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系列 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76794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51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初高学习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系列 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小初高学习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系列 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小初高学习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系列 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小初高学习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系列 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小初高学习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系列 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初高学习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系列 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docx

《小初高学习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系列 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初高学习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系列 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初高学习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系列 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docx

小初高学习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系列专题17说明性文体阅读

专题17说明性文体阅读

聚焦考点☆温习理解

【中考考点】

现代文阅读是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难点,尤其对于将要参加中高考的学生来说,现代文阅读的成绩在语文成绩中占相当大的比重。

那么,在现代文阅读当中,最容易拿分的是什么?

当然是说明文和议论文。

基础中上的孩子,一般都能做到基础知识部分,说明文阅读和议论文阅读部分都不失分。

其实,中考说明文的考点不多,题型也少,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训练,是完全可以熟练掌握的。

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中考说明文的考点和技巧问题。

考点要求:

1.说明的对象及其主要内容。

2.说明方法的判断。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一下几种:

列数据、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分类别、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

3.说明顺序的辩析。

说明顺序有三种: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文章或段落中的层次。

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主要考查考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来考虑。

【考题常设置干扰性因素】

(1)增减扩缩,就是对原文的句子加以改动,通过增加某些字或减少某些词语的办法,扩大或缩小说明范围。

(2)鱼目混珠,就是用似是而非的词语或句子来替代正确的,造成歧意。

(3)颠三倒四,是指设置选项时,有意将原文的句子关系打乱,造成理解的难度,如颠倒因果关系,搅乱先后次序。

(4)无中生有,就是利用考生的思维惯性,诱考生用想当然代替清醒的理性思考。

【阅读要点】

说明的对象、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等

【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说明文解题的程序】

有句顺口溜:

“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

(1)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

(2)给段落标上序号。

(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其次,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

如1999年卷第1题,可做如下标记:

“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标记。

第一处是命题点所在的位置,第二处是试题考查的内容,第三处是选择答案的标准。

  第三,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

一般来说,答案的检索区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如第1题答案在第1段或第2段。

找对应句更重要了,可以说找到了对应的句子,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

比较选项找出差异是最后一步,即完成答题。

如第1题B项说:

“比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变化。

”漏了“调节性”几个字,与文章原意不合。

【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

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是一篇生动地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

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4.说明语段的作用(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1)、结构、内容作用:

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名师点睛☆典例分类

【真题呈现】

(2015届湖南邵阳中考)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食品添加剂中的“白富美”

①很多人觉得食品添加剂不是“好东西”,希望食品都能“零添加”;也有很多人觉得“天然成分”比“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更安全,所以要选择“纯天然”。

但人们或许不知道,有些食品添加剂并不会危害健康,甚至加了比不加更有益;也有些食品添加剂本来就是“天然成分”,可谓食品添加剂中的“白富美”。

②在这些有益健康的食品添加剂中,首先要说一说营养强化剂,它们是食品添加剂中的一大类,包括了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钙、铁、锌、硒等)和其他营养物质(深海鱼油、乳铁蛋白等)。

③对于某些特殊人群,营养强化剂是必需的,比如一些婴儿的母亲没有母乳,孩子需要吃婴幼儿配方乳粉,这些乳粉就必须加入多种营养强化剂,配合乳清蛋白等其他成分就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婴儿的全部营养需求,使宝宝健康成长。

④近年来,粗粮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粗粮富含对人体有益的膳食纤维。

食品添加剂中有一大类叫增稠剂,一般是胶类、多糖类、糖醇类和改良淀粉类物质,其中有很多品种都是

来自于天然食材的膳食纤维。

比如,提取自豆类植物的刺云豆胶、槐豆胶、瓜尔胶、葫芦巴胶、决明胶、皂荚糖胶、田菁胶、大豆多糖;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黄原胶,可得然胶;提取自海藻的卡拉胶、海藻酸钠、海萝胶;提取自其他植物的黄蜀葵胶、亚麻籽胶、沙蒿胶、阿拉伯胶、果胶;提取自动物皮、骨和结缔组织的明胶;还有近些年保健品中较为常见的甲壳素、葡聚糖、壳聚糖也都是膳食纤维。

⑤另外,安全高效的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也是对健康有益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因为抗氧化剂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当然,对于那些听到化学名词就心里不舒服的“自然爱好者”,另一些抗氧化剂可能更适合他们的胃口,比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

还有一些抗氧化剂是直接从植物中提取的,比如茶多酚、甘草抗氧化物、迷迭香提取物、竹叶抗氧化物等,它们也包含多种抗氧化成分,不过在食品中添加的量也比较少。

⑥食品添加剂里面还有些品种听起来十分“高端”“洋气”,比如番茄红素、蜂蜡、石榴果汁浓缩物、薰衣草油、紫苏油等。

甚至有些百姓厨房里的常见调料也算食品添加剂,比如八角、茴香、丁香、肉桂等。

另外,目前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90%是来自鲜活农产品,仅有10%左右来自加工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威胁其实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可怕,而且适当吃一些具有营养强化作用的加工食品,是有益无害的。

(摘自《百科知识》)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主要说明方法有。

(2分)

(2)请你根据第④段文意理清“粗粮”、“膳食纤维”、“食品添加剂”之间的关

系。

(2分)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是否可以删去?

为什么?

(2分)

近年来,粗粮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粗粮富含对人体有益的膳食纤维。

(4)结合生活实际,你认为自己平时的饮食中哪些是有食品添加剂的?

(任举两例)现在你有了怎样的认识?

(2分)

【答案】

(1)逻辑顺序(1分)举例子,列数字(1分,任写一个即可。

(2)粗粮与食品添加剂都含有膳食纤维。

(2分)

(3)不能删去。

(0.5分)“很重要的原因”是指主要原因,并不是指全部原因。

(0.5分)删去之后与事实、科学不符。

(0.5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0.5分)

(4)牛奶、面包等。

(1分,任举两个即可。

)食品添加剂并不是那么可怕,适当吃一些具有营养强化作用的食品是有益互无害的(1分,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符合题意即可给满分。

【解析】

【考点定位】分析说明顺序和思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对文段的理解和把握,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3)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从说明文语言特点方面考虑。

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

举出生活中的示例,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

(一)、把握说明对象,辨识说明方法

1.常见题型:

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

如: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

拟标语、提建议等。

2.把握说明的对象和特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①.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一般

事物说明文的对象可以从标题上找。

②.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好的说明文往往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文的事物和特征。

(二)、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结构

1.常见题型有:

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整体和局部的说明顺序;或理清说明文的层次,直接划分全文的结构或划分某段的层次.

2.常见说明顺序有三种: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

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

4.抓逻辑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

常见方法有以下两种:

①看内容,辨顺序。

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用等,一般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一般用空间顺序。

②找重点词句辨顺序。

空间顺序一般用方位词;时间顺序一般用时间名词;逻辑顺序一般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总之”、“综合所述”等词语。

理清了说明顺序,说明结构就可根据顺序来划分。

(三)、体味说明语言,概括语言特点。

常见题型有如下两种:

1.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①“ⅩⅩⅩⅩ”词好在哪里?

②句中加点词“ⅩⅩⅩⅩ”能否去掉,为什么?

③文段中指示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2.分析、体味语言。

说明文中文句的理解与品位主要有两种题型:

①请找出一句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科学性的句子来分析。

②“ⅩⅩⅩⅩ”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答题时语言要规范。

①“ⅩⅩⅩⅩ”词好在哪里?

——

答题格式:

用了“ⅩⅩⅩⅩ”词,生动(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符合实际,具有科学性)。

②句中加点词“ⅩⅩⅩⅩ”能否去掉或更换,为什么?

——{答题三步走:

A.表态。

明确表示“不能去掉”或“不能换”;B.结合语境结实该词;C.与改换的词或去掉加点词后的语义进行比较,扣住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

}答题格式:

①不能,用了“ⅩⅩⅩⅩ”词,生动地说明了……,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去掉(或更换)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②不能,删掉“ⅩⅩⅩⅩ”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ⅩⅩⅩⅩ”词,准确地说明了……。

课时作业☆能力提升

一、(16届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马航客机为何会失联(5分)

①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大搜索行动举世瞩目,牵动人心。

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一架先进的客机为什么会发生突然失去联系的情况?

要了解个中缘由,那就先要从飞机是如何与地面保持联系的说起。

②正常情况下,飞机会通过多种无线电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

以波音777为例,这种先进的客机上有3种独立运作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

其中高频通信系统是远距离通信系统,通信距离可达数千千米。

近距离的甚高频通信系统最为常用,在高度为300米时作用距离为74千米。

因为起飞和降落期间是飞机和地面联系最频繁的时间,也是飞行中最容易发生事故的时间

,所以为了保证甚高频通信系统的高度可靠,民航飞机上一般都装有一套以上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③地面管制雷达也是管制人员获取飞机位置信息的途径之一。

管制雷达分为一次监视雷达与二次监视雷达。

一次监视雷达通过扫描获得回波,屏幕上显示的一个个小光点就是空中的飞机。

二次监视雷达将向空中的飞机发射询问脉冲,机载应答机接收到询问脉冲后,将应答机代码及高度、速度等信息编成应答脉冲,发回地面。

二次雷达所获取的信息与一次雷达获得的飞机位置信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最终在地面管制人员终端上所显示的综合信息,并通过该信息与飞机保持联系。

④飞机除了通过无线电通信系统、地面管制雷达这两种途径与地面保持联系外,还会通过ACARS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

ACARS系统是地面监控飞机飞行状态最重要的手段,地面控制中心可以随时了解飞机的引擎、高度、航向等数据。

⑤如果一架飞机甚高频无线电呼叫不到,一次雷达扫描不到,二次雷达问询不回答,甚至ACARS系统也被关闭,那么这架飞机便与地面管制系统彻底失联了。

⑥从技术角度来看,马航客机失联事件与现有主要依靠地面雷达的空管技术难以掌握飞机实际位置有很大关系。

而被誉为下一代空管技术的ADS-B航空

管制技术其实早在10多年前便已研发出来,迟迟未能推广开来并不是因为技术原因,而是由于需要对目前所有航空管制系统的地面和空中设备进行更新,所有航空管制员和飞行员都需要重新培训,难度可想而知。

不知此次马航失联事件,可否成为新一代空管技术走上前台的助推剂。

1.第⑵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作用是什么?

(3分)

2.第⑶段加点词语“之一”能否删掉?

为什么?

(2分)

【答案】

1.(3分)举例子、列数字。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正常情况下,飞机会通过多种无线电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

2.(2分)不能删去。

“之一”起限制作用,说明了地面管制雷达是管制人员获取飞机位置信息的一种途径,不是唯一的途径,删去后不符合实际,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

考点:

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

比较辨析有无此词语语意的变化,从而说明此词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个角度来概括其特点,要使用评价语“准确说明”。

“之一”是举其一种,说明还有其它。

考点:

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16届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一辆镶有红边、流线型的白色列车在轨道上启动,当火车加速到每小时100千米的刹那间,整辆列车竟然升离路轨,在离轨面30厘米处继续向前加速行驶,此时滑行速度已超过每小时500千米,但火车行驶十分平稳,没有震动,更没有废气和噪声。

这便是日本和德国制成的超导磁悬浮列车试验时的情景。

②从理论上讲,超导磁悬浮列车可以达到每小时1万千米的速度,这一速度远远超过子弹从枪膛里射出的速度,可以与洲际导弹的速度相媲美。

这样,从北京到上海只需10分种,而以同样的时间,一架普通的民航客机只能飞很短一段距离。

科学家们希望,在21世纪实施这一项先进的运输系统。

③超导磁悬浮列车的底部装有超导材料做成的超导磁体,它会产生强大的磁场,并且使地面的轨道上产生相同的磁场。

由于磁的同性相斥的道理,于是整辆列车就由看不见的磁场支撑起来,悬浮在轨道上面。

同时,在轨道上装有大型线圈,能在列车的前方产生一个磁极相反的磁场,利用磁的异性相吸的原理,吸引着车底的超导磁体,从而达到使列车飞驶向前的目的。

④超导磁悬浮列车的性能、速度都超过了飞机,所消耗的能源又极少。

而且列车的能源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因为正在减速的列车可以将车身的动能转化为电能,人们就可以将这个电能重新用来推进另一列列车。

科学家估计,磁悬浮列车的动能利用率可以达到97%。

⑤超导磁悬浮列车是在地下的真空隧道中运行的。

采用真空隧道,可以免去气流与车身产生的摩擦,既加快了行车速度,又能使动能的损耗减小到很小很小。

⑥超导磁悬浮列车既然有这么多的优越性,那么什么时候它才能走进人们的生活当中呢?

目前,超导磁悬浮列车还面临着两个难题。

一个难题是,最好能再进一步提高超导体的临界温度(-190℃),这样,人们就有条件得到比较便宜、比较多的超导材料。

在这方面,中国科学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使全世界为之瞩目的突破性进展。

⑦另一个难题是,要让超导磁悬浮列车通车,需要挖掘工程浩大的地下隧道,以便它能通过高山、雪地、平原、沼泽等不同的地理环境,达到便利交通的目的。

⑧为了降低开挖地下隧道的成本,科学家提出一个设计方案,名叫组合隧道方案。

就是说,让隧道除了能使磁悬浮列车通行以外,还把输油管、电缆、光纤通讯等同时放进去,一道多用,这样就可以让各有关方面都来投资。

⑨将来,超导磁悬浮列车会是地球上一种主要的运输工具,因为它的高速度和低污染是人类社会所希望的。

在地下行走还可免得受自然界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有雾、刮风、下雨、下雪都不必担心。

当然,从现在看,建造这样一个运输系统,需要天文数字的高额经费,这样多的费用应该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投资。

但是,由于它本身所具有的有用价值和贡献,比任何数量的投资都更为可贵。

这就为超导磁悬浮列车早日投入运行奠定了基础。

⑩当然,如能让超导磁悬浮列车到地面上来行驶,这更是科学家们求之不得的事,他们正在为此而不懈地努力着,预计2020年将会走进人们的生活。

1.作者认为超导磁悬浮列车将会是地球上一种主要的运输工具,那么它有哪些优越性?

(2分)

2.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2分)

【答案】

1.(2分)高速度、低能耗、低污染、在地下行走还可免得受自然界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

2.(2分)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磁悬浮列车同从枪膛里射出的子弹和洲际导弹的速度进行比较,突出了磁悬浮列车的理论速度之快。

【解析】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

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每小时1万千米”是列数字,并与“子弹”“洲际导弹”相比是作比较,说明“磁悬浮列车”极快。

考点:

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16届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PM2、5的危害

①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

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10大小,不易被阻挡。

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②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逐步暴露出其恐怖的一面。

每个人每天平均要吸入约1万升的空气,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其次,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丧失血液。

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③根据欧盟国家的不完全统计,PM2、5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

目前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泰国、印度等均将PM2、5列入空气质量标准。

④2012年2月2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发布了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在新标准中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的检测指标,这充分表明了我国政府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的力度和决心,以期给人民群众一个愉快、清新、安全的空气环境。

1.文章第①自然段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2分)

答:

2.文章第②自然段中加点的“逐步”二字能否删去?

为什么?

(2分)

答:

【答案】

1.(2分)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的小和不易被阻挡的特点(1分)。

2.(2分)不能删去,因为“逐步”有一步一步的意思,表明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才慢慢地暴露出来的(1分),如果删去就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

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划线句中“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10大小”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根据其后一句“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来概括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

考点:

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

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四、(16届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飞机“不喝油”也能飞

王远

“阳光动力2号”正在进行为期5个月的环球之旅。

这架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自3月初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启航以来,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

这架“不喝油”的飞机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零燃料消耗。

它拥有72米宽的翼展,比波音747飞机多出了近4米,重量只有2、3吨,仅相当于一辆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的重量。

这架太阳能飞机的“动力之源”是

机身上的1、7万多块太阳能电池,这也是“阳光动力2号”的最大亮点所在。

这些太阳能电池直接平铺在巨大的机翼上,每一块电池板的厚度是135微米,仅相当于人类发丝的宽度,由其储存的电量可供“阳光动力2号”昼夜飞行,不需要一滴燃料。

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将其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却仅有300年历史。

1974年,第一架太阳能飞机“太阳高升”号进行了一次短暂飞行,首次实现了用太阳能给飞机提供动力的梦想。

此后40余年间,各种太阳能飞机不断出现,但始终没有同时满足使用太阳能动力做载人、昼夜、长距离的飞行,“阳光动力2号”的出现,可谓刷新了人类飞行史上的纪录。

光电转换是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形式之一。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

它的基本装置是太阳能电池,

“阳光动力2号”的动力即来源于太阳能光伏发电。

对太阳能电池而言,最重要的参数是光电转换效率。

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大约在30%,通常需要采用并联与电池储存方式,才能达到增强续航里程和功率的效果。

“阳光动力2号”环球之旅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商业价值。

这架太阳能飞机从理念的萌发到由图纸变为现实历经12年时间。

飞行总监雷德·克拉克认为,相比搭载乘客的普通飞机,它有着更艰巨的使命,那就是向世人传播“未来可

以属于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信息和理念。

放眼未来,这场长达3、5万公里的环球之旅恐怕还只是人类开辟未来探险的一小步,“光之翼”的无限潜能,昭示着清洁能源的美好明天。

1.“阳光动力2号”飞机为什么会引起世界的关注?

请通读全文,简要概括。

(概括三点即可)(3分)

2.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答案】

1.(3分)①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零燃料消耗;②刷新了人类飞行史上的纪录,能同时满足使用太阳能动力做载人、昼夜、长距离的飞行;③向世人传播了“未来可以

属于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信息和理念。

2.(2分)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列举电池板具体的厚度,将电池板的厚度与人

类发丝的宽度做了比较,准确说明了电池板的厚度,强调了电池板之薄。

【解析】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

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划线句的内容来判断,根据本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句中列数字说明是明显的,一眼就看出。

此外,作者将“电池板”与人的“头发丝”进行了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