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辨认出某些关于光的现象;处于皮亚杰认知理论阶段的形式运算阶段,不仅可以运用语言文字还可以根据概念、假设等为前提,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得出结论。

光的反射知识有趣丰富、联系生活,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2)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分析

初二学生的学习风格有动感型、触觉型、视觉型和听觉型,所以在进行学习时对不同知识的呈现模式会有不同的敏感度。

《光的反射》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呈现方式有内容讲解、观看视频、实验操作等,可以为不同学习风格的同学提供有效的知识呈现方式。

(3)学习者动机分析

初二学生学习物理《光的反射》知识会有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光的反射现象生活随处可见,而这一节的学习可以为学生解释这些想象,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部动机。

另外,这一节属于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也是中考的一个热点,可以增强其外部动机。

(4)学习自我效能感分析

初二学生物理成绩高低各不一样,学习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的信心不相同,对自己的要求也不一样。

在教学过程中,会根据《光的反射》的重难点进行不同程度的讲解、练习和评估,对某个知识点要求有某百分比的同学掌握即可。

同时,教学过程注重协作学习、小组讨论,分享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5)信息素养的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正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掌握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所以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探究。

另外,初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一步拓展光的反射知识,并且可以将其运用到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中来。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教学模式的设计

初中物理课程应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究教学模式是在探究教学理论指导下,在探究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其科学态度及精神的一种教学活动结构和策略体系。

因此,我们设计的教学模式是实验探究模式。

(二)快乐学物理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主要从教育资源网获取教学资源,不断优化,形成符合自己课堂的教育资源

2.从生活中获取教学资源,如镜子等

六、教学过程

2.1实施策略

2.1.1课前准备

教师在课前正确选择适合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内容,完成多媒体资源的制作。

此外,还应精心备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验能力,创设能够调动课堂氛围,使探究的气氛更加浓厚,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的探究问题情境。

提醒学生提前预习,明确探究目标,收集有关资料。

2.1.2快速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1)充分利用多媒体.

根据运用现代技术媒体教学表达直观、生动、形象等优点,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得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奋和思维活动积极,提高学生接受信息的效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从学生熟悉的事物或现象入手

用神奇的镜子创设情境,切近学生生活,引入探究课题,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学习热情。

2.1.3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探究活动是学生与环境相互的建构过程,教师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环境,首先要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发言权。

其次,允许学生对教师、对教材质疑问难,给予学生思考的自由,让学生要愉快中学习,在发现中学习,在学习中发现。

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异思维,对学生的奇思怪想给予理解和支持。

因为初中的学生,由于年龄、性格的特点,具有好奇心理,酷爱“胡思乱想”。

如果教师处理好,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1.4充分发挥学生探究实验的作用

教师要有效调动学生动手和动脑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究,使学生思路更加清晰,实验更有兴趣,实验探讨更有主动性与创造性,印象更加深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趣味性,使学生有了敢于思考,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2.1.5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时,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2~3人。

组内的角色分工要明确,例如甲负责操作、乙负责记录,或不同学生负责从不同信息源中寻找相关信息。

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充分体现分工与协作。

此外,还应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使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经验,并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角度改进自己的学习经验,提高认识,克服独立探究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正确理解所获得的知识。

2.1.6师生交往的策略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考方法,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当学生的思维结果错误的时候,要容忍学生,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地面对问题,用最精炼的语言来引导学生的思维,点拨处于“愤”、“徘”状态的学生,保证课堂探究的顺利进行。

 

教学过程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

(1)探究共面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

(1)按图甲所示,先使E、F成为同一平面,使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让学生观察从镜面反射的光线的方向。

(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

 

 

1.实验中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研究光的反射,其中选择对光反射能力强的平面镜做反射面,用白色硬纸板和白纸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

2.发挥出物理教学的特点,能运用活动实验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质疑、思维、探究、分析,归纳,注重营造学生探究的氛围。

3.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与空间。

物理属于自然科学,科学要以探究为核心,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从课堂学生的反映看学生对设计方案、探究实验,讨论都有独到的见解,这一理念贯彻比较到位。

4.能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课堂实际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任何时候兴趣都是提高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前提。

探究两线分居问题

按图乙那样,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让学生观察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问题。

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实验研究,可采取如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注重细节

收集实验器材

制作课件

 

① 一张16K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中间画出直线ON作为法线;在ON的一侧画几条角度不同的直线OA、OA1、OA2。

②让从手电筒前面纸缝中射出的光分别沿OA、OA1、OA2射向镜面,观察反射光线。

③分别在每条反射光线的位置上用大头针扎一个孔B、B1、B2。

用刻度尺画出直线分别将OB、OB1、OB2连接起来。

 

④再用量角器量出反射角(r)和入射角(i)的大小,并记录大小进行比较。

 

角i

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⑤使光线分别沿OB、OB1、OB2射向镜面,观察每条反射光线的方向。

规律分享

归纳光的反射规律

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及总结光的反射规律;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初步评估

归纳与点评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规律精析

教师总结归纳

学生有一定的反思

主要是对小组学习的合作程度、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知识运用

出示精选习题

学生练习

七、教学评价设计

我们设计的教学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主要是对小组学习的合作程度、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方法

评价工具

对学生的评价

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情况的评价:

对教师在情境导入、知识运用等环节提问的问题的回答情况以及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

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视频,提高学习兴趣。

●基于量规的教学评价

 

●学生协作能力评价量规

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学习目标达成度:

理解折射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能够应用折射的知识解释“知识运用”中的生活常识;

●达标测试:

完成“知识运用模块”中的“习题大练兵”,并且自查,反思。

●实践作品:

以小组形式完成“实验探究”中的三个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

●教师提问

●测试

●实验记录

 

 

●教师评价

●课件中知识运用部分的反馈功能。

●课件中的记事本功能帮助记录学生实验结论。

 

学生协作能力评价量规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优秀

(9~10)

良好

(7~8)

一般

(5~6)

(0~4)

人际交流技能

通过口头的形式明确说出自己的想法

 

 

 

 

通过口头与其他同学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积极听取小组成员给我提出的意见

 

 

 

 

能认真听取小组其他同学的发言,并根据他们的发言找出对自己学习有帮助的内容。

 

 

 

 

合作完成任务技能

能及时、认真地完成组长分配的任务

 

 

 

 

搜集、处理和加工各种有用的学习资源

 

 

 

 

经常积极参与小组活动

 

 

 

 

八、帮助和总结

本课自我评价很优秀。

这堂课从总体上看发挥出了物理教学的特点,能运用活动实验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质疑、思维、探究、分析,归纳,注重营造学生探究的氛围。

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与空间。

物理属于自然科学,科学要以探究为核心,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从课堂学生的反映看学生对设计方案、探究实验,讨论都有独到的见解,这一理念贯彻比较到位。

能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课堂实际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在课堂中注意过程性评价的运用,通过表情、手势、语言,小组间学生互评等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让学生体验到了课堂的快乐。

发挥教学媒体的积极作用;多媒体演示光的反射以及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特点非常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但是如果只按照课本的要求去进行教学,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因为我们的学生缺乏动手实践的意识,更缺乏动手实践的能力。

所以,在学科学习的初始阶段,应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使学生在逐步体验物理课堂的快乐中培养兴趣,学会观察,学会提问,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学会吸取别人的成功改善自己,学会合作交流,等等。

这些能力的养成,比学会一些知识、技能更重要,所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分析实验,开始可能缓慢些,但必须夯实这一过程,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

尤其是思维基础较差的班级,更需要教师的耐心,因为这里是他们学习的转折点,低的起点,小的台阶,更易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乐学中培养学好物理的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