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口与国情.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7191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的人口与国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中国的人口与国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中国的人口与国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中国的人口与国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中国的人口与国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的人口与国情.ppt

《中国的人口与国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的人口与国情.ppt(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的人口与国情.ppt

人口与国情一、“马尔萨斯陷阱马尔萨斯陷阱”与古代中国人与古代中国人口口二、新中国人口增长二、新中国人口增长三三、改革开放改革开放30年的计划生育制度变迁年的计划生育制度变迁一、“马尔萨斯陷阱马尔萨斯陷阱”与古代中国人口与古代中国人口1、“马尔萨斯陷阱马尔萨斯陷阱”?

简单地说,马尔萨斯在他的时代断言:

全世界的人口规模基本保持稳定,不可能根本地增加。

他的理由很简单,在那个农业技术几乎停滞的年代,全世界的耕地能养活多少人是个定值。

当全世界的人口数量低于这个定值时(也即人均食物量相对较多时),人们就会较少地饿死并且会倾向于多生孩子,于是全世界的人口数量逐渐增加、以至于达到那个定值;当全世界的人口数量高于那个定值时,必然有人吃不饱饭,被饿死,于是人口数量又逐渐回归到那个定值。

总之,在当时的环境下,人口数量就会在“马尔萨斯陷阱”里打转,跳不出来。

两个世纪以前,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ThomasMalthus)指出,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是一种没有节制的自然增长,它将导致粮食的短缺、生存条件的恶化和人民的贫困。

马尔萨斯认为:

由于一对夫妻在生育没有控制时不止生两个子女,人口将以几何级数增长;而土地面积的扩大和农作物产量的提高都是缓慢和有限的,粮食只能以算术级数增长。

因此,一个社会要避免粮食和人口关系的危机,只有抑制人口的增长。

在马尔萨斯看来,17至18世纪西欧人通过晚婚和独身对婚姻进行了限制,减缓了人口的生育,形成了从人口体系内部来对人口增长的自愿的、有道德的“预防性抑制”(Preventivecheck);而中国不仅存在着没有限制的婚姻,而且还存在着没有节制的生育,因此,对中国人口增长的抑制主要是来自于人口体系外部非自愿的、罪恶性的“现实性抑制”(Positivecheck),例如战争、饥荒和传染病。

2、中国人口的发展历史、中国人口的发展历史战国中期的人口大约为二千五百万到三千万,这是第一级台阶;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第一次有正式全国人口记录,全国人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从汉到唐,人口似乎没有超过六七千万,这是第二级台阶;从北宋后期起,人口大约增长到一亿左右,这是第三级台阶;从清代乾隆初年开始,短短100年间人口即从一亿多猛增到四亿,随后又陷于发展迟缓的状态,这是第四级台阶。

鸦片战争爆发的1840年,四亿一千二百八十余万。

(2)清代是中国人口飞跃上升的时期。

在清代以前,中国人口增长已经历了先秦、汉唐和宋明三个梯级。

清代人口的高速增长,又使中国人口发展跃上了第四个梯级清至民国梯级。

其中,清代中叶的人口增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人口总量上,连续突破2亿、3亿、4亿关口,到1851年达到4.3亿,在110年间增长了2.9亿,超过了以往所有历史时期的增长量,形成了庞大的人口基数。

其次在增长速度上,年均增长率达到1.0。

其中,17411751年和17711781年两个时段,分别高达2.40和2.68。

总之,清代中叶的人口在增长速度和绝对数量方面都创造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最高纪录,甚至比工业化时期的英国还要高。

(3)在前工业化时代,耕地是当时最主要的生产资料。

清中叶人口的急剧膨胀,导致了人均耕地数量的急剧下降。

据清实录和大清会典的统计计算,1753年全国人均占有耕地约为4亩,以后历年递减,1766年为3.75亩,1784年为2.66亩,1812年为2.36亩,1822年为2.03亩,1851年仅为年仅为1.75亩亩根据中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一人一岁之食,约得四亩”(注:

洪亮吉:

卷施阁文甲集卷1)。

这表明,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国人口的增长已大大超过了土地资源的负载力,整个社会生活水平已处于“饥寒界限”以下。

(4)在1850-77年间,由于太平天国造反、西部回民战争和光绪年间的北方大旱灾,中国损失了1.18亿人口。

这一认识也为其他人口史学者的研究所大体验证。

葛剑雄、路遇和其他一些中国学者认为:

太平天国造反直接导致了7000万万人口的死亡。

资料:

令中国人口迈进上亿大关的两种食物资料:

令中国人口迈进上亿大关的两种食物:

番薯和玉米番薯和玉米曾在香港中文大学和科技大学任教的历史学家许倬云,去年出版新书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他说:

汉代人口有五六千万,宋代人口估计有七八千万,真正过亿的,是在明代。

明代疆域虽然比宋代大,但人口的增加,却不是必然与疆域大小成正比。

许先生认为,是明代引进了不少新的农作物的功劳。

“引进的新作物中,最为重要者为番薯和玉米在万历年间,福建人即从南洋引入闽南泉、漳诸处。

据金薯传习录,番薯是由菲律宾引入番薯藤,然后在福建广泛栽培。

同时,广东人也从越南引进番薯,广植于东莞等地。

不久,徐光启又将番薯从华南引进长江流域,旋即普及于全国各地”。

玉米呢?

“初传地区大约也在闽粤,然后普及于包括杭州的许多地方。

”番薯和玉米之所以普及,是因为番薯的种植,“不拘土壤与地形,因此山地、畸零地、沙地无不可以插栽薯藤”。

而玉米“可以在坡度相当斜峻的山地栽种,又不需要十分照顾”。

很明显,就是由于引进了易种易长的农作物,令在战乱中本来会饿死的灾民,得以幸存,解决了政府在经济困难时无法照顾到的百姓生存问题,所以自明朝以来,中国人口就正式迈过了一亿的大关。

资料:

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就能养活中国。

资料:

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就能养活中国。

袁隆平袁隆平袁隆平:

年生,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

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计划专题责任专家。

他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年和协作组成员一起攻克了制种技术关,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他不仅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也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总设计师和最主要的学术带头人。

近年来,在以他为主的指导下,两系法杂交稻研究基本成功并投入生产应用。

不久前,他主持研究的超级杂交稻也获得成功。

杂交水稻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粮食产量的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杂交水稻在中国的年种植面积约有亿亩,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产量占稻谷总产的。

每年全国因此增产的粮食超过亿公斤,相当于一个中等省全年的粮食总产。

由于杂交水稻获得巨大成功,他先后获得迄今惟一的国家特等发明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八项国际奖,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之父。

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表彰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

现在我国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

从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已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超级杂交稻在小面积试种获得成功,亩产达到公斤,并在西南农业大学等地引种成功。

目前,超级杂交稻正走向大面积试种推广中。

二、新中国人口增长二、新中国人口增长1、马寅初与新中国人口增长、马寅初与新中国人口增长马寅初马寅初(18821982),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

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学家。

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北京大学教授,南京政府立法委员士学位。

北京大学教授,南京政府立法委员,1929年后年后,出任财政委员会委员长、经济委员会委员长出任财政委员会委员长、经济委员会委员长,兼任南京中兼任南京中央大学、陆军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央大学、陆军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1938年初年初,任重任重庆商学院院长兼教授。

庆商学院院长兼教授。

1940年年12月月6日被蒋介石逮捕。

日被蒋介石逮捕。

1949年年8月月,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并先后兼任中央人民政府并先后兼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等委员、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职。

1951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60年年1月月4日日,因发表因发表新新人口论人口论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

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

1982年年5月月10日因病逝日因病逝世。

世。

1953年年6月月30日,中国人口一共有日,中国人口一共有601938035人人,这是一个静态的纪录。

同年,在29个大中城市、宁夏全省、其余各省每省选10个县进行普查,另有35个县只查一区、两镇、58个乡、9个村,共有3018万人,出生率千分之三十七、死亡率千分之十七,因此人口增殖率为千分之二十人口增殖率为千分之二十。

从加速积累资金、提高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以及增加工业原料等方面,对控制人口的必要性、迫切性进行了论述:

人口增长与资金积累的矛盾。

他认为,因为中国人口多人口多,消费大消费大,所以积累少所以积累少,只有把人口控制起来,使消费比例降低,才能多积累资金;搞社会主义,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多搞大工业,搞农业电气化、机械化,然而,为安排好多人就就业业,就不得不搞中小型工业就不得不搞中小型工业,农业搞低效率劳动农业搞低效率劳动,实际上是拖住了高速度工业化的后腿;和工业原料的矛盾。

大办轻工业可以有效地积累资金,但是轻工业原料大多数来自农业。

由于人口多、粮食紧张人口多、粮食紧张,就腾不出多少地种诸如棉花、蚕桑、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

同时,也由于农产品出口受到限制,就不能进口很多的重工业成套设备,影响了重工业的发展;全国人均不到3亩地,大面积垦荒短期内又做不到,“就就粮食而论粮食而论,亦非控制人口不可亦非控制人口不可”。

他尖锐地指出,控制人口实属刻不容缓,不然的话,日后的问题益形棘手,愈难解决。

政府对人口若再不设法控制,难免农民把一切恩德变为失望与不满。

他提出了定期举行人口普查,把人口增长纳入第二个、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马寅初先生在做了以上各点的分析说明以后,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建议在1958年至迟在1963年进行普选时,再进行一次人口普查,使我们可以知道这5年中或这10年中我国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接着认真举办人口动态统计,在这个基础上来确定人口政策,一面把人口增长的数字订入第二个或第三个五年计划之中,使以后计划的准确性可以逐步提高;二、要节制生育,控制人口,第一步要依靠普遍宣传,使广大群众都知道节育的重要性,并能实际应用节育的方法,一面大力宣传早婚的害处,迟婚的好处。

如果控制人口的力量还不够大,自应辅之以更严辅之以更严厉更有效的行政力量厉更有效的行政力量。

国家理应有干涉生育、控制人口之权;三、实行计划生育三、实行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最好最有效的办法,最重要的是普遍宣传避孕.当时给“新人口论”戴的第一顶帽子是:

第一顶帽子是:

马尔萨斯主义马尔萨斯主义。

给“新人口论”戴的第二顶帽子是第二顶帽子是:

否认否认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给“新人口论”戴的第三顶帽子是:

对第三顶帽子是:

对6亿亿人口缺乏感情人口缺乏感情。

年,在北京大学的周年校庆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陈伯达陈伯达向马寅初发难。

这个党的“理论家”要马寅初就新人口论作检讨不久,另一个党内“理论权威”康生康生,在北大的一次会上说:

“北大出了个新人口论。

它的作者也姓马。

这是哪家的马啊是马克思的马还是马尔萨斯的马”当时,毛泽东主张毛泽东主张“人多是好人多是好事事”的观点:

的观点:

“八亿人口,十亿也不怕。

八亿人口,十亿也不怕。

”陈伯达、康生为了迎合毛泽东的这些观点,把马寅初拉出来点名批判。

年,马寅初辞去了北京大学校长的职务,不久,又被罢免全国人大常委的职务。

从此以后,这位著名的学者从中国政治舞台和学术论坛上消失了。

1979年9月14日,教育部副部长周林宣布了中共中央批准的中共北京大学党委关于为马寅初先生平反的决定,恢复名誉,并任命马寅初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

2、新中国人口增长状况、新中国人口增长状况根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供的资料,70年代初,中国一对夫妻平均生育5.8个孩子,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30多年后,这一数字已经降到了1.8。

中国进入了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进入上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