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199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docx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docx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A

B

D

C

B

B

A

C

D

C

A

B

B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6分)

1.D(“zènɡ”应读“zēnɡ”)

2.C(A项:

“茫”应为“芒”;B项:

“谰”应为“澜”;D项:

“珊珊”应为“姗姗”。

3.A(可歌可泣:

意思是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B.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C.大庭广众:

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D.忍俊不禁:

指忍不住笑出来。

4.B(A项:

缺少主语,删掉“通过”或“许”;C项:

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D项:

前后矛盾,把“只有一个座位还空着”删去。

5.D(A项:

语气过于生硬,带有诅咒意味。

B项:

“久仰”用于初次

见面时说的客套话。

C项:

语气生硬,不礼貌。

6.C

7.B(欧阳修的朝代应是“北宋”)

8.B(祥子的车应是被

抢的,冒险牵回3匹骆驼)

二、现代文阅读

(一)(每小题2分,共6分)

9.A

10.C(第③段画线句运用的是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11.D(A项“脂肪就会随之改变”应为“蛋白质就会随之改变”;B项“所有”过于绝对,原文是“许多”;C项“很多国家已经

普遍运用”与原文不符。

三、古诗文阅读(12~15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16~19小题,共10分;本大题共18分)

12.C(诗人当时并未登上泰山绝顶)

13.A听说(B项:

里面/射中;C项:

经过、经历/阅读;D项:

这样/判断动词,是。

14

.B于是

,就(A项:

代词,指石兽/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

动词,认为/介词,凭,靠;

D项:

兼词,相当于“于此”/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15.B(略写寺僧打捞石兽的过程)

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16.

(1)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分,译出“是”或“为”,1分;句意通顺,1分。

(2)(人

们)依照他的说法(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外找到了(石兽)。

(2分,译出“如”或“得”,1分;句意通顺,1分。

17.

(1)至:

到、来到(1分)

(2)而:

连词,表示承接(1分)

18.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在当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2分,译出“何”或“入”,1分;句意通顺,1分。

19.参考答案:

鲁人:

愚蠢,缺乏主见,盲目听从,做事不懂思考,墨守

成规,不知变通等。

老父:

自作聪明,佯装内行,好为人师等

启示我们:

①遇到任何事情要懂得变通,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和固执,要善于从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不要盲从。

②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所以不能当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

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绝不能盲目地顺从别人的意见。

(人物评价1分,启示1分)

《截竿进城》参考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要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进不去(城门)。

横过来拿着它,

也不能进入(城门)。

一点办法也想不出。

(过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

“我(并)不是才智高超的人,仅仅我见到的事情多罢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在当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那个鲁国人)于是听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世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了。

四、古诗文默写(共10分)

20.

(1)隔江犹唱后庭花

(2)万里赴戎机(3)何人不起故园情

(4)濯清涟而不妖(5)山重水复疑无

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五、综合性学习(共8分)

21.

(1)示例一:

我支持重读经典古诗词。

(1分)因为古诗词是国学文化的经典,在快餐文发展的今天,我们更需要重读经典古诗词来净化我们躁

动的心,陶冶我们的情操。

(2分)所以,应该重读经典古诗词。

(1分)

示例二:

我不支持重读经典古诗词。

(1分)因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我们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新知识,才不会被社会淘汰,而不是花费太多时间去重读古诗词。

(2分)因此,

重读古诗词没必要。

(1分)

(2)示例:

最初吕蒙以公务忙推托不读书,(1分)后来在孙权劝说下认真学习,才略很快有长进。

(1分)鲁肃惊叹吕蒙才略的变化,并与他结为好友。

(1分)

(3)示例:

品读经典诗词塑造精彩人生(1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共12分)

22.A:

紧张不安B:

“我”第一次参加征文比赛,没有获得名次C:

充满信心(每空1

分)

23.

(1)“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的样子。

(1分)生动地写出了“我”当时害怕老师批评的紧张、不安、惭愧的心理。

(1分)

(2)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徐老师看“我”小说时的专注和耐心,表现了徐老师对“我”写的小说的欣赏和认可。

(1分)

24.从耐心看“我”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者,引导“我”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徐

老师是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从“我”失败后,主动约“我”谈心,用

“故事”来引导“我”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形象1分,结合文章内容

1分)

25.表层含义:

初三那年,校园里的栀子花盛开(1分)

深层含义:

指的是初三那一年在老师的鼓励下,“我”重拾了信心,获得了成功。

(或:

“我”重拾了信心,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中考作文得了满分。

)(2分)

、作文(50分)

26.评分细则

一类

50~46分

二类

45~41分

三类

40~35分

四类

34~30分

五类

29~20分

六类

19~0分

内容

(21分)

切题,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立意正确、深刻。

切题,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立意正

确。

符合题意,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充实。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尚充实。

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

严重偏离题意。

语言

(16分)

行文流畅,语言准确生动,能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现手

法多样。

文从字顺,语言比较生动,能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语言通顺,表达尚好。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

 

文理不通。

结构

(10分)

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构思新颖、巧妙。

结构紧凑,层次清楚,构思新颖。

结构完整,层次比较清楚。

结构尚完整,层次尚清楚。

结构层次混乱。

结构不完整,层次混乱。

文面书写

(3分)

字体工整、美观,书写、标点、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字体端正,书写、标点、格式正确,卷面干净。

字迹清楚,书写、标点、格式基本符合要求,卷面干净。

字迹清楚,有少量错别字和标点错误,有少量涂改。

字迹潦草难辨,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有较多涂改。

字体不易辨认,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卷面很不整洁。

补充说明:

(1)文中每错3个字扣1分,重现不计,最多扣3分。

(2)字数不足600者,每少50字扣1

分,最多扣3分。

(3)文中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一经查实扣2分。

(4)没有完整题目的扣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