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 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3983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2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的反射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光的反射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光的反射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光的反射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光的反射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的反射 教案教学设计.docx

《光的反射 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的反射 教案教学设计.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的反射 教案教学设计.docx

光的反射教案教学设计

一、设计主体:

课题

光的反射

授课人姓名

年级

初二

学号

授课时间

课型

新课讲授

课时

1

实践学校

教材分析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第四章光现象,第二节光的反射。

在有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理解起来并不难,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探究过程的体会是很重要的: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光学的开始没有给学生很大压力,都是容易理解的内容,在轻松的环境中让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

学情分析

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课上的轻松环境是很重要的,这节课的探究实验也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所以探究方法要先明确。

初二的学生还有些贪玩,对于联系生活实际中的物理现象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这些知识被写在课本上,但是没学习这些内容之前,学生就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知识不够系统,教师要对学生建构一个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

我所教授的学生的总体成绩较好,基础比较扎实,经过教师的稍加引导,可以积极思考,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

所以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完成教学内容的方法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的反射定律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如何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3.经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用实验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的位置,测出反射角与入射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活动体验

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光的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重点

光的反射定律

难点

光的反射定律与科学探究过程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教学

仪器

电子白板、自制光的反射演示仪、镭射笔、镜子等

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教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1.屏幕上打出三张光源的图片,并提问:

“什么是光源”

2.打出第二页ppt,一张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的图片,提问:

“光在传播过程中有哪些性质”

3.光的直线传播有哪些现象和应用?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那么遇到障碍物以后还会不会沿直线传播呢?

我们都玩过这样一个游戏,用小镜子承接太阳光来反射到别人的眼睛上,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容易伤到眼睛。

我的问题是我们是怎么把握反射光的方向的,怎么就照的那么准呢?

或者说,光反射时遵从什么样的规律呢?

观察图片,回想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回答问题:

“本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学生:

“光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沿直线传播,速度是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

光线直线传播的应用:

打靶、站排、手影游戏等

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并准备回答

学习新课之前不能忘了之前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从学生的生活引入,吸引学习的兴趣。

有生活到知识的演变会让学生记忆深刻。

 

 

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提出问题:

光反射时遵从什么样的规律?

进一步提问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2.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设计实验

讲解我提供的实验方案

用一个大的纸板做承接面,垂直放在一面镜子上,用红色激光笔照在镜子上,记录反射光线

 

在这里介绍一些名词: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反射角、入射角。

进行实验

根据学生做出的假设进行探究实验,请两名同学协助老师实验,下面的学生说探究的角度。

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5°

45°

3

60°

60°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的位置关系

将纸面沿法线向后折或者向前折,观察还能找到反射光线吗?

这说明了什么?

 

 

演示这个实验,发现不能找到反射光线

3.继续提问:

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有没有可能让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一侧?

演示这个实验,法线不能

 

学生自由举手回答这个问题,随意猜想。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观察、思考我的实验方案,并思考自己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学生配合老师完成实验,并记录数据,观察数据总结规律

 

不能找到反射光线。

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

回答:

不能

 

这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要素,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

 

这里运用讲授法,让学生理解这个实验的方案,为了以后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打下基础。

 

让学生尽量参与到实验中来,记录数据是实验的基本素质。

能看明白数据更是一种能力

 

提问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思考能力,让学生主动思考,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

 

学生自主探究这个问题可能不太容易想到,所以由教师提问,这也是反射定律的内容。

 

二、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线分居)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在投影上打出正确的反射定律,让学生与自己探究的结果对比

 

课堂练习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下图的反射光线。

讲解学生在黑板上做出来的图

标准步骤:

1.先在反射面上标出入射点O;

2.过入射点画出反射面的垂线ON,即法线;

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

 

对比自己的探究结果,与自己想的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齐声朗读投影上的“光的反射定律”并记笔记。

 

找一名同学上黑板做,其他同学在下面做,并给黑板上的同学挑错。

 

对比自己的探究结果可以让学生找到自己的自信与不足。

齐声朗读可以让记忆更深刻,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之中。

记笔记可以让学生课后有反思的过程,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更牢固

 

及时的课堂练习有助于知识点的牢固掌握

 

 

三、探究光路的可逆

探究:

光线沿反射光线入射,会怎样出射?

让同学们举手回答

用上面的实验仪器做一次,从反射光线方向入射,如果反射角依然等于入射角,则说明:

光线发生发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做一做

你从平面镜看见别人的眼睛时,别人也同时可以从平面镜里看见你的眼睛。

你信吗?

说说你的道理。

同学们可能经常用这招来看咱班的后门,这回我们知道了,当我们看到后门有人的时候,后门的人也已经看到了我们!

学习是自己的事,是不需要看管的。

 

举手回答,作出假设

 

学生做实验,从反射光线照射过去

 

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小镜子试一试,并举手说自己的感受和道理

要让学生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是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学习的更轻松

对学生进行合适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学学习的意义

 

四、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让一束阳光斜射到平面镜,反射到墙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在平面镜上蒙一张白纸,重做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对比平面镜和白纸表面,发现……

让学生举手回答

解释现象,平面镜发生了镜面反射,白纸发生了漫反射

学生发现白纸不能把阳光反射到墙上,但好像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观察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

 

 

举出生活中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老师进行补充:

镜子发生镜面反射,我们希望皮鞋更多的发生镜面反射,希望黑板更多的发生漫反射……

讨论

我们上课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黑板上写字的地方反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在我上小学时候,黑板是水泥抹得,然后刷上墨汁,时间长了磨光了,就再刷一遍墨汁

判断正误

1.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

2.漫反射中入射的平行光束经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束。

3.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从反射定律。

重点讲解第三个问题,让学生明确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要遵从反射定律

 

学生举例生活中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各个小组讨论,并由组长总结发言:

1.学生换位

2.挂窗帘

3.把黑板做成凹椭圆形

 

学生思维敏锐答道

1.对

2.对

3.错

漫反射同样遵从反射定律

 

 

由老师的联系生活转到学生联系生活使学生对知识点理解更加深刻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设计判断正误让学生更明确的掌握知识点。

分辨出容易出错的地方,纠正一些感觉上的误区

五、光污染

城市里的玻璃幕墙越来越多,而玻璃幕墙的反光则造成了光污染

例:

我家旁边正好有一座摩天大楼,每到傍晚我放学回家以后,玻璃幕墙的光就会反到我的卧室里面来,于是我每天到这个时候都要挂着窗帘度过。

这就是光污染

六、小结

知识方面:

1.光的反射定律

2.反射时光路可逆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科学方法: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七、作业

书后面第二题

 

学生听讲,并思考

 

回想本节课的内容,并做笔记。

光污染只是本节课的介绍性知识

 

复习可以让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有一个体系的认识和正确的把握

板书设计

教学流程图

 

 

课堂照片

 

正在讲课

 

PPT展示

二、类比分析

同一课题教案的对比分析

对比项目

本教案

对比教案A

对比教案B

对比教案C

对比教案D

这节课的最重要部分就是光的反射定律内容和应用。

并且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误区,不只是镜面可以发生反射,任何物体表面都会发生发射。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候,用的科学探究过程也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以后的探究实验中会用这种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于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把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和运用作为重点。

注重科学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认识光的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反射角和反入角的含义,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和运用是重点内容,了解光在很多物体表面都可以发生反射。

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使学生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是重点讲解内容,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探究的过程,提高科学素养。

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理解光反射的定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通过实验设计,结合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充实,知识点完整,重点突出,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后,将生活实际和理论相结合,进行理论知识的应用,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实际的理念。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入了小组讨论和上黑板做题等环节。

为了让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更牢固,在讲解完知识点之后进行了及时的课堂练习。

课堂结构紧凑,缺点是各部分之间的过渡性还有待提升。

对于课堂讲解,学生实验,讨论,探究等过程是丰富的。

整体课堂是学生学习兴趣盎然,知识点了解清晰

教学内容充实完整,重点突出,注重创新实验的应用。

在重点的知识点讲解上善于举例论证,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哦组探究的过程实际的严谨可行。

在教学过程中的德育中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使课堂内容更有意义,结构更加完整。

教学内容比较充实,注重板书设计和实验探究。

板书实际丰富严谨,实验探究丰富有趣。

引入是用漫反射引入,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有光反射过来。

对于光的轨迹画法要求严格,数学方法要求作图,提高了学生学习态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教学内容充实,重点突出,注重多媒体投影仪等高科技的应用。

射击比赛活动的组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过程注重教师的引导而非教育。

整体课堂结构体现轻松自由的学习气氛。

也充分体现了老师的幽默。

教学内容充实,重点突出。

从学生兴趣入手,引入新课。

实验设计以学生容易得到的器材为主,引导学生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也引导学生探究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课堂以实验为主。

使学生掌握了熟练的科学探究过程。

采用通过实验和图片进行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讨论式教学;随学随练,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之后都会有相应的练习题,并在课的结尾有整体的练习题。

使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牢固。

小组讨论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训练。

多种生活实际的引入使知识点有趣易于掌握。

适时地爱国教育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创新实验的设计使学生充满好奇。

板书的充分利用使学生对知识的体验更直观。

烟雾的使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量角器方法的使用使反射光线更准确,增加了探究的科学性。

教师注重引导,让学生自己探究规律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更牢固。

比赛等活动的组织使课堂紧张活跃而不失秩序。

注重探究实验,新颖而丰富。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也进行试验探究。

而且数据记录详细,科学研究态度认真。

展示图片,播放幻灯片,调动学生情绪,进行理性推导。

启发学生思考,对基础知识进行认真讲解。

设计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并体会科学探究过程。

将重要内容板书以示学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黑板的反光问题。

掌握课堂节奏。

组织学生进行射击比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实验,并巡视、指导。

射击创新实验探究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区别。

在黑板上写出课堂内容的逻辑结构。

讲解基础知识,进行新颖的引课,板书重要的讲解内容。

引导学生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并及时的组织讨论学生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

用游戏教学法进行巧妙的引课。

并适时地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巡视指导学生的探究实验。

结合课件讲解重要的知识。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多用提问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

板书重要的内容,分步骤画出反射光线。

认真听讲、记录老师黑板上的重要内容。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记录实验数据并总结规律。

认真分析老师提出的问题,并积极举手回答。

小组讨论黑板反光的解决方法。

上黑板做题,在下面做题,还有课后题。

几下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

踊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参与设计比赛。

认真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记录老师的重要板书。

认真听讲、参与探究实验。

思考并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记笔记。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完成练习。

课后完成实验报告。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记笔记。

认真记录老师的板书。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记录数据总结实验规律。

与书上的规律对比,思考差异。

应用光的反射定律画图,用量角器画出标准的反射光线。

 

课堂的及时练习对学生来说既是评价又是测验,检验当堂课的内容是否消化了,也评价一下自己需要多长时间能掌握老师讲的内容。

通过练习题和到黑板来做题,让学生理解并会应用光的反射定律。

也使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

讨论的环节也能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

本节课的最后针对整体内容有一个综合练习,使学生理解自己掌握的知识体系。

对基本知识点有一定的掌握,由于在课堂上教师领导学生进行了及时的巡视和辅导,学生的信息及时反馈给了老师。

课后练习题留的别有用心,如果学生认真完成会有一个提高。

学生对课堂上的基本知识点都基本掌握,当堂的练习也很多,并且老师要求用量角器作图,严格要求学生。

讨论过程让学生充分思考,使学生感受了合作的愉快。

课后作业动手性很强。

此教师非常的很有激情,上课气氛热烈,能够及时的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认真听取学生的疑问。

反馈的及时,疑问解决的及时。

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基本掌握,课堂练习很少。

但探究实验很多,学生很容易看到实验的有趣看不实验的规律。

课件逻辑清晰,内容王正。

画面不算精致但足够吸引学生注意力。

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对光的反射和实验设计的方案等的呈现更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

学生的注意力也尝尝被课件吸引而不注意听讲。

该教师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但老师的板画运用的很顺手,板书工整的利用也能起到让学生清楚明白的作用。

这个教室更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实验和课前小制作等,都有学生亲自动手完成。

老师设计了丰富的游戏和课件。

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在课件中看到知识体系。

此教师没有用课件,但是设计了丰富有趣的实验,在丰富的实验中,学生探究出了光的反射定律。

教材

人教版

人教版

人教版

人教版

人教版

三、个人反思

四、参考文献

[1]董国武.光的反射设计方案[OL].

8s2/sj2/201008/t20100824_715216.htm

[2]胡志英.“光的反射”教学设计[OL].

/tb8s2/sj2/201008/t20100824_715215.htm

[3]张晓博.《光的反射》教学设计[OL].

tb8s2/sj2/201008/t20100824_715214.htm

[4]阳琼.《光的反射》教学设计[OL].

/sj2/201008/t20100824_715235.htm

[5]张祖忻,朱纯,胡颂华.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M].上海外语出版社.1992年6月

[6]孙可平.现代教学设计纲要[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

[7]王后雄.教材完全解读(物理九年级全一册)[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年5月

[8]李学农,丁彦青,温玲.多媒体教学优化设计[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2月

[9]李克东,谢幼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年2月

[10]盛群力,李志强.现代教学设计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

[11]陈刚.物理教学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12]刘力.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论[M].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

[13]赵宁宁.我国物理概念教学二十年.[J].教育教学研究,2006年底4期:

40-47

[14]姜莉.浅谈物理概念的教学思路.[J].内蒙古民族师范学报1997年10月10卷第2期

[15]邢洪明.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贯穿新课程理念.[J].山东教育,2006年Z2期

[16]李宏忠.主观能动性与物理概念教学.[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12月第6期:

102-103

[17]王莉.关于加强物理概念教学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2月第23卷第2期

 

五、附录

对比教案A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吉林省长春市一汽九中董国武

课题

光的反射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董国武

教学方式

讲授、实验探究

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

单位

一汽九中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的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阿基米德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通过对光污染的介绍,教育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

光的反射(reflection)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

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过程及结论的得出

手段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教具

射飞镖用的靶子、激光手电筒(每组3只)、小平面镜、量角器、中缝黏和的两块硬纸板、自制的漫反射演示装置、一小段香、玻璃罩、火柴。

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和学生进行

的第一次射击比赛

问:

“2000年悉尼

奥运会我国选手获得

的第一块金牌是什么

项目?

“今天谁来与老师

进行一次射击比赛?

回答问题(射击)

 

与教师进行射击比赛

激趣,同时复习了

光的直线传播

创设一种学生想学

的课堂情境

教师和学生进行

的第二次射击比赛

通过平面镜射击靶子

与教师比赛

引入新课

探究

每组自行设计方案探究光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

提出问题

教师提出(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呢)

培养探究意识

经历探究过程

培养探究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实践能力

培养科学态度

猜想和假设

猜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分析可行性

小组讨论设计并演示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巡视、指导

进行实验

分析与论证

指导、纠正

组内总结

评估

分析学生得到的结论

组内评估

交流与合作

讲述、板画

小组间互相交流

德育

光的反射的应用和危害

1.香港汇丰银行用平面镜反光进行天然照明。

2.阿基米德带领全村妇女用平面反光烧毁敌人船只。

3.光污染。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创新实验

分别用平面镜和白纸反射太阳光照学生,引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进行创新实验。

演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小结

学生归纳

作业

课后上网查有关光污染的资料

板书

 

 

对比教案B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江苏省无锡市社桥中学胡志英

  这是本教材中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实验,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开端,既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开展探究实验,又要让学生体验物理探究的乐趣,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材相比,课程标准降低了教学要求,由原来的“光的反射定律”改为“光的反射规律”,只要求学生知道“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都不作要求,但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学生发现这些规律,同样可以归纳到“收获”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让他们感受到观察在物理实验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器材】

  演示实验器材:

激光演示仪,蚊香,带盖的玻璃盒。

  学生实验器材:

平面镜,纸板盒,蒙黑纸的手电筒,直尺,量角器,笔。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的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