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MIS》.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5140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MIS》.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MIS》.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MIS》.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MIS》.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MIS》.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MIS》.docx

《《管理信息系统MIS》.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MIS》.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信息系统MIS》.docx

《管理信息系统MIS》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____管理信息系统______

题目名称__人事管理系统__

学生学院___

专业班级___

学号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

 

2009年1月1日

广东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名称

人事管理系统

学生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

本课程设计要采用本课程中学习的设计方法,运用其基本思路与主要图表工具完成“人事管理系统”应用系统。

完成信息需求分析与设计,用自己熟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程序设计语言及其相关开发工具实现该系统,并运行、评价、改进之,用vfp的实现该系统,并运行、评价、改进之;在此基础上严格按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所附报告提纲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通过本课程设计进一步弄懂管理信息系统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理解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原理、方法及其基本过程,初步具备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设计的能力,初步形成运用管理信息系统解决管理决策中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素质。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数据

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管理知识,在借鉴课堂教学案例、了解家人或亲友所从事的业务及其流程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选择自己了解的一项业务,运用课堂所学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完成信息需求分析与设计,用自己熟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程序设计语言及其相关开发工具实现该系统,并运行、评价、改进之,最后要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

要求学生按照《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完成一个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并撰写相应的课程设计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概述:

系统的基本任务,主要业务,开发目标

1.系统分析

2.系统设计

3.系统实现

4.系统运行

四、课程设计进程安排

序号

设计各阶段内容

地点

起止日期

1

教师说明课程设计的内容、任务、要求,讲解课程设计的步骤,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完成选题和资料准备。

教学楼

14周

2

学生完成业务需求分析、数据库的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的初步设计。

宿舍

14周-16周

3

教师批改初步设计,指出每份报告的问题,反馈给学生。

实验楼3-501

16周

3

教师通过面对面的形式对学生的初步设计进行检查,指出存在的错误和问题。

实验楼3-501

17周

4

学生根据教师指出的问题对设计初稿进行修改。

实验楼3-501

17周

5

通过Email等方式,教师辅导学生完成设计和报告。

宿舍

17周-18周

6

学生继续完善设计,开始实现系统。

宿舍

17周-18周

7

教师通过面对面的形式检查学生的系统,学生演示系统,并回答教师的问题,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和系统的电子版。

实验楼3-501

18周

五、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StephenHaag,MaeveCummings,JamesDawkins:

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fortheInformationAge.机械工业出版社,英文版,1998.

[2]E.F.PeterNewson,MichaelParent:

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Case.机械工业出版社,英文版,1998.

[3]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轮(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6]王晓铭,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开发技术,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发出任务书日期:

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

计划完成日期:

年月日基层教学单位责任人签章:

主管院长签章:

 

目录

概述5

1.系统分析5

1.1用户需求5

1.2可行性研究5

1.3现状调查6

1.4目标分析7

2系统设计8

2.1总体设计8

2.1.1一般关系模型设计8

2.1.2处理流程总体设计9

2.2详细设计10

2.2.1代码系统设计10

2.2.2数据库结构的具体设计10

3系统实现12

4系统评价14

附表15

 

MIS课程设计报告

概述:

人事管理系统就是用电脑代替大量的人工记录,完成众多信息的处理,方便、准确度高,且可以长期保存。

人事管理系统,为个人提供资料查询服务,为企业提供工员分工等服务。

本系统基本上能满足现代企业人事管理的需求,人事管理系统中使用各种表格,保存相关的人员信息,方便查询、浏览、修改等操作。

1系统分析

1.1用户需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也逐渐变得庞大起来;当今社会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使得企业人事管理工作也变的越来越复杂。

如何管理好企业员工的信息,成为企业管理中一个大的问题。

如果能实现企业人事管理的自动化,无疑将给公司管理部门带来很大的方便。

最初的人事管理是靠人工完成的,当企业规模教小的时候,人力可以完成,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增大,企业员工人数越来越多,依然维持着人力进行的人事管理,必然回造成工作效率低,工作错误增高的问题。

人事管理系统就是把分散的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信息实行统一、集中、规范的收集和管理,建立分类编号管理,为企事业单位和职工解除后顾之忧。

人事管理系统就是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信息检索、信息存取等服务。

1.2可行性研究:

初选方案:

方案一:

由企业人事部门自行开发或委托开发,采用原型法开发方法,反复式开发策略,使用VisualFoxPro开发单机版系统。

方案二:

由企业人事部门自行开发或委托开发,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直线式开发策略,使用SQLServer+delphi开发C/S系统。

 

必要性

可能性

有益性

技术

方案一较为简单,用户操作也比较方便。

否则,手工处理速度慢,效率低。

方案二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和延伸性,便于后期的维护和升级。

用Delphi开发的系统速度快,准确,数据的安全性好。

方案一所需人员及其技术水平、软硬件设备不多,资源容易满足。

且开发容易。

方案二需要多台电脑,组建部门的局域网,此方案的开发涉及网络操作,开发的难度较高,特别是数据的安全性以及权限控制都必须得到保证。

方案一容易满足,但对企业的信息技术发展、综合技术水平提高和技术创新等促进作用不大。

方案二有利于改善企业的信息技术发展,促进网络化办公与合作。

经济

方案一能加快帐务处理速度和效率,初步实现计算机化操作。

方案二可以进一步实现财务部门的网络化办公,实现业务协同,提升整体效率

方案一开发维护成本较低,系统建设不需要很大的投入。

方案二网络平台的建设投资要花费比较大的费用。

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专门的管理培训。

方案一对工作效率的改进不大,尤其是无法实现多用户同时操作。

方案二可以较大程度的提高公司管理效率,减少管理成本和费用。

社会

若不采用方案一,则企业仍处于手工处理阶段,效率低且容易出错,增加管理难度。

若不采用方案二,则企业部门内部协调性不够,难以实现网络化帐务处理

方案一对原来的工作融合性较好,对企业影响不大。

方案二需要适当改变原来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但也能提高企业的业务水平。

方案一能由手工阶段较好地平稳过渡,无需太多调整。

方案二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改变员工的网络协同办公观念,便于对于交流。

1.3现状调查:

1现状的业务流程图:

人事部门人员

错误密码

登录

职工号与密码

核对

正确密码

功能处理

上级及有关部门

相关报表

数据库资料

打印相关报表

 

2相关单据票证帐簿报表(见附表)。

1.4目标分析:

原则1(确定实体):

能独立存在的事物,例如人、物、事、地、团体、机构、活动、事项等等,在其有多个由基本项描述的特性需要关注时,就应把它作为实体。

由此原则和需求分析可以得到以下:

主实体:

部门、职工、工资、员工调动表

从实体是:

操作员

原则2(确定联系):

两个或多个实体间的关联与结合,如主管,从属,组成,占有,作用,配合,协同等等,当需要予以关注时,应作为联系。

联系通常是某类行为动作,ERD中关注的是其状态与结果而非其过程。

实体间的联系可分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三类,在确定联系时还要确

定其类型。

原则3(确定属性):

实体的属性是实体的本质特征。

实体应有标识属性(能把不同个体区分开来的属性组),并指定其中一个作为主标识。

联系的属性是联系的结果或状态。

属性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非多值性②非复合性③非导出性,

实体的属性还应有非关联性,只是一个实体的基本特征,与其他实体无关;联系的属性应具有关联性,是对联系结果或状态的描述。

职工表:

职工号,姓名,部门代号,职称,性别,出生年月,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入职日期,合同签订日期,合同到期日期;

部门表:

部门代号,部门名称;

工资表:

职工号,姓名,部门代号,标准工资,行业津贴,公积金,个人所得税,实发工资;

操作员表:

职工号,姓名,密码;

员工调动表:

职工号,姓名,调动日期,调前部门,调后部门,调前职务,调后职务,调动原因,经办人

原则4(一事一地检验原则):

业务的所有基本项在其ERD中作为属性要在且仅在在一个地方出现。

经检查,业务中的所有基本项在其ERD中作为属性要在且仅在在一个地方出现,符合一事一地检验原则。

由此可以画出E-R图如下:

*职工号

1

1

职工

*职工号

父子类

父子类

分发

*职工号

调动

普通职工

经理

N

1

工资

1

1

1

部门

 

2系统设计

2.1总体设计

2.1.1一般关系模型设计:

职工号

姓名

职称

性别

出生年月

联系电话

家庭住址

入职日期

合同签订日期

合同到期日期

部门代号

部门名称

外码

外码

主码

部门关系

员工工资关系

职工号

姓名

部门代号

标准工资

行业津贴

公积金

个人所得税

实发工资

入职日期

合同签订日期

合同到期日期

外码

外码

主码

调动关系

职工号

姓名

调动日期

调前部门

调后部门

调前职务

调后职务

调动原因

经办人

外码

外码

主码

 

2.1.2处理流程总体设计:

登陆界面:

主控菜单:

2.2详细设计

2.2.1代码系统设计:

代码设计中应遵循下列几个主要的原则:

1唯一确定性:

每一个代码都只代表唯一的实体或属性。

2标准化与通用性:

国内外有关编码标准是代码设计的重要依据。

组织内部使用的代码应统一,使用范围要大。

3简单性:

代码必须简单明了,短小精悍;但必须以有利于对数据统计、汇总、分析等操作为宜。

4稳定性和可扩充性:

一般考虑3-5年的使用期限。

同时也要考虑系统的发展和变化,当增加新的实体或属性时,直接利用原代码加以扩充。

5容易修改:

当某个代码在条件改变时,容易修改,也要方便系统的初始化。

6便于记忆和使用:

编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