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7604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舞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民族舞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民族舞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民族舞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民族舞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族舞教案.docx

《民族舞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舞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族舞教案.docx

民族舞教案

 

 

马晓丽

2017年3月10日

民族舞教案

一、课题类型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

二、课时

6课时

三、教具

舞蹈碟片、DVD

四、教学目的

通过对藏族民间舞典型风格动作的学习、分析总结、传授,使学生从形态入手,再进入对神态的初步了解和掌握,加强对民族舞蹈的了解与热爱。

通过对藏族民间舞踢踏、弦子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它们的艺术特色。

从风格和动感上了解和掌握踢踏、弦子的韵律感和审美特征。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颤膝(要求膝关节绝对保持一种松弛的运动状态,兼有柔韧性和弹性)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基本素质训练检查

1、身体的软开度

2、身韵练习(呼吸提沉)

3、直立半脚尖、小跳练习

(二)藏族舞蹈的简单介绍藏族舞蹈是藏族民族舞蹈的总括名称。

藏族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并与汉族舞蹈文化及周边民族国家的舞蹈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西藏高原地区的藏族文化。

较常见的藏族舞蹈有弦子、锅庄、踢踏等。

藏族舞蹈的特点有:

“颤”、“开”、“顺”、“左”、“绕”是各种不同藏族舞蹈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的舞蹈的美学概念。

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为“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

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步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十二种基本步伐。

(三)藏族舞蹈上肢动作类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齐眉晃手规格及要领:

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

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

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

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规格及要领:

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

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规格及要领:

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

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

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手规格及要领:

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规格及要领:

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6、平面摆手规格及要领:

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三)踢踏类(颤踏动律训练)基本动作的要求和做法:

规格及要领:

双脚全脚交替踏步,双膝颤动,踏脚节奏均匀.可进、退、转体。

动作短句:

2/4中速准备:

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进。

[2]-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退。

[3]-4(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七点方向。

身体由外及里“抹”。

5-8(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五点方向。

身体由外及里“摊”。

[4]-8反复[3]-8的动作。

身体对三、一点方向。

规格及要领:

弱拍双膝下沉,动作腿重拍踏地伸直膝盖颤动(变支撑腿),同时抬起另一只腿。

动作时,踏地与抬起另一只腿同步,颤时保持上身的稳定、松弛。

动作短句:

2/4中速准备:

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6右脚“颤踏”(抬左脚),同时左转腰,里“横向规格及要领摆手”。

7-8:

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原地左右“碎踏”两步。

外“横向摆手”。

[2]-8:

做[1]-8反向动作。

[3]-4:

做[1]-8动作。

5-8:

做[2]-8动作。

[4]-8:

反复[3]-8动作。

规格及要领:

弱拍双膝下沉,同时抬起前脚掌,重拍膝关节带动,踝关节发力,脚掌快速击打地面,颤膝,可双脚亦可单脚做。

动作短句:

2/4中速准备:

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8:

保持基本体态,原地双脚“抬踏颤”一次。

[2]-2:

保持基本体态,原地右脚“抬踏颤”一次。

3-4:

做1-2方向动作。

5-8:

做1-4反复动作。

[3]-2:

原地右、左脚“抬踏颤”各一次。

3-8:

反复1-2动作。

[4]-8:

原地右、左交替“抬踏颤”八次。

动作规格及要领:

动作腿吸腿时,支撑腿蹭踮颤膝一次,再落脚“碎踏”两次。

注意保持上身的稳定、松弛。

动作短句:

2/4中速准备:

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2:

左“吸颤步”进(吸左脚),右“前后摆手”。

3-4:

做1-2反向动作。

5-8:

反复1-4动作。

[2]-8:

反复[1]-8动作退,双手上位左、右摆动。

5、退踏步动作规格及要领:

动作腿后撤半步,同时支撑腿微离地面,打拍支撑腿踏地,动作时,它具有退颤分离颤,踏地后顺势滑的特点。

动作短句:

2/4中速准备:

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8:

右“退踏步”四次,“前后摆手”四次。

[2]-8:

反复[1]-8动作,同时左转一周(7、5、3、1方向)。

基本动作加强训练颤踏组合音乐2/4中板准备:

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4:

保持体态,双手向上晃手至“斜上位”。

5-8:

保持手位,前弯腰90,右脚勾脚“旁虚步”敬礼。

[2]-4:

收右脚正步位,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颤膝。

5-8:

保持体态,(右始)原地“碎踏”四次。

[3]-3:

保持体态,原地右“颤踏”(踏右脚颤膝,抬左脚),里“横向摆手”。

-4:

原地左右“碎踏”,外“横向摆手”。

5-8:

做1-4反向动作。

[4]-8:

保持体态,(右始)“碎踏”前行。

[5]-8:

反复[3]-8:

动作。

[6]-8:

保持体态,(右始)“碎踏”后退。

双手曲肘经肩向上抽再向前抛出,[7]-8:

保持体态,(右始)“碎踏”左转四个方向(两拍移转)。

手1-2:

双手体前内“抹”,3-4:

双手外“摊”,5-8:

反复1-4动作。

[8]-2:

(右始)向左横“踏”四步,双手体侧“摊手”。

3-4:

原地右脚“踏”两次,双手体前内5-8:

做1-4反向动作。

训练提示:

1、颤膝时强调重拍向下,松弛、自如、灵活。

2、组合节奏准确,动作协调、连贯。

一、第二次课题类型

藏族舞

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三、教具DVD、音乐(马兰谣)

四、教学目的藏族舞的基本动律、脚下步伐及藏族舞风格的训练五、教学重点、难点基本动作的准确性、风格性、韵律性六、教学方法教师示范教学学生通过视频学习师生共同讨论

七、教学过程1、主要动作及要领

(1)颤踏:

双脚全脚交替踏地,膝盖松弛,重拍向下颤膝。

跺踏:

(以右为例)右脚全脚踏地,同时左膝微颤。

跳踏:

(以右为例)1-右腿屈膝上抬同时左脚微跳。

2-4赶步:

(以右为例)在左前丁字位1-右脚屈膝全脚踏地,同时左腿屈膝抬起2-左脚直膝全脚踏地,同时重心随脚前移。

牧童舞姿:

(以右为例)右手勒马手于体前,左手空拳叉腰,双腿屈膝,双脚蹦跳至右侧大丁字步,同时右顶胯,右倾头。

吹笛子舞姿:

(以右为例)双手自然屈指,掌心向内,位于右脸颊旁,模仿手持笛子,双腿屈膝,双脚蹦跳至右侧大丁字步,同时右顶胯,右倾头。

遮阳手:

双手五指并拢,平搭于额前,模仿遮太阳的动作。

(2)、节奏准备位置:

体对2点方位,踏步半蹲,身体前俯,展胸抬头,左手背手,右手空拳置于下颚处。

准备音乐:

(散板音乐):

保持准备位状态领舞保持舞姿,身体上下起伏一次,身体向左横靠,视一点,再回至准备位姿态1-8保持准备位舞姿颤膝8次,重拍在下1-8双手旁斜下位掌心朝前,同时双脚碎步第一段1-4双手旁斜下位掌心朝前,同时双脚右起颤踏8次前进双手扶胯,体对8点方位,同时右脚跺踏1双手旁斜下位掌心朝前,同时身体转至2点方位前俯,左膝半蹲,右脚跺踏,视27-8重复

(1)5-6动作双脚蹦跳至左侧牧童舞姿3-4重复

(1)1-25-7点之间方位,右手经4点方位盖至遮阳手位,同时赶步3次向点方位前进1-4重复

(1)1-4动作7-8重复(3)5-6动作双脚蹦跳至左侧吹笛子舞姿3-4重复(4)1-2动作5-7点方位,双手右耳侧拍手保持姿态拍手1次,右脚跺步11-4身体由前俯至上扬,同时双手经旁斜下位托至旁斜上位,双脚跳踏步右左各15-6胸前折臂搭肘,双脚蹦跳右左各17-8重复(5)5-6动作1-8经左转身至6点方位,左手4g-h转身至1点方位重复(5)-(6)动作3-6保持姿态,身体前附下弧线至7-8保持姿态,碎步向8点方位跑动1-2继续(9)7-8动作3-4右脚向8点方位上步,身体前俯落至准备位反面动作(3)、提示a、颤踏步动作膝盖松弛,身体微微随动。

b、舞姿节奏清晰,位置准确。

c、表演时体现出牧童放牧时轻松活泼的心情。

第三次课课题类型

藏族民间舞

二、课题弦子舞

三、课时课时四、教具DVD、

五、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能基本掌握组合基本动作,初步体现藏族舞的风格特点和动作特点,要求动作准确、姿势优美,有表情的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模仿力及身体的协调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

六、教学重点、难点基本动作的准确性、风格性、韵律性,三步一撩、靠七、教学方法教师示范教学学生通过视频学习师生共同讨论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藏族体态动律练习”。

基本动作1、连靠:

右脚在左脚旁,一拍一次连续点地,同时一拍一次双膝屈伸。

双手为风火轮。

拍右脚开始向前一拍走一步,第三步时,右前脚掌点地,重心仍在左腿上,同时双手从左小双臂位双晃手到右小双臂位。

4拍右腿提膝向前撩小腿,同时左手经身前分掌至头上。

身体韵律:

右左右左,双腿颤动。

3、进退步:

1、2、3、4拍右脚进退一次,5—8拍连靠两次,双手向左侧划八字两次。

要点:

膝盖放松,身体右左摆动,手划八字,要圆。

4、平步退:

手的位置是左手叉腰,右手耳旁,指尖向上。

要点:

慢拍脚的节奏要拖长,快拍身体右、左摆动。

5、两个动作间的晃范动作:

手划的不能太大,不移重心,身体随右手走,6、长靠:

1拍右脚向3拍左脚向三点迈一步,3拍右脚继续向三点迈一步,身体向五点转回一点,4拍左脚向右脚旁脚跟点地,双手前三拍在顺风旗位手心相对,第4拍左手搭在右手上臂上。

要点:

身体过渡要自然。

(三)、复习、巩固(四)、结束:

布置作业。

第四次课一、课题类型蒙古族舞蹈二、课题体态动律组合以及手位与脚位组合三、课时课时四、教学目的掌握蒙古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和神韵,注意呼吸在蒙古族舞蹈中的运用。

准确掌握蒙族的手位与脚位,并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注重蒙古族女子舞蹈端庄、柔美的神态及舞姿与呼吸的配合。

手位与脚位结合在一起练习,注重呼吸的运用;并且将提压腕贯穿到手位、脚位中,注重整体的配合。

六、教学方法口传身授

七、教学过程蒙古族的体态十分明显,在后点步位上,上身略后倾,颈部稍后枕,手于平手位。

在情感、形态、气息、发力中体现的是一种“圆形、圆线、圆韵”的东方思维观念。

(一)、活动

1、肩部的软开

2、腰部的柔韧性

(二)、体态动律组合

1、体态练习

(1)提胯、立腰、拔背、敞胸、重心略偏后呈微靠势,是蒙古族女子舞蹈的基本体态。

(2)目光远视,气息下沉,稳重、端庄、含蓄、柔中带刚,是蒙古族女子舞蹈的审美特征。

2、手型与脚型

(1)五指平伸为基本手形,要求五指自然平伸,手掌不要过分用力伸展。

(2)基本脚型是既不勾也不绷,既不外开也不向里的自然形态。

3、碎步

(1)直线调度的碎步

(2)圆形调度的碎步

(3)要求碎步时要提胯、沉气;膝、踝关节松弛灵活;双脚在正步基础上,步幅小而碎;行走时要平稳,不能上、下颤动。

4、胸背练习

(1)胸背练习必须贯穿动作的收与放,前仰时要含胸,切忌前趴;后仰时要挺胸,切忌端肩,伸脖子。

(2)手臂在做前后、环动、上下等动作时,要从意识上强调圆弧的形状,做到舒展、流畅。

(3)拧转胸背转体时要求身体像磨盘一样整体移动;胯和腰不能主动,颈部放松,头随身体自然转动。

5、板腰练习

(1)地面板腰

(2)中间姿态板腰

6、手与臂部练习

(1)软手练习

(2)四位小柔臂练习

(三)、手位与脚位组合

1、基本手位

(1)一位手——双手呈圆形于胯前

(2)二位手——双手平伸于前斜下方

(3)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