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45916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练习.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练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练习.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练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练习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选择题

1.淝水之战作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被载入军事史册,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战役的双方是(  )

A.炎黄部落——蚩尤部落

B.曹操——孙刘联军

C.曹操——袁绍

D.前秦——东晋

2.下列哪些成语反映的是淝水之战时的情况(  )

①破釜沉舟 ②投鞭断流 ③草木皆兵 ④揭竿而起 ⑤风声鹤唳 ⑥斩木为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④⑤⑥D.②③⑤

3.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地区并建立政权,其中,北魏政权是哪个民族建立起来的(  )

A.匈奴B.鲜卑C.羯D.氐

4.与下面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段)相关联的是(  )

小明:

“众爱卿,鲜卑语为北语,汉语乃为正道。

今日始,朝廷一律废北语,一从正音,违者降爵罢官。

小华:

“陛下英明!

臣等谨遵圣旨!

A.商鞅变法

B.张骞出使西域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八王之乱

5.帝曰: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

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材料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  )

A.用汉姓

B.穿汉服

C.说汉话

D.与汉族通婚

6.右图是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

出现鲜卑贵族穿着汉服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

C.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

7.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民族交融

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

8.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A.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交融

二、非选择题

9.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大交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探讨民族交融的历程。

【战争篇】

材料一 淝水之战形势图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谁发动的?

它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

(2)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

你认为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因素是什么?

【改革篇】

材料二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贺兰

丘穆陵

独孤

步六孤

尉迟

(3)材料二是哪次改革的内容?

请列举这次改革的其他两点措施。

(4)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

【交融篇】

材料三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与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5)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淝水之战的识记。

A项是涿鹿之战的交战双方,B项是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C项是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D项是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所以正确的选项是D。

2.D [解析]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反映的是淝水之战的情况;破釜沉舟反映的是项羽和秦军大战的情况;揭竿而起、斩木为兵反映的是陈胜、吴广起义的情况。

3.B 4.C 5.C

6.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图中的鲜卑贵族穿着汉族服装的主要原因是孝文帝改革中要求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7.A

8.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两次改革的相同影响较多,但最主要的是促进政权的封建化即社会制度的变化。

商鞅变法使秦过渡到封建社会,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则是一次封建化改革,因此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二者最主要的表现是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答案选B。

9.

(1)前秦苻坚。

氐族。

(2)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

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向背、战术是否得当等。

(3)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4)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5)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熟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教学难点】理解北方民族大交融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配乐展示《敕勒歌》歌词以及相关图片,提问: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原是鲜卑语,后译成汉语,广为流传。

你知道鲜卑族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个朝代吗?

你想了解鲜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改革吗?

”学生在苍凉雄浑的音乐中仿佛置身于茫茫大草原上,由此引入新课。

 

教师讲解:

本课学习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

第二部分为“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

第三部分为“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

 

(板书)一、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 

展示前秦和东晋对峙示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基础知识:

 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历史上称为“东晋”。

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前秦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想统一全国,而东晋也想收复中原地区。

于是在公元383年,南北方之间发生了一场决战—— “淝水之战”。

 

指导学生列表归纳关于淝水之战的相关信息:

原因,时间,交战双方,兵力对比,结果,影响等信息,特别分析东晋以少胜多的原因。

 

教师提问:

从前秦失败的原因来看,你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

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是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6—87页,找出与淝水之战相关的成语,并连线。

 

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这种局面随着北魏的建立而结束。

 

(板书)二、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 

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7页,找出北魏建立的时间、民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

 

1、北魏建立的时间、民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

 

学生回答:

建立时间:

4世纪后期; 民族:

鲜卑族;统一黄河流域时间:

439年。

 教师讲解:

鲜卑族为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拓跋部为鲜卑人的一支。

自东汉末年以来,逐渐南迁。

南迁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开始学习农耕并逐步过上定居的生活;386年,鲜卑族拓拔部建立北魏,定都平城,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局面。

 

尽管北魏凭借军事力量统一了黄河流域,然而北魏皇帝面临着严峻的历史课题:

怎样才能坐稳中原?

要知道那是自古以来就比自己先进得多的汉族人生活的地区。

为此,北魏的几代皇帝努力探索,成绩最为卓著的应属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教师提问: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指导学生从地理环境,维护统治和学习汉族文化等方面分析迁都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交流成果。

 

公元494年孝文帝把首都从平城迁往洛阳,使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同时也为孝文帝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

 

3、结合材料,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教材,并穿插相应图片或史实,在此基础上通过缩句游戏总结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学生归纳并回答:

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姻。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出示文字材料,学生总结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尝试评价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

他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坚持改革,促进了社会发展。

孝文帝推行改革的深刻的原因是北方出现的民族融合趋势,孝文帝改革反过来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

 (板书)

三、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 

依次展示北方民族大交融在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图片及文字材料,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8-89页,归纳一下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表现及影响分别是?

 

1、表现:

(1)经济上:

内迁各族人民开始过定居生活,从事农业生产。

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又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2)文化上:

内迁各族大多已使用汉语;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

族人民的喜爱。

 

(3)民族心理上,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2、影响: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孝文帝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北方民族的交融。

滚动播放图片,回看历史上的民族交融,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升华情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练习

(1)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选择题

1.下列改革或变法中,通过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是(  )

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吴起变法D.北魏孝文帝改革

2.曾有诗句云: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下列图书中详细介绍某位皇帝曾迁都洛阳的是(  )

A.《秦始皇传》B.《汉武帝传》C.《北魏孝文帝传》D.《汉高祖传》

3.右图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它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

胡人牛耕图

A.北方民族交融B.江南经济开发C.中外之间交往D.北方政权分立

4.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B.鲜卑族C.氐族D.羌族

5.4世纪时,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  )

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6.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下列不属于其影响的是(  )

A.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B.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C.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D.汉族学习和接受内迁各族的食物、服饰、用具等,融入汉族的生活中

7.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A.民族交融B.中外交往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

8.下列历史上的战役同淝水之战相似的是(  )

①围魏救赵 ②巨鹿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下列哪些成语反映了淝水之战时的情况(  )

①破釜沉舟 ②投鞭断流 ③揭竿而起 ④风声鹤唳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10.北魏孝文帝改革是15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②改鲜卑姓为汉姓 ③从官员到民众都必须穿戴鲜卑族服饰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二、简答题

11.小明一家打算去旅游。

他们在查阅导游手册时看到了一张某古遗址纪念碑的照片(右图)。

小明的爸爸想了解古时候当地发生过什么大事。

小明自告奋勇充当解说员。

下面一段文字是他的解说词。

请你找找看,小明哪些地方说错了。

公元4世纪,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西晋和前秦两个政权南北对峙的局面。

383年,前秦的统治者王猛征集了80多万大军,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南北。

西晋组织了8万人迎战。

双方在淝水这个城市展开了激战。

王猛自恃兵多,骄傲轻敌。

前秦军有80多万人,但民族成分复杂,各族将士不满羌族人的统治,军心涣散。

晋军在苻坚的领导下士气高昂,齐心合力,一举击溃前秦军,以少胜多打败前秦。

历史上把这场战役称为淝水之战。

三、材料解析题

12.阅读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为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魏书》

(1)魏主是谁?

 

(2)改姓前后他的名字有何变化?

 

(3)改姓应该发生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之后?

 

(4)造成这一历史事件出现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主(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皆改之……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资治通鉴》材料二 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下图)请回答:

(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

依据材料一、二概述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改革对当时及后世历史发展的作用。

14.某校七年级

(1)班同学正在进行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改革”的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史料呈现】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主要内容是: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到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了解。

【问题探究】

(1)根据材料一,其中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内容是哪一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后,生活在北魏的鲜卑族女孩可能经历的是(  )

①学汉语 ②穿戴汉族服饰 ③改汉姓 ④禁止与汉族贵族联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请你谈谈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前秦军队虽然有80多万人,但向南进军时前后相距千里,战线过长,力量分散,到达前线的只有30万人。

隔着淝水,苻坚远望对岸八公山上的草木,误以为都是晋兵,开始有所畏惧。

这一情景被后人描述为“草木皆兵”。

淝水阵前溃退后,败逃的前秦士兵,一路上听见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因此昼夜不敢停歇。

(1)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 

(2)请写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和结果。

(3)这次战役的结局对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

一、选择题

1-10:

DCABDDADDA

二、简答题

11、

(1)两个并立的政权应该是东晋和前秦。

(2)前秦的统治者是苻坚不是王猛。

(3)淝水是一条河的名称而不是城市名。

(4)前秦是氐族人建立的政权,应该是各族将士不满氐族人的统治。

(5)苻坚是前秦皇帝,不是东晋的首领。

三、材料解析题

12、

(1)北魏孝文帝。

(2)由拓跋宏改为元宏。

(3)迁都洛阳。

(4)北方民族大融合。

13、

(1)改鲜卑姓为汉姓,改鲜卑语为汉语,改鲜卑服为汉服。

(2)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作出了贡献,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4、

(1)承认土地私有。

(2)A(3)条件:

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紧跟时代发展;改革要有良好的环境。

15、

(1)淝水之战。

(2)383年。

前秦、东晋。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3)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