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心理学.ppt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66121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6.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心理学.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中国文化心理学.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中国文化心理学.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中国文化心理学.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中国文化心理学.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心理学.pptx

《中国文化心理学.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心理学.ppt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文化心理学.pptx

中国文化心理学中国文化心理学中国人的人格心理观中国人的人格心理观目录壹中国人格思想概述贰儒家人格叁道家人格肆佛家人格中中国国人人格格思思想想概概述述一、什么是人格人格(personality)来自拉丁文“persona”,原指舞台上演员所带的面具。

二、中国“人格”思想中国也曾用“面具”来表示人物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人格是一个外来词。

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典籍里并没有人格一词。

中国传统文化中虽无“人格”一词,却有“人格”的相关思想。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理想人格“士可杀而不可辱”保持人格尊严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讲人格视为“道德人格”缺德即意味着没有人格蔡元培从教育的角度入手,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主张:

健全的人格,内分为四育体育智育德育美育中国文化中的人格不但有道德、人品之意,还有个性之意。

儒儒家家人人格格观观二、儒家人格观儒家文化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恕、忠、孝、悌、勇、仁、义、礼、智、信,其核心是“仁”。

一、“君子-小人”人格思想君子的人格思想,最早出现于周易元者善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明确主张仁义礼智是君子四德。

首倡者孔子一、孔子对君子、小人二词做了崭新的界定二、孔子系统的阐述了界定君子小人的标准。

(一)君子君子的含义:

综合辞源与辞海君子一词含义有三

(1)古代士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个阶级统治者的统称。

(2)古代妻对夫的尊称(3)泛指有才德的人

(一)君子君子的含义:

在论语一书中君子一词共出现107次其中106次指有才德的人仅有一次指“地位高的人”由此可见正是从孔子开始“君子”一词大量指称“有才德、有道德”的人

(二)小人小人的含义:

小人一词在论语中出现24次,其中20次意指“无德”者。

指被统治者、老百姓共4次可见正是从孔子开始,小人一词被大量指称“无德者”(三)“君子-小人”二分式人格类型的含义君子有才德的人小人无才德的人“君子-小人”二分式人格类型说,主要以德行高低、才智大小为标准,将人分为“君子”和“小人”(四)衡量君子-小人人格类型的标准一、四种根源特质仁义礼智1、仁仁的重要内涵:

其一“爱人”仁的重要内涵:

其二“孝悌”小人也会爱人,但只爱与自己关系密切之人,且往往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

(四)衡量“君子-小人”人格类型的标准一、四种根源特质仁义礼智2、义“义”与“利”“见利忘义”

(1)义指“品德的根本,伦理的原则”利指利益

(2)义指多数人的公共利益利指少数人(个人)的私利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可以从一个人处理“义”与“利”的态度上可以看出。

如果一个人优先考虑的是义,那么他就是君子。

如果一个人优先考虑的是利,那么他就是小人。

义与利也是统一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四)衡量君子-小人人格类型的标准一、四种根源特质仁义礼智3、礼孔子认为,君子立身之本在于礼。

身为君子要做到知礼,待人以礼,切不可不懂礼节。

身为君子要用礼节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以使自己的言行不至于离经叛道。

(四)衡量君子-小人人格类型的标准一、四种根源特质仁义礼智4、智“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君子需具备超高的智,但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通过学习所获得。

而小人,可能也有知识,但往往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自己无所不知,自负、自满。

(四)衡量君子-小人人格类型的标准一、十种表面特质诚与信“诚”指个体内心真实无妄的状态,是一种内化的道德观。

“信”更多的指一种外在的道德规律,可以从一个人言、行中看出来。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四)衡量君子-小人人格类型的标准一、十种表面特质忠与恕“忠”“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诚心诚意的为别人做事,真心诚意的与别人交往。

“恕”“其恕乎!

己之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为恕。

(四)衡量君子-小人人格类型的标准一、十种表面特质勇“仁者必有勇”“见义不为,无勇也”身为君子为人必须做到刚毅,刚正而不能走邪路或者歪路,也不能软弱无能。

君子如果做的果敢刚毅,自然心情开朗,心情坦荡(四)衡量君子-小人人格类型的标准一、十种表面特质中庸“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之名。

庸者,平常也。

现实世界不断变化,做人也不能死守规则,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找到一个恰当的方式去应对。

一个人若能以“时中”的方式去待人接物,就是君子。

反之,做事不测地,模棱两可,是非不分,庸碌无能,就是小人。

(四)衡量君子-小人人格类型的标准一、十种表面特质文质彬彬“质”是人的先天素质,“文”是人后天习得的素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四)衡量君子-小人人格类型的标准一、十种表面特质和而不同“和”指要于不同意见或不同个性中谋求一种“执中”或者和谐的状态。

“同”这是指抹杀不同人的个性来求无差别,单一的一致。

“和而不同”指在双方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与合乎情理的个性爱好,在此基础上再追求和谐统一的人际关系。

(四)衡量君子-小人人格类型的标准一、十种表面特质谦虚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谦谦君子提倡谦逊,反对骄傲。

(四)衡量君子-小人人格类型的标准一、十种表面特质自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主张君子要善于根据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地修养自己的品行。

反之小人在平日往往缺乏恒信和毅力,又不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故而不善于自强不息。

(五)简要评价1、它是一种具有典型儒家文化特色的人格类型说。

2、它是一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人格类型说。

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精神内核至今仍有旺盛生命力3、它主要是一种经验总结,缺乏实证依据道道家家人人格格观观三、道家人格观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道家人性论在老子看来,万物皆由“道”所生,“道”是万物的本根或本源。

因而,“道”所具有的特性也是人所具有的特性。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争。

”“人性自然论”

(二)道家理想人格道家所追求的是一种自然本真的圆满人性。

老庄均将其人生理想寓于特定的人格形态当中。

对于圣人、真人的描绘“圣人”最突出特征是合道同德,无为而无不为。

(二)道家理想人格“圣人”的特点:

1、圣人睿智超凡。

在思想上能够明“道”且懂得“道”的规律。

2、圣人内心保持着“静”“虚”“不躁”的情绪状态。

真正的“有道者”能够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

(二)道家理想人格“圣人”的特点:

3、圣人处世行事意志“柔韧”,看似无为而实无不为。

4、圣人保持着“谦退”的待人之道。

5、圣人少私寡欲,奉行质朴节俭的生活方式。

(三)道家人格的发展道家人格量表道家人格是指在道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下,与道家人性论“自然本真”的内涵一致并表现在知情意行层面典型的人格特质。

研究者收集了道家经典著作中描述人的486个词汇,按一定标准,经过二次删减后形成了由83个词汇形成的词表。

(三)道家人格的发展道家人格量表在398名大学生中进行测试,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终保留了45个词汇。

意志柔韧8个词对己超脱6个词待人谦退8个词人性自然8个词对物寡欲4个词人性本真3个词情感静躁8个词(三)道家人格的发展道家人格量表最终形成的道家人格量表包含三个部分:

8道以题项形式按4点记分:

用于测量情绪情感的部分37道以词汇形式7点计分:

用于测量意志品质和处事特征。

26道以题项形式按4点记分:

用于测量认知思维。

(三)道家人格的发展以951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发现道家人格具有缓冲负性情绪的作用。

对于焦虑、抑郁,道家人格中的自然、联系和矛盾、静与躁、柔韧等中介效应显著。

研究还发现,道家人格具有对抗死亡焦虑的作用。

道家人格在应对人生挫折也有相关性。

(四)儒道互补人格在人格形成的诸多因素中,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条件。

中国人的性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并在中国人格层面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显然,儒道两种文化并不是单独对中国人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影响。

形成了儒道两家文化互补的特征。

(四)儒道互补人格道家精神和孔子精神是中国人思想的阴阳两极,中国的民族生命所赖以活动,两者形成了“中国人灵魂的两面”(林语堂)中国哲学明显具有“入世而又出世”、“最理想主义的,同时又是最现实主义”的特征(冯友兰)佛佛家家人人格格观观四、佛家人格观与土生土长的儒家文化及道家文化不同,佛家文化是于公元前2世纪左右从古印度传入中国的。

经过两千多年的吸收与改造,佛家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深刻的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与人格。

四、佛家人格观佛是觉悟之义,佛教也就是种教育人对宇宙人生有正确认识的思想。

佛陀从分析人的心理现象的成分和实质入手,要人们看清心理的生灭和变化过程,从而获得智慧,然后用这种正确的智慧和见解去指导人生,要求人们放下内心的東縛,达到精神的超越和自由。

而在这种模式中,人格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是修行的着力点,是解脱的主体,也是智慧的载体四、佛家人格观佛家的人格观主要蕴含在对心理活动及人的本质属性的分析之中。

人的心理活动乃是因为内外接触因缘和合而形成的,一般人容易把这种主观感受执着为实在,因而充满了烦恼和痛苦。

要脱离这种痛苦,最根本的是要做到“无我”。

(梁启超)四、佛家人格观西方心理学一般认为自我是人格的中心,是意义的承受者,一切事物都可以分为自我与非我两部分。

佛教的人格观则与此决然不同,乃是基于主客一体的角度,认为万事万物本来没有绝对的差别界限,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的。

人们反省到的自我也是如此,只是一种主观的体验。

四、佛家人格观佛家也特别重视人格的作用。

“仰止在佛陀,完成在人格。

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佛教徒的修行,以佛陀的完美人格为榜样,从自身的人格修行做起,逐渐向觉悟的境界靠拢。

人格的完善理想人格。

(一)人格结构佛家人格结构观:

假我、无我与真我的统一

(二)人格特质观1、菩萨型人格

(二)人格特质观2、佛陀型人格(三)人格动力佛性:

人格的先天动力源泉(三)人格动力人格外部动力:

三十七道拼(四)人格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