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2118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单项选择

1.秦王……望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顾谓苻融曰:

“此亦劲敌,何谓弱也。

”这件事发生在(  )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

C.三国鼎立时期D.东晋十六国时期

2.下图所示的战役带来的影响是(  )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B.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解除了北方威胁,为南方发展创造了条件

D.东晋也因国力消耗过大而亡国

3.淝水之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

在这次战役中前秦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

A.苻坚骄傲轻敌

B.东晋的士兵战斗力强,战术正确

C.士兵不愿意为前秦卖命

D.前秦士兵人数比东晋少

4.下面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段。

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匈奴族B.鲜卑族C.氐族D.女真族

5.“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此,孝文帝决定(  )

A.地方建立县制

B.实施汉化政策

C.创立分封制

D.册封鲜卑贵族

6.当你重回498年的北魏的时候,下面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在洛阳的街头,人们都穿着汉朝的服装

B.在朝廷中大臣在用鲜卑语向皇帝汇报

C.一家人正在举办婚礼,新郎是鲜卑人,新娘是汉族人

D.一个老师正在提问一个叫元拓的学生

7.北方民族大交融在社会生活方面成果突出,下列成果中属于魏晋时期民族交融成果的是(  )

①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②民族关系趋于缓和 

③“胡”“汉”思想感情难以沟通 

④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8.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

对这一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影响了汉族

B.洛阳贵族官僚生活简朴

C.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

D.洛阳贵族官僚盲目攀比

二、组合列举

9.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政权分立,民族出现大交融。

(1)439年,北魏统一了________,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2)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沿袭中原的统治方式,实行____________制度。

(3)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________文化。

三、材料解析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主曰: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

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 孝文帝曰: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

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的“魏主”是哪个皇帝?

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

(2分)

 

(2)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语言?

为此,孝文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分)

 

(3)除了材料二中的措施外,孝文帝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1.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秦王”和“草木皆兵”等可知这件事是发生在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淝水之战。

2.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淝水之战前秦战败,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为南方发展创造了条件,A、B、D说法不正确。

3.D

4.B [解析]A是北魏,北魏是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

5.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

禁胡服、说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

故选B。

6.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498年的北魏是孝文帝统治时期,北魏孝文帝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其改革措施主要包括:

禁胡服、说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

所以当时朝廷中大臣在用鲜卑语向皇帝汇报是错误的。

故选B。

7.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东汉末年以后不断迁居中原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相互学习,生产互补,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喜爱,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所以③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③。

故选C。

8.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晋是汉族人建立的政权,汉族人家中出现少数民族的家具胡床、方凳,这一现象说明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影响到了汉族,A项符合题意;用少数民族的家具是生活习惯的改变,不是贵族生活简朴,B项排除;题干没有提及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C项排除;题干并无盲目攀比的意思,D项排除。

故选A项。

9.

(1)北方 

(2)君主专制 (3)精神

10.

(1)北魏孝文帝。

洛阳。

(2)“北语”:

鲜卑语。

“正音”:

汉语。

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3)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堂练习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选择题

1.淝水之战是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问的战争?

A.曹魏、蜀汉B.西晋、东晋C.前秦、东晋D.北魏、东晋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语言文化的精华。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下列哪一战役有关?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3.下列哪一朝代结束了北方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A.曹魏B.西晋C.前秦D.北魏

4.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洛阳。

你认为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是

A.受到北方其它民族的优势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扩大鲜卑族的地位和影响D.接受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5.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所采取的统治方式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君主专制D.天下“共主,,

6.观察右图“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

B.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

C.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7.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维护了人民的利益B.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鲜卑族贵族的支持D.维护了封建贵族的利益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

材料一魏主日: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

地,IP-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

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1)材料一中的“魏主”是哪个皇帝?

他决定将都城从哪里迁到哪里?

 

材料二孝文帝曰: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率

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

——《资治通鉴》

(2)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语言?

为此,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

 

(3)除了材料二中的措施外,孝文帝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2.请填写下表。

名称

目的

措施

意义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3.你怎样看待北魏孝文帝采取的汉化措施?

一、选择题1.C2.D3.D4.D5.C6.D7.B

二、非选择题

1.

(1)孝文帝。

从平成迁到洛阳。

(2)“北语”指鲜卑语,“正音”指汉语。

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3)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2.填写下表:

名称

目的

措施

意义

商鞅变法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建立县制、废除贵族世袭特权、编订户籍、严明法度,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

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北魏孝文帝改革

移风易俗,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

推行汉化政策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

3.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有利于我国民族的大团结,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但改革也应注意传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同步练习卷: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选择题

1.下列政权中,曾统一过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①曹魏

②西晋

③前秦

④北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答案】D

2.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3.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古代民族融合

B.古代宗教传播

C.古代商业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A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吸收先进文化的是()

A.采用汉制汉礼

B.使用汉姓

C.与汉族联姻

D.迁都洛阳

【答案】D

5.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黄河流域的统一

B.北方政权的更迭

C.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D.北方民族大融合

【答案】D

6.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B.鲜卑族C.氐族D.羌族

【答案】B

7.下列改革或变法中,通过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是(  )

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

C.吴起变法D.北魏孝文帝改革

【答案】D

8.下列哪些成语反映了淝水之战时的情况(  )

①破釜沉舟 ②投鞭断流 ③揭竿而起 ④风声鹤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9.北魏孝文帝力求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下列成语最能贴切反映其改革的是()

A.移风易俗

B.破釜沉舟

C.标新立异

D.见异思迁

【答案】A

10.北魏孝文帝改革是15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②改鲜卑姓为汉姓 ③从官员到民众都必须穿戴鲜卑族服饰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A

11.曾有诗句云: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下列图书中详细介绍某位皇帝曾迁都洛阳的是(  )

A.《秦始皇传》

B.《汉武帝传》

C.《北魏孝文帝传》

D.《汉高祖传》

【答案】C

12.下列历史上的战役同淝水之战相似的是(  )

①围魏救赵 ②巨鹿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

某校历史兴趣班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收集材料,每人编辑一份手抄报。

下面是李珍珍同学编写的手抄报。

请你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