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21871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

《苏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

苏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

苏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语文试题D卷

一、选择题(共2题;共4分)

1.(2分)(2019九上·萧山期中)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台湾诗人郑愁予的《乡愁》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托物寄意,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B.古代文体“记”以记事为主,如《小石潭记》;“说”则多就事、物、现象抒发感想,常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如《爱莲说》。

C.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D.谈吐可显儒雅之风。

问候别人的父亲时,可以用“令堂近来身体可好”;写了文章,想请别人指点一二时,可以用“请不吝赐教”。

2.(2分)(2012·扬州)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不仅是一个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一种顺应自然的生存之道。

B.丛教授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人们一提起那心爱的专业时,他就津津乐道地谈个不停。

C.气温骤降,红军官兵身上还是单衣薄衫,一个个噤若寒蝉,不过还要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

D.这家印刷公司落实了减员增效的方案后,当月就扭亏为盈,收到急功近利的效果。

三、默写(共1题;共8分)

4.(8分)(2018·宿迁)默写古诗文并写出相应的篇名。

(1)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

(龚自珍《已亥杂诗》)

(3)________,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4)人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国恒亡。

(《孟子·告子下》)

(5)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独学而无友,________。

(《礼记·学记》)

(7)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

(范仲淹《________》)

(8)中华文化常常讲究由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能表现这种美学思想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5分)

5.(15分)(2017九上·彭水月考)学校正在开展“手机悄然影响生活”的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活动一:

漫画手机

学校组织了一次漫画比赛,要求用漫画的形式表现手机对生活的影响。

右侧漫画是一幅获奖作品。

请用简明的语言说出漫画反映的社会现象。

(2)活动二:

他山之石

活动中大家就校园手机管理问题搜集了大量资料,认为以下两所高校的做法值得借鉴,请你分别指出其值得借鉴之处。

(每空不超过12字)

①北京某高校在教室门口放收纳袋,要求学生把手机放进收纳袋之后,再到座位上学习。

此举已取得一定成效,校园里出现了“不做‘低头族’,专心把书读”的新气象。

②浙江某学院开设了“云班课”,在全校范围内开通免费wifi,鼓励学生用手机签到、听课、答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效率大为提高。

(3)活动三:

愈辩愈明

学校组织了一次“中学生有没有必要带手机进校园”的辩论赛,正方认为“有必要”,反方认为“没必要”。

请你选择立场并简述理由(不少于两点)。

五、名著导读(共1题;共15分)

6.(15分)名著阅读,按要求答题。

“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

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户道:

“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

”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水浒传》第二回)

(1)

上面文字中的“洒家”指的是        ,“这厮”指的是        。

(2)

他“痛打这厮”的原因是                                          。

(3)

结合选文的描写,分析“洒家”的性格特点。

六、诗歌鉴赏(共1题;共16分)

7.(16分)(2017·南充)诗词鉴赏。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劲吹,船行快速。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D.“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即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E.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2)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劲吹,船行快速。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D.“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即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E.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3)

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4)

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七、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3分)

8.(13分)(2017八上·江都月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

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

使者反,言之公。

公曰:

“嘻!

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

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

晏子辞。

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

“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

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

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

“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①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

”晏子曰:

“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

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注】①古代二十五家为一社,把社内人姓名写在簿册上,叫书社。

后借指按社登记入册的人口和土地。

(选自《晏子春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所以然者何________    ②何寡人反取病焉________

③晏子方食________      ④若是其贫也________

(2)下列划线字与“晏子之家”的“之”意义与用法相同的是()

A.齐之习辞者也。

    

B.吾欲辱之。

    

C.婴闻之。

    

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②齐人固善盗乎?

③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

(4)课文与本文中的晏子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八、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38分)

9.(8分)阅读《中国石拱桥》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A)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咪,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去,长虹饮涧”。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B)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⑤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

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

能正确概括A段文字的大意的一项是

A.说明赵州桥非常雄伟。

B.说明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C.说明赵州桥结构的特点:

结构巧,用料省,强度高,形式美。

D.说明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一句中的“设计”是指

A.赵州桥    

B.两端宽、中间窄    

C.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D.大拱    

(3)

B段文字共九句话,可划分为几个层次,从下列四种划法中选出一种正确的,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4)

下列理解与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段说明了卢沟桥的特点:

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B.B段中第9句从修辞上看是排比、拟人,其作用是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卢沟桥形式的优美。

C.“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此句运用了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卢沟桥的坚固。

D.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此句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卢沟桥上狮子多种多样的特点。

10.(1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信仰之光

①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自己的生命重要得多,甚至是人生中最

重要的东西,值得为之活着,必要时也值得为之献身。

这种东西必定是高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像日月星辰一样在我们头顶照耀,我们相信它并且仰望它,所以称作信仰。

但是,它又不像日月星辰那样可以用眼睛看见,而只是我们心中的一种观念,所以又称作信念。

②真正的信仰是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真正看重信仰的人决不盲目相信某一种流行的宗教或别的什么思想,而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

两千四百年前,苏格拉底的信仰就是:

人生的价值在于爱智慧,用理性省察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

他为自己的信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③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

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辨方向,没有目标,随波逐流,活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

当然,一个人要真正确立起自己的信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我看来,在信仰的问题上,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态度。

所谓真诚,第一就是要认真,既不是无所谓,可有可无,也不是随大流,盲目相信;第二就是要诚实,决不自欺欺人。

有了这种真诚的态度,即使你没有找到一种明确的思想形态作为你的信仰,你也可以算作一个有信仰的人了,因为你至少是在信仰着一种有真诚追求的人生境界。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第③段划线句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作用是什么?

11.(20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

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

“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这几句诗镌刻在我的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了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1)

这一段文字叙述的是什么往事?

作者认为这一往事对她而言,有怎样的意义?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述。

(2)

老师的讲课给我的印象很深,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请举两例,做简要的分析。

(3)

“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这一句话,在这一段文字中的作用是什么?

(4)

两位国文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有什么不同呢?

他们对“我”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九、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

12.(5分)(2011·龙岩)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不少于650字,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不得抄袭。

(一)“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管是生活中的喧哗,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还是大自然的呼唤,都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都会在每个人心中展现出一幅属于自己的美景。

请以“听,多美”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二)请以“改变”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题;共4分)

1、答案:

2、答案:

三、默写(共1题;共8分)

3、答案: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5分)

4、答案:

五、名著导读(共1题;共15分)

5、答案:

六、诗歌鉴赏(共1题;共16分)

6、答案:

七、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3分)

7、答案:

八、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38分)

8、答案:

9、答案:

10、答案:

九、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

11、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