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建筑结构复习知识点归纳讲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67604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7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工建筑结构复习知识点归纳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华工建筑结构复习知识点归纳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华工建筑结构复习知识点归纳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华工建筑结构复习知识点归纳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华工建筑结构复习知识点归纳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工建筑结构复习知识点归纳讲解.docx

《华工建筑结构复习知识点归纳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工建筑结构复习知识点归纳讲解.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工建筑结构复习知识点归纳讲解.docx

华工建筑结构复习知识点归纳讲解

建筑结构的分类

1.按材料分:

混凝土结构

砌体结构

钢结构

组合结构

木结构

膜结构

2.按结构体系分:

混合结构

框架结构

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

筒体结构

大跨度结构门式刚架结构

薄腹梁结构

桁架结构

拱结构

网架结构

壳体结构

悬索结构

结构上的作用:

指能使结构产生效应(结构或构件的内力、应力、位移、应变、裂缝等)的各种原因的总称。

分为直接作用:

直接作用在结构上的力,称为荷载。

间接作用:

由于温度变化、地基变形、地面运动等使结构产生效应的原因。

作用效应:

内力、变形、裂缝等

3.结构抗力:

结构或构件承受作用效应的能力。

是结构自身所具有的,与材料的性能、结构的几何参数等有关。

作用和抗力都具有随机性。

结构安全的条件:

结构抗力≥作用效应

.荷载的分类:

(按荷载在结构上随时间的变异性和持续性分)

●永久荷载:

结构自重等

●可变荷载:

楼(屋)面活荷载、风、雪、积灰、吊车荷载等

●偶然荷载:

爆炸力、撞击力等

永久荷载:

标准值;可变荷载:

标准值、准永久值、频遇值

●标准值:

可变荷载的基本代表值,取值具有一定的经验性,变异较大。

P11

●组合值:

当结构承受两种或以上的可变荷载时的代表值。

●准永久值:

可变荷载中在整个设计基准期内出现时间较长的那部分荷载值。

●频遇值:

在整个设计基准期内达到和超过该值的总持续时间与设计基准期的比值为规定的较小比率的荷载值。

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同于设计基准期的概念)

一般为50年。

极限状态设计法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出现疲劳破坏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素混凝土结构等均称为混凝土结构。

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通常被称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条件:

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很不相同,它们可以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是因为:

●钢筋和混凝土之间存在有良好的粘结力,在荷载作用下,可以保证两种材料协调变形,共同受力;

●钢筋与混凝土具有基本相同的温度线膨胀系数:

钢材为1.2×10-5,混凝土为(1.0~1.5)×10-5,因此当温度变化时,两种材料不会产生过大的变形差而导致两者间的粘结力破坏。

●混凝土裹住钢筋,使其不易锈蚀,也不致因火灾使其迅速达到软化温度而破坏

混凝土的组成

水泥、水、骨料、砂

我国将立方体抗压强度值作为混凝土强度

的基本指标,以此来划分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是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的―-

共14级,

我国规定的标准试验方法是不涂润滑剂。

(2)试件尺寸:

尺寸越小,强度越高。

(3)加载速度:

速度越快,强度越高。

(4)混凝土龄期:

随龄期的增长而提高。

用标准棱柱体试件(150X150X300mm3)采用标准试验方法(与立方体相同)测定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

一般认为当h/b=2~3时,可以消除摩擦力的影响,中间段为纯压状态,接近实际受力情况。

一般只为抗压强度的1/17~1/8。

混凝土强度越高,与的比值越小。

●混凝土在三向受压时,由于侧向压应力的约束作用,最大的主压应力轴的抗压强度大大增大。

混凝土的变形分为:

一次短期加载下的变形

●混凝土的受力变形荷载长期作用下的变形

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混凝土的体积变形收缩、膨胀、温度变化

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

特点:

●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图形是一曲线,说明混凝土是一种弹塑性材料,只有压应力很小时,才可视为弹性材料。

●混凝土强度对应力应变曲线下降段有较大影响,混凝土强度高,应力下降快,延性越差;强度低,下降段越平缓,延性好。

●不同等级的混凝土达到轴心抗压强度时,

混凝土在长期荷载持续作用下,随时间而增长的变形,称为混凝土的徐变。

徐变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中一部分未转化为结晶体的水泥胶凝体,在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产生变形;

混凝土内部的微裂缝,在荷载的作用下不断增加和扩展

徐变的增长是先快后慢,前6个月可达最终徐变的70~80%,第一年可完成90%,2~3年后徐变基本终止。

影响徐变的因素:

内在因素、环境因素、应力因素

●混凝土材料的影响:

水灰比大,徐变大;水泥用量多,徐变大;骨料所占比例高,徐变越小;水泥、骨料的质量好、级配好,徐变小

●与混凝土养护条件有关:

养护时温度高,湿度大,徐变小。

●加荷时混凝土的龄期:

龄期越早,徐变越大

●初应力的大小:

初应力越大,徐变大

●构件的尺寸越大,体表比越大,徐变越小

徐变对混凝土结构性能的影响:

可以增大构件变形(如梁的挠度增大);可使偏心受压构件的偏心距增大,降低构件的承载力;引起内力重分布;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会导致预应力损失。

减小徐变的措施:

1)选用优质骨料、优质水泥,减小水泥用量和水灰比。

2)尽量振捣密实,加强养护,保持温度、湿度。

3)适当控制混凝土的加载龄期和初应力的大小。

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减小的现象——收缩

收缩与时间有关,一个月完成总收缩量的50%,半年完成80~90%。

一般两年后趋于稳定。

最终收缩应变为2~5×10-4

混凝土收缩由胶凝体本身的体积收缩和混凝土失水体积收缩组成。

当这种自发的变形受到外部(支座)或内部(钢筋)的约束时,将使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甚至引起混凝土的开裂。

混凝土收缩会使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产生预应力损失。

钢筋的品种和级别

(一)钢筋的品种(分类)

按化学成分分类:

低碳钢

碳素钢中碳钢随含碳量增加,钢筋强度提高,

高碳钢塑性性能降低。

普通低合金钢:

除碳素钢已有的成分外,再加入少量的

硅、锰、钛、钒、铬等合金元素。

加入后可有效提高钢材强度,改善钢材其它性能。

按外形分类光面钢筋——表面光滑,与混凝土粘结力差。

变形钢筋——表面带肋,螺旋纹、人字纹、

月牙纹,与混凝土粘结力高。

热轧钢筋(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

按生产工艺分类预应力钢丝和钢绞线、热处理钢筋

(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冷加工钢筋(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屈服强度标准值

屈服强度设计值

牌号

符号

形状

300

270

HPB300

光面

335

300

HRB335

HRBF335

变形

400

360

HRB400

HRBF400

RRB400

变形

500

435

HRB500

HRBF500

变形

应力——应变曲线分两类:

•有明显的流幅:

热轧钢筋(软钢)

•无明显的流幅:

高碳钢(硬钢)(预应力钢丝、钢绞线、热处理钢筋)

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

粘结力的组成

钢筋和混凝土接触面上的化学胶着力

混凝土收缩握裹钢筋而产生的摩阻力

钢筋表面凹凸不平与混凝土之间产生的机械咬合力

钢筋端部的锚固力

光圆钢筋粘结力主要来自胶着力和摩阻力。

变形钢筋粘结力主要来自机械咬合力。

影响粘结强度的主要因素:

混凝土强度等级:

粘结强度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大致成比例,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提高;

保护层厚度及钢筋净距:

越大,粘结强度越高;

横向钢筋及侧向压应力:

可以限制裂缝的发展、提高粘结强度;

浇筑混凝土处钢筋所处的位置:

钢筋表面特征:

钢筋表面粗糙,粘结强度高。

保证钢筋和混凝土粘结力的构造措施

钢筋要保证基本的锚固长度和最小搭接长度;

满足钢筋最小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加密箍筋(接头范围内);

钢筋端部设弯钩(光面钢筋)。

结构和构件要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梁、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就是要满足:

M≤Mu

M是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它是由结构上的作用所产生的内力设计值;Mu是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设计值,它是由正截面上材料所产生的抗力。

1.板

(1)截面形式

矩形、空心板、槽形

(2)板的截面尺寸

厚度以10mm为倍数,一般不小于80mm

(3)板的配筋

受力筋:

常用HPB300、HRB335、HRB400、HRBF400

直径:

6、8、10、12mm,钢筋间距宜100~200mm

分布筋:

常用HPB300、HRB335,直径:

6、8,间距不大于250mm,温度变化较大或集中荷载较大时,分布筋适当增加。

板内分布筋与受力筋相垂直,受力筋放在外侧。

1)截面形式及尺寸

矩形、T形、I形、倒L形、十字形等

梁高:

以50mm为级差,800mm以上时100mm为级差

梁的高度与跨度大小有关:

主梁h=(1/8~1/14)L

矩形截面梁的高宽比h/b一般取2.0~3.5;T形截面梁的h/b一般取2.5~4.0(此处b为梁肋宽)。

三.破坏形态

根据配筋率的不同,梁正截面破坏有三种形式:

适筋破坏、超筋破坏、少筋破坏

适筋梁破坏(配筋合适现象:

破坏始于受拉区钢筋屈服,终于受压区混

凝土被压碎(极限压应变)

特点:

延性破坏,有明显的预兆,材料充分利用。

.超筋梁破坏(配筋过多)现象:

破坏始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受拉钢筋未屈服。

特点:

脆性破坏,无预兆,(裂缝不宽,挠度很小)钢筋未充分利用。

注意:

设计中不允许出现超筋梁。

少筋梁破坏(配筋过少)现象:

一旦开裂,钢筋迅速达屈服强度,进入强化阶段,受压区混凝土远未达到(类似于素混凝土梁,裂缝集中一条,宽度大)

特点:

脆性破坏,无预兆,压区混凝土的强度未充分发挥,承载力太低。

注意:

设计中不允许出现少筋梁。

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I阶段——弹性工作阶段

应力、应变图均为直线,说明混凝土处于弹性阶段,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Ia——受拉区混凝土出现塑性特征,应力图呈曲线,即将开裂状态。

第Ⅱ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

开裂瞬间,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受拉区拉力由钢筋承受,中和轴不断上升,受压区混凝土应力呈曲线,塑性应变增大。

Ⅱa——受拉钢筋即将屈服

第Ⅲ阶段——破坏阶段

受拉钢筋屈服,中和轴迅速上升,受压区高度进一步减小,受压区混凝土应变增大迅速,塑性特征更充分,压应力图形更丰满。

Ⅲa——截面破坏。

梁正截面工作的三个阶段,只有适筋梁才出现

适筋梁与超筋梁的界限为“平衡配筋梁”,即梁受拉纵筋屈服的同时,受压混凝土边缘达到其极限压应变εcu值,梁达到其极限承载力而破坏。

少筋梁特点:

一裂就坏,即破坏弯矩Mu=开裂弯矩Mcr

为防止少筋破坏,构件的配筋率不低于最小配筋率。

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根据破坏弯矩等于开裂弯矩来确定。

在梁的受压区配钢筋,承受压区压力称为双筋截面

双筋截面不经济,在下列情况下采用:

1.M很大,当ξ>ξb,梁截面尺寸又受限时

2.在不同荷载组合下,梁截面承受异号弯矩

受压钢筋A’s的存在,对截面延性、抗裂性、变形等有利,受压钢筋

不宜采用高于400N/mm2的高强钢筋

防止超筋脆性破坏

保证受压钢筋强度充分利用

注意:

双筋截面一般不会出现少筋破坏情况,

故可不必验算最小配筋率。

●剪跨比λ为集中荷载到临近支座的距离a与梁截面有效高度h0的比值,即λ=a/h0。

某截面的广义剪跨比为该截面上弯矩M与剪力和截面有效高度乘积的比值,即λ=M/(Vh0)。

斜截面主要破坏形态有:

剪压破坏

斜压破坏

斜拉破坏

1.剪压破坏:

当剪跨比一般(1<λ<3),箍筋配置适中时出现。

随着荷载的增加,在剪弯区段的出现斜裂缝,随后与斜裂缝相交的箍筋屈服,斜截面末端剪压区的高度减小,最后导致剪压区的混凝土破坏,使斜截面丧失承载力。

此破坏虽有一定的塑形变形,但仍属脆性破坏

2.斜压破坏:

当剪跨比较小(λ<1),或箍筋配置过多时易出现。

这种破坏多数发生在剪力大而弯矩小的区段,由梁中主压应力所致,表现为混凝土压碎,破坏时,混凝土被斜裂缝分割成若干个斜向短柱而被压坏,呈明显脆性。

3.斜拉破坏:

当剪跨比较大(λ>3),或箍筋配置不足时出现。

破坏由梁中主拉应力所致,其特点是当垂直裂缝一出现,就急剧向受压区斜向伸展,斜截面承载力随之丧失,呈明显脆性。

影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剪跨比

●混凝土强度

●箍筋配筋率

●纵筋配筋率

●截面形状和尺寸

●加载方式

1.剪跨比:

试验表明,剪跨比越大,受剪承载力越低,但当λ≥3,剪跨比的影响不再明显。

(P66图4-56所示)。

2.混凝土强度等级: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随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的提高而提高。

梁剪压、斜压破坏时,受剪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梁为斜拉破坏时,受剪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3.纵筋配筋率:

试验表明,梁的受剪承载力随纵向钢筋配筋率ρ的提高而增大。

因为纵向受拉钢筋像销栓一样,约束了斜裂缝宽度的增加和长度的延伸,从而增大了剪压区面积的作用。

配箍率和箍筋强度:

有腹筋梁出现斜裂缝后,箍筋不仅直接承受相当部分的剪力,而且有效地抑制斜裂缝的开展和延伸,对提高剪压区混凝土的抗剪能力和纵向钢筋的销栓作用有着积极的影响。

试验表明,在配箍量适当的范围内,梁的受剪承载力随配箍量的增多、箍筋强度的提高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配箍量一般用配箍率(又称箍筋配筋率)ρsv表示,即

 

截面形状和尺寸:

T形截面梁适当增加翼缘宽度,可提高受剪承载力25%,但翼缘过大,增大作用就趋于平缓。

6.加载方式:

直接加载——通常将荷载加在梁的顶部;

间接加载——现浇楼盖主次梁相交时,次梁的荷载是加在主梁的中部或底部,对主梁而言是间接加载。

间接加载比直接加载梁的受剪承载力低。

以剪压破坏形态为依据,破坏时与斜截面相交的箍筋屈服,斜截面末端混凝土达到极限强度,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Vu:

均布荷载作用下,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简支梁,当仅配箍筋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为防止出现斜压破坏,截面最小尺寸:

●当

≤4.0时,属于一般的梁,应满足(h为腹板的高度)

 

●为避免发生斜拉破坏,最小配箍筋率:

 

楼盖的结构形式

●交梁楼盖

●井字梁楼盖

●无梁楼盖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与计算

●1.组成:

板、次梁、主梁

●由板、次梁、主梁三者整体相连。

●传力途径:

板→次梁→主梁→墙或柱→基础

●2.结构布置:

柱距为主、次梁的跨度

柱距大,梁截面大,柱子少。

柱距小,梁截面小,柱子多,基础多。

次梁间距为板的跨度

间距小,次梁数多,板薄。

间距大,次梁数少,板厚。

经济合理板、梁、跨度

柱距=梁跨,常用为次梁4~7m

主梁5~8m

次梁间距=板跨,1.7~2.5m

柱网宜正方或长方形,梁板尽量等跨,板厚、梁截面尺寸尽量统一。

板:

连续板,简支板

次梁:

h=l/18~l/12,b=h/3.5~h/2

当h≥l/20时,不必验算挠度。

主梁:

h=l/14~l/8,b=h/3.5~h/2

当h≥l/15时,不必验算挠度

板:

单跨h≥l/45

多跨连续h≥l/50

l为短跨跨度。

无梁楼盖板厚由计算确定,常用板厚约为跨度的1/30,当板厚大于1/35柱网的长边尺寸时,可满足刚度要求,不必验算变形;

 

钢筋混凝土楼梯形式

按结构构造分:

梁式、板式楼梯,剪刀式、螺旋式楼梯等。

梁式楼梯组成:

梯段(踏步板、斜梁)

休息平台(平台板、平台梁)

板式楼梯组成:

梯段板

休息平台(平台板、平台梁)

受压构件的分类

(1)轴心受压——轴向压力与截面形心重合

(2)偏心受压——轴向压力与截面形心不重合

偏心受压常采用矩形,较大的预制柱采用Ⅰ形截面。

圆形截面主要用于桥墩、桩和公共建筑中的柱;还有环形、T形等截面形式。

(1)配筋率

最小配筋率:

总配筋率≥0.6%;

单侧≥0.2%。

最大配筋率:

总配筋率不宜大于5%。

为什么?

(2)直径:

d≥12mm;通常16mm~32mm。

(3)根数:

≥4。

(4)间距:

间距≤300mm;净距≥50mm。

箍筋

(1)作用:

固定纵筋位置,防止纵筋压屈鼓出,抵抗水平剪力。

(2)直径、间距

直径不应小于d/4及6mm;

间距不应大于15~20d、400mm及截面短边尺寸b。

(配筋率大于3%时,直径不小于8mm;间距不大于10d、200mm)

 

 

真正的轴心受压构件并不存在

混凝土材料不均匀

钢筋放置不对称

荷载作用位置不准确

施工时的尺寸误差等所导致

 

.轴心受压普通箍筋柱正截面受压承载力

短柱:

在荷载作用下,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受力、变形,随着荷载的增大,构件的压缩变形增长速度大于荷载的增长速度,柱中开始出现竖向裂缝,一般纵筋先屈服,箍筋之间的纵筋向外凸出,混凝土保护层剥落,芯部混凝土达极限压应变ε=0.002,柱压碎破坏。

长柱:

长细比较大的柱子

在荷载作用下,由初始偏心距导致产生附加弯矩和相应的侧向挠度,而侧向挠度又增大了荷载的偏心距,随着荷载的增大,柱侧向挠曲,首先在凹侧出现纵向裂缝,混凝土压坏,凸侧出现横向裂缝,侧向挠度急剧增大,柱子破坏(甚至失稳)。

长柱承载力低于短柱。

长细比越大,承载力降低越多。

 

普通箍筋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

 

偏心受压短柱的破坏形态

与偏心距e0和纵向钢筋配筋率有关

分为大偏心受压破坏和小偏心受压破坏

大偏心受压:

破坏条件

偏心距大,或M大、N小,且受拉钢筋配置适量。

破坏特征

受拉、受压钢筋均屈服,混凝土被压碎,类似适筋梁,具有延性破坏性质。

承载力主要取决于受拉侧钢筋

小偏心受压(受压破坏)截面受力

偏心距e0很小或较小,或者偏心距e0较大,但As配筋太多

破坏条件

偏心距小或受拉钢筋配置太多

破坏特征

离轴向力近的一侧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受压钢筋屈服;离轴向力远的一侧可能受拉,也可能受压,但一般情况下,钢筋均不屈服,类似超筋梁,脆性破坏。

受拉破坏和受压破坏的界限

受拉钢筋屈服与受压区混凝土边缘极限压应变同时发生。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当为大偏心受压(受拉破坏)

当为小偏心受压(受压破坏)

荷载(计算)偏心距:

附加偏心距取偏心方向截面尺寸的1/30和20mm中较大者。

初始偏心距

短柱和长柱是材料强度耗尽的破坏,承载力高、经济,工程中允许使用。

细长柱破坏突然,材料强度未充分利用,承载力低且不经济,工程中应尽量避免。

•实际工程中,受压构件常承受变号弯矩作用,当弯矩数值相差不大,可采用对称配筋。

•采用对称配筋不会在施工中产生差错,故有时为方便施工或对于装配式构件,也采用对称配筋。

大偏心受压构件:

由于对称配筋,公式可写为:

进一步得到:

为判别大、小偏心条件!

若,为大偏心,将其代

入公式可得到:

若计算出,取

普通钢筋混凝土的缺点:

●裂缝出现早,带裂缝工作;

●高强钢筋使用受到限制;

●构件刚度小,变形大。

解决问题方法:

●加大截面尺寸;导致自重过大,使钢筋混凝土结构用于大跨度或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成为不可能或很不经济。

●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提高构件的抗裂性能和控制裂缝宽度的作用也不大。

●采用预应力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及应用

特点:

●提高构件的抗裂能力。

改善了构件的受力性能。

适用于对裂缝要求严格的结构。

●增大构件刚度。

减少构件的变形,适用于对构件的刚度和变形控制较高的结构构件。

●充分利用高强度材料。

采用了高强度混凝土和钢筋,从而节省材料和减轻结构自重,适用于跨度大或承受重型荷载的构件。

●扩大构件的应用范围。

●提高了结构或构件的耐久性、耐疲劳性和抗震能力。

●施工复杂,对施工技术要求高;

●造价高

 

.施加预应力的方法

●先张法:

张拉钢筋先于混凝土构件浇筑成型的方法。

先张法构件中,预应力是靠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黏结力传递。

但是这种力的传递过程,需要经过一段传递长度才能完成。

●后张法:

在构件浇筑成型后再张拉钢筋的施工方法。

后张法构件中,预应力主要靠钢筋端部的锚具来传递。

张拉控制应力大小的确定与预应力钢筋的品种和施加预应力的方法有关。

预应力损失,常用超张拉的方法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施工过程中,张拉控制应力并不能完全施加在混凝土上,混凝土得到的应力小于张拉控制应力,二者之差称为预应力损失。

混凝土实际得到的应力称为有效应力。

当然,我们不希望预应力损失太多,致使有效应力太小。

基本概念:

有效应力=张拉控制应力σcon-预应力损失σl

预应力损失:

①锚具变形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先、后张法)

②预应力钢筋和孔道壁之间的摩擦损失

③预应力与承拉设备间的温差引起的损失

④钢筋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⑤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⑥螺旋式钢筋挤压混凝土引起预应力损失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与钢筋混凝土构件相比:

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迟得多,但裂缝出现的荷载与破坏荷载比较接近。

②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与条件相同的未加预应力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能力相同,故预加应力能推迟裂缝出现,但不能提高承载能力

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对钢筋的要求

①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制作和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预应力损失,为了在扣除预应力损失后,仍然能使混凝土建立起较高的预应力值,需采用较高的张拉应力,预应力钢筋必须采用高强钢筋(丝);

②具有一定的塑性为防止发生脆性破坏,要求预应力钢筋在拉断时,具有一定的伸长率;

③良好的加工性能即要求钢筋有良好的可焊性;

④与混凝土之间有较好的黏结强度先张法构件的预应力传递是靠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黏结力完成的,因此需要有足够的黏结强度

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对混凝土的要求

不应低于C30,不宜低于C40

①强度高预应力混凝土只有采用较高强度的混凝土,才能建立起较高的预压应力,并可减少构件截面尺寸,减轻结构自重。

对先张法构件,采用较高强度的混凝土可以提高黏结强度,对后张法构件,则可承受构件端部强大的预压力;

②收缩、徐变小可以减少由于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③快硬、早强可以尽早施加预应力,加快台座、锚具、夹具的周转率,以利加快施工进度,降低间接费用。

 

▪砌体结构masonrystructure

定义:

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

是砖砌体、砌块砌体和石砌体结构的统称。

▪优点:

•就地取材,较为经济

•较好的耐火性和耐久性

•施工设备和方法简单

•保温、隔热、隔音效果好

▪缺点:

•抗震性能较差

•劳动强度大

•生产效率低

•占用耕地农田

块体:

包括砖、砌块、石材MU

▪砖:

包括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