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评估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80407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评估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评估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评估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评估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评估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评估及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评估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评估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评估及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评估及答案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评估及答案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选择题

1.电视剧《锦绣未央》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你知道建立北魏政权,并统一黄河流域的是哪个民族吗( A )

A.鲜卑族B.匈奴族C.羌族D.氐族

2.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

“他”是(A)

A.拓跋宏B.苻坚C.李世民D.忽必烈

3.当你重回498年的北魏的时候,下面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B)

A.在洛阳的街头,人们都穿着汉朝的服装

B.在朝廷中大臣在用鲜卑语向皇帝汇报

C.一家人正在举办婚礼,新郎是鲜卑人,新娘是汉族人

4.采用汉姓,改穿汉服,学习汉语,同汉人通婚,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是(D)

A.周平王迁都洛邑B.商鞅变法

C.张骞通西域D.北魏孝文帝改革

5.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此举(A)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确立了三国鼎立局面

C.加快了江南地区开发

D.实现了南北方的统一

6.“(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

善谈庄、老,尤精释义。

……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材料突出说明,魏孝文帝(A)

A.重视汉族文化B.注重学以致用

C.锐意改革旧俗D.潜心文学创作

7.抓住特征,根据独特之处来加深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比如383年,494年,626年都是“一肩挑两头”(中间一个数,挑左右两个相同的数)的年代。

你会把383年和哪一场战役联系在一起呢(C)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D.城濮之战

8.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C)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

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④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异族服装,吃异族食物

A.①②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④

9.下列改革或变法中,通过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是( D )

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吴起变法D.北魏孝文帝改革

10.曾有诗句云: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下列图书中详细介绍某位皇帝曾迁都洛阳的是( C )

A.《秦始皇传》B.《汉武帝传》C.《北魏孝文帝传》D.《汉高祖传》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主(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皆改之……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资治通鉴》材料二 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下图)请回答:

(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

依据材料一、二概述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改革对当时及后世历史发展的作用。

(1)改鲜卑姓为汉姓,改鲜卑语为汉语,改鲜卑服为汉服。

(2)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作出了贡献,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于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宏,在光极堂赐群臣以汉衣,对30岁仍操胡音者“降爵黜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

(2)材料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

(3)你从孝文帝的身上学到什么样的精神?

(4)在我们今天56个民族的中华大家庭中已经没有鲜卑族了。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的汉化政策,使得鲜卑族消失,所以他的改革不值得肯定。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说明理由。

(1)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

③学说汉话;④提倡与汉族联姻。

(3)

①学习到他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的精神;

②学习到他顺应民意顺应历史潮流而勇于进取的精神。

(只要答出一点即可)

(4)

不同意。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到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了解。

或理由答:

从中华民族的立场上看,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堂练习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选择题

1.淝水之战是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问的战争?

A.曹魏、蜀汉B.西晋、东晋C.前秦、东晋D.北魏、东晋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语言文化的精华。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下列哪一战役有关?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3.下列哪一朝代结束了北方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A.曹魏B.西晋C.前秦D.北魏

4.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洛阳。

你认为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是

A.受到北方其它民族的优势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扩大鲜卑族的地位和影响D.接受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5.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所采取的统治方式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君主专制D.天下“共主,,

6.观察右图“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

B.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

C.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7.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维护了人民的利益B.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鲜卑族贵族的支持D.维护了封建贵族的利益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

材料一魏主日: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

地,IP-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

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1)材料一中的“魏主”是哪个皇帝?

他决定将都城从哪里迁到哪里?

 

材料二孝文帝曰: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率

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

——《资治通鉴》

(2)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语言?

为此,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

 

(3)除了材料二中的措施外,孝文帝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2.请填写下表。

名称

目的

措施

意义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3.你怎样看待北魏孝文帝采取的汉化措施?

一、选择题1.C2.D3.D4.D5.C6.D7.B

二、非选择题

1.

(1)孝文帝。

从平成迁到洛阳。

(2)“北语”指鲜卑语,“正音”指汉语。

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3)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2.填写下表:

名称

目的

措施

意义

商鞅变法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建立县制、废除贵族世袭特权、编订户籍、严明法度,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

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北魏孝文帝改革

移风易俗,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

推行汉化政策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

3.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有利于我国民族的大团结,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但改革也应注意传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同步练习: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投鞭断流骄兵终必败,风声鹤唳民意总难违。

”这副对联描写的是下列哪一战役?

(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民族历史话剧《拓跋鲜卑》讲述了生活于呼伦贝尔的拓跋鲜卑先民们,走出森林,走向草原的故事。

下列政权是鲜卑族建立的是(  )

A.西晋

B.前秦

C.东晋

D.北魏

3.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是在(  )

A.383年

B.420年

C.439年

D.449年

4.北魏孝文帝顺应民族交融的时代潮流,毅然进行改革。

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  )

A.说汉语

B.穿汉服

C.改汉姓

D.统一度量衡

5.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

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B.南方人民大量北迁

C.北方地区经济发达

D.北方少数民族发展迅速

6.探究题。

【地图识历史】

图A

(1)这两幅图片中,前秦和北魏分别是由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这两个政权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实现了北方的统一?

(2)图A中前秦与东晋进行的淝水之战发生在哪一年?

这场战役的最终结果如何?

【材料识历史】

材料一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材料二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贺兰

丘穆陵

独孤

步六孤

尉迟

(3)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的措施?

结合这两则材料,总结其改革的具体措施并说明这次改革有何作用。

(4)在这次改革中,我们看到了改革者怎样的精神?

请用一句话评价这位改革者。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江南地区自然条件有哪些优势?

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政治基础有哪些?

(3)你能通过史实说明“民勤本业”表现在哪些方面吗?

教师详解详析

1.D 【解析】淝水之战交战前,前秦苻坚率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浩浩荡荡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苻坚号称自己的百万大军,“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淝水阵前溃退后,败逃的前秦士兵,一路上听见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

因此选D。

2.D 【解析】西晋和东晋是汉族政权,前秦是氐族建立的政权。

3.C 

4.D 【解析】统一度量衡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故选D。

5.A 【解析】题干中的“南朝”提示当时的北方正是北朝统治时期,而洛阳曾是北魏的都城。

当时的洛阳,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些都源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措施,还学习了汉族的礼法。

6.

(1)前秦是氐族建立的;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

前秦是在4世纪后期统一北方的;北魏是在439年统一北方的。

(2)383年。

东晋大败前秦,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3)北魏孝文帝改革。

材料一是要求说汉语,材料二是改汉姓。

作用:

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勇于向旧势力挑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勇于开拓进取和创新的精神。

评价:

卓越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和改革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