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题1.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4132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6.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题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题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题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题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题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题1.doc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题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题1.doc(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题1.doc

案例题

【案例1】

某混凝土重力坝工程包括左岸非溢流坝段、溢流坝段、右岸非溢流坝段、右岸坝肩混凝土刺墙段。

最大坝高43m,坝顶全长322m,共17个坝段。

该工程采用明渠导流施工。

坝址以上流域面积610.5km2,属于亚热带暖湿气候区,雨量充沛,湿润温和。

平均气温比较高,需要采取温控措施。

其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1)大坝混凝土施工方案的选择。

(2)坝体的分缝分块。

根据混凝土坝型、地质情况、结构布置、施工方法、浇筑能力、温控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3)坝体混凝土浇筑强度的确定。

应满足该坝体在施工期的历年度汛高程与工程面貌。

在安排坝体混凝土浇筑工程进度时,应估算施工有效工作日,分析气象因素造成的停工或影响天数,扣除法定节假日,然后再根据阶段混凝土浇筑方量拟定混凝土的月浇筑强度和日平均浇筑强度。

(4)混凝土拌合系统的位置与容量选择。

(5)混凝土运输方式与运输机械选择。

(6)运输线路与起重机轨道布置。

门、塔机栈桥高程必须在导流规划确定的洪水位以上,宜稍高于坝体重心,并与供料线布置高程相协调,栈桥一般平行于坝轴线布置,栈桥桥墩应部分埋人坝内。

(7)混凝土温控要求及主要温控措施。

问题:

1.为防止混凝土坝出现裂缝,可采取哪些温控措施?

2.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过程包括哪些?

3.对于17个独立坝段,每个坝段的分缝分块形式可以分为几种?

4.大坝水工混凝土浇筑的水平运输包括哪两类?

垂直运输设备主要有哪些?

5.大坝水工混凝土浇筑的运输方案有哪些?

本工程采用哪种运输方案?

6.混凝土拌合设备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7.混凝土的正常养护时间约为多长?

答:

1.温控的主要措施有:

(1)减少混凝土的发热量:

采用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采用低发热量的水泥。

(2)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

采用合理安排浇筑时间、采用加冰或加冰水拌合、对骨料进行预冷。

(3)加速混凝土散热:

采用自然散热冷却降温,在混凝土内预埋水管通水冷却。

2.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过程包括浇筑前的准备作业,浇筑时入仓铺料、平仓振捣和浇筑后的养护。

3.坝段的分缝分块形式有纵缝分块、斜缝分块、通仓浇筑和错缝分块等四种。

4.大坝水工混凝土浇筑的水平运输包括有轨和无轨运输两种类型;垂直运输设备主要有门机、塔机、缆机和履带式起重机。

5.大坝水工混凝土浇筑的运输方案有门、塔机运输方案,缆机运输方案以及辅助运输浇筑方案。

本工程采用门、塔机运输方案。

6.混凝土拌合设备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设备容量、台数与生产率等因素。

7.混凝土的正常养护时间约2~3周。

【案例2】

某项目部承揽一土石坝工程施工任务。

为加快施工进度,该项目部按坝面作业的铺料、整平和压实三个主要工序组建专业施工队施工,并将该坝面分为三个施工段,按施工段1、施工段2、施工段3顺序组织流水作业。

已知各专业施工队在各施工段上的工作持续时间如下表:

工作队

施工段1

施工队2

施工队3

铺料

3天

2天

4天

整平

1天

1天

2天

压实

2天

1天

2天

问题:

1.编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主要包括哪些步骤?

2.该坝面作业,铺料、整平、压实三项工序的前后关系是什么?

3.根据工作的逻辑关系绘制该项目进度计划的双代号网络图。

4.根据网络图和本案例给出的各项工作的持续时间确定其计算工期和关键线路。

5.在“施工段2”整平时突降暴雨,造成工期延误7天,试分析其对施工工期的影响程度。

答:

1.编制施工进度计划主要包括的步骤是:

研究设计资料和施工条件,正确计算工程量和工作持续时间,选择施工方法并确定施工顺序等。

2.铺料、整平、压实三项工序的前后关系为:

先铺料、后整平、再压实。

3.双代号网络图应根据各项工作的工艺逻辑关系、组织逻辑关系,按双代号网络图会制的基本原则正确绘制。

该项目的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

4.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计算:

(1)计算工期应以各项工作的最早时间进行计算,可以根据公式计算法或图上计算法计算出各项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终点节点的紧前工作最早完成时间最大值即为计算工期;也可以根据节点计算法计算出终点节点最早时间,得出计算工期。

以下根据节点计算法计算出的终点节点最早时间即为计算工期:

13天。

(2)网络图中工期最长的线路即为关键线路,或者根据各项工作的时间参数计算结果,由总时差最小的工作组成的线路即为关键线路。

本例关键线路为:

①一②一③一⑦一⑨一⑩。

关键线路在网络图中用双箭线、粗实线或彩色线条来表示。

5.一项工作被延误,是否对工程工期造成影响,应首先考虑该项工作是否在关键线路上。

如果在关键线路上,则工期延误的时间就等于该项工作的延误时间;如果该项工作不在关键线路上,应计算出该项工作的总时差,用总时差与延误时间进行比较,计算出对工期的影响。

图中工作“整平2”的总时差等于工作“整平2”最迟开始时间与最早开始时间之差,

即(9–1)–5=3,故工作“整平2”的总时差为3天,现由于暴雨原因,工作“整平2”延误7天,故对施工工期影响时间为7–3=4天。

【案例3】

某项工程项目分解后,根据工作间的逻辑关系绘制的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

工程实施到第12天末进行检查时各工作进展如下:

A、B、C三项工作已经完成,D与G工作分别已完成5天的工作量,E工作完成了4天的工作量,E工作完成了4天的工作量。

问题:

1.该网络计划的计划工期为多少天?

2.哪些工作是关键工作?

3.按计划的最早进度,D、E、G三项工作是否已推迟?

推迟的时间是否影响计划

工期?

答:

1.通过网络计算,总工期41天。

2.关键线路的工作为:

C→D→R→H→Q→J→M→N。

如下图所示。

3.实际工作分析:

D工作滞后3天,预计完成时间为第15天。

因属于关键工作,导致总工期推迟3天。

E工作滞后3天,预计完成时间为第15天。

因有总时差19天,对总工期不产生影响。

G工作滞后1天,预计完成时间为第13天。

因有总时差11天,对总工期不产生影响。

【案例4】

某水电站厂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网络计划如图所示(图中持续时间为月)。

该工程施工合同工期为18个月。

合同中规定,土方工程单价为16元/m3,土方工程量估计为22000m3;混凝土工程量估算为l800m3,单价为320元/m3;当土方或混凝土的任何一项工程量超过原估计工程量的15%时,则超出15%部分的结算单价可进行调整,调整系数为0.9。

在工程进行到第四个月时,业主方要求承包商增加一项工作K,经协商其持续时间为2个月,安排在D工作结束后、F工作开始前完成,其土方量为3500m3,混凝土工程量为200m3。

问题:

1.该项工程的工期是多少个月?

在施工中应重点控制哪些工作?

为什么?

2.由于增加了K工作,承包方提出了顺延工期2个月的要求,该要求是否合理?

画出增加K工作后的网络计划并说明理由。

3.由于增加了K工作,相应的工程量有所增加,承包方提出对增加工程量的结算费用为:

土方工程:

3500×16=56000元

混凝土工程:

200×320=64000元

合计:

120000元

你认为该费用是否合理?

为什么?

答:

1.该项工程计算的施工工期为18个月。

在施工中应重点控制A、C、F、G关键工作,因为它们决定了工期的长短,且无时间上的机动性(时差等于零)。

2.承包方提出了顺延工期2个月的要求不合理。

增加K工作后的网络计划如图所示。

因为增加K工作后关键线路转移为A→B→D→K→F→G,计算工期为19个月,实际影响总工期只有1个月(T’C-TC=19–18=1)。

1

3

4

5

6

7

2

A

B

C

D

E

G

K

G

3

3

6

2

2

3

4

5

3.增加结算费用120000元不合理。

因为增加了K工作,使土方工程量增加了3500m3,已超过了原估计工程量22000m3的15%,故应进行价格调整,新增土方工程款为(22000×15%)×16+[3500–(22000×15%)]×16×0.9=3300×16+200×16×0.9=55680元

混凝土工程量增加了200rn3,没有超过原估计工程量l800m3的15%,故仍按原单价计算,新增混凝土工程款为200×320=64000元。

故合理的费用为55680+64000=119680元。

【案例5】

某施工双代号网络进度计划如下图所示,其中A、B、D工作使用同一种施工机械,开工前有一台施工机械出现故障,导致可使用的该机械只有~台,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工作顺序调整为B、A、D,设备租赁费2000元/天。

问题:

1.根据此设备的约束条件,绘出新的网络计划图。

2.计算调整后网络计划工期并指出关键线路。

3.由于业主的原因,工作E比原计划延长5天,工作G比原计划延长2天。

由于承包商原因,工作K比原计划延长10天,该设备共闲置多少天?

4.承包商可要求业主给予该设备闲置补偿多少元?

答:

1.由于设备约束条件限制,A工作要在B工作结束后开始,其新网络计划如下图示。

8

2

11

9

5

5

15

J

5

7

10

K

I

G

D

C

E

H

A

B

1

4

7

5

9

1000

2

6

3

6

F

8

2.调整后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为41天,关键线路为H→B→A→F→G→J。

3.工作E延长的5天在自由时差内,对后续工作没有影响,工作D的最早开始时间仍为第20天,工作G、K对B、A、D工作不产生影响。

A工作结束到D工作开始,设备共闲置1天。

4.承包商不应要求业主给予设备闲置补偿。

【案例6】

某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大坝及泄水闸等组成。

大坝为壤土均质坝,最大坝高15.5m,坝长1135m。

该大坝施工承包商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就近选择某一料场,该料场土料黏粒含量较高,含水量较适中。

在施工过程中,料场土料含水量因天气等各种原因发生变化,比施工最优含水量偏高,承包商及时地采取了一些措施,使其满足上坝要求。

坝面作业共安排了A、B、C三个工作班组进行填筑碾压施工。

在统计一个分部工程质量检测结果中,发现在90个检测点中,有25个点不合格。

其中检测A班组30个点,有5个不合格点;检测B班组30个点,有13个不合格点;检测C班组30个点,有7个不合格点。

问题:

1.在①羊脚碾;②振动平碾;③气胎碾;④夯板;⑤振动羊脚碾等机械中,适于该大坝填筑作业的压实机械有哪些?

2.该大坝填筑压实标准应采用什么控制?

填筑压实参数主要包括哪些?

3.料场含水量偏高,为满足上坝要求,此时可采取哪些措施?

4.根据质量检测统计结果,试采用分层法分析,指出哪个班组施工质量影响总体质量水平最大?

答:

1.①③④⑤。

2.干密度。

由于该大坝为壤土均质坝,对于黏粒偏高的壤土,填筑压实标准应采取干密度来控制。

土料填筑压实参数主要包括碾压机具的重量、含水量、碾压遍数及铺土厚度等。

3.具体措施主要有:

(1)改善料场的排水条件和采取防雨措施;

(2)含水量偏高的土料进行翻晒处理,或采取轮换掌子面的办法;

(3)采用机械烘干法烘干等。

4.分层法列表如下:

工作班组

检测点数

不合格点数

个体不合格率

(%)

占不合格点总数百分率(%)

A

30

5

16.67

20

B

30

13

43.33

52

C

30

7

2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