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437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docx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docx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

本专题考试大纲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其主要内容为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其主要内容为

(1)古代的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考查以选择题与问答题为主要形式,难度上以中等难度为主,内容上相对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儒学方面:

先秦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文学方面:

主要以文学作品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本专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民本思想,复习时要多加注意。

材料题多考查儒家思想演变与同时期的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继承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传统,植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生产关系中资本主义的新因素,在明清之际“天崩地解”的形势下,开创了新思潮、新学风。

这股新思潮出现的时代背景、主要表现以及对明清和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将是复习备考的重点内容。

【知识框架】

本专题分为三条主线:

主线一古代中国思想上讫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

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具体历程如下:

创立(孔子:

仁、礼)→发展(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荀子:

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

独尊儒术)→改造、成就(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

主线二科学技术:

内容上强调实用性,研究方法上侧重于传统经验总结、缺乏实验,应用上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大型工程,成就上以四大发明为典型代表,水平上领先于世界,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主线三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趋势和原因:

趋势:

日趋平民化、世俗化、反封建意识增强。

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加强;商品经济发展。

考点一儒家思想由形成到独尊

1.百家争鸣

派别

代表人物与主张

儒家

代表人物:

孔子

主张:

“仁”“礼”学说;“德治”思想;创办私学;编订“六经”

代表人物:

孟子

主张:

“仁政”学说;“民贵君轻”思想;“性本善”伦理观

代表人物:

荀子

主张:

“仁义”“王道”学说;“君舟民水”思想;“性本恶”伦理观

道家

代表人物:

老子

主张:

“道”的本原论;“无为而治”学说;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代表人物:

庄子

主张:

“自然无为”观;逍遥自得的思想

法家

代表人物:

韩非子

主张:

君主集权的集权观;厉行赏罚的法制观

墨家

代表人物:

墨子

主张: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2.汉代儒学

(1)思想来源:

以儒家思想为骨干,融合阴阳五行家、道家及法家思想。

(2)理论基础:

“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3)新增内容:

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3.评价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考点二儒学思想由转型到扬弃

1.宋明理学

派别

哲学观

认识论

程朱理学

二程:

“天理”本原论;人伦即天理

“格物致知”

朱熹:

“存天理,灭人欲”

陆王心学

陆九渊:

“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反省内心

王阳明: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2.明清儒家思想的活跃

(1)李贽:

否定孔子及儒家经典的神圣地位;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黄宗羲:

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倡导法治,保证民权。

(3)顾炎武:

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保天下的爱国思想。

(4)王夫之:

唯物论、发展观、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考点三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

技术

发明过程

外传

对西方文明发展的贡献

具体

总体

造纸术

西汉早期发明,东汉蔡伦对造纸术的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造纸术8世纪(唐朝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其他发明也先后流传西方

促进文化的发展

加速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火药

古代的炼丹家发明;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

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条件

指南针

战国时期出现“司南”,北宋的罗盘针用于航海

为新航路开辟提供技术保证

印刷术

隋唐出现雕版印刷,北宋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期,同时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准备条件

考点四文学艺术成就

1.中国古代文学成就

体裁

成就

《诗经》

收录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作品;风、雅、颂三部分;现实主义风格

楚辞

抒发忧国忧民情感;浪漫主义风格

汉赋

铺陈辞藻、文采华丽

唐诗

边塞诗人王昌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白居易,批判黑暗,寄托抱负

宋词

适应市民生活需要;婉约派与豪放派

元曲

通俗生动,豪放飘逸;关汉卿与元曲

明清小说

四大名著;文学世俗化;具有反封建色彩

2.汉字、书法

(1)汉字

①基本脉络

原始的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秦朝时)→隶书(始于秦,流行于汉)→楷书、草书、行书。

②演变趋势:

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2)书法

①发展脉络

楷书——始于东汉,魏晋完善,唐代步入盛世;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行书——东汉至西晋书体完全成熟。

②阶段特征

秦篆汉隶——魏晋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隋唐风格多样——宋四家追求个性,忽略法度——明代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

3.中国的绘画

(1)魏晋时期

士人群体的艺术追求体现在绘画上,出现了文人画,代表人物有顾恺之。

(2)唐代

体现盛唐画风的代表是吴道子,被誉为“吴带当风”。

(3)宋代

文人山水画兴起,逐渐发展成独立的画种。

(4)明清时期

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

(5)民俗画

有描绘市井生活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有木刻版画、年画等。

4.戏曲

(1)昆曲:

明中叶至清中期,昆曲兴盛,被誉为“百戏之祖”。

(2)京剧:

起源于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逐渐形成;同光年间成熟,渐成国粹;民国年间走出国门。

高考真题演练

1.(2018·北京文综·T1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他的观点(  )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学科素养。

通过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解释,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解析】选C。

材料中“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意思是“依靠武力假借仁义之名而统一天下的叫作‘霸’,要称霸,一定得有强大的国力;依靠道德,施行仁义而统一天下的叫作‘王’,要称王,不一定得有强大的国家”。

孟子强调了儒家思想的教化功能,故C符合题意。

甲骨文中的“王”字本义象征军事力量,与儒家教化不一致,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以力假仁者”“以德行仁者”都是“有为而治”,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宗法制度”,D排除。

2.(2018·天津文综·T1)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

“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学科素养。

体现以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历史现象。

【解析】选B。

传统上一般认为朱熹是封建统治的维护者,但材料却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他的进步思想。

材料的大意是:

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设立的,而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

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这是朱熹进一步解释“民贵君轻”的进步思想,正是儒家传统民本思想的体现,故选B;A、C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和解读;材料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D表述错误。

3.(2018.4·浙江高考·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

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转轮排字盘;《感天动地窦娥冤》;王祯《农书》

定窑孩儿枕;《萍洲可谈》;“气学”

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说文解字》;“井渠”

架火战车;谢环《杏园雅集图》;《天工开物》

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

【考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宋明理学;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中国的古代艺术;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解析】①成就都出现在元代;②成就都出现在宋朝;③成就都出现在汉朝;④成就都出现在明朝。

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①④,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4.(2018.4·浙江高考·7)思想家王守仁说:

“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

其主张(  )

①重建儒学信仰②人人都有良知③无私则无心④道德自我完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考点】宋明理学——王阳明心学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王阳明“致良知”主张的目的,故①错误;材料“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有良知,故②正确;“无私则无心”属于明朝李贽的思想主张,故③错误;“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通过“致良知”达到道德自我完善,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5.(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

“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考点】明代社会崇尚文化的氛围

【解析】材料“胸无墨、眼无丁者”也热衷于出版个人著作,不能体现出学术文化水平的迅速提升,故A项错误;材料“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反映出士人的喜好,与士人的地位的变化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没有反映出个人著作的内容与社会的关系,无法体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说明当时人们对文化知识的崇尚,社会上的文化氛围浓厚,故D项正确。

【答案】D

6.(2018·全国卷ⅡI·T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表4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上上(圣人)

上中

(仁人)

上下

(智人)

中上

中中

中下

下上

下中

下下(愚人)

尧、舜周文王孔子

孟子屈原荀子

子贡范蠡廉颇

老子商鞅韩非

齐桓公吕不韦荆轲

秦始皇李斯陈胜

宋襄公

夏桀

商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4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要求:

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1、试题答案拓展

方法与技巧

第一:

审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4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要求:

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第二:

论题。

从表4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即观点明确。

第三:

阐述。

要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说明即史论结合,阐述具有开放性、多样性。

看法

1、人物按圣人愚人标准划分,折射出儒家占主流地位的特点。

2、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