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598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docx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docx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到目前为止,我校的课程改革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8年11月至2013年10月,是我校课程改革的探索、起步阶段,第二阶段从2013年11月至今,是我校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阶段。

一、探索、起步阶段

(一)我校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2008年,正当全国教育发达地区山东、江苏等地掀起课改的浪潮时,我校的发展正面临巨大的挑战:

课堂教学模式落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死气沉沉;学生的课业负担重,不少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甚至辍学回家,加之农村学校生源急剧下降,可以说,学校未来的发展将何去何从,如何增强学校办学竞争力,这是摆在校领导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面对这一情况,校领导高瞻远瞩,毅然决定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开始寻找适合学校发展的新路子。

(二)怎样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1、积极走出去,引进新理念。

深处大山之中的我们,如果坐井观天、闭门造车,不了解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理念、新做法,学校谈何发展。

于是,学校先后派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主任和一批骨干教师外出学习。

2008年6月,时任校长姚永春派我赴西安参加了杨思中学主管教学副校长刘金玉的报告,这次报告对我触动很大。

尤其是杨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一些列行之有效的崭新做法(杜绝“假教”、“假学”、做到堂堂清、日日清、月月清)给我深刻的启示,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让我们在迷茫中找到了课堂教学改革方向。

这次培训学习,我深深地感到,只有走出去看看,方知教育的广阔天地中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返校后,我就培训学习内容做了一次报告,反响很好,也正是这一次培训学习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从此拉开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序幕。

2、开展校本培训,更新教师理念。

除了派遣领导、教师外出培训,我校通过网络、杂志收集了关于杨思中学、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比较全面的材料,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培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掀起了学杨思、学杜郎口热潮,教师开始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先学后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3、走进课堂,实地调研。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为了掌握一线最真实的教学信息,校长带领领导班子走进课堂、询问师生,了解了师生的呼声。

4、推出模式,付诸实践。

经过半年左右时间的调研、摸索,2008年11月,学校多次召开课程改革专题会,通过反复酝酿、广泛讨论最终确立了“20+25,先学后练”课堂教学模式。

“先学”指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并指导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展示自学结果,教师根据学生自学展示情况,适当地作以讲解或补充,在20分钟之内完成学习目标;“后练”指在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在25分钟内完成作业或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检查,个别指导;整节课贯穿“学习——展示——反馈”这条主线。

这一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确立以后,针对许多教师等待观望的态度,学校态度坚决,要求明确,并出台了相应的课堂评价标准。

为了强势推行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我校实行了校长走课制和课堂督查组深入一线量化打分制。

校长亲自深入课堂,一节课的时间内可以听几位教师的课,督促并指导“25+20,先学后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课堂督查组由主管教学副校长和业务骨干组成。

课堂督查组成员深入一线对全体教师进行“推门听课”,要求教师在25分钟内必须完成教学任务,后20分钟必须开始完成作业或进行练习巩固,对时间的要求近乎苛刻,并当堂打分,课后评课指导,对不符合这一模式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并纳入学期的考评中。

课堂教学改革之初,许多教师不理解、不适应,但由于措施得力,一学期之后,所有教师及学生基本适应了这一模式,而且不断走向自觉。

从2008年1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根据运行情况,我校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适时调整,即从“20+25,先学后练”→“25+20,先学后练”→“双20”→“先学后练,多学少讲”。

(三)改革尝试的结果

经过5年的探索与尝试,改革的效果究竟怎样?

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否明显提高?

我想拿一组数据来说一说:

年份

中考

人数

总评

成绩

名次

定中上线

四中

上线

实验中

学上线

2010年

268人

418分

1

1

52人

107人

2011年

253人

398分

3

1

38人

68人

2012年

200人

420分

1

1

26人

68人

76人

2013年

174人

389分

2

1

40人

29人

63人

虽然我们在中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我们课堂教学改革还没有突显出的绝对的优势。

但我们我们也积累了以下经验:

1、教师理念得到更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2、高效课堂源自充分备课,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势在必行。

3、导学案逐渐成为教师的助手、学生的帮手,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深化、发展阶段

(一)专家点评,走出茫然

似乎我们的课改进入“深水区”,如何渡过这个“深水区”,我们自己也很茫然。

2013年10月份,市教研室副主任冷永良来我校现场指导,指出我校中考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学校的常规管理的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浮于表面,课堂教学模式侧重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不易操作,学生独学、对学、群学不到位,课堂表现与高效课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课堂教学改革成效不够显著。

这些建议指出了制约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瓶颈,为我们指明了今后一段时期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承前启后,深化改革

之后,我们结合已取得的经验和学校实际,第五次修订了课堂教学模式,命名为“六步”课堂教学模式。

“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是在预习课的基础上进行的,必须要保证学生预习的时间。

预习可以利用自习(晚自习)时间,或专门安排正式课时。

预习是学生学习的独立期,一定要让学生围绕导学案中的问题独立思考、自学感知。

没有这一基础,“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就很难有效实施。

第一步:

预习交流(准备期)。

主要交流、检测、反馈预习案(学生课前已预习)中的基础知识问题。

所谓的基本问题就是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

检测办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可以是互相检测;可以是组长组织利用小黑板组织检查(注意反馈);可以是组与组之间互测(注意评价,以笔试为主)。

以上三种方法无论用哪种,必须做到组间同步进行,务使组组有事做,人人动起来;此外,也可以是教师组织检测,让每个组派代表板演或口述。

在进行这一环节时,教师巡视检查并搜集信息,必要时进行点拨,大家都容易出错的问题一定要强化解决,哪怕是一个字的读音,不留预习上的死角,这也是堂堂清的具体体现。

这一环节需要多长时间,视情况而定,一般不超5分钟。

第二步:

合作探究(互助期)。

围绕探究案中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必要时老师可强调中心问题,让学生有重点地研讨。

合作的前提是先独学,对于独学不能解决的个性问题,通过对学解决;共性问题,通过群学解决。

在进行这一环节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引导学生“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要重点关注学困生。

第三步:

小组展示(拓展期)。

小展示要针对探究案和训练案中的问题进行,组长要学会取舍,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

怎么展?

一是在组长的组织下以小组为单位同步展示,各小组展各小组的,不要管别组,同步展示效率就高。

二是展示的方式应该多样化,主要方式是说和写,此外,还可以是朗诵、表演等。

这里一定要让学生“乱”起来,争着“爬”黑板,争着发言,变鸦雀无声为欢呼雀跃。

三是展示要伴随反馈评价,这里主要指生生间的反馈评价,鼓励创新,欢迎发表不同意见,发生交锋碰撞。

在进行这一环节时,教师要巡回检查各组的情况,注意发现问题,收集问题,为下一环节的“大展示”做准备。

第四步:

班内展示(双赢期)。

大展示要针对群学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教学重点(教师可课前预设展示问题)进行组织。

如果问题过多,教师可以给各组分解任务,进行定向展示,由各小组选派不同的代表完成。

组织大展示时,教师要进行诱发、引导,尽量利用小组、利用学生,让生生、师生共同合作中解决。

让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兴趣得到激发,自信心得到增强,个性得到张扬。

第五步:

精讲提升(深化期)。

教师根据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展示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规律、点拨思路。

第六步:

当堂达成(生成期)。

围绕“训练案”中的问题或者设计有针对性、代表性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反馈检测。

检测要像考试那样在课内独立按时完成,不准学生讨论及抄袭,教师也不做指导,以此培养学生集中精神,快速、高效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同时有效地检测出学生学习的成效。

检测后,如果时间容许,教师要当堂点评。

对关键题要讲解点拨,总结知识点,化解问题点,理解提升点。

(3)依据《共同体导学案备写基本要求》备写高质量的导学案,以导学案统领课堂教学。

为保障“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高效运行,我们出台了系列制度。

(四)加强班级小组建设

1、依据定边县教研室的《班级学习小组建设指导意见》组建班级学习小组。

由班主任具体负责组建班级学习小组并依据《白湾子学校学习小组评价细则》出台本班的学习小组评价细则。

白湾子镇学校班级小组评价细则

一级

指标

评价标准

评分标准

执行单位

在黑板上展示效果良好或回答问题正确。

打分原则:

根据小组成员表现进行评价,1—2号学生得1分,3—4号学生得2分,5—6号学生得3分。

小组成员的得分记入学习小组总分。

科任教师当堂

实施

对其他同学的展示进行补充、点评。

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或敢于质疑。

当堂检测效果良好。

遵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根据学生表现酌情加减分

各小组长监督实施或教师监督实施

举止文明,谈吐大方,不乱扔垃圾,课间不在楼道追逐打闹

自觉遵守就餐秩序,文明就餐。

自觉讲究卫生,值日生按时打扫卫生区、教室、宿舍等卫生

根据学生表现酌情加减分

各小组长监督实施或教师监督实施

穿戴整洁干净,不吃麻辣食品或不健康食品

不染发,不烫发,男生不留长发,认真遵守作息时间

备注

各班根据本细则,出台本班特色的细则,强化小组管理与相互监督,提倡学生自主管理。

2、班级学习小组实行“捆绑式”发展原则,即小组成员的表现直接与优秀小组评价挂钩,反过来,如果某小组被评为优秀小组,那么该小组每个成员将被授予优秀个人;体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原则,提倡学生自主管理。

“捆绑式”发展使学生行为习惯大有改观,例如:

学生打扫卫生积极,无需班主任督促;学生间无打架事件发生。

3、老师对学习小组课堂评价分为两方面:

一方面对学生的评价采取硬性评价:

一是根据小组成员表现评价,赋分原则为1-2号学生得1分,3-4号学生得2分,5-6号学生得3分。

小组成员踊跃展示,展示优秀按赋分原则得分,展示不成功不得分。

展示内容为:

①在黑板前展示②对其他同学的展示进行补充、点评③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或敢于质疑④当堂检测。

例如,5号在黑板前展示,展示结果为优秀可得3分;二是教师的个性化评价可得1至3分。

例如“小组讨论后,老师抽查6号同学,回答正确得3分,抽查的结果代表小组的成绩”。

三是一分钟评价。

每节课结束,小组长评价小组成员的学习,老师或班长评价小组的学习情况。

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评价采取软性评价:

“软评”看似无法衡量,但对于学生心灵的陶冶、学习力的打造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应高度重视软评,科学进行软评。

“软评”的形式:

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包括语言评、表情评、文字评、形体评等。

教师根据硬性评价原则,把学习小组成员在课堂中的表现以分数的形式记录在黑板上的表格内。

下课后科任教师进行汇总并记入《班级小组学习记录汇总表》,该科任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